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竿咬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07403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竿咬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竹木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咬合方式来固定的竹竿传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传送中只需要通过操作人员将竹木放在传送带上即可,或者将竹木捆绑在一起进行传送,还可以将竹木与传送带固定在一起进行传送。但是为了使得竹木在传输过程中还能被加工,这就需要竹木机械在传输过程中作用竹竿的面和角度不断变化,要把现有技术中的静态传输变为动态传输,来满足对竹竿各个面的加工。当竹竿处于开裂这道工序时,静态传输的竹竿被作用的永远是单个面,所以这面长时间的受力会导致开裂后的竹片损坏较为严重,而且单一面的受力不利于竹片的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竹竿在传输时是静态传输,后期固定在加工时的搬运不是很方便;现在固定是在传输的时候配合竹竿本身的转动传输,且对开裂后的竹片具有一个很好的固定且容易搬运。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竹竿咬合结构,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能在所述支架本体位移一个距离的咬合支架,所述咬合支架上设置有能转动的咬合结构本体,所述咬合结构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咬合支架上的咬合支撑部,铰接在所述咬合支撑部上的若干咬合爪,每只所述咬合爪上铰接的咬合杆,铰接若干所述咬合杆且使所述咬合爪咬合或分开的推动复位结构。
[0005]作为优选,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位移装置连接所述咬合支架,所述位移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位移电机,通过连杆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两个位移转轴,其中一个所述位移转轴连接所述位移电机,两个所述位移转轴上连接有固定所述咬合支架的所述位移轨道。
[0006]作为优选,所述咬合支架包括咬合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咬合底座上的固定外圈,所述固定外圈和所述咬合支撑部配合形成一个圆圈轴承结构。
[0007]作为优选,所述咬合爪设置有至少三个,均匀的设置在所述咬合支撑部周围。
[0008]作为优选,所述咬合爪端部设置有可转动的爪头,所述爪头配合形成一个置物空间,所述置物空间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摩擦结构。
[0009]作为优选,所述推动复位结构包括活动连接有所述咬合杆的推动基座,连接所述推动基座的转轴杆,推动复位所述转轴杆的气缸。
[00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固定传输竹竿,咬合爪的多方位对竹竿固定并且固定后的咬合爪中心轴与竹竿的旋转中心轴处在同一直线上,使得竹竿的被偏移更加稳定。且通过推动复位结构对咬合爪的启闭控制使得咬合爪对竹竿的固定更加牢固,而且咬合爪内表面设置有摩擦结构,因为置物空间是由咬合爪和咬合爪之间的间隙构成,咬合爪的内表面填充了置物空间的内表面,所以整个置物空间内表面的摩擦结构就只是咬合爪内表面的摩擦结构,该摩擦结构为若干与竹竿旋转方向相反的尖刺,使得竹竿被偏移的时候,尖刺能进入竹竿内部,有助于水平方向的传送。尖刺还能是的竹竿内的竹丝能在后续的工序中很快的被分离出来。推动基座控制咬合杆同时的一起运作,使得咬合爪能同时闭合,并且处在竹竿的旋转中心轴上。咬合爪的全方位固定使得开裂后的竹竿不会因为旋转的离心力而散开,便于操作人员后续的收集。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3]图1和图2中,1-支架本体,Cl-咬合支架,C2-咬合结构本体,Cll-咬合底座,C12-固定外圈,C21-咬合支撑部,C22-咬合爪,C23-咬合杆,C24-推动复位结构,C3-位移装置,C31-位移电机,C32-连杆,C33-位移转轴,C34-位移轨道,C221-爪头,C222-置物空间,C231-推动基座,C232-转轴杆,C233-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竹竿咬合结构,包括支架本体I,支架本体I上设置有位移装置C3连接咬合支架Cl,位移装置C3包括设置在支架本体I上的位移电机C31,通过连杆C32设置在支架本体I上的两个位移转轴C33,其中一个位移转轴C33连接位移电机C31,两个位移转轴C33上连接有固定咬合支架Cl的位移轨道C34。带有位移电机C31的位移转轴C33设置在支架本体I的最末端,另一个位移转轴C33在竹竿摄入端。位移轨道C34为一个链条传送带,链条直接与固定咬合支架Cl连接使得固定咬合支架Cl为位移轨道C34的一部分。
