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流体滴流塑料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0374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流体滴流塑料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流体容器部件——嘴的结构改进。
目前国内常见的流体容器嘴在倾倒容器内的流体时会沿嘴外壁滴流到容器外壁,使容器外壁、底面及地面均有流体。既污染环境,影响卫生,也造成浪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回收沿嘴外壁滴流的流体,保持容器外壁清洁的塑料嘴之结构。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嘴体(1)下部与容器口相连,嘴体上方有盖(4),盖的左下边凸出半月形的开盖瓣(8),嘴体相应之左上方有一斜面(9),盖的右下边与嘴体右上边连接成铰链(2),嘴体上方中间为倾倒流体口(7),其右下方至底边处设有一个孔(3),口与嘴体外圆间形成一个环槽(5),槽底自左至右向下倾斜,口的中部有一拉圈(6),拉圈右侧与口底相连,当拉圈向上被拉出时,口中部底面之塑料薄膜撕裂形成通孔。
盖(4)与嘴体(1)可以设计成分离的两体,此时,盖与嘴体采用螺纹相连,盖的左、右下边无凸出部分。
环槽(5)底部自左至右向下倾斜,也可以是平底,不倾斜。孔(3)可以改为从槽底直通到口(7)上边的缺口。也可以将拉圈右侧直接由口壁右侧替代,当拉圈拉出时,直接形成通孔和缺口。
本塑料嘴的材料为塑料。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从嘴口(7)倒出流体后,从口(7)外壁向下滴流之流体进入环槽(5)内,然后沿槽底向右流动,经孔(3)流回至容器内,故回收了滴流之流体,改善了环境,保持容器外壁清洁。


如下图1为防流体滴流塑料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嘴体(1)下部与容器口相连,用手指接触开盖瓣(8)向上开盖(4),盖通过铰链(2)转向右侧,再用手指伸入拉圈(6),向上拉,使口中部底面之塑料薄膜撕裂,取出,形成通孔,即可倾倒容器内的流体,倒毕扣上盖(4),而残留在口(6)外壁的流体沿口(6)外壁滴流进入环槽(5)内,沿槽底向右流动,并经孔(3)流回到容器内。
权利要求1.一种涉及流体容器部件的防流体滴流塑料嘴,其特征是嘴体(1)下部与容器口相连,嘴体上方有盖(4),盖的左下边凸出半月形的开盖瓣(8),嘴体相应之左上方有一斜面(9),盖的右下边与嘴体右上边连接成铰链(2),嘴体上方中间为倾倒流体口(7),其右下方至底边处设有一个孔(3),口与嘴体外圆间形成一个环槽(5),槽底自左至右向下倾斜,口的中部有一拉圈(6),拉圈右侧与口底相连,当拉圈向上被拉出时,口中部底面之塑料薄膜撕裂形成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流体滴流塑料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盖(4)可以与嘴体(1)分离为两体,此时盖与嘴体间用螺纹相连,盖的左右下边无凸出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流体滴流塑料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环槽(5)底自左至右向下倾斜,也可以是平底,不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流体滴流塑料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孔(3)可以是一个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流体滴流塑料嘴,其特征在于塑料嘴的材料为塑料。
专利摘要一种涉及流体容器部件的防流体滴流塑料嘴,由嘴体(1)和盖(4)连成一体构成,也可以是分离的两体,嘴体下部与容器相连,嘴体上部中间为倒流体口(7),口与嘴体外圆间形成环槽(5),槽底是倾斜的,在最低之口壁处有一孔(3),口的中间有拉圈(6),用以拉出密封之薄膜,形成通孔,使容器内流体可以外倒。其优点是每次倒出流体后,口(7)外壁滴流之流体流入环槽(5),经孔(3)回流到容器内,使容器外壁保持清洁,不污染环境。
文档编号B65D47/40GK2372266SQ9920544
公开日2000年4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17日
发明者孙晓雯, 李铭新 申请人:孙晓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