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速锥体调心托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5491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恒速锥体调心托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部件,特别是一种能自动纠正胶带跑偏的恒速锥体调心托辊。
现有调心托辊的结构是左右两整体托辊(A)(B)能灵活自转,同时又可围绕各自的同转轴(C)(D)回转见图1[现有调心托辊正视图],回转轴(C)(D)皆垂直于水平面,两轴下端所连接的四元杆机构(E),用以保证两轴同步回转。下面参照图1加以详细介绍胶带(F)以均匀压力靠摩擦带动整体锥辊(A)(B)自转,在整体锥辊(A)(B)的锥面上,只有“0”点断面上的线速度与胶带(F)速度相等,除“0”点外,其余断面与胶带(F)都有滑动摩擦产生,这些摩擦力对回转轴(C)(D)形成正负力矩;当胶带(F)不跑偏正常运转时,作用在整体锥辊(A)(B)上正负力矩相等,通过四元杆机构(E)以平衡,合成力矩为零,整体锥辊(A)(B)各自维持原始位置,并不回转见图2[现有调心托辊顶视图];当胶带(F)向右跑偏时,两力矩失去平衡,整体锥辊(A)(B)绕回转轴(C)(D)同步回转一δ偏角,正是这一偏角能使胶带(F)逐渐复原,但现有调心托辊就在形成这一偏角的同时却出现了槽角差现象,以整体托辊(A)为例见图2,整体托辊(A)在原始位置时,其倾角α等于胶带(F)之标准槽角见图1,此时锥面线与胶带(F)断面线完全贴合,当其回转一δ偏角后,倾角α仍然不变,而胶带(F)槽角因斜剖,已变为β见图3[图2的a-a视图],整体锥辊(A)之小端强使胶带(F)从假想线位置移到实线位置;从侧面看见图4[图3的b向视图],整体锥辊(A)之小端将胶带(F)之局部边缘顶起,造成小端与胶带(F)边缘之间的正压力局部加大,因而“0”点向小端位移,引起整体锥辊(A)自转加速,摩擦力发生变化[整体锥辊B与此类似],当小端线速度接近胶带(F)速度时,合成力矩突变接近为零,瞬时整体托辊(A)(B)返回原始位置,同时槽角差“0”点变位也随之消失,但在这一瞬间,胶带(F)尚未恢复原位,合成力矩仍然存在,整体锥辊(A)(B)再次围绕回转轴(C)(D)同步回转一δ偏角,再次压力局部加大,整体锥辊(A)(B)再次返回原始位置,周而复始,发生摇摆振动,纠偏性能消失。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速锥体调心托辊,将现有调心托辊两回转轴的结构位置加以改变,使锥辊围绕回转轴回转时,不再产生槽角差及“0”点位移,因而锥辊就能保持恒速自转,稳定回转,消除原来摇摆振动现象。
本实用新型包括锥辊(1)(12)[概括],支架(2)(15),回转轴(3)(13),螺旋轮(5)(14),齿条(6)(11),连杆(7)及弹簧(8)(9)(见图5)。锥辊(1)(12)能灵活自转同时又可围绕各自的回转轴(3)(13)回转;锥辊(1)(12)的上轮廓线(J)与水平线成α角,α角与胶带标准槽角相等;回转轴(3)(13)之中心线与锥辊(1)(12)的上轮廓线(J)之交角皆为θ角,θ=90°。回转轴(3)(13)以同步联结机构(d)相连接,使回转轴(3)(13)同步回转,同步联结机构(d)的构造是螺旋轮(5)(14),装于回转轴(3)(13)之下端,分别与齿条(6)(11)相啮合,齿条(6)(11)以连杆(7)相连,弹簧(8×9)装于连杆(7)上,由于回转轴(3)(13)分别与锥辊(1)(12)的上轮廓线(J)相垂直,因而锥辊(1)(12)围绕回转轴(3)(13)回转时,上轮廓线(J)的轨迹各自为一平面,且各自与胶带标准槽角所形成之平面重合,在整个调偏过程中,锥辊(1)(12)之锥面轮廓线(J)与胶带(F)贴合完好。


图1为现有调心托辊正视图。图2为现有调心托辊顶视图。图3为图2的a-a视图。图4为图3的b向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图6为实施例之一的正视图。图7为实施例之二的正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顶视图。图9为图5的d处详图。图10为组合锥辊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见图6),包括整体锥辊(21)(22),支架(2)(15),回转轴(3)(13)在同步联结机构(d)中有螺旋轮(5)(14),齿条(6)(11),滚轮(4),连杆(7),弹簧(8)(9)。整体锥辊(21)(22)与现有整体锥辊完全相同,将其分别装于与回转轴(3)(13)连为一体的支架(2)(15)上,回转轴(3)(13)之中心线与整体锥辊(21)(22)的轮廓线(J)之交角皆为θ角,θ=90°;螺旋轮(5)(14)装于回转轴(3)(13)之下端并与齿条(6)(11)相啮合;连杆(7)在齿条(6)与齿条(11)之间三件连为一体,以滚轮(4)限位。