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式家用电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9847发布日期:2023-12-29 21:29阅读:52来源:国知局
背包式家用电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梯,尤其涉及背包式家用电梯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请参考图3,现有的家用电梯通常采用单侧固定导致受力后轿厢导靴单侧受力,导靴磨损快且在运行过程中振动较大,结构强度不高,导致乘梯的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背包式家用电梯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背包式家用电梯结构,所述背包式家用电梯结构包括设置于井道远端的曳引机、设置于井道内的轿厢以及背包架组件,所述背包架组件包括穿过设置在所述轿厢远端的四根小立梁,前后相邻的所述小立梁之间连接轮梁,所述轮梁前后两端设置轿厢返绳轮,所述轿厢后端设置主立梁,所述井道内侧位于轿厢后端两侧设置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相邻一侧由后向前依次设置副导轨和主导轨,所述副导轨与对重滑动连接,所述主导轨与主立梁滑动连接,所述对重远端设置对重反绳轮,钢带依次穿过对重返绳轮、曳引轮、轿厢返绳轮进行绕绳布置。

4、进一步的,所述轿厢包括轿底、连接在所述轿底远端的厢体、连接在所述厢体远端的轿顶,所述小立梁分别于轿底和轿顶固定连接。

5、进一步的,左右相邻的所述小立梁之间设置有上梁,所述上梁位于轮梁远端。

6、进一步的,所述轿底和轿顶分别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主立梁。

7、进一步的,所述主导轨与主立梁中心对齐设置,所述副导轨与对重中心对齐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主导轨与主立梁两侧通过导靴连接,所述副导轨与对重两侧通过导靴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0、(一)本实用新型的背包式家用电梯结构,通过在轿厢远端穿过设置小立梁,前后相邻的小立梁之间连接轮梁,使得轿厢在被钢带驱动时载重均衡,减少偏载以及运行时的噪音,提高了电梯乘坐舒适度和电梯设备的使用寿命,尤其符合小井道、低顶层、浅地坑的电梯安装要求。

11、(二)进一步的,在轮梁上端设置上梁,提高了轮梁的承载力和轿厢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背包式家用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式家用电梯结构包括设置于井道远端的曳引机、设置于井道内的轿厢以及背包架组件,所述背包架组件包括穿过设置在所述轿厢远端的四根小立梁,前后相邻的所述小立梁之间连接轮梁,所述轮梁前后两端设置轿厢返绳轮,所述轿厢后端设置主立梁,所述井道内侧位于轿厢后端两侧设置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相邻一侧由后向前依次设置副导轨和主导轨,所述副导轨与对重滑动连接,所述主导轨与主立梁滑动连接,所述对重远端设置对重返绳轮,钢带依次穿过对重返绳轮、曳引轮、轿厢返绳轮进行绕绳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包式家用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包括轿底、连接在所述轿底远端的厢体、连接在所述厢体远端的轿顶,所述小立梁分别于轿底和轿顶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包式家用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相邻的所述小立梁之间设置有上梁,所述上梁位于轮梁远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包式家用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和轿顶分别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主立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包式家用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轨与主立梁中心对齐设置,所述副导轨与对重中心对齐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包式家用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轨与主立梁两侧通过导靴连接,所述副导轨与对重两侧通过导靴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背包式家用电梯结构,所述背包式家用电梯结构包括设置于井道远端的曳引机、设置于井道内的轿厢以及背包架组件,所述背包架组件包括穿过设置在所述轿厢远端的四根小立梁,前后相邻的所述小立梁之间连接轮梁,所述轮梁前后两端设置轿厢返绳轮,所述轿厢后端设置主立梁,所述井道内侧位于轿厢后端两侧设置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相邻一侧由后向前依次设置副导轨和主导轨,所述副导轨与对重滑动连接,所述主导轨与主立梁滑动连接,所述对重远端设置对重返绳轮,轿厢在被钢带驱动时载重均衡,减少偏载以及运行时的噪音,提高了电梯乘坐舒适度和电梯设备的使用寿命,尤其符合小井道、低顶层、浅地坑的电梯安装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沈子昂,周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伊萨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