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沿立体曲线路径盘旋的织造线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458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沿立体曲线路径盘旋的织造线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带,更精确地说,涉及的输送带具有多个在纵向上间隔开的横杆;多个在输送带两个侧边被接续的横杆成对连接的侧连杆,每个侧连杆都可相对于邻接的侧连杆移动并环绕两条与输送带纵向垂直的轴线转动,其中一条轴线位于带平面内,另一条轴线与它垂直;还有一个被横杆支承的线网基本上伸展到输送带的整个宽度,所说线网具有多条线。
上述型式的输送带是有效的,特别适用于在冷却、冷冻、烹煮食品时用空气来处理食品。它常被制成一条螺旋路径,形成一个螺旋盘绕层的堆积。其所以可能是因为每个侧连杆都可相对于邻接侧连杆环绕两条与输送带纵向垂直的轴线转动,其中一条轴线位于带平面内,另一条轴线与它垂直。
为了尽可能充分利用被堆积占用的体积,在该堆内的螺旋路径的内部半径应尽可能地小。但这需要将输送带的相应内边作相当大的摺叠,这样当输送带从直线路径转变为螺旋路径时,才能将其在直线状态所用面积减少到能用于曲线状态,否则除非在内边被摺叠时外边要同时被扩张才行。
授予Roinestad的美国专利曾公开过这样一种小半径的输送带,该带具有多个横越带而延伸的杆,这些杆在带的内边和外边被连杆铰接地连接着。该带还具有一排中心牵引连杆控制着带的内边摺叠与外边扩张的同时进行。但这些中心连杆必须刚性地例如用焊接固定在横杆上使其位置不会在侧向上偏移。而且它们被突起到带的线网或网格之上致使输送带的上表面不象所希望的那样光滑。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输送带,它能沿着封闭的水平曲线延伸,同时具有简单的结构和光滑的表面。
这个目的是这样达到的,对于每一对邻接的横杆,在所说对内的每一根横杆连接着一个分开对的侧连杆,在所说线中有一条分开的线在输送带上所说对的邻接横杆之间和在两条侧边的中间构成一个接头,使该接头至少承受输送带路径上沿着直线部分的牵引力。这样,用与构成网格的线同样尺寸的线构成的接头被用来至少承受输送带路径上沿着直线部分的牵引力,因此可使带的上表面光滑。
如果这些接头只是被用来承受输送带路径上沿着直线部分的牵引力,它们就能在其任一侧的线的作用下容易地维持其位置。
最好,每一对侧连杆中的侧连杆被两个邻接横杆互相固定在一起以便使输送带更为稳固。
在一对横杆被所说分开的线从接头连接到输送带在螺旋路径上的外边的情况下,增大包围一对横杆的每一条线在输送带纵向上的宽度,这样当输送带从直线路径转到曲线路径时,该带即能沿着内边摺叠并沿着外边扩张。
下面结合附图较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为在一食品的空气处理厂中的带式输送器的透视图,所说带式输送器采用了按照本发明的输送带;图2为在两个带圈或带层中的两个连杆单元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部分输送带包括线网时的顶视平面图;图4所示为与图3相同的输送带,只是线网为另一种型式;图5为输送带的另一实施例的一部分,在包括线网时的顶视平面图;图6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线网的单线的透视图;图7为按照图6的数条线的组合体的概略的顶视平面图;图8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线网的单线的透视图;图9为按照图8的数条线的组合体的概略的顶视平面图;图10为按照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两条线的顶视平面图;及图11概要地说明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
一条适宜用于例如图1所示型式输送器的无端输送带被这样安排,其部分长度系在一螺旋路径上运行,该螺旋路径是由多个叠置的带圈或带层组成。在图2和3中部分示出的输送带1具有多个铰接地互连并可相对地调节的单元,每一单元由两根横杆2和两块侧板3构成,侧板3设在底部的侧边上并形成输送带1的两条边,在所示实施例中,这些侧板还用作连杆和间隔件,其上边部与叠置在其上的带圈的间隔件的下边部接合,以便通过其边部支承这个带圈。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横杆2成对地与两块侧板3固定地连接成为一个单元。在横杆2上设有线网4用来作为要被空气处理的产品的支承表面。允许所说单元在带的纵向上至少沿着输送带的一边作相对移动,并环绕两条与带的纵向垂直的两条轴线作相对转动,其中一条轴线位在底部的平面内,另一条轴线则与它垂直。