[0016]咬合支架Cl上设置有能转动的咬合结构本体C2,咬合结构本体C2包括设置在咬合支架Cl上的咬合支撑部C21,铰接在咬合支撑部C21上的三只均匀的设置在咬合支撑部C21上的咬合爪C22,每只咬合爪C22上铰接的咬合杆C23,铰接三根咬合杆C23且使咬合爪C22咬合或分开的推动复位结构C24。咬合支架Cl包括咬合底座Cll和设置在咬合底座Cll上的固定外圈C12,固定外圈C12和咬合支撑部C21配合形成一个圆圈轴承结构。咬合爪C22端部设置有可转动的爪头C221,爪头C221配合形成一个置物空间C222,置物空间C22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摩擦结构。
[0017]推动复位结构C24包括活动连接有咬合杆C23的推动基座C231,连接推动基座C231的转轴杆C232,推动复位转轴杆C232的气缸C233。
[0018]当竹竿尚未进入整个咬合结构的时候,咬合支架Cl处在竹竿摄入端,就是靠近另一个位移转轴C33,而同时带有位移电机C31的位移转轴C33设置在支架本体I的最末端,最末端为竹竿摄入端的相对面。当竹竿进入咬合支架Cl时,气缸C233缩进,使得咬合爪C22咬合竹竿,因为传送进来的竹竿本身偏移了一定角度,所以当咬合爪咬合竹竿的时候,咬合支撑部C21就跟着竹竿偏移一定距离,然后位移电机C31开始工作,使得咬合支架Cl向支架本体I的最末端运动。
[0019]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主权项】
1.一种竹竿咬合结构,包括支架本体(I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I)上设置有能在所述支架本体(I)位移一个距离的咬合支架(Cl ),所述咬合支架(Cl)上设置有能转动的咬合结构本体(C2),所述咬合结构本体(C2)包括设置在所述咬合支架(Cl)上的咬合支撑部(C21),铰接在所述咬合支撑部(C21)上的若干咬合爪(C22),每只所述咬合爪(C22)上铰接的咬合杆(C23 ),铰接若干所述咬合杆(C23 )且使所述咬合爪(C22 )咬合或分开的推动复位结构(C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竿咬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I)上设置有位移装置(C3 )连接所述咬合支架(Cl),所述位移装置(C3 )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I)上的位移电机(C31),通过连杆(C32 )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I)上的两个位移转轴(C33 ),其中一个所述位移转轴(C33 )连接所述位移电机(C31),两个所述位移转轴(C33 )上连接有固定所述咬合支架(Cl)的所述位移轨道(C3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竹竿咬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支架(Cl)包括咬合底座(Cll)和设置在所述咬合底座(Cll)上的固定外圈(C12),所述固定外圈(C12)和所述咬合支撑部(C21)配合形成一个圆圈轴承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竹竿咬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爪(C22)设置有至少三个,均匀的设置在所述咬合支撑部(C21)周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竹竿咬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爪(C22)端部设置有可转动的爪头(C221),所述爪头(C221)配合形成一个置物空间(C222),所述置物空间(C22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摩擦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竹竿咬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复位结构(C24)包括活动连接有所述咬合杆(C23)的推动基座(C231 ),连接所述推动基座(C231)的转轴杆(C232),推动复位所述转轴杆(C232)的气缸(C23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竿咬合结构,属于竹木传输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能在所述支架本体位移一个距离的咬合支架,所述咬合支架上设置有能转动的咬合结构本体,所述咬合结构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咬合支架上的咬合支撑部,铰接在所述咬合支撑部上的若干咬合爪,每只所述咬合爪上铰接的咬合杆,铰接若干所述咬合杆且使所述咬合爪咬合或分开的推动复位结构。采用上述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竹竿在传输时是静态传输,后期固定在加工时的搬运不是很方便;现在固定是在传输的时候配合竹竿本身的转动传输,且对开裂后的竹片具有一个很好的固定且容易搬运。
【IPC分类】B65G15/58
【公开号】CN204916915
【申请号】CN201520707400
【发明人】郭荣才
【申请人】郭荣才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