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52001发布日期:2024-03-28 18:3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穿梭车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


背景技术:

1、穿梭车是在仓储物流设备中以往复或者回环方式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台车,也是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或接驳设备。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在工作时,需要从固定轨道进入堆垛机的轨道,固定轨道与堆垛机的轨道衔接处有缝隙。也就是说,缝隙的一侧为穿梭车的固定轨道,另一侧为堆垛机的轨道。

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的底部一般都设置有数个动力轮,其车轮间距为127mm,导向轮在车体的底部,产品在从堆垛机向货架上行驶时,容易出现卡轮、打滑现象,由于导向轮位置,现有穿梭车在堆垛机和货架过度行驶时并不是第一接触点,容易造成车体跑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穿梭车进入堆垛机轨道时容易打滑跑偏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其中,包括:车体、设置于车体底部的若干动力轮、固定在车体侧面的第一导向轮,以及固定在车体四角的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二导向轮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导向轮的旋转方向与动力轮的旋转方向垂直;

2、相邻两个动力轮之间的距离大于堆垛机轨道的缝隙长度。

3、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穿梭车的车体为长方体型,其侧面包括靠近堆垛机的第一面,与第一面相邻的第二面和第三面,以及与第一面相对设置的第四面,所述动力轮固定于所述第二面或第三面上,所述第一导向轮固定于所述第二面或第三面上,所述第二导向轮固定于所述第一面或第四面上。

4、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轮的数量为八个,所述第二面靠近第一面的一端水平排列有两个动力轮,所述第二面靠近第四面的一端水平排列有两个动力轮;所述第三面靠近第一面的一端水平排列有两个动力轮,所述第三面靠近第四面的一端水平排列有两个动力轮,相邻两个动力轮的中心点距离至少157mm。

5、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动力轮之间的距离至少为40mm。

6、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导向轮包括底座以及轮子,底座固定在穿梭车的第一面或第四面上,轮子横向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7、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轮的外部设置有橡胶层。

8、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沿堆垛机的轨道内壁滑动。

9、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可以增大车轮间距,提高轨道通过性,提升穿梭车工作效率,防止打滑。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设置于车体底部的若干动力轮、固定在车体侧面的第一导向轮,以及固定在车体四角的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二导向轮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导向轮的旋转方向与动力轮的旋转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车的车体为长方体型,其侧面包括靠近堆垛机的第一面,与第一面相邻的第二面和第三面,以及与第一面相对设置的第四面,所述动力轮固定于所述第二面或第三面上,所述第一导向轮固定于所述第二面或第三面上,所述第二导向轮固定于所述第一面或第四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轮的数量为八个,所述第二面靠近第一面的一端水平排列有两个动力轮,所述第二面靠近第四面的一端水平排列有两个动力轮;所述第三面靠近第一面的一端水平排列有两个动力轮,所述第三面靠近第四面的一端水平排列有两个动力轮,相邻两个动力轮的中心点距离至少157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动力轮之间的距离至少为4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第二导向轮包括底座以及轮子,底座固定在穿梭车的第一面或第四面上,轮子横向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轮的外部设置有橡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沿堆垛机的轨道内壁滑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其中,包括:车体、设置于车体于底部的若干动力轮、固定在车体侧面的第一导向轮,以及固定在车体四角的第二导向轮,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的旋转方向相同,第一导向轮与动力轮的旋转方向垂直;相邻两个动力轮之间的距离大于堆垛机轨道的缝隙长度。本技术中的一种自动化立体库的穿梭车可以增大车轮间距,提高轨道通过性,提升穿梭车工作效率,防止打滑。

技术研发人员:熊劭婧,韦海军,李国华,江思,陈裕丰,何宏伟,郑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中联物流设施(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