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及制作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9316796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及制作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油瓶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及制作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食用油包装生产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工、提高产能越来越成为食用油包装生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市面上的把手,是用普通的聚丙烯树脂生产的,其重量为15g,与瓶接触面的宽度为20.1_,厚度为2.7_。因为没有回弹性,若把手的重量太轻、宽度和厚度太小,则不能保证瓶子的跌落性指标。即目前的油瓶可保持如下跌落性能,从0.9m跌落三次不脱落,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能;同时其处于零下5°C折一次不断裂,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油瓶产品的使用条件,从炎热的南方到寒冷的北方,扩大了销售区域;
[0003]但是很显然,传统的油瓶的上述跌落性能以及耐寒性能还远不及现代油瓶生产以及使用安全性的要求。
[0004]总而言之,目前市场常用的植入把手是前植入把手,把手的跌落指标以及耐寒指标都无法达到要求,且产能低、生产成本高,质量品质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及制作工艺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包括外侧手柄杆部I和与所述外侧手柄杆部连接的内侧杆部2 ;所述外侧手柄杆部I与所述内侧杆部2连接构成椭圆形的把手形状;所述外侧手柄杆部I用于作为把手直接手持接触部位,且所述外侧手柄杆部的外表面即为把手手握面;所述内侧杆部2用于作为与油瓶瓶身直接接触部位,且内侧杆部的内表面即为瓶身接触面;
[0008]其中,所述外侧手柄杆部I的顶部设置有上凸起部11,且所述外侧手柄杆部I的底部设置有下凸起部12 ;所述内侧杆部2的顶部设置有上植入部21,且所述内侧杆部2的底部设置有下植入部22 ;
[0009]所述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的所述上凸起部11与所述上植入部21之间形成的凹槽与所述油瓶瓶身P的顶部形成卡槽配合;且把手的所述上植入部21插入所述油瓶瓶身P的顶部植入槽Pl形成卡槽配合;与此同时,所述下凸起部12与所述下植入部22之间形成的凹槽与所述油瓶瓶身P的底部形成卡槽配合;且把手的所述下植入部22插入所述油瓶瓶身P的底部植入槽P2形成卡槽配合;
[0010]其中,上述外侧手柄杆部I和上述内侧杆部2的各个结构之间还具有如下形状和尺寸结构特征:
[0011]所述外侧手柄杆部I的总长度,即所述外侧手柄杆部的上凸起部11的最顶点至下凸起部12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范围为90.95±0.2mm ;
[0012]所述外侧手柄杆部I与所述内侧杆部2之间的距离范围为38.2±0.2mm ;
[0013]所述上凸起部11的内侧为圆弧状凹面,且所述上凸起部11其凹面的圆弧角度为RlO0 ;
[0014]所述上凸起部11的内侧的圆弧状凹面的弧壁厚度为1.86mm ;
[0015]所述上植入部21的顶部的内侧和外侧均为圆弧状圆角弧面;且外侧的圆弧状圆角弧面的角度为R0.5°。
[0016]所述上凸起部11与所述上植入部21的连接处的厚度为1.35mm ;
[0017]所述内侧杆部2的内面角度为R19.25°,所述内侧杆部2的外面角度为R21.28。。
[0018]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为聚丙烯树脂结构件。
[0019]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聚丙烯树脂结构件其弯曲强度范围大于且等于33Mpa ;弯曲模量范围大于且等于1.20Gpa ;拉伸强度范围大于且等于32Mpa ;断裂标称应变范围小于且等于80%。(即聚丙烯树脂结构件其弯曲强度彡33Mpa;弯曲模量彡1.20Gpa ;拉伸强度彡32Mpa ;断裂标称应变彡80% )
[0020]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的制作工艺方法,其包括如下主要步骤:
[0021]步骤1、首先,要求把手的强度,保证跌落试验合格;
[0022]步骤2、其次,要求把手的韧性,保证在东北室内零下18°C的条件下不断裂的结果;
[0023]步骤3、再次,把手在植入前通过把手理盘机将把手理成同一方向,通过机械捏合将把手后植入瓶子,保证此工序生产顺畅。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把手的强度不高,跌落性能不合格;如果把手的韧性不好、回弹力不好,不仅保证不了把手在低温时不断裂,还因为韧性、弹力差,影响后植入效果,导致生产不能正常。所以要保证以上各个指标合格,对把手各部位数据精度要求非常高,微小差异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002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分析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的主要结构构造以及原理可知:该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主要结构由外侧手柄杆部I和与外侧手柄杆部连接的内侧杆部2结构组成;所述外侧手柄杆部I与所述内侧杆部2连接构成类似椭圆形的把手形状;其中,所述外侧手柄杆部I用于作为把手直接手持接触部位,且所述外侧手柄杆部的外表面即为把手手握面;所述内侧杆部2用于作为与油瓶瓶身直接接触部位,且内侧杆部的内表面即为瓶身接触面;
[0026]其具有如下连接方式和构造:外侧手柄杆部I的顶部设置有上凸起部11,且外侧手柄杆部I的底部设置有下凸起部12 ;内侧杆部2的顶部设置有上植入部21,且内侧杆部2的底部设置有下植入部22 ;所述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的所述上凸起部11与所述上植入部21之间形成的凹槽与所述油瓶瓶身P的顶部形成卡槽配合;且把手的所述上植入部21插入所述油瓶瓶身P的顶部植入槽Pl形成卡槽配合;与此同时,所述下凸起部12与所述下植入部22之间形成的凹槽与所述油瓶瓶身P的底部形成卡槽配合;且把手的所述下植入部22插入所述油瓶瓶身P的底部植入槽P2形成卡槽配合;通过上述紧密的卡扣方式可以保证把手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把手与瓶身的紧固作用。
[0027]同时改善了其具有尺寸结构:经过研究发现以及实验论证,当上述结构具有如下尺寸结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把手的强度,跌落性能以及回弹性能和低温时韧性、弹力等。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把手的形状构造以及尺寸构造等均得到了优化,其大幅提升了把手的回弹性能并保证了跌落指标以及耐寒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图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中的后植入把手手握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中的后植入把手与瓶接触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与瓶身的爆炸结构主视示意图;
[003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性回弹后植入把手与瓶身的爆炸结构立体示意图;
[0036]图8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