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裹粽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96442阅读:来源:国知局
形状相适应,底部偏心设置,便于向粽叶内灌米,可大幅度减少米散落至粽叶模具外。
[0047]导向槽的末端安装有用于发出控制传送链停止信号的传感器,传感器的感应件与粽叶模具的底部持平。在导向槽末端的卸料捆扎位,由人工将完成加料的粽体取出,若未及时取出捆扎,会随传送链进入机架I内部,安装的传感器可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当粽体凸出模腔的底部触动传感器时,即发出停止传送链的信号,表示有待捆扎的粽子未取出。
[0048]如图4所示,定量下米装置安装在一次加米位12和二次加米位14内,包括安装在裹粽机机架I上的料斗21、转盘23和导料斗27,料斗21固定在转盘23的上方,导料斗27安装在转盘23下方,转盘23内嵌装有量筒24,量筒24的底部开放,用于控制每次的下米Mo
[0049]如图5所示,料斗21内盛放待加入粽叶模具的米,底部具有两个出料口 211,两个出料口 211之间具有隔墙,将料斗21内的米均匀分布至两个出料口 211,出料口 211外套装顶住转盘23顶面的下料管212,转盘23转动过程中将量筒24顶部的米抹平,使米恰好装满整个量筒24。
[0050]转盘23活动安装在机架I上,量筒24贯穿转盘23且绕其轴线均匀布置,两两相对的量筒24为一组,分别对应两个出料口 211,即料斗21同时向两个量筒24内下料。本实施例中,量筒24为两组,按量筒24的功能位置可以分为下米位和量米位,即每组量筒24在量米位和下米位之间来回切换,处于量米位时,由料斗21向量筒24内加米,转至下米位后,量筒24内的米落入粽叶模具4内。
[0051]如图5和图6所示,量筒24下米由活动安装在每个量筒24下端开口处的阀门25控制,阀门25的中部具有固定在转盘23底部的门轴251,门轴251的一侧具有挡住量筒24底部的门板253,另一侧具有用于开启阀门25的撞销252。门轴251上套设有支撑弹簧254,该支撑弹簧254的一端抵住门轴251端部的支撑凸台,另一端顶住阀门25的底面。阀门25可绕中部的门轴251转动,支撑弹簧254顶住阀门25,保持其紧靠在转盘23的下方,避免量筒24下端出现漏米,同时还用于降低阀门25的转向灵活性,减缓阀门25转动时产生的惯性,保持阀门转向准确。
[0052]转盘23的下方设有底座26,转盘23具有穿过底座26的转轴,驱动转盘23的电机28安装在底座26上,该电机28通过联轴器与转轴传动配合。同时,带动阀门25开启和关闭的驱动机构也安装在底座26上。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推板29和推杆10,以及驱动推板29作用于撞销252的气缸。气缸驱动推板29作用于撞销252,阀门25绕其中部的门轴251转动,量筒24底部的门板253移开,打开量筒开始下米,完成下米工序后,转盘23继续转动,底座26上的推杆10推动门板253,重新封住量筒24的下端,即可重新开始量米。在阀门关闭的过程中,为保护阀门,设置门板253的边沿为圆弧形,推动过程中,推杆10沿着门板253的圆弧形边缘,逐渐推动门板253,实现阀门25的缓慢关闭。
[0053]本实施例中,量筒24嵌装在转盘23内,其筒体贯穿整个转盘23,转盘23上设有放置量筒24的安装孔,内壁设有支撑台阶,该支撑台阶与量筒顶部的外翻边配合,并通过螺栓将量筒固定在安装孔内。
[0054]如图7所示,导料斗27位于转盘23的下方,用于引导量筒24内的米落入粽叶模具4内。导料斗27具有由上至下逐渐收敛的筒体,筒体的上下两端为进料口 271和下料口272,且筒体的中部至少具有一弯曲部275,使得进料口 271和下料口 272异轴分布。弯曲部275具有缓冲作用,用于减缓米的下落速度和落入粽模内的冲击力,避免由于米的下落速度过快,导致其散落至粽模外。筒体顶部边缘布置有导风管273,导风管273的底部设有朝向筒体内壁的出风口 274,通过出风口 274向筒体内壁吹风,吹除粘在导料斗内壁的米粒。优选的,筒体顶部边沿内翻形成导风管273,且出风口 274位于筒体内壁的切线方向上,即导风管273与筒体通过一体成型,简化结构,便于安装。
[0055]本实施例的定量下米装置工作原理如下:料斗2通过底部的出料口 21向一组量筒4内下米,转盘3转动时,下料管22将量筒4内的米抹平,控制米恰好装满整个量筒4,装满米后的量筒4随转盘3转至下米位,并触动相应的传感器,气缸根据传感器的信号推动推板9作用于阀门5的撞销52,使阀门5绕中部的门轴51转动,封住量筒下端的门板53移开,量筒内的米下落,经过导料斗7落入粽叶模具内,完成定量下米工序,转盘3将下完米后的量筒带动至量米位,转盘转动过程中,底座6上的推杆10作用于门板53的边缘,并逐渐推动门板53封住量筒4的下部,待量筒4回到量米位后,料斗2继续向量筒内下米,如此循环操作。
[0056]本实施例中,由于本申请的定量下米装置用于食品加工企业,各部件的材料均为食品级,例如食品级不锈钢,以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满足相应的食品安全要求。
[0057]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裹粽机生产操作时,由人工向在粽叶放置位11向粽叶模具4内放置粽叶,粽叶模具4随传送链3进入一次加米位12,定量下米装置向粽叶内下米,然后进入添加馅料位13,在一次加米完成后的粽叶模具4内放入馅料,粽叶模具4继续移动至二次加米位14,完成二次加米工序,最后流动至卸料捆扎位15,由人工取出并进行捆扎,完成半自动裹粽机的所有生产工序。
