一种贴附机构及背光模组加工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27001发布日期:2023-11-30 13:22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附机构及背光模组加工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加工,尤其涉及一种贴附机构及背光模组加工生产线。


背景技术:

1、随着光电技术与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平面显示装置蓬勃发展。其中,液晶显示器具有低电压操作、无辐射线散射、重量轻以及体积小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种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以及行动电话等电子装置中。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等构件,其中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组上,背光模组为输出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背光源。

2、传统的背光模组通常在背板上安装有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或者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与外部电路连接,但是单一的fpc板在连接时容易变形偏位,结构不够稳定,而且与外部电路连接也不方便;虽然pcb板结构稳定,但是pcb板存在重量较重,厚度较厚以及散热效果差等缺点,不满足现有的背光模组追求的轻薄和散热效果好的需求,且单一使用pcb板作为背光模组的电路板所占空间较大且不好布线。因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一种在背板上同时安装有pcb板和fpc板的背光模组,其既有软板挠性优势,又具有刚性板支撑优势,结构稳定;其中,pcb板为刚性板,承载能力较强,弥补了fpc板柔性基材在元件承载能力上的不足;此外,fpc板的重量比pcb板的重量轻,可以减少成品背光模组的重量,fpc板的厚度也比pcb板的厚度要薄,从而提高了电路板的柔软度,可以有效降低成品背光模组的体积。

3、现有技术中,同时安装有pcb板和fpc板的背光模组通常采用人工进行组装,具体组装过程为:1)利用fpc板将背板和pcb板连接,此时,背板和pcb板间隔放置,fpc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背板和pcb板;2)操作人员将背板胶贴附于背板表面的pcb板贴附位,并撕下背板胶表面覆盖的保护膜;3)操作人员双手提起pcb板再将其翻折并贴附在背板胶上。该组装方式的效率较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人工成本较高,且操作人员双手提起pcb板再将其翻折并贴附在背板胶上的过程中很容易拉扯到玻璃载板的端子区,导致玻璃载板发生裂纹破片,造成成品的良品率较低;此外,由于在pcb板被翻折及贴附的过程中,没有额外的支撑结构对fpc板进行固定,很容易导致fpc板与pcb板或者背板发生分离,影响生产线节拍。

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贴附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附机构及背光模组加工生产线,可以实现pcb板与背板之间的自动化贴附操作,且贴附效率较高,贴附效果较好。

2、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附机构,用于将pcb板贴附于背板上,且所述pcb板和所述背板之间连接有fpc板,所述贴附机构包括:

4、直线驱动组件;

5、翻转驱动组件,与所述直线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接,以在所述直线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沿x方向和/或z方向移动;

6、吸附组件,连接于所述翻转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吸附组件包括第一吸附部件和第二吸附部件,所述第一吸附部件能够吸附所述pcb板,所述第二吸附部件能够吸附所述fpc板,所述翻转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吸附部件和所述第二吸附部件同时翻转,以将所述pcb板贴附于所述背板上;

7、其中,所述x方向与所述z方向相互垂直。

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附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吸附部件包括:

9、吸附杆,与所述翻转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接;

10、第一吸嘴,设置于所述吸附杆上,所述第一吸嘴能够吸附所述pcb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附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吸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吸嘴沿所述吸附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附机构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第一吸嘴均通过独立的吸附管路连接真空发生器,且每个所述吸附管路上均设置有开关阀。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附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吸附部件包括第二吸嘴,所述第二吸嘴沿所述y方向和/或所述z方向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吸附杆上,所述第二吸嘴能够吸附所述fpc板;

14、所述x方向、所述y方向与所述z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附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吸附部件还包括:

16、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吸附杆上;

17、第二支撑件,沿所述z方向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二吸嘴沿所述y方向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

1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附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吸附组件还包括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连接于所述翻转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吸附杆设置于所述旋转平台上,所述吸附杆与所述旋转平台之间的连接位置到所述旋转平台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可调。

1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附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直线驱动组件包括:

20、z向驱动件,所述z向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翻转驱动组件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翻转驱动组件沿所述z方向移动;

21、x向驱动件,所述x向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z向驱动件相连接,以驱动所述z向驱动件沿所述x方向移动。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加工生产线,包括工作台和如上所述的贴附机构,所述工作台用于承载背板,所述贴附机构能吸附pcb板和fpc板,并将所述pcb板贴附于所述工作台上的背板表面。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附机构,通过设置第一吸附部件和第二吸附部件,在背板100上贴附pcb板时,第一吸附部件和第二吸附部件能够分别吸附pcb板和fpc板,翻转驱动组件能驱动第一吸附部件和第二吸附部件同时旋转,以使pcb板翻折后贴附于背板表面,在整个翻转的过程中,第二吸附部件均吸附住fpc板,可以防止fpc板被过度拉扯导致其与pcb板或者背板发生分离;通过直线驱动组件、翻转驱动组件和吸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pcb板与背板的自动化贴附作业,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人工成本,且能提高贴附效率和贴附效果,保证成品质量。

2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加工生产线,通过应用上述贴附机构,可以实现pcb板与背板之间的自动化贴附操作,且贴附效率较高,贴附效果较好。



技术特征:

1.一种贴附机构,将pcb板(200)贴附于背板(100)上,且所述pcb板(200)和所述背板(100)之间连接有fpc板(300),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部件(3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嘴(3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吸嘴(312)沿所述吸附杆(3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附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吸嘴(312)均通过独立的吸附管路连接真空发生器,且每个所述吸附管路上均设置有开关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部件(32)包括第二吸嘴(321),所述第二吸嘴(321)沿y方向和/或所述z方向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吸附杆(311)上,所述第二吸嘴(321)能够吸附所述fpc板(3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部件(32)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3)还包括旋转平台(33),所述旋转平台(33)连接于所述翻转驱动组件(2)的输出端,所述吸附杆(311)设置于所述旋转平台(33)上,所述吸附杆(311)与所述旋转平台(33)之间的连接位置到所述旋转平台(33)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可调。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贴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组件(1)包括:

9.一种背光模组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贴附机构,所述工作台承载背板(100),所述贴附机构能吸附pcb板(200)和fpc板(300),并将所述pcb板(200)贴附于所述工作台上的背板(100)表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贴附机构及背光模组加工生产线。该贴附机构包括直线驱动组件、翻转驱动组件和吸附组件;翻转驱动组件与直线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接,以在直线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沿X方向和/或Z方向移动;吸附组件连接于翻转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吸附组件包括第一吸附部件和第二吸附部件,第一吸附部件能够吸附PCB板,第二吸附部件能够吸附FPC板,翻转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第一吸附部件和第二吸附部件同时翻转,以将PCB板贴附于背板上。所述贴附机构可以实现PCB板与背板之间的自动化贴附操作,且贴附效率较高,贴附效果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赵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