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结构的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028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结构的瓶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瓶盖。
常见清洁剂容器瓶盖结构如


图1、图2所示,在本体1上套设一可活动的活动盖2。本体1顶部设有凸颈10,凸颈10外围上缘形成有卡制缘11,本体1中心轴向设有一封柱12,并于封柱四周形成流动空间13,凸颈10内面适当位置处设有阶梯缘14,凸颈内部内面设有若干个初级出口15。活动盖2顶面与本体封柱12对应处设液体出口20,活动盖2上轴向并间隔设外层壁21与内层壁22,外层壁21内面上方形成有凸缘23,而下方与内层壁22下方对应并分别形成止脱凸缘24、25,在内、外层壁22,21间形成有穿置空间26。
将本体1的凸颈10壁面穿置在活动盖2的穿置空间26中,由于本体1与活动盖2均由塑料制成,因而可按压组合,通过止脱凸缘24、25与卡制缘11对应卡抵而使活动盖2不能轻易脱出。
使用时上提活动盖2使封柱12与液体出口20分开如图2所示,容器内液体即可从初级出口15流进流动空间13,再由液体出口20流出。
上述传统的瓶盖结构虽可使液体流出,但由于初级出口15设在本体1底面、液体出口20设在活动盖2顶面,受结构限制造成流体较长的流动行程,加之封柱12四周窄小的活动空间13,因此在使用时随着液体变稠而形成阻滞情况,造成液体流出不顺畅,使用者需用力按压容器以迫使液体流出,很不便利。
此外,液体出口20孔径与封柱12直径互相对应,当加大液体出口20孔径以提高液体流动率时,相对封柱12的直径也要加大,更促使封柱12四周的流动空间13进一步变小,并不能达到提高流动率的目的,反而限制了液体的流动;而若加大本体1,则容器、活动盖2均需改变原设计及变更模具,因此增大本体1的想法也不现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上述瓶盖结构作出改进设计,可缩短初级出口与液体出口间的流体流动行程,可加大液体的流动空间且流动顺畅,使用方便、省力、实用。
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瓶盖,由本体和套设在本体上的活动盖组成,本体上有初级出口,活动盖上有液体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上有阶梯状颈部,颈部顶面中心处凸设有封块,所述的初级出口间隔设置在所述的封块四周,所述的活动盖套设于本体的颈部处;所述的液体出口设置在与所述封块对应的活动盖顶面处。
所述的初级出口有间隔设置的隔肋,隔肋一端共同连接封块。
所述本体的颈部外围上缘有卡缘,所述颈部外围下缘有封合斜面;所述活动盖内壁面上方有阶缘,活动盖内壁面下方有卡制凸缘。
本体与活动盖组合后,两者间形成有一流动空间。向上提拉活动盖后,流动空间加大,初级出口、流动空间及液体出口间形成连通状,且初级出口与液体出口间行程较短,有助于液体流动。在活动盖与本体颈部组合时,颈部卡缘贴抵在活动盖内阶缘上方的壁面上,而活动盖内卡制凸缘可与颈部的封合斜面靠合,因此液体不能从本体颈部与活动盖间的缝隙处外漏渗出。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图1.传统瓶盖结构示意图图2.传统瓶盖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改进瓶盖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改进瓶盖组合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改进瓶盖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及图2说明前已述及,不再赘述。
参见图3,改进结构的瓶盖由本体3和活动盖4构成,活动盖4套设在本体3上。
本体3上方形成有阶梯状颈部30,颈部30顶面由若干间隔设置的隔肋31形成若干初级出口32,各隔肋31一端共同连接一凸出的封块33。颈部30外围上端形成有卡缘34,颈部30下方形成有封合斜面35。活动盖4顶面与封块33对应处开设有液体出口40,而活动盖4内壁面上方形成有阶缘41,其内壁面下方适当位置处形成有卡制凸缘42。
参见图4,当活动盖4与本体3的颈部30组合后,该封块33可封阻液体出口40,卡缘34可贴抵在阶缘41上方的壁面上,而卡制凸缘42可与封合斜面35靠合,液体可从初级出口32流出,但不能从液体出口40及本体3颈部30与活动盖4间的缝隙处漏渗出。
参见图5,使用时向上拉提活动盖4,当卡缘34离开阶面41时,由于卡缘34上方的空间突然变大,原来紧抵于阶缘41上方壁面的部分自然向外弹开而形成段落,而且卡缘34与活动盖4内面接触所造成的摩擦减小,有助于活动盖4的位移。当活动盖4移动至卡制凸缘42与卡缘34互相卡抵的位置时,本体3内部的中空空间、初级出口32、本体3颈部30与活动盖4间的流动空间5、活动盖4顶面的液体出口40恰可形成连通状,此时倒置容器,液体可自初级出口32、流通空间5、液体出口40流出。
比较参见图2、图5,由于将初级出口32设在本体3顶面,故其与活动盖4的液体出口40间的行程便可小于图2中初级出口15与液体出口20间的行程。改进结构中的封块33因凸设在颈部30顶面,所以不会有图2中封柱12限制其四周流动空间13大小的问题,而封块33在不受限制、不影响其他结构及不影响流动空间5的情况下,可随需要设计得较大,活动盖4顶面液体出口40的孔径也可相对设计得大些,甚至大于图2中液体出口20的孔径。
综上所述,改进结构瓶盖的初级出口32与液体出口40间行程较短、活动空间5较大、液体出口40孔径较大,三方面均优于传统结构瓶盖,因而可利于液体流出。即使液体粘稠度增加流动不畅时,由于上述三方面的结构特点,只要轻轻按压容器,液体仍可快速流出,不必花费太大气力。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结构的瓶盖,由本体和套设在本体上的活动盖组成,本体上有初级出口,活动盖上有液体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上有阶梯状颈部,颈部顶面中心处凸设有封块,所述的初级出口间隔设置在所述的封块四周,所述的活动盖套设于本体的颈部处;所述的液体出口设置在与所述封块对应的活动盖顶面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级出口有间隔设置的隔助,隔助一端共同连接封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颈部外围上缘有卡缘,所述颈部外围下缘有封合斜面;所述活动盖内壁面上方有阶缘,活动盖内壁面下方有卡制凸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瓶盖结构,由本体和套设在本体上的活动盖组成。本体上方有阶梯状颈部,颈部顶面中心处凸设封块,颈部顶端通过若干间隔设置的隔肋连接封块而形成初级出口。颈部上下外缘分别设卡缘和封合斜面,活动盖顶面设有与封块对应的液体出口,活动盖内壁上、下分别设阶缘和卡制凸缘,使组合后的瓶盖无液体外漏问题。提升活动盖时于两者间形成空间,液体经初级出口、空间后由液体出口流出。液体流动顺畅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B65D47/00GK2258147SQ9620961
公开日1997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8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8日
发明者高丰振 申请人:高丰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