在同步联结机构(d)中(见图9),断面为圆形的连杆(7)上套装弹簧(8)(9);限位板(16),隔板(17×20),挡板(18)及挡块(19)又作压缩弹簧之用,柱辊(10)只起支承作用(见图6及图9)。当胶带(F)顺箭头方向正常运行时(见图8),整体锥辊(21)(22)所受摩擦力对回转轴(3)(13)所形成之两正负力矩,其绝对值相等,通过联结机构(d)以平衡,整体锥辊(21)(22)保持原始位置,胶带(F)继续正常运转;当胶带(F)向右跑偏时,整体锥辊(21)所受正力矩,与整体锥辊(22)所受负力矩,其绝对值不等,合成力矩为正,因而整体锥辊(21×22)同步回转一δ偏角(见图8),同时同步联结机构(d)的螺旋轮(5)(14)与其啮合齿条(6)(11),使连杆(7)向左作一轴向位移并以挡块(19)压缩弹簧(9)以平衡[反之与此类似则压缩弹簧(8)]见图9,整体锥辊(21)(22)上轮廓线(J)的两回转轨迹平面与胶带(F)标准槽角两平面相重合,因此整体锥辊(21)(22)在回转一δ偏角的整个过程中,锥面线与胶带(F)始终贴合完好,正压力无明显变化,“0”不会向小端位移,整体锥辊(21)(22)保持恒速自转,平稳回转,直至胶带(F)恢复原位,整体锥辊(21)(22)也回到原始位置。
实施例之二是针对胶带运行在恶劣环境下而设计的,例如考虑到带式输送机输送黏料,露天布置或冰冻等因素,本实施例仍能较好地实现纠偏作用。其构造为组合锥辊(27)(28)分别装于与回转轴(3)(13)连为一体的支架(2)(15)上,回转轴(3)(13)之中心线与组合锥辊(27)(28)的上轮廓线(J)之交角俱为θ角,θ=90°;回转轴(3)(13)下端与同步联结机构(d)相连,以保证其同步回转(见图7),其余与实施例之一全同。下面介绍组合锥辊(27)(28)的性能与构造(见图10),组合锥辊(27)(28)包括包胶柱体(25),可挠胶环(24),短锥体(23)及弯轴(26);弯轴(26)之弯折角[即短锥体(23)与包胶柱体(25)两中心线之交角]为γ,令γ等于二分之一锥角,短锥体(23)与包胶柱体(25)之上轮廓线(J)则成为一直线见图10,短锥体(23)及包胶柱体(25)部各自装有滚动轴承,可围绕各自中心线自转,可挠胶环(24)牢固地连接于两者之间,其作用与可挠橡胶联轴器相同,包胶柱体(25)与胶带(F)之摩擦系数大于锥体(23)与胶带(F)之摩擦系数,故组合锥辊(27)(28)之自转转速更加恒定不变,包胶柱体(25)之线速度永远近似等于胶带(F)速度,而短锥体(23)永远小于胶带(F)速度,与胶带摩擦力,依回转角大小保持瞬间相应值,即使有黏着物黏在锥面,也不影响恒速自转稳定回转,纠偏性能极佳。
本实用新型恒速锥体调心托辊与现有调心托辊的比较,前文已作叙述,综合之有以下几点1、锥辊恒速自转、摩擦力依胶带偏斜度而增减。2、锥辊随胶带跑偏而回转,随胶带恢复而复回,不发生摇摆振动。3、回转时无阻力,用弹簧平衡其回转力矩的差值,可根据设计意图选定弹簧的刚度,获得最佳偏角。总之纠偏效果发生了根本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恒速锥体调心托辊、包括锥辊(1)(12)、支架(2)(15)、回转轴(3)(13)、螺旋轮(5)(14)、齿条(6)(11)、连杆(7)及弹簧(8)(9);其特征在于回转轴(3)(13)之中心线与锥辊(1)(12)的上轮廓线(J)之交角皆为θ角,θ=90°;装于回转轴(3)(13)之下端的螺旋轮(5)(14)与齿条(6)(11)相啮合;齿条(6)(11)与连杆(7)连为一体,弹簧(8)(9)装于连杆(7)上。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恒速锥体调心托辊,其特征在于回转轴(3)(13)之中心线与整体锥辊(21)(22)的上轮廓线(J)之交角皆为θ角,θ=90°。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恒速锥体调心托辊,其特征在于回转轴(3)(13)之中心线与组合锥辊(27)(28)的上轮廓线(J)之交角皆为θ角,θ=9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部件,特别是一种能自动纠正胶带跑偏的恒速锥体调心托辊,其结构是两锥辊分别装于与回转轴连为一体的左右两支架上,两回转轴中心线与各自相对应之锥辊的上轮廓线相互垂直。同步联结装置装于两回转轴之下端,通过螺旋轮与齿条之啮合及连杆的连接使其回转同步,当锥辊受力矩不平衡时,两轴同步回转一偏角,同时连杆作轴向位移压缩弹簧以平衡,在回转纠偏过程中不会发生摇摆振动。
文档编号B65G39/16GK2219876SQ9420833
公开日1996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12日
发明者刘羽, 刘景堃 申请人:刘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