[00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举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半自动裹粽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内装有传送链和由传送链输送的粽叶模具,且所述传送链穿过机架上部的工作区,所述工作区沿传送链行走方向依次分为粽叶放置位、一次加米位、添加馅料位、二次加米位和卸料捆扎位;所述的一次加米位和二次加米位内均安装有定量下米装置,所述的定量下米装置包括: 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料斗,所述料斗底部具有出料口 ; 设置在下料斗下方的转盘; 贯穿所述转盘且绕转盘轴线均匀布置的多个量筒; 活动安装在每个量筒下端开口处的阀门; 驱动所述阀门关闭和开启的驱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裹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链为同步运动的两条,两条传送链上架设有模具固定架,粽叶模具安装在模具固定架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裹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固定架包括固定在传送链链接上的支架和架设在支架上的安装板,安装板的两端固定有所述的粽叶模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裹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下部的出料口外套装下料管,下料管的下端抵住转盘的顶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裹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下方设有底座,转盘具有穿过底座的转轴,底座下部安装的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转轴传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自动裹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的中部设有门轴,门轴的一侧具有挡住量筒底部的门板,门轴的另一侧具有用于开启阀门的撞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自动裹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轴上套设有支撑弹簧,一端抵住门轴端部的支撑凸台,另一端顶住阀门的底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自动裹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推板和推杆,以及驱动所述推板作用于撞销的气缸,所述的推杆作用于门板的边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裹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量筒的下方设有引导米落入粽叶模具中的导料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自动裹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料斗具有由上至下逐渐收敛的筒体,筒体的上下两端为进料口和下料口,且筒体的中部至少具有一弯曲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自动裹粽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装有传送链和由传送链输送的粽叶模具,且所述传送链穿过机架上部的工作区,所述工作区沿传送链行走方向依次分为粽叶放置位、一次加米位、添加馅料位、二次加米位和卸料捆扎位;所述的一次加米位和二次加米位内均安装有定量下米装置,所述的定量下米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料斗,所述料斗底部具有出料口;设置在下料斗下方的转盘;贯穿所述转盘且绕转盘轴线均匀布置的多个量筒;活动安装在每个量筒下端开口处的阀门;驱动所述阀门关闭和开启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人工与自动加米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解决人工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克服全自动生产导致的捆扎质量差。
【IPC分类】B65B39-02, B65B11-02
【公开号】CN204606266
【申请号】CN201520244870
【发明人】何剑飞, 彭玉慧, 张卫明, 金旭东, 厉建平
【申请人】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