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餐盒的堆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7441发布日期:2024-01-23 10:4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降解餐盒的堆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餐盒生产,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降解餐盒的堆叠结构。


背景技术:

1、可降解餐具,是指可在自然环境微生物和酶作用下,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引起外观霉变到内在质量变化,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的餐具,其具有易回收、易处置和易消纳的特点,可降解餐盒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生产线上加工完成的餐盒进行堆叠,以缩减可降解餐盒的占用空间,便于进行运输、存储、包装和销售,通过堆叠结构辅助工作人员进行可降解餐盒的堆叠,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开支,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2、公开号为cn218113130u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料餐盒生产用堆叠包装设备,所述支撑吊架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一号移动板,所述支撑吊架的内部位于一号移动板的后端下方活动安装有二号移动板,所述一号移动板和二号移动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真空泵,所述支撑吊架的后端下方设有载物台,所述支撑吊架的两侧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堆叠包装设备虽能够避免餐盒在生产线上长时间的停留,提高了堆叠效率,但在实际使用时仍需要进行往复上下料的过程,导致生产线的运输结构对餐盒的移动速度需要和堆叠包装设备的堆叠速度相配合,餐盒在生产线上难以快速进行移动,降低生产效率;

3、可降解餐盒的堆叠结构在对餐盒进行堆叠时,由于餐盒的重量较轻,在进行堆叠时大量餐盒容易受到轻微碰撞而倾倒,且在堆叠的餐盒数量较少时容易受到餐盒堆叠时产生力的影响,导致餐盒产生竖直或水平方向的偏移,对餐盒的正常堆叠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解餐盒的堆叠结构,通过支撑底座、升降气缸和升降台,解决了可降解餐盒的堆叠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堆叠结构仍需要往复上下料的过程,导致生产线的运输结构对餐盒的移动速度需要和堆叠包装设备的堆叠速度相配合,降低生产效率,餐盒重量较轻,在堆叠量较少时,餐盒受到堆叠的力容易产生竖直或水平方向的偏移,对餐盒的正常堆叠造成影响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降解餐盒的堆叠结构,包括支撑底座、升降气缸和升降台,所述支撑底座顶部卡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底部边沿卡接有多个升降气缸,通过转动板能够带动多个升降气缸同时进行转动,使多个升降气缸能够分别进行餐盒的下料、移动和堆叠,使生产线对餐盒的移动速度能够进行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对餐盒的生产效率,且能够将餐盒堆叠于多个升降台上侧,便于工作人员对堆叠好的餐盒进行及时处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支撑底座能够设置于生产线两侧,而非生产线端部,使生产线两侧能够进行多个堆叠结构的设置来保证对快速移动的餐盒进行下料堆叠,使生产线对和餐盒的移动速度不需要和堆叠结构的堆叠速度相配合,提高堆叠结构使用的灵活性,每个所述升降气缸底部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底部设置有连接吸盘,在进行餐盒的下料时,通过气泵对连接吸盘和餐盒之间进行抽气,通过气压使餐盒吸附固定于连接吸盘底侧,通过转动板的转动进一步带动餐盒的移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所述支撑底座上侧设置有多个升降台,每个所述升降台顶部设置有定位架,每个所述升降台底部设置有定位气缸,通过定位架能够在堆叠的餐盒量较少时对餐盒进行定位,避免质量较轻的餐盒在受到外力时产生水平或竖直方向的偏移,且通过定位气缸带动升降台的下降,能够增加一个升降台上能够堆叠的餐盒数量,在餐盒堆叠一定量时,堆叠结构能够将餐盒堆叠于另一个升降台上侧,便于工作人员对堆叠好的餐盒进行拿取。

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顶部中央焊接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焊接固定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贴合于转动板底部中央,所述转动板底部中央转动卡接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卡接于支撑管内侧;

5、通过转动电机能够带动转动板进行转动,进一步带动多个升降气缸进行移动,通过多个升降气缸能够带动多个气泵进行升降,进一步对多个餐盒分别进行下料、移动和堆叠,使生产线对餐盒的移动速度能够进行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对餐盒的生产效率。

6、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升降气缸底部滑动卡接有第一伸缩管,所述第一伸缩管卡接于气泵顶部,所述气泵底部贯穿卡接有通气管,所述连接吸盘贯穿卡接于通气管底部;

7、在进行餐盒的下料时,通过气泵对餐盒和连接吸盘之间抽气,通过气压使餐盒吸附固定于连接吸盘底侧,便于连接吸盘带动餐盒进行移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8、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升降台顶部卡接固定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定位架卡接于压力传感器顶部,一个所述连接吸盘悬垂于同一个定位架顶部;

