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电厂储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325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煤电厂储煤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煤电厂储煤系统,包括煤仓、煤料输入带与第一驱动带轮组、第一卸料件、载料件、煤料输出带、第二驱动带轮组及第二卸料件。第一卸料件沿着所述煤料输入带设置、用于将煤料输入带上的煤料移出。载料件设置于煤仓中部、并位于煤料输入带的下方。煤料输出带位于载料件的下方、并与第二驱动带轮组传动相连。载料件用于接收从煤料输入带上移出的煤料。载料件开口处堆积的煤料将由于煤料之间的粘结力而堵住开口,并不会因为自身重力从开口处掉落。第二卸料件沿着煤料输出带设置、用于将载料件上的煤料通过所述开口移出。本实用新型建筑空间利用率高,土地占用面积节约,设备配置简化、占用空间少,运行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较高。
【专利说明】
一种燃煤电厂储煤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煤电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煤电厂储煤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燃煤电厂要求对煤场进行全封闭处理以减少煤尘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但煤场占地大,设备运行所需空间也很大,导致进行封闭处理所需建设的建构筑物高度和跨度巨大,从而导致建筑空间利用率低下,土建投资较高。其中,现有技术燃煤电厂储煤系统包括如下两种实施方案:
[0003]方案一、煤场中部为斗轮机轨道和输煤皮带,斗轮机在斗轮机轨道上直线行走。在斗轮机轨道两侧布置条形煤堆,主要依靠斗轮机设备完成卸煤和取煤作业。方案一存在如下缺点:1、燃煤采用放坡堆放,堆高有限,占地面积大;2、煤场设备需要专人现场操作,自动化程度较低;3、露天堆场受气候条件影响大,尤其是在雨季或梅雨天气期间,湿煤易造成筛、碎设备及落煤管的堵煤现象,使得上煤时间相应延长;4、在环保要求高的地区,煤场需全封闭。而条形煤场占地大,设备运行空间需要也较大,导致煤场封闭建筑体积和跨度都非常巨大,且设备投资高,检修维护成本高;5、当需要进行配煤作业时,需要多台斗轮机同时作业,运行管理较为复杂。
[0004]方案二、煤场中部为旋转作业的旋转斗轮机设备,煤场外围采用挡墙提高煤堆高度,增加储煤量。然而,方案二存在如下缺点:1、旋转斗轮机行程范围较小,为提高其堆取煤量,需采用较高的挡煤墙来增加煤堆高度,因此土建投资显著提高;2、由于无法采用多台堆取料机互为备用,煤场内还需增设固定煤斗及事故煤斗,在圆形堆取料机故障时,通过事故煤斗出煤,使用效率较低;3、因其煤堆较高,但场地相对较小,不易分堆,对挥发份高、易自燃的燃煤,难于采用压实、隔离等手段处理,因此需要在煤场中需设置完善的监测设施,增强煤场结构耐火设计,并加强人工管理,使得造价成本过高;4、煤场外壳高度导致进煤栈桥的爬升高度较高,如此土建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燃煤电厂储煤系统,它不仅可以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还能够简化设备配置,提高运行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
[0006]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燃煤电厂储煤系统,包括:煤仓;煤料输入带与第一驱动带轮组,所述煤料输入带位于所述煤仓顶部,所述第一驱动带轮组与所述煤料输入带传动相连;第一卸料件,所述第一卸料件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第一卸料件沿着所述煤料输入带设置,所述第一卸料件用于将所述煤料输入带上的煤料移出;载料件,所述载料件设置于所述煤仓中部、并位于所述煤料输入带的下方,所述载料件与所述煤仓相连,所述载料件用于接收从所述煤料输入带上移出的煤料,且所述载料件设有开口 ;煤料输出带与第二驱动带轮组,所述煤料输出带位于所述载料件的下方,所述第二驱动带轮组与所述煤料输出带传动相连;及第二卸料件,所述第二卸料件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第二卸料件沿着所述煤料输出带设置,所述第二卸料件用于将所述载料件上的煤料通过所述开口移出。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煤料输入带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煤料输入带并列间隔设置;所述载料件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载料件并列设置;所述煤料输出带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煤料输出带并列间隔设置,且一个以上所述煤料输出带与一个以上所述载料件--相应。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所述载料件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载料件通过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煤仓相连,若干个所述支撑柱共同连接有支撑梁,所述第一驱动带轮组及所述第一卸料件装设在所述支撑梁上。