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浮动的顶升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3815发布日期:2023-11-06 19:5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浮动的顶升探针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载摄像头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浮动的顶升探针。


背景技术:

1、车载摄像头具有实时地呈现视频和音频的功能,为我们的行车状况记录、交通事故处理及定位提供了更科学直观的依据,使我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因此成为交通安全中不可缺少的硬件。

2、在车载摄像头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摄像头成功稳定点亮后再对其进行组装和主动对焦(aa)、终端测试(eol)等测试,而摄像头端需通过安接连接器来传输射频信号,目前高像素车载摄像头上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连接器为fakra(法卡拉)连接器,摄像头的点亮过程即通过气缸顶升工装治具上的探针,使得探针与摄像头的pcb板(印刷线路板)之间通过法卡拉连接器接触,二者连通后通过连接软龙格测试盒传输视频信号,即可点亮摄像头对其进行测试。

3、但现有技术中,为点亮车载摄像头使用的治具中的顶升探针通常都是固定不动的,虽然治具与产品端的接口在设计时已经尽量精准定位,但由于不同批次摄像头的法卡拉连接器在smt(表面贴装技术)贴片及组装过程中的偏差,及摄像头放置在治具中的配合间隙等偏差,均会导致顶升探针与法卡拉连接器连接不良,致使摄像头点不亮,影响后续测试,同时,由于顶升探针与法卡拉连接器近似刚性对接,连接偏差时会使顶升探针与法卡拉连接器产生不同程度的歪斜,导致后续同轴对插的难度增大,加速探针损耗。

4、因此,如何提升摄像头的点亮概率,并减少探针的损耗,延长探针的使用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浮动的顶升探针,以提升摄像头的点亮概率,并减少探针的损耗,延长探针的使用寿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浮动的顶升探针,包括:

4、探针组件,包括针芯和针管,所述针芯同轴设置于所述针管的第一端以用于接触连接器,所述针管的第二端用于接触顶升气缸的动作端;

5、调节弹簧和限位螺母,所述调节弹簧套设于所述针管外周,所述限位螺母与所述针管外壁螺纹连接,所述限位螺母较所述调节弹簧靠近所述第二端;

6、套筒,套设于所述针管外周,所述套筒内壁朝向其中心轴线设置有凸起部,所述针管穿过所述凸起部,且所述凸起部夹设于所述调节弹簧和所述限位螺母之间。

7、优选地,在上述可浮动的顶升探针中,所述针管包括分段设置的第一针管和第二针管,所述第一针管插接设置于所述第二针管的内腔,所述针芯设置于所述第一针管内。

8、优选地,在上述可浮动的顶升探针中,所述针管与所述套筒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针管自由转动的形式为以其轴线为转动中心的周向转动。

9、优选地,在上述可浮动的顶升探针中,所述调节弹簧朝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固定嵌入所述套筒,所述调节弹簧朝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与所述套筒内壁间隔设置。

10、优选地,在上述可浮动的顶升探针中,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针芯与所述连接器接触状态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顶升气缸电连接,所述传感器在所述针芯与所述连接器接触失效时反馈所述顶升气缸对所述针管进行二次顶升动作。

11、优选地,在上述可浮动的顶升探针中,还包括辅助弹性件,至少三个所述辅助弹性件沿所述针管的外壁周向均匀设置,单个所述辅助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针管的外壁和所述套筒的内壁,且各个所述辅助弹性件在所述探针组件无外力作用时保持相同的形变量。

12、优选地,在上述可浮动的顶升探针中,所述辅助弹性件为橡胶弹簧、螺旋弹簧或空气弹簧。

13、优选地,在上述可浮动的顶升探针中,所述针管与所述套筒同轴设置。

14、优选地,在上述可浮动的顶升探针中,所述针管的第二端垫设有橡胶块。

15、优选地,在上述可浮动的顶升探针中,所述针管的外壁设置有环状凸起区域,且所述凸起区域的外径大于所述调节弹簧的直径,所述调节弹簧套设于所述针管的外周并被所述凸起区域卡接。

