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连接成长管的塑料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5033阅读:1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连接成长管的塑料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瓶,特别是一种可连接成长管的塑料瓶,可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等需要使用塑料瓶的各个领域。
现今社会人们使用的各种塑料瓶,如盛放矿泉水、各种饮料、洗洁精以及食品、药品等的各种塑料瓶,在其原装产品使用完后,其中大部分需要回收制成原料后才能被再次利用,还有一部分则被丢弃掉,造成环境污染和原材料的浪费,瓶子的利用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连接成长管的塑料瓶,这种塑料瓶在其原装产品使用完后,经过简单的切割改造即可彼此首尾相接,连接成一个长短随意的长管子,可作为输水管使用,特别适用于农村农田灌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在塑料瓶的瓶底(E)制作有一个由底面(S)和薄壁柱筒状侧壁(F)构成的倒置的杯形体(H),杯形体(H)的结构尺寸要满足其内侧空间能容纳瓶口(A),杯形体(H)与瓶口(A)分别具有能使彼此以螺旋接口或卡口等方式紧密接合或能借助密封元件紧密接合的形状结构这一条件,将多个相同型号尺寸的这种塑料瓶的杯形体(H)上的底面(S)用刀具切割掉,它们即可彼此瓶口与瓶底相接连成一个塑料管。
与现今使用的塑料瓶相比,本实用新型为塑料瓶的二次利用提供了方便,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和材料的浪费,同时提高了塑料瓶的使用效率,尤其是用于农村农田灌溉,可节省大量的输水管,并提高了有限的水资源的利用率,特别适合于干旱地区的农业灌溉,本实用新型的推广使用,将为社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中轴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中轴剖面下半部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中轴剖面下半部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中轴剖面示意图如
图1所示,塑料瓶由瓶口(A)、瓶颈(B)、瓶肩(C)、瓶身(D)、瓶底(E)构成,在塑料瓶的瓶底(E)有一个由底面(S)和薄壁柱筒状侧壁(F)构成的倒置的杯形体(H),杯形体(H)的侧壁(F)和底面(S)凹入瓶内,杯形体(H)的开口边缘与瓶底(E)相连接,形成内凹形瓶底,杯形体(H)在瓶底(E)上的设置还有另外两种选择1、如图2所示,杯形体(H)的底面(S)与瓶底(E)相重合,此时杯形体(H)的侧壁(F)形成瓶子的裙边环形底托,2、如图3所示,杯形体(H)的底面(S)和侧壁(F)的一段由瓶底(E)凹入瓶内,侧壁(F)的另一段在瓶底(E)外形成瓶子的裙边环行底托,在这两种情况下,在裙边环形底托与瓶底(E)之间可根据需要设置加强筋(X),并可根据造形和强度的需要,可使瓶底(E)制成为锥台形并使杯形体(H)的开口边缘与瓶子的最底面处于同一平面。

图1、图2、图3中,杯形体(H)的内侧空间能容纳瓶口(A),杯形体(H)的内径(H)等于瓶口(A)的外径(A),杯形体(H)的内侧高度(h2)大于或等于瓶口(A)的高度(h1),瓶口(A)是外侧有螺纹(AL)的柱筒形,杯形体(H)的内侧有与瓶口(A)的外螺纹相协调吻合的内螺纹(FL),对多个相同型号尺寸的这种塑料瓶,将它们的杯形体(H)的底面(S)用刀具切割掉,它们即可彼此瓶口与瓶底螺旋相接连成一个塑料管。
根据塑料瓶的大小,在瓶底(E)可设置两个及多个杯形体(H),而且如图4所示,可在瓶身(D)或瓶子其它部位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杯形体(H),这样的塑料瓶,可作为三通或多通的管道连接件使用,也可作为使管道改变方向的弯管连接件使用。

图1至图4中所示的杯形体(H)的底面(S)的厚度和强度要满足借助刀具或其它工具可将其切割掉这一条件,底面(S)在瓶外的一侧可设置一个圆形或多个同心圆凹槽,作为方便切割的导槽。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适用于各种容积的桶和壶类塑料容器,瓶身(D)根据需要可有多种变异形状结构,对玻璃、金属、其它单一或复合材料制成的瓶、桶和壶类容器均能适用,以这些种类的材料制作的此类瓶、桶和壶类容器,当其结构尺寸和强度满足其杯形体(H)上的底面(S)能用刀具或其它工具切割掉这一条件时,则多个此种容器可相接连成长管,若不能切割掉,则可连接成内部有隔层的竹筒形长筒。
权利要求1.一种可连接成长管的塑料瓶,其特征是塑料瓶由瓶口(A)、瓶颈(B)、瓶肩(C)、瓶身(D)、瓶底(E)构成,在塑料瓶的瓶底(E)制作有一个由底面(S)和薄壁柱筒状侧壁(F)构成的倒置的杯形体(H),杯形体(H)的结构尺寸要满足其内侧空间能容纳瓶口(A),杯形体(H)与瓶口(A)分别具有能使彼此以螺旋接口或卡口等方式紧密接合或能借助密封元件紧密接合的形状结构这一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塑料瓶,其特征是杯形体(H)的侧壁(F)和底面(S)由瓶底(E)凹入瓶内,杯形体(H)的开口边缘与瓶底(E)相接,形成内凹形的瓶底。
3.根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塑料瓶,其特征是杯形体(H)的底面(S)与瓶底(E)重合,杯形体(H)的侧壁(F)形成瓶子的裙边环形底托,在裙边环形底托与瓶底(E)之间设置有加强筋(X)。
4.根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塑料瓶,其特征是杯形体(H)的底面(S)和侧壁(F)的一段由瓶底(E)凹入瓶内,侧壁(F)的另一段在瓶底(E)外形成瓶子的裙边环行底托,在裙边环形底托与瓶底(E)之间设置有加强筋(X)。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规定的塑料瓶,其特征是瓶底(E)可制成为锥台形并使杯形体(H)的开口边缘与瓶子的最底面处于同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规定的塑料瓶,其特征是根据瓶子的大小,在瓶底(E)可设置两个及多个杯形体(H),而且也可在瓶身(D)或瓶子其它部位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杯形体(H)。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规定的塑料瓶,其特征是底面(S)的厚度和强度要满足借助刀具或其它工具可将其切割掉这一条件,底面(S)在瓶外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圆形或多个同心圆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规定的塑料瓶,其特征是其结构也适用于桶和壶类塑料容器,瓶身(D)根据需要可有多种变异形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规定的塑料瓶,其特征是其结构对于玻璃、金属、其它单一或复合材料制成的瓶、桶和壶类容器均能适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连接成长管的塑料瓶,其特征是:在塑料瓶的瓶底(E)有一个由底面(S)和薄壁柱筒状侧壁(F)构成的倒置的杯形体(H),杯形体(H)与瓶口(A)能彼此以螺旋接口或卡口等方式紧密接合;这种塑料瓶在其原装产品使用完后,经过简单的切割改造即可彼此首尾相接,连接成一个长短随意的长管子,用做排水管,可用于农田灌溉。本实用新型对玻璃、金属等单一或复合材料制作的瓶、桶、壶等类容器均能适用。
文档编号B65D81/36GK2382688SQ9720943
公开日2000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11日
发明者夏毅 申请人:夏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