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53613发布日期:2024-02-07 12:18阅读:13来源:国知局
线性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磁驱输送,特别涉及一种线性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1、精密运动控制技术是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是实现精细化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包装与运输、装配自动化等行业。传统驱动系统采用旋转电机来驱动,这种驱动系统的结构复杂,精度低,故障率高,难以实现精密运动控制技术。而直线电机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机械能,而不需要任何中间转换机构的传动装置。

2、直线电机与旋转电机相比,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构简单,由于直线电机不需要把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的附加装置,因而使得系统本身的结构大为简化,重量和体积大大地下降;二是定位精度高,在需要直线运动的地方,直线电机可以实现直接传动,因而可以消除中间环节所带来的各种定位误差,故定位精度高,如采用微机控制,则还可以大大地提高整个系统的定位精度;三是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随动性好。直线电机容易做到其动子用磁悬浮支撑,因而使得动子和定子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气隙而不接触,这就消除了定、动子间的接触摩擦阻力,因而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灵敏度、快速性和随动性;四是工作安全可靠、寿命长。直线电机可以实现无接触传递力,机械摩擦损耗几乎为零,所以故障少,免维修,因而工作安全可靠、寿命长,故可以采用直线电机来实现精密运动控制技术。

3、直线电机通常包括动子在运动时,需要通过多个滑轮组来与导轨配合以对动子的运动进行导向,滑轮组中的两个滑轮之间的间隙是固定的,当动子在经过导轨的圆弧段时,由于离心力的影响,动子会剧烈振动,这无疑会影响动子在导轨上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性传输系统,能够改善动子在经过导轨的圆弧段时剧烈振动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性传输系统,包括:

3、导轨,包括直线段和圆弧段,所述直线段与所述圆弧段连接;

4、磁驱动子,包括动子主体和多组滑轮,所述滑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动子主体,每一组所述滑轮中的两个所述滑轮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导轨设于所述间隙中,以使所述磁驱动子通过所述滑轮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多组滑轮沿所述磁驱动子的传输方向分布;

5、其中,所述多组滑轮包括第一滑轮组和至少两组第二滑轮组,所述第一滑轮组在所述磁驱动子的传输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滑轮组,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内侧滑轮和第一外侧滑轮,所述第二滑轮组包括第二内侧滑轮和第二外侧滑轮,所述第一内侧滑轮和所述第二内侧滑轮位于所述导轨的内侧,所述第一外侧滑轮和所述第二外侧滑轮位于所述导轨的外侧;所述第一内侧滑轮和所述第二内侧滑轮呈圆弧状分布,所述第二外侧滑轮通过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接于所述导轨;

6、当所述磁驱动子移动至所述直线段时,所述第一内侧滑轮抵接于所述直线段的内侧,所述第二内侧滑轮与所述直线段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外侧滑轮抵接于所述直线段的外侧,所述第二外侧滑轮弹性抵接于所述直线段的外侧;当所述磁驱动子移动至所述圆弧段时,所述第一内侧滑轮和所述第二内侧滑轮抵接于所述圆弧段的内侧,所述第一外侧滑轮抵接于所述圆弧段的外侧,所述第二外侧滑轮弹性抵接于所述圆弧段的外侧,所述第一内侧滑轮和所述第一外侧滑轮的连接线的延长线经过所述圆弧段的圆心。

7、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磁驱动子移动至所述圆弧段时,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所述第二外侧滑轮提供的弹力的方向经过所述圆弧段的圆心。

8、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磁驱动子移动至所述圆弧段时,所述第二内侧滑轮和所述第二外侧滑轮的连接线的延长线经过所述圆弧段的圆心。

9、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轮组在所述磁驱动子的传输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对称设有所述第二滑轮组。

10、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轮组的邻侧设有所述第二滑轮组;所述多组滑轮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三滑轮组,在所述第一滑轮组的一侧,所述第二滑轮组和所述第三滑轮组交错分布;所述第三滑轮组包括第三内侧滑轮和第三外侧滑轮,所述第三内侧滑轮位于所述导轨的内侧,所述第三外侧滑轮位于所述导轨的外侧;所述第三内侧滑轮通过第二弹性件弹性抵接于所述导轨;

11、当所述磁驱动子移动至所述直线段时,所述第三内侧滑轮弹性抵接于所述直线段的内侧,所述第三外侧滑轮抵接于所述直线段的外侧;当所述磁驱动子移动至所述圆弧段时,所述第三内侧滑轮弹性抵接于所述圆弧段的内侧,所述第三外侧滑轮与所述圆弧段间隔设置。

