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行车起升双限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01962发布日期:2024-01-06 23:09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行车起升双限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大型吊装及转运,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行车起升双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不同的器械应运而生,故而衍生了许多不同吊装转序设备,用以特定的需要,现有大型工件转序使用的行车,传统的行车设备都是单限位控制起升,存在安全隐患,若出现顶钩等现象不仅会对工件造车损伤,还可能出现更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从而对企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行车起升双限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行车起升双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行车设备都是单限位控制起升,存在安全隐患,若出现顶钩等现象不仅会对工件造车损伤,还可能出现更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从而对企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新型的行车起升双限位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固定板远离第一安装板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靠近第一安装板一侧与固定筒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与第一安装板之间设有收放卷筒,所述收放卷筒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第一安装板靠近收放卷筒一侧上端设有电气限位,所述钢丝绳远离收放卷筒一端与固定筒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上设有滑轮组,所述固定筒上固定安装有重锤限位器,所述重锤限位器下方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下方与重锤固定连接,所述滑轮组上设有挡板。

3、上述方案中,所述钢丝绳靠近收放卷筒有端上设有挡块。

4、上述方案中,所述滑轮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内上端设有滚轮,两个所述连接板内下端插接有轴杆,所述轴杆上设有勾头,所述勾头上端通过销轴与限位板活动连接。

5、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筒与收放卷筒之间设有限位环。

6、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板两侧设有多个等距排布的安装孔。

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行车起升双限位结构,通过收放卷筒固定钢丝绳,利用钢丝绳上的挡块来触发电气限位控制起升,将另一端安装重锤限位器连接重锤,由固定在滑轮组上的挡板触发,作为保护限位双重限制钩头的起升作业。该种限位结构原理简单,改造成本较低,操作更加可靠稳定,大大降低了生产转序吊装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不仅提高了企业产品质量的保障,还降低了安全风险,对员工有了更大的作业保护,提高社会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行车起升双限位结构,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板(2),所述固定板(1)远离第一安装板(2)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板(3),所述第二安装板(3)靠近第一安装板(2)一侧与固定筒(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4)与第一安装板(2)之间设有收放卷筒(5),所述收放卷筒(5)上缠绕有钢丝绳(6),所述第一安装板(2)靠近收放卷筒(5)一侧上端设有电气限位(7),所述钢丝绳(6)远离收放卷筒(5)一端与固定筒(4)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6)上设有滑轮组(9),所述固定筒(4)上固定安装有重锤限位器(10),所述重锤限位器(10)下方设有连接绳(11),所述连接绳(11)下方与重锤(12)固定连接,所述滑轮组(9)上设有挡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行车起升双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6)靠近收放卷筒(5)有端上设有挡块(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行车起升双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9)包括连接板(91),所述连接板(9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91)内上端设有滚轮(92),两个所述连接板(91)内下端插接有轴杆(94),所述轴杆(94)上设有勾头(93),所述勾头(93)上端通过销轴与限位板(95)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行车起升双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4)与收放卷筒(5)之间设有限位环(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行车起升双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两侧设有多个等距排布的安装孔(1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行车起升双限位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固定筒与第一安装板之间设有收放卷筒,所述收放卷筒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第一安装板靠近收放卷筒一侧上端设有电气限位,所述钢丝绳远离收放卷筒一端与固定筒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上设有滑轮组,所述固定筒上固定安装有重锤限位器,所述重锤限位器下方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下方与重锤固定连接,所述滑轮组上设有挡板。该种限位结构原理简单,改造成本较低,操作更加可靠稳定,大大降低了生产转序吊装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不仅提高了企业产品质量的保障,还降低了安全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星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