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87765发布日期:2024-02-20 21:44阅读:13来源:国知局
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输送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1、输送机是矿山行业常用的运输机械,为矿山的生产运输起到关键作用。输送装置为输送机的主要部件,输送装置用来实现物料的输送。在现有技术中,输送装置包括上托辊组件和安装架,为了适应大倾角的巷道的工作面,输送装置的上托辊组件通常设置为深槽型结构,但是这样会使得输送带理论中心增大,从而导致安装架的刚性和稳定性变差,并且,输送机在运输物料时,物料极易由输送带上掉落,影响物料的正常运输,并且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输送机的刚性和稳定性较差,物料极易由输送带上掉落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架,具有上安装面和下安装面,上安装面位于下安装面的上方;多个上托辊组件,设置在上安装面上,多个上托辊组件沿安装架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上托辊组件的底部位于上安装面的下方;防护组件,设置在安装架上,防护组件设置在上托辊组件的外侧,防护组件的顶部高于上托辊组件设置。

3、进一步地,输送装置还包括多个下托辊组件,多个下托辊组件均设置在下安装面上,下托辊组件的底部位于下安装面的下方。

4、进一步地,防护组件包括:多个固定架,多个固定架沿安装架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固定架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架上;多个防护网,每个防护网均设置在相邻两个固定架之间,防护网可拆卸地设置在固定架上。

5、进一步地,上托辊组件包括上托辊架、第一托辊、第二托辊和第三托辊,上托辊架具有顺次设置的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和第三支撑段,第一支撑段和第三支撑段倾斜设置,第一支撑段和第三支撑段远离彼此的一端高于靠近彼此的一端;第一托辊设置在第一支撑段上,第一托辊沿第一支撑段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二托辊设置在第二支撑段上,第二托辊沿第二支撑段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三托辊设置在第三支撑段,第三托辊沿第三支撑段的延伸方向设置;下托辊组件包括下托辊架、第四托辊、第五托辊和第六托辊,下托辊架具有顺次设置的第四支撑段、第五支撑段和第六支撑段,第四支撑段和第六支撑段倾斜设置,第四支撑段和第六支撑段远离彼此的一端高于靠近彼此的一端;第四托辊设置在第四支撑段上,第四托辊沿第四支撑段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五托辊设置在第五支撑段上,第五托辊沿第五支撑段的延伸方向设置;第六托辊设置在第六支撑段,第六托辊沿第六支撑段的延伸方向设置。

6、进一步地,第一托辊和第三托辊的长度大于第二托辊的长度。

7、进一步地,第一托辊的轴线与第一支撑段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第二托辊的轴线与第二支撑段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第三托辊的轴线与第三支撑段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第四托辊的轴线与第四支撑段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第五托辊的轴线与第五支撑段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第六托辊的轴线与第六支撑段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8、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段的轴线与第二支撑段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四支撑段的轴线与第五支撑段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大于第二夹角。

9、进一步地,安装架包括:第一支柱结构和第二支柱结构,第一支柱结构和第二支柱结构对称设置;第一中间架和第二中间架,第一中间架设置在第一支柱结构上,第二中间架设置在第二支柱结构上,第一中间架的上表面和第二中间架的上表面配合形成上安装面;多个支撑结构,多个支撑结构沿第一中间架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支柱结构和第二支柱结构之间,多个支撑结构与多个下托辊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支撑结构的上表面配合形成下安装面。

10、进一步地,多个支撑结构均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设置在第一支柱结构上,第二支座设置在第二支柱结构上,与支撑结构对应的下托辊组件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支座上,下托辊组件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支座上。

11、进一步地,输送装置还包括输送带,输送带可转动地设置在上托辊组件和下托辊组件上。

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上托辊组件设置在上安装面上,并上托辊组件的底部位于下安装面的下方,这样能降低上托辊组件的理论中心,进而能够降低输送带的理论中心,从而能够避免安装架高度过高,进而保证安装架的刚性和稳定性,从而能够避免输送带跑偏,保证输送机的正常运行,同时能够减小安装架的结构尺寸,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深槽型结构的上托辊组件上所能承载的物料较多,防护组件能够对物料进行遮挡,避免物料掉落,进一步地确保输送机的正常工作,避免工作人员对掉落的物料进行处理,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多个下托辊组件(40),多个所述下托辊组件(40)均设置在所述下安装面(102)上,所述下托辊组件(40)的底部位于所述下安装面(102)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3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辊(22)和所述第三托辊(2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托辊(23)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辊(2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支撑段(211)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托辊(23)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支撑段(212)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托辊(24)的轴线与所述第三支撑段(213)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四托辊(42)的轴线与所述第四支撑段(411)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五托辊(43)的轴线与所述第五支撑段(412)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六托辊(44)的轴线与所述第六支撑段(413)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段(21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支撑段(212)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四支撑段(411)的轴线与所述第五支撑段(412)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0)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结构(15)均包括第一支座(151)和第二支座(152),所述第一支座(15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柱结构(11)上,所述第二支座(15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柱结构(12)上,与所述支撑结构(15)对应的所述下托辊组件(4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151)上,所述下托辊组件(40)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座(15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输送带(50),所述输送带(5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上托辊组件(20)和所述下托辊组件(40)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架,具有上安装面和下安装面,上安装面位于下安装面的上方;多个上托辊组件,设置在上安装面上,多个上托辊组件沿安装架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上托辊组件的底部位于上安装面的下方;防护组件,设置在安装架上,防护组件设置在上托辊组件的外侧,防护组件的顶部高于上托辊架设置。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输送机的刚性和稳定性较差,物料极易由输送带上掉落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冯耀东,王晓伟,赵红伟,王林,张浩毅,辛广文,凤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1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