16、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浮动的顶升探针,包括探针组件、调节弹簧、限位螺母和套筒,其中,探针组件包括针芯和针管,针芯和针管同轴设置,且针芯设置于针管的第一端,针芯用于接触连接器以点亮摄像头并对其进行测试,针管的第二端则用于接触顶升气缸的动作端,以在顶升气缸动作时运动以带动针芯接触连接器,调节弹簧与限位螺母均设置于针管的外周,具体地,调节弹簧套设于针管的外周并借助针管外壁的凸起区域实现调节弹簧的卡接,设置调节弹簧能够使得针芯在接触连接器的过程中产生较小角度的偏斜时,带动调节弹簧偏斜,从而借助调节弹簧的回正作用使得针芯回正以补偿角度偏斜;凸起区域结构可根据调节弹簧的直径进行适应性设置,而限位螺母则是与针管外壁上设置螺纹的区域螺纹连接,特别地,限位螺母与调节弹簧之间存在间隔,且限位螺母相较于调节弹簧更靠近针管的第二端;套筒则套设于针管的外周,其一方面起到保护针管及针芯的作用,另一方面,套筒在其内壁上朝向其中心轴线的方向上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可以为若干个间隔的块状结构,也可以为连续的凸起结构,优选凸起部为连续的圆环状凸起,针管穿过凸起部设置,同时,设置于针管外周的调节弹簧和限位螺母分别位于凸起部的两侧以夹持凸起部,上述结构在针芯接触连接器的过程中,若针芯与连接器产生碰撞时,会由于调节弹簧的弹性作用,使得调节弹簧朝向凸起部压缩,而限位螺母会远离凸起部运动,从而缓解由于顶升气缸动作端施力过大而造成的针芯刚性碰撞损伤,延长针芯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探针组件的针管外壁设置调节弹簧和限位螺母,并与套筒内壁的凸起部配合作用,以使得探针组件的针芯在与连接器接触出现偏斜问题时,通过套设于针管外壁的调节弹簧回正针管及针芯,从而提升摄像头的点亮概率,另一方面,在针管受力过大而造成针芯与连接器发生碰撞时,调节弹簧压缩以使得针管带动限位螺母运动,从而使得针芯活动缓冲而不至于碰撞损坏,减少针芯的损耗,延长探针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浮动的顶升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动的顶升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包括分段设置的第一针管(1210)和第二针管(1220),所述第一针管(1210)插接设置于所述第二针管(1220)的内腔,所述针芯(110)设置于所述第一针管(1210)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动的顶升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与所述套筒(40)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针管自由转动的形式为以其轴线为转动中心的周向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动的顶升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弹簧(20)朝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固定嵌入所述套筒(40),所述调节弹簧(20)朝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与所述套筒(40)内壁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动的顶升探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针芯(110)与所述连接器接触状态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顶升气缸电连接,所述传感器在所述针芯(110)与所述连接器接触失效时反馈所述顶升气缸对所述针管进行二次顶升动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动的顶升探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弹性件,至少三个所述辅助弹性件沿所述针管的外壁周向均匀设置,单个所述辅助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针管的外壁和所述套筒(40)的内壁,且各个所述辅助弹性件在所述探针组件(10)无外力作用时保持相同的形变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浮动的顶升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弹性件为橡胶弹簧、螺旋弹簧或空气弹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动的顶升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与所述套筒(40)同轴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动的顶升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的第二端垫设有橡胶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动的顶升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的外壁设置有环状凸起区域,且所述凸起区域的外径大于所述调节弹簧(20)的直径,所述调节弹簧(20)套设于所述针管的外周并被所述凸起区域卡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浮动的顶升探针,包括:探针组件,包括针芯和针管,针芯同轴设置于针管的第一端以用于接触连接器,针管的第二端用于接触顶升气缸的动作端;调节弹簧和限位螺母,调节弹簧套设于针管外周,限位螺母与针管外壁螺纹连接,限位螺母较调节弹簧靠近第二端;套筒,套设于针管外周,套筒内壁朝向其中心轴线设置有凸起部,针管穿过凸起部,且凸起部夹设于调节弹簧和限位螺母之间。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弹簧和限位螺母,使得探针组件夹持套筒的凸起部设置,从而在针芯对接连接器并产生偏斜时,通过弹簧的回正作用补偿偏差,同时针芯还能够由于调节弹簧的弹性作用上下浮动,以避免针芯与连接器刚性碰撞而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杨蕊,郭利鹏,周文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