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式消化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9190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续式消化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业用于消化石灰,砂子混合料中石灰的设备。
目前在使用的混合料中消化石灰的设备,基本上采用间歇式消化仓,整个消化过程包括进料、静置、卸料三个阶段。因此为了保证连续生产的条件,消化混合料的现场一般都设置数个消化仓交替进行工作,使数个消化仓物料的总容积贮存量满足整个消化周期,一个消化周期约2-3小时,另外,间歇式消化仓,其仓体多采用水泥容罐,往往在消化物料过程中会碰到结仓问题,而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物料有离析现象,即装料时,物料形成锥形堆头,粗粒物料流向仓内四周,因此这种消化仓在卸料时,有一部分没有完全消化的物料也被卸出,而且需经常停机消除结仓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单台连续式消化仓,使物料从入仓到卸料的消化过程与消化周期时间相等,约3小时,同时解决物料结仓问题和物料离析现象。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续式消化仓,由上筒体(1)、下筒体(3)、倒立锥斗(4)、仓底(5)、卸料斗(6)、机架(7)、仓底盘(17)、新月形刮板(15)、及传动装置等部分组成,其上筒体(1)、下筒体(3)及仓底(5)均用螺栓固定联接,仓底(5)由机架(7)支承,倒立锥斗(4)通过支承臂(18)悬空于仓底(5)中心,倒立锥斗(4)底部与消化仓底座内壁形成一个环形的缝隙,在上、下筒体内壁铺设了一层酚醛环氧玻璃板(2),在仓底(5)下端的齿圈架(16)通过轴套联接安装在消化仓底盘(17)上,在齿圈架(16)上安装有大齿圈(14),新月形刮板(15)水平布置在仓底(5)内,它通过大齿圈(14)上的轴与之联接,在消化仓底盘(17)下端设有卸料斗(6)。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原理,由电机(8)通过皮带轮(9)带动P型齿链式无级变速器(10),由无级变速器(10)通过联轴器(11)带动蜗轮蜗杆减速器(12),再由减速器(12)输出端上的小齿轮(13)带动大齿圈(14),从而带动大齿圈(14)上的新月形刮板(15)在仓底(5)内旋转。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消化仓内设置了倒立锥斗及筒体内壁铺设了一层环氧玻璃,混合料逐层下落,而输出的物料量与制砖机所消耗的物料量相等,则消化仓中物料量即形成动态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和新月形刮板的作用,完全解决了物料在消化过程中的结仓现象与离析现象,而且生产能力高,一台消化仓可供多台砖机使用。
下面进一步用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附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消化仓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消化仓仓底及底盘局部示图。图中上筒体(1)、环氧玻璃板(2)、下筒体(3)、倒立锥斗(4)、仓底(5)、卸料斗(6)、机架(7)、电机(8)、皮带轮(9)、无级变速器(10)、联轴器(11)、减速器(12)、小齿轮(13)、大齿圈(14)、新月形刮板(15)、齿圈架(16),消化仓底盘(17),支承臂(18)。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筒体内的环氧玻璃板采用粘接固定工艺,消化仓内径为3.3m,高5m,动力配备为7.5km,该机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连续式消化仓,包括上、下筒体、倒立锥斗、仓底、卸料斗、机架、仓底盘、新月形刮板及传动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上筒体,下筒体及仓底之间均用螺栓固定联接,仓底由机架支承,倒立锥斗通过支承臂悬空于仓底中心,倒立锥斗底部与消化仓底座内壁形成一个环形的缝隙,在上、下筒体内壁铺设了一层酚醛环氧玻璃板,在仓底下端的齿圈架通过轴套联接安装在消化仓底盘上,在齿圈架上安装有大齿圈,新月形刮板水平布置在仓底内,它通过大齿圈上的轴与之联接,在消化仓底盘下端设有卸料斗。
专利摘要连续式消化仓,包括上、下筒体、倒立锥斗、新月形刮板、仓底、仓底盘、机架等部分,在上、下筒体内壁铺设了一层环氧玻璃板,倒立锥斗通过支承臂悬空于仓底中心,使之与消化仓底座内壁形成一个环形缝隙,这种结构的消化仓,当物料逐层下落时,物料不会结仓和产生离析现象,而且物料消化均匀,生产能力高。
文档编号B65D88/26GK2088986SQ9021882
公开日1991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1990年8月31日
发明者孙维 申请人: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武汉汽轮发电机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