在图3中,线网4由单线5构成,该单线的形式为扁平的螺旋线,该螺旋线包围着一个单元的两个横杆2或一个单元的一个横杆2和邻接单元的一个横杆2。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线网的每一单线6也具有扁平螺旋线的形式,但它包围着一个单元的两个横杆2和一个邻接单元的邻接横杆2。
图3和4的线网在授予Sten pahlsson的美国专利5,031,751号中有较详细的说明,在这里被引用供参考。
图5示出输送带的一个例子,其中每对侧连杆3被单根横杆2固定地连接,线网具有多条线7,每一条线的形式都是扁平的螺旋线并且包围着两根邻接横杆2。通常,这种型式的输送带的侧连杆并不构成叠置层的间隔件而是在螺旋轨道上滑动的。应该注意到在图2-4中示出的输送带也可能属于这种型式,即其侧连杆并不构成间隔件。
图6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线网的单根线8,该单线适宜用于图2所示的输送带。该单线8具有扁平的螺旋线形式,其多个螺旋圈在输送带的纵向上具有恒定的宽度并在沿着被包围横杆(未示出)的长度上具有第一节距,只是在中部并不是这样,在中部单线的好几个螺旋圈延伸到超出其余用来包围输送带内一个邻接横杆的螺旋线的宽度之外,并在各对邻接横杆之间和在输送带两条侧边的中间形成一个接头,同时在所说对中的每一横杆都与一个分开对的侧连杆连接。从而,该接头能至少沿着、但最好只是沿着输送带路径的直线部分承受牵引力。
这些伸出的螺旋圈具有比所说第一节距要小得多的节距,最好为一与该线本身直径基本相当的节距。而且,该线8被直接卷绕在其所包围的中心横杆上好几圈,使在输送带的长度上该线8的位置被固定下来。
为了用好几条线8完成线网,可用分别为第一和第二较短线9和10,如图7所示。
线9具有与线8相同的第一节距和一个比线8的所说延伸螺旋圈的宽度更大的宽度,这样线9就不会在任何时候承受任何在带上的牵引力。
线10可与线9完全相同。但在该情况下,曲线路径外侧的侧连杆就完全不能扩张。因此,线10的宽度最好从接头到在输送带一条侧边上的侧连杆增加,使输送带能够沿着其路径的曲线部分在其侧向的外侧扩张并在其侧向的内侧摺叠。
在图8中示出线网的单根线11的第二个实施例,可供图3和4所示型式的输送带使用。线11也是属于扁平螺旋线的型式,在输送带的纵向上具有一个基本上恒定的宽度,该宽度相当于输送带各个第二横杆(未示出)之间的距离。但所说恒定的宽度大于线11在其中部的宽度,使得只有这个中部能够承受施加在输送带纵向上的牵引力。应该注意到线11在其中部具有与线8在其中部相同的形式,因此具有一个相对于其所包围的中间杆固定的位置。
图9示出一个由数条线11构成的线网,应该注意到在这种情况下,线网由单一型式的线即线11构成。但在中部的一侧,线11的宽度最好向侧连杆的方向增加,这样便可扩张在中部的那一侧的输送带,而摺叠在中部的另一侧的带。
图10示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适用于图5所示输送带的型式。在这种情况下同样采用单一型式的扁平螺旋线12来构成线网。线12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宽度,但该宽度大于在其中部的线的宽度。中部具有多个宽度在其余线之内的螺旋圈,但节距要比其余线小得多,最好为一相当于该线本身直径大小的节距。
图11A-E用图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其时每一对侧连杆被两根横杆固定地连接在一起,并且这两根横杆被基本上沿着其整个长度延伸的线包围着。但在图11中既没有示出侧连杆也没有示出横杆,在那里接头用画有剖面线的四边形示出。
图11A用图说明图6和7所示的实施例,包括分开的线8及第一和第二较短的线9和10。
在图11B中,从接头到输送带的一条侧边有一条分开的线13也包围着两个邻接的横杆。在该区间内分开线13的扁平螺旋线在输送带纵向上的宽度大于接头在同一方向上的长度,这是因为分开线13的扁平螺旋线的宽度从接头到输送带的一条侧边不断增加。另有一条形式为扁平螺旋线的线14在接头和输送带另一侧边之间包围着两根邻接的横杆。
图11C所示的实施例基本上与图11B的实施例相当,它具有一条分开线15和一条另外的线16。但在这里,却是另外的线16的宽度从接头到输送带的一条侧边在不断增加。
图11D代表图8和9所示的实施例。
图11E所示的实施例采用一条分开的线17,但它只包围两个邻接的横杆而该横杆与一个分开对的侧连杆连接。另一条线18只包围两个与同一对侧连杆连接的横杆。