12、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轮组在所述磁驱动子的传输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对称设有所述第三滑轮组。

13、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磁驱动子移动至所述直线段时,所述第二弹性件为所述第三内侧滑轮提供的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所述直线段,所述第一内侧滑轮和所述第三内侧滑轮的连接线平行于所述直线段。

14、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性传输系统还包括多个安装块,所述安装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动子主体;

15、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动子主体和一所述安装块,所述第二外侧滑轮转动连接于对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安装块;

16、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动子主体和另一所述安装块,所述第三内侧滑轮转动连接于对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安装块。

17、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驱动子包括3~10组所述滑轮。

18、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驱动子还包括永磁铁阵列,所述永磁铁阵列设于所述动子主体;

19、所述线性传输系统还包括:

20、磁驱定子,设于所述导轨的内侧,所述磁驱定子设有定子线圈,所述永磁铁阵列产生的磁场和所述定子线圈产生的励磁磁场能够相互作用而推动所述磁驱动子沿所述导轨移动。

2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2、(1)当磁驱动子移动至圆弧段时,第一内侧滑轮和第一外侧滑轮分别抵接于圆弧段的内侧和外侧,且第一内侧滑轮和第一外侧滑轮的连接线的延长线经过圆弧段的圆心,第一内侧滑轮和第一外侧滑轮可以在圆弧段对磁驱动子起到刚性支撑的导向作用,有效保证磁驱动子与导轨滑动连接的可靠性;

23、(2)第一内侧滑轮和第二内侧滑轮呈圆弧状分布,这与圆弧段的形状适配,使得第一内侧滑轮和第二内侧滑轮稳定抵接在圆弧段的内侧,第一内侧滑轮和第二内侧滑轮可以在圆弧段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4、(3)当磁驱动子移动至圆弧段时,第二外侧滑轮通过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接于圆弧段的外侧,可以对磁驱动子的振动起到缓冲。

25、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有效改善磁驱动子在经过圆弧段时剧烈振动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提高磁驱动子在导轨上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磁驱动子在导轨上的定位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线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磁驱动子移动至所述圆弧段时,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所述第二外侧滑轮提供的弹力的方向经过所述圆弧段的圆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磁驱动子移动至所述圆弧段时,所述第二内侧滑轮和所述第二外侧滑轮的连接线的延长线经过所述圆弧段的圆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在所述磁驱动子的传输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对称设有所述第二滑轮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的邻侧设有所述第二滑轮组;所述多组滑轮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三滑轮组,在所述第一滑轮组的一侧,所述第二滑轮组和所述第三滑轮组交错分布;所述第三滑轮组包括第三内侧滑轮和第三外侧滑轮,所述第三内侧滑轮位于所述导轨的内侧,所述第三外侧滑轮位于所述导轨的外侧;所述第三内侧滑轮通过第二弹性件弹性抵接于所述导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在所述磁驱动子的传输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对称设有所述第三滑轮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磁驱动子移动至所述直线段时,所述第二弹性件为所述第三内侧滑轮提供的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所述直线段,所述第一内侧滑轮和所述第三内侧滑轮的连接线平行于所述直线段。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传输系统还包括多个安装块,所述安装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动子主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驱动子包括3~10组所述滑轮。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驱动子还包括永磁铁阵列,所述永磁铁阵列设于所述动子主体;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线性传输系统,包括导轨和磁驱动子,导轨包括直线段和圆弧段,磁驱动子包括动子主体和多组滑轮,磁驱动子通过滑轮滑动连接于导轨;多组滑轮包括第一滑轮组和至少两组第二滑轮组,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内侧滑轮和第一外侧滑轮,第二滑轮组包括第二内侧滑轮和第二外侧滑轮,第一内侧滑轮和第二内侧滑轮位于导轨的内侧,第一外侧滑轮和第二外侧滑轮位于导轨的外侧;第一内侧滑轮和第二内侧滑轮呈圆弧状分布,第二外侧滑轮通过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接于导轨;当磁驱动子移动至圆弧段时,第一内侧滑轮和第一外侧滑轮的连接线的延长线经过圆弧段的圆心。本技术技术方案能够改善动子在经过导轨的圆弧段时剧烈振动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林懿,欧松岗,王明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2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