9、通过压力传感器能够监测升降台上侧餐盒的数量,便于在堆叠至一定数量后停止在相应升降台上进行餐盒的堆叠,便于工作人员拿取相应数量的餐盒,提高使用的便利度。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外周面贯穿卡接有支撑板,每个所述升降台底部卡接有第二伸缩管,所述第二伸缩管贯穿卡接于支撑板顶部,所述第二伸缩管滑动卡接于定位气缸顶部,所述定位气缸卡接于支撑底座顶部;

11、定位架能够对一定量的餐盒进行定位,在堆叠的餐盒数量较少时,餐盒直接插接于定位架内并通过定位架对餐盒的定位保证堆叠的稳定,避免质量较轻的餐盒在受到外力时产生水平或竖直方向的偏移,且通过定位气缸带动升降台的下降,能够增加一个升降台上能够堆叠的餐盒数量,在餐盒堆叠一定量时,堆叠结构能够将餐盒堆叠于另一个升降台上侧,便于工作人员对堆叠好的餐盒进行拿取。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底座和升降气缸,解决了堆叠包装设备虽能够避免餐盒在生产线上长时间的停留,提高了堆叠效率,但在实际使用时仍需要进行往复上下料的过程,导致生产线的运输结构对餐盒的移动速度需要和堆叠包装设备的堆叠速度相配合,餐盒在生产线上难以快速进行移动,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通过转动板能够带动多个升降气缸进行转动,使多个升降气缸能够分别进行餐盒的下料、移动和堆叠,同时支撑底座能够设置于生产线两侧,而非生产线端部,使生产线两侧能够进行多个堆叠结构的设置来保证对快速移动的餐盒进行下料堆叠,使生产线对和餐盒的移动速度不需要和堆叠结构的堆叠速度相配合,提高堆叠结构使用的灵活性。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底座、升降气缸和升降台,解决了可降解餐盒的堆叠结构在对餐盒进行堆叠时,由于餐盒的重量较轻,在进行堆叠时大量餐盒容易受到轻微碰撞而倾倒,且在堆叠的餐盒数量较少时容易受到餐盒堆叠时产生力的影响,导致餐盒产生竖直或水平方向的偏移,对餐盒的正常堆叠造成影响的问题,在堆叠结构对餐盒进行堆叠时,升降气缸带动餐盒向下移动,将餐盒插接于一个升降台的定位架内侧,通过定位架对餐盒进行定位,在堆叠了一定量的餐盒后,堆叠餐盒的高度高于定位架的高度,定位气缸带动升降台向下移动,使一个升降台上能够堆叠更多的餐盒,在堆叠到指定数量的餐盒后,升降气缸能将餐盒堆叠于另一个升降台上侧,便于工作人员对堆叠好餐盒的升降台进行处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可降解餐盒的堆叠结构,包括支撑底座(1)、升降气缸(2)和升降台(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顶部卡接有转动板(101),所述转动板(101)底部边沿卡接有多个升降气缸(2),每个所述升降气缸(2)底部设置有气泵(201),所述气泵(201)底部设置有连接吸盘(204),所述支撑底座(1)上侧设置有多个升降台(3),每个所述升降台(3)顶部设置有定位架(302),每个所述升降台(3)底部设置有定位气缸(3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餐盒的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顶部中央焊接固定有支撑杆(102),所述支撑杆(102)顶部焊接固定有支撑管(103),所述支撑管(103)贴合于转动板(101)底部中央,所述转动板(101)底部中央转动卡接有转动电机(104),所述转动电机(104)卡接于支撑管(103)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餐盒的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升降气缸(2)底部滑动卡接有第一伸缩管(202),所述第一伸缩管(202)卡接于气泵(201)顶部,所述气泵(201)底部贯穿卡接有通气管(203),所述连接吸盘(204)贯穿卡接于通气管(203)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餐盒的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升降台(3)顶部卡接固定有压力传感器(301),所述定位架(302)卡接于压力传感器(301)顶部,一个所述连接吸盘(204)悬垂于同一个定位架(302)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降解餐盒的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2)外周面贯穿卡接有支撑板(304),每个所述升降台(3)底部卡接有第二伸缩管(305),所述第二伸缩管(305)贯穿卡接于支撑板(304)顶部,所述第二伸缩管(305)滑动卡接于定位气缸(303)顶部,所述定位气缸(303)卡接于支撑底座(1)顶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解餐盒的堆叠结构,涉及餐盒生产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支撑底座、升降气缸和升降台,支撑底座顶部卡接有转动板,转动板底部边沿卡接有多个升降气缸,每个升降气缸底部设置有气泵,气泵底部设置有连接吸盘,支撑底座上侧设置有多个升降台,每个升降台顶部设置有定位架,每个升降台底部设置有定位气缸。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底座、升降气缸和升降台,解决了可降解餐盒的堆叠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堆叠结构仍需要往复上下料的过程,导致生产线的运输结构对餐盒的移动速度需要和堆叠包装设备的堆叠速度相配合,餐盒重量较,餐盒受到堆叠的力容易产生竖直或水平方向的偏移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余春玲,卢延东,余志华,王坤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佳林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