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2409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朝远离该卷带轴5的方向拉动该第一拉系件3,至前述第二卡制部74脱离前述棘齿组6,及以逆时针方向回拉该第一拉系件3,至前述第二卡制部74的凸肋742与前述第二凹部46卡合,就能够使该第一拉系件3上的第二卡制部74稳定于脱离该棘齿组6的位置,而不会有驱动前述棘齿组6的动作。
[0049]参阅图8、图9,解带时,只需利用该卷带轴5与前述第一镂空部71、前述第二镂空部73间间隙,以单手的手指握持该握持部32,朝远离该卷带轴5的方向拉动该第一拉系件3,就能够连动前述第二卡制部74的挡止面741脱离前述棘齿组6,而能够以顺时针方向旋动该第一拉系件3至前述凸肋742与前述第一凹部42卡合而稳定于脱离该棘齿组6的位置,此时,随该第一拉系件3旋动的第一凸部33会与前述第 ^制部72的凸肋722相互推挤,使该第一拉系件3受迫于前述凸肋722,而朝图面左侧带动该卷带轴5在前述第一镂空部71内位移,并连动前述棘齿组6脱离前述第一卡制部72,使该卷带轴5松动而能够双向旋动,达到松释该第二系带22的目的。此时,所述棘齿组6位于一个脱离前述第一卡制部72且能够双向旋动的第二位置。
[0050]参阅图10,是本发明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同样包含一个第一拉系件3、一个第二拉系件4、一个卷带轴5,及两个棘齿组6,不同处在于:
[0051]该第一拉系件3还具有可位移的安装在前述连结部31间的一个拨控片34,及设置在该拨控片34与该连结部31间的一个第一弹性组件35。该拨控片34与该第一弹性组件35用于取代如图2至图9所示的第二卡制部74。且该第二镂空部73配合卷绕轴5为圆孔。该第一弹性组件35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以弹力作用于该拨控片34,使该拨控片34与该棘齿组6卡合,其中该第一弹性组件35设于连结部31与拨控片34之间以提供复位弹力为现有技术,兹不赘述,在图14仅简单示意。
[0052]参阅图11,当使用者以顺时针方向扳动该第一拉系件3至该拨控片34受阻于前述限制面47时,扳动过程中该第一拉系件3会以该拨控片34与前述棘齿组6逆止面602的挡止关系,同步拨动前述棘齿组6,使前述棘齿组6带动该卷带轴5与前述棘齿组6以顺时针方向正向旋动,此时,前述棘齿组6会在顺时针方向旋动过程中,以前述顺齿坡601滑脱该第一^^制部72,而以顺时针方向单向旋动。
[0053]参阅图12,当使用者以逆时针方向回拉该第一拉系件3至该拨控片34受阻于另一前述限制面47时,该第一拉系件3上的拨控片34会依循前述棘齿组6的顺齿坡601滑脱且压缩该第一弹性组件35,在不带动棘齿组6的情形下逆时针旋动。借此,只需往复扳动该第一拉系件3,就能够驱动该卷带轴5以顺时针方向单向旋转,达到束紧货物的目的。
[0054]参阅图13,解带时,只需以手扳动该拨控片34压缩该弹性组件35而脱离前述棘齿组6,同样能够在顺时针方向旋动该第一拉系件3至该拨控片34与该第一凹部42卡合,而稳定于脱离该棘齿组6位置的过程中,以前述第一凸部33与前述第一卡制部72的凸肋722相互推挤,使该卷带轴5在该第一镂空部71内位移,并连动前述棘齿组6脱离前述第一卡制部72,达到松释该第二系带22的目的。
[0055]参阅图14,是本发明一个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同样包含一个第一拉系件3、一个第二拉系件4、一个卷带轴5,一个卡制单元7,及两个棘齿组6,不同处在于:
[0056]该第一拉系件3还具有分别形成在前述连结部31端缘且与该第一凸部33相隔一个间距的两个第二凸部36。
[0057]该第二拉系件4还具有可位移的安装在前述板座40间的一个辅助挡片43,及设置在该辅助挡片43与前述板座40间的一个第二弹性组件44。该第二弹性组件44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以弹力作用于该辅助挡片43,使该辅助挡片43挡止该棘齿组6反向旋动。
[0058]参阅图15,当使用者以顺时针方向扳动该第一拉系件3时,该第一拉系件3除了会以该拨控片34同步拨转前述棘齿组6带动该卷带轴5以顺时针方向正向旋动外,此时,前述棘齿组6会在顺时针方向正向旋动的过程中,以前述顺齿坡601滑脱前述第一卡制部72与该辅助挡片43,而以顺时针方向单向旋动。
[0059]参阅图16,当使用者以逆时针方向回拉该第一拉系件3时,前述棘齿组6会同时受阻于前述第一卡制部72与该辅助挡片43无法旋动,该第一拉系件3上的拨控片34会依循前述棘齿组6的顺齿坡601滑脱且压缩该第一弹性组件35,在不带动棘齿组6的情形下逆时针旋动。
[0060]参阅图17,解带时,同样只需以手扳动该拨控片34脱离前述棘齿组6,及以顺时针方向旋动该第一拉系件3至该拨控片34与前述第一凹部42卡合,此时,前述第一凸部33、前述第二凸部36会分别与前述第一^^制部72的凸肋722、该辅助挡片43相互推挤,使该卷带轴5在该第一镂空部71内位移,并连动前述棘齿组6脱离该第一卡制部72,及推挤该辅助挡片43压缩该第二弹性组件44而脱离该棘齿组6,使该卷带轴5松动而能够双向旋动,达到松释该第二系带22的目的。
[0061]参阅图18,是本发明一个第四较佳实施例,其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同样包含一个第一拉系件3、一个第二拉系件4、一个卷带轴5,一个卡制单元7,及两个棘齿组6,不同处在于:
[0062]该第一拉系件3还具有分别形成在该连结部31端缘且与该第一凸部33分列在该第二凸部36两侧的两个第三凸部37。
[0063]该第二拉系件4还具有两个两个为一个组共四个限位面48、49。前述限位面48、49分别形成在该板座40上端缘且相隔一个间距,及位于该限制面47与第一凹部42间,且与前述限制面47形成有一个位差。
[0064]值得说明的是,该第四较佳实施例驱动该卷带轴5单向旋动的动作与前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类同,故于此不再赘述。
[0065]另外,该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解带方式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快速解带,另一种是慢速解带。
[0066]参阅图18,以快速解带为例,与第三较佳实施例类同,只需旋动该第一拉系件3至前述第一凸部33、前述第二凸部36分别与该第一卡制部72的凸肋722、该辅助挡片43相互推挤,就能够使该卷带轴5保持松动而能够双向旋动的状态。
[0067]参阅图19、图20,以慢速解带为例,只需扳动该拨控片34脱离前述棘齿组6,就可以旋动该第一拉系件3至该拨控片34位于前述限位面48、49间,且受限于前述限位面48、49的位差而保持脱离前述棘齿组的状态,借此,只需以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在前述限位面48、49间往返旋动该第一拉系件3至该拨控片34受阻于前述限位面48、49,使前述第一凸部33与前述第三凸部37分别随该第一拉系件3往返旋动,而先后推挤前述第一卡制部72的凸肋722、该辅助挡片43,而如图19所示,驱动该第一拉系件3朝远离前述第一卡制部72的方向位移,及如图20所示,驱动该辅肋挡片43脱离前述棘齿组6,同时驱动该第一拉系件3朝所述第一卡制部72的方向位移,进而带动该卷带轴5在前述第一镂空部71内位移,使前述棘齿组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