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管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55000发布日期:2024-02-07 12:19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管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风管安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管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1、风管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通风设备,风管一般位于房屋上部,与地面有一定高度差,且整个风管由多段组成,安装风管首先需要将一段风管提升至一定高度,而后由人工进行安装,如此反复直至整体风管组装完毕。

2、目前,有一种提升风管的方法主要是依靠顶部带有平台的斜导轨以及支撑架的装置,通过斜拉的方式将风管提升至一定高度后,由人工进行组装,这种方式极大克服了人工扛运托举风管存在的安全隐患,且能够提升施工效率。

3、然而,由于各类建筑的层高以及装修方式的不同,风管与地面的高度差也会有所差异,因此,这种实现斜拉方式的装置难以适用不同高度的风管安装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适配不同高度的风管安装,本申请提供一种风管提升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风管提升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风管提升装置,包括底板、竖向伸缩架、斜导轨以及提升组件,所述斜导轨的顶部设有水平平台,所述斜导轨分别与所述水平平台以及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竖向伸缩架与所述水平平台连接,所述竖向伸缩架与所述底板滑移配合,所述提升组件设于所述斜导轨,用于驱动风管沿所述斜导轨上升;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底板,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竖向伸缩架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竖向伸缩架以及所述斜导轨之间的间距,以调整所述水平平台的高度。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向伸缩架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转动连接的设置可以使装置整体满足运动自由度的需求,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装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整体高度,即利用调节组件调整竖向伸缩架与斜导轨之间的间距,从而改变装置的整体高度,以使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风管安装场景。

5、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丝杆以及电机,所述丝杆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连接,所述竖向伸缩架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竖向伸缩架与所述底板滑移配合。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从而驱动竖向伸缩架平移,以便于调整竖向伸缩架与斜导轨之间的距离,此时,即可带动水平平台升降。

7、优选的,所述提升组件包括第一卷扬机、定滑轮、第一牵引带以及提升小车,所述第一卷扬机设于所述斜导轨,所述定滑轮设于所述斜导轨顶部,所述第一牵引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卷扬机以及所述提升小车连接,并包覆所述定滑轮,所述提升小车与所述斜导轨滑移配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管放置在提升小车上,启动第一卷扬机将牵引带进行收卷,第一卷扬机与提升小车之间的牵引带逐渐变短,即可使提升小车沿斜导轨上升。

9、优选的,所述提升小车设有限位板,用于限制风管滑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提升小车上增设限位板,在风管随提升小车沿斜导轨上升时,可以限制风管因重力作用而向下滑动,降低安全风险。

11、优选的,所述斜导轨设有一组开口相对的凹槽,所述凹槽自所述斜导轨的顶部向底部延伸,所述提升小车卡嵌在所述凹槽中,与所述斜导轨滑移配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小车卡嵌在凹槽中,并沿凹槽滑动,与斜导轨实现滑移配合,凹槽可以对提升小车实现限位,减少提升小车脱离斜导轨的可能性。

13、优选的,还包括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第二卷扬机、第二牵引带以及翻转架,所述第二卷扬机设于所述竖向伸缩架,所述翻转架与所述斜导轨转动连接,且所述翻转架位于所述斜导轨顶部,所述第二牵引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卷扬机以及所述翻转架连接,所述翻转架在第二卷扬机的作用下使风管从倾斜状态抬至水平状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风管被提升小车带动至斜导轨顶部后,启动第二卷扬机,第二卷扬机通过第二牵引带使翻转架转动至与风管抵接,并将风管抬至水平。

15、优选的,所述竖向伸缩架包括基座、伸缩部以及限位杆,所述基座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所述伸缩部与所述基座滑移配合,所述伸缩部以及所述基座分别设有若干限位孔,当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限位杆插接所述限位孔,以限制所述伸缩部滑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部与基座滑移配合,可以为装置提供运动自由度,使竖向伸缩架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滑移时,可以带动装置整体高度发生改变;同时,当限位杆插接限位孔时,能够限制伸缩部滑动,保持装置整体高度不变,维持装置的稳定性。

