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跑偏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20154发布日期:2024-04-01 14:35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跑偏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传送带,尤其是涉及一种跑偏开关。


背景技术:

1、跑偏开关是一种利用单片机定时的原理来控制信号的输出,一般使用在传输带上较为广泛,通过安装在传输带的侧边,与传输带直接接触的方式来进行检测,此方式不仅会对设备本身进行消耗,同时也会由于摩擦相互打滑来影响性能,同时由于设置于侧部,因此传输带上的部分货物也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误报。

2、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跑偏开关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减少误判的跑偏开关。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跑偏开关,包括底梁架、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固定在底梁架上,所述固定盒内分有多个分槽,多个分槽纵列设置,分槽内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所述固定盒内固定连接有研判电路,多个摄像头均与研判电路电性连接,分槽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玻璃板,所述梁架设置在传输带的下方,传输带的底部画设有标线。

3、在上述的跑偏开关中,多个固定盒分别在底梁架上纵列设置,固定盒与标线对齐设置。

4、在上述的跑偏开关中,所述个固定盒之间的间距不低于米。

5、在上述的跑偏开关中,所述固定盒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连接有滚轮,支架的侧部固定连接有发电机组,发电机组与多个摄像头和研判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滚轮与传输带的下端相抵接触。

6、在上述的跑偏开关中,所述滚轮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橡胶皮层。

7、在上述的跑偏开关中,所述橡胶皮层呈锯齿状。

8、在上述的跑偏开关中,所述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上端与橡胶皮层相抵接触。

9、在上述的跑偏开关中,所述挡块设置于滚轮下行转动的一侧。

10、在上述的跑偏开关中,所述标线呈虚线状。

11、在上述的跑偏开关中,所述虚线状标线上间隔添加有十字标识。

12、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跑偏开关的优点在于:

13、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固定盒、分槽、摄像头在配合判断电路,以达到利用固定盒内的多个摄像头来使得进行同一位置的多次图样研判对比,同时通过多个固定盒进行统一设置进行多次的研判,不直接与设备接触,从而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的同时,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减少误判。

14、2、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支架、滚轮、发电机组、挡块的配合,以达到利用滚轮与传输带的底部进行接触,来对其底部沾附的各种杂物进行清理,使得标线保持常态化整洁,且通过发电机组进行自发电,从而供给给电力的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跑偏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梁架(1)、固定盒(2),所述固定盒(2)固定在底梁架(1)上,所述固定盒(2)内分有多个分槽(3),多个分槽(3)纵列设置,分槽(3)内固定连接有摄像头(4),所述固定盒(2)内固定连接有研判电路,多个摄像头(4)均与研判电路电性连接,分槽(3)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玻璃板(5),所述梁架(1)设置在传输带的下方,传输带的底部画设有标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2)设置有多个,多个固定盒(2)分别在底梁架(1)上纵列设置,固定盒(2)与标线(6)对齐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跑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个固定盒(2)之间的间距不低于3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7),所述支架(7)上转动连接有滚轮(8),支架(7)的侧部固定连接有发电机组(9),发电机组(9)与多个摄像头(4)和研判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滚轮(8)与传输带的下端相抵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跑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8)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橡胶皮层(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跑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皮层(12)呈锯齿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跑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上固定连接有挡块(10),所述挡块(10)的上端与橡胶皮层(12)相抵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跑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10)的上端面呈圆弧形,所述挡块(10)设置于滚轮(8)下行转动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线(6)呈虚线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跑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虚线状标线(6)上间隔添加有十字标识(11)。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传送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跑偏开关,包括底梁架、固定盒,固定盒固定在底梁架上,固定盒内分有多个分槽,多个分槽纵列设置,分槽内固定连接有摄像头,固定盒内固定连接有研判电路,多个摄像头均与研判电路电性连接,分槽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玻璃板,梁架设置在传输带的下方,传输带的底部画设有标线。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在传输带底部的方式,利用图像对比来进行检测,不直接与设备接触,从而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的同时,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减少误判。

技术研发人员:安雨,徐晓亮,练祖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飞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