在输送带路径的曲线部分上,最好只是输送带外侧的侧连杆受到牵引,因为这样,线网的线就可不受任何侧向力的影响,否则侧向力会使线沿着横杆在侧向上位移。至于在输送带路径的直线部分上,牵引力应由在构成所说接头的线的中部上的接头承受,也可由在输送带的一条侧边上的侧连杆承受。
上述输送带的各种修改有可能仍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带,具有多个在纵向上间隔开的横杆,多个在输送带的两个侧边被接续的横杆成对连接的侧连杆,每个侧连杆都可相对于邻接的侧连杆环绕两条与输送带纵向垂直的轴线转动,其中一条轴线位在带平面内,另一条轴线与它垂直,及一个被横杆支承的线网基本上伸展到输送带的整个宽度,所说线网具有多条线,其特征为,所说线中有一条分开的线在输送带两条侧边的中间和在每一对邻接的横杆之间构成一个接头,在所说对内的每一横杆连接着一个分开对的侧连杆,使该接头至少承受输送带路径上沿着直线部分的牵引力。
2.按照权利要求1的输送带,其特征为,每一对侧连杆被两根横杆固定地连接在一起,所说分开的线具有扁平螺旋线的形式并基本上沿着整个长度包围这两根横杆。
3.按照权利要求2的输送带,其特征为,所说分开的线包围着两根邻接的横杆,从而将它们从接头连结到输送带的一条侧边上,在该区间内所说分开线的扁平螺旋线在输送带纵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说接头在输送带纵向上的长度。
4.按照权利要求3的输送带,其特征为,所说分开线的扁平螺旋线的宽度从所说接头到输送带的所说一条侧边增加。
5.按照权利要求3的输送带,其特征为,另一条形式为扁平螺旋线的线在所说接头和输送带的另一条侧边之间包围着所说两根邻接的横杆。
6.按照权利要求5的输送带,其特征为,所说另一条线的螺旋线在输送带纵向上的宽度从接头到输送带的所说另一条侧边增加。
7.按照权利要求2的输送带,其特征为,所说分开的线只是在所说接头上包围所说邻接的横杆,另有第二和第三分开的线分别在接头的两侧包围所说邻接的横杆。
8.按照权利要求7的输送带,其特征为,形式为扁平螺旋线的第二和第三条线在输送带的纵向上具有一个比所说接头长度更大的宽度。
9.按照权利要求8的输送带,其特征为,所说第二和第三条线中的一条的扁平螺旋线的所说宽度从接头到输送带的一条侧边增加。
10.按照权利要求1的输送带,其特征为,所说分开的线基本上沿着整个长度包围所说一对邻接的横杆,其形式为一扁平的螺旋线,在输送带的纵向上具有一个比所说接头长度更大的宽度。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输送带,其特征为,扁平螺旋线的宽度从接头到输送带的一条侧边增加。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输送带,其特征为,每一对侧连杆被两根横杆固定地连接在一起,所说分开的线基本上沿着整个长度包围这两根所说横杆。
13.按照权利要求11的输送带,其特征为,每一对侧连杆被两根横杆固定地连接在一起,另一条线基本上沿着整个长度包围这两根横杆。
14.按照权利要求1的输送带,其特征为,输送带遵循一条螺旋的路径,形成一个螺旋盘绕层的堆积,至少在输送带一侧上的侧连杆延伸到带的线网之上以便用来支承在带的螺旋盘绕层形成的堆积内带在上方的相应部分。
15.按照权利要求1的输送带,其特征为,沿着输送带路径的曲线部分只有在输送带外侧的侧连杆承受牵引力。
16.按照权利要求1的输送带,其特征为,沿着输送带路径的直线部分只有在输送带内侧的侧连杆和接头承受牵引力。
17.按照权利要求1的输送带,其特征为,接头具有线的好几个螺旋圈,其节距基本上等于线的直径。
18.按照权利要求17的输送带,其特征为,每一接头具有至少一个线的螺旋圈环绕在两根横杆中的至少一根上,这两横杆被同一条线连接起来,所说螺旋圈的节距基本上等于线的直径。
全文摘要
一种输送带,具有多个在纵向上间隔开的横杆,多个在输送带的两个侧边被接续的横杆成对连接的侧连杆,每个侧连杆都可相对于邻接侧连杆并环绕两条与输送带纵向垂直的轴线转动,有一个被横杆支承的线网基本上伸展到输送带的整个宽度,该线网具有多条线,线中有一条分开的线在输送带两条侧边的中间和在每一对邻接横杆之间构成一个接头,在所说对内的每一横杆连接着一个分开对的侧连杆,从而该接头至少承受输送带路径上沿着直线部分的牵引力。
文档编号B65G15/54GK1229396SQ9719770
公开日1999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6日
发明者因格玛·弗鲁德伯格 申请人:弗里戈斯堪迪亚设备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