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装食品自动冷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368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罐装食品自动冷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化学药剂加热或冷却罐装食品的装置。
当人们从事户外活动时,如旅游、登山、钓鱼、观看体育比赛,特别是地质人员进行野外工作和勘测时,希望冬天能吃到温热的食物,夏天喝到清凉、冰镇的饮料。但由于没有条件,迄今人们仍无法做到这一点,使野外活动格外辛苦。冬天即使能拣柴生火,也是十分不便。在无能源情况下,为保持食物原有的温度,只好借助类似热水瓶的物品,其最大缺点是无法长时间保持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随时随地根据需要自动加热或冷却罐装食物的装置,除罐本身外,无需另备燃料或冷却剂,从而为食用提供很大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罐头或易拉罐底盖上设置一封闭小室,小室的根部与罐体及底盖周缘结合为一体;小室内分装有放热或制冷的各种化学药剂塑料袋;罐体底部设有划破塑料袋的操作杆。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自动加热食品罐的纵向剖面图。
图2是自动冷却食品罐的纵向剖面图。
图3是小室的波纹形断面。
参见
图1,加热食品罐底部设有封闭小室3。小室的根部31与底盖2、罐体1互相紧密咬合,在制作时一次冲压完成,小室与罐内部完全隔离,其生产工艺与一般易拉罐相同。罐体和小室均采用铝合金制造。小室3中装有生石灰34和水袋35,生石灰即CaO。罐的底盖2为向外凸起状,以利于变形。这里操作杆5为顶杆,固定在罐底部,顶杆上有压盘51,其上有多个凸起52,能在压下时可靠地将水袋刺破多处。当保护顶杆不致误动作,在罐底部应装塑料保险盖7。
食用时,先取下塑料保险盖7,然后用拇指按下凸起的底盖2,通过顶杆压破水袋。袋内的水38流出与生石灰起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将罐内的食物特别是流体食物加热。这种加热方式一般能使食物升温到50~60℃,足可达到食用要求。为释放化学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小室底部可开一小洞36,以降低内部压力。
图2是冷却食品罐,参加吸热反应的各种化学药剂用塑料袋封装。图中依次为硝酸铵塑料袋32、碳酸钠塑料袋33和水袋35,三个袋子均为环形状。操作杆5装在这些袋子中间孔内并用胶与各袋粘合在一起。操作杆5经罐底伸出罐外,为了使操作杆旋转时能可靠挂住塑料袋,操作杆断面为扁圆形,并带有若干凸起53。
食用时,取下保险盖,用手旋动操作杆,即可将粘连的塑料袋扯裂,使三种化学药剂发生混合,产生吸热反应,使罐内食物冷却,迅速降温。旋转操作杆时,应防止环形袋与罐壁相对滑动,故需用胶将二者粘结起来。
为了强化传热效果,图3中小室断面可以折叠成波纹形,以增大传热面积,如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既能用于加热食品,又能用于冷却食品,特别是流体类食物,如中国的八定粥等。罐内化学反应物质无毒、无腐蚀、安全可靠。罐体材料耐腐蚀。装入放热的化学药剂,即使寒冬在野外也能吃到温热的食物,喝到温热的饮料。装入吸热的化学药剂,即使盛夏旅游或野外作业,也能吃到瞬间冷却的食物和饮料,驱散暑气。自动冷热食品罐为冬夏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对保障人们的健康甚有益处。
权利要求1.一种罐装食品自动冷热装置,包括罐体(1)和压合的底盖(2),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底盖(2)上设有封闭小室(3),小室的根部与罐体(1)及底盖(2)周缘咬合为一体;小室内分装有放热或制冷的各种化学药剂塑料袋(35)、(32)、(33);罐体底盖(2)设有划破塑料袋的操作杆(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底盖(2)向外凸出,其上固定操作杆(5),操作杆端部有带凸起(52)的压盘(51),用于刺破塑料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小室(3)内的放热化学药剂是生石灰(34)和封装在袋内的水(3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塑料袋(32)、(33)和(35)是环状塑料袋,操作杆(5)由罐体底盖(2)伸入各环状塑料袋的中心孔并与其粘结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操作杆(5)断面为扁圆形,其上有凸起(53),有利于操作杆旋转时划破各塑料袋。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小室(3)的断面折叠成波纹形。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塑料袋(32)、(33)、(34)分别装有吸热化学药剂硝酸铵、碳酸钠、水。
专利摘要在现有罐头或易拉罐底部设置一封闭小室,小室的根部与罐底部结合为一体;小室内分装放热或制冷化学药剂的塑料袋;罐体底部设有划破塑料袋的操作杆。塑料袋为圆环状,操作杆由罐体底部伸入环状塑料袋中心孔并与其粘结为一体。旋转操作杆即可扯裂塑料袋,引起化学反应。或将罐的底部做成凸起状,用与之联接的压杆将塑料袋刺破。本装置能使户外活动的人随时喝到清凉或加热的饮料。
文档编号B65D1/00GK2173208SQ9322177
公开日1994年8月3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18日
发明者李安朝 申请人:李安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