17、优选的,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设于所述底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滚轮,便于装置的位置移动,提升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通过竖向伸缩架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转动连接的设置,是装置整体满足运动自由度的需求,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调整竖向伸缩架与斜导轨之间的间距,从而改变装置的整体高度,以使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风管安装场景;

21、2、在提升小车上增设限位板,在风管随提升小车沿斜导轨上升的过程中,可以限制风管因重力作用而下滑,降低安全风险;

22、3、增设滚轮,可以便于装置的位置移动,提升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风管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3)、竖向伸缩架(1)、斜导轨(2)以及提升组件(5),所述斜导轨(2)的顶部设有水平平台(4),所述斜导轨(2)分别与所述水平平台(4)以及所述底板(3)转动连接,所述竖向伸缩架(1)与所述水平平台(4)连接,所述竖向伸缩架(1)与所述底板(3)滑移配合,所述提升组件(5)设于所述斜导轨(2),用于驱动风管沿所述斜导轨(2)上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6)包括丝杆(61)以及电机(62),所述丝杆(61)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3),所述电机(62)设于所述底板(3),所述电机(62)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61)连接,所述竖向伸缩架(1)与所述丝杆(61)螺纹连接,所述竖向伸缩架(1)与所述底板(3)滑移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5)包括第一卷扬机(51)、定滑轮(52)、第一牵引带(53)以及提升小车(54),所述第一卷扬机(51)设于所述斜导轨(2),所述定滑轮(52)设于所述斜导轨(2)顶部,所述第一牵引带(5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卷扬机(51)以及所述提升小车(54)连接,并包覆所述定滑轮(52),所述提升小车(54)与所述斜导轨(2)滑移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小车(54)设有限位板(541),用于限制风管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导轨(2)设有一组开口相对的凹槽(21),所述凹槽(21)自所述斜导轨(2)的顶部向底部延伸,所述提升小车(54)卡嵌在所述凹槽(21)中,与所述斜导轨(2)滑移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转组件(7),所述翻转组件(7)包括第二卷扬机(71)、第二牵引带(72)以及翻转架(73),所述第二卷扬机(71)设于所述竖向伸缩架(1),所述翻转架(73)与所述斜导轨(2)转动连接,且所述翻转架(73)位于所述斜导轨(2)顶部,所述第二牵引带(7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卷扬机(71)以及所述翻转架(73)连接,所述翻转架(73)在第二卷扬机(71)的作用下使风管从倾斜状态抬至水平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伸缩架(1)包括基座(11)、伸缩部(12)以及限位杆(13),所述基座(11)与所述调节组件(6)连接,所述伸缩部(12)与所述基座(11)滑移配合,所述伸缩部(12)以及所述基座(11)分别设有若干限位孔(121),当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限位杆(13)插接所述限位孔(121),以限制所述伸缩部(12)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轮(8),所述滚轮(8)设于所述底板(3)。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风管安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管提升装置。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底板、竖向伸缩架、斜导轨以及提升组件,所述斜导轨的顶部设有水平平台,所述斜导轨分别与所述水平平台以及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竖向伸缩架与所述水平平台连接,所述竖向伸缩架与所述底板滑移配合,所述提升组件设于所述斜导轨,用于驱动风管沿所述斜导轨上升;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底板,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竖向伸缩架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竖向伸缩架以及所述斜导轨之间的间距,以调整所述水平平台的高度,本申请可以适配不同高度的风管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项卫民,赵清林,梅玲,彭丹,汤伟,龙滕虹,汤俊,王耀光,陈兵虎,曾昭信,钱逸山,陈祥红,李为群,刘灼华,丁余江,胡宝田,黄护国,李江丽,亢启明,郑建辉,谭国亮,刘洋,苏国强,刘智飞,刘国华,刘志丰,陈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1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