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料件包括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均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之间的距离至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开口。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方向延伸出第三支撑板,或者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延伸出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卸料件为叶轮给料机,所述叶轮给料机的扇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板上方,所述叶轮给料机的出料口位于所述煤料输出带的上方。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带轮组包括第一电机、至少两个第一滚轮轴承座及至少两个第一驱动滚轮,所述第一驱动滚轮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第一滚轮轴承座上,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滚轮传动相连,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滚轮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煤料输入带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滚轮上;所述第二驱动带轮组包括第二电机、至少两个第二滚轮轴承座及至少两个第二驱动滚轮,所述第二驱动滚轮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第二滚轮轴承座上,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滚轮传动相连,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滚轮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煤仓底部,所述煤料输出带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驱动滚轮上。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个以上隔板,一个以上隔板沿着所述煤料输入带并列间隔设置,且所述隔板底部与所述载料件连接,所述隔板两侧与所述煤仓侧壁连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卸料件为犁式卸料器,所述犁式卸料器设置在所述煤料输入带的上方,所述犁式卸料器用于将所述煤料输入带上的煤料移出。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煤仓设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开设于所述煤仓一端的顶部,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煤仓另一端的底部,所述煤料输入带通过进煤栈桥与所述进料口相连,所述煤料输出带通过出煤栈桥与所述出料口相连。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煤仓为长度为150?250米、宽度为25?35米及高度为20?40米的长方体形状,所述煤仓包括底部平台、所述底部平台四周的墙体及位于墙体顶部的顶棚,所述底部平台、所述墙体及所述顶棚通过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而成。
[0016]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0017]1、上述的燃煤电厂储煤系统,通过煤料输入带从煤仓顶部将煤料输入至煤仓中,并通过煤料输出带从煤仓底部将煤料输出,如此相比传统全封闭条形和圆形煤场,本实用新型绝大部分煤仓的内部空间都用于存煤,建筑空间利用率高,能相对节约土地占用面积。另外设备配置简化、占用空间少,能提高运行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
[0018]2、煤料输入带越多,便能将更多的煤料输入至煤仓中,如此煤料输入的工作效率较高。一个以上的载料件均通过开口将煤料相应输出至煤料输出带,并由煤料输出带将煤料输出,如此煤料输出的工作效率较高。
[0019]3、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均倾斜设置,且第一支撑板顶部与第二支撑板顶部之间的距离至第一支撑板底部与第二支撑板底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一支撑板底部与第二支撑板底部间隔设置以形成开口。这样,当开口处的煤料经第二卸料件逐渐移出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上的煤料由于自身重力逐渐移动至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底部的开口处,便于载料件上的煤料输出至其下方的煤料输出带。
[0020]4、第一支撑板底部朝向第二支撑板的方向延伸出第三支撑板,或者第二支撑板底部朝向第一支撑板的方向延伸出第三支撑板。且第三支撑板水平设置。第三支撑板可以对开口处的煤料进行支撑,它使得开口 90度转向,即开口处的煤料落至第三支撑板后沿着第三支撑板水平方向输出。这样,对于粒度较小或粘接力较小的煤料,由于开口处设有第三支撑板,仍可以通过载料件进行承载,而不会通过开口自行掉落。
[0021]5、第二卸料件可以选用叶轮给料机。将叶轮给料机的扇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板上方,控制扇叶转动。扇叶转动后便将第三支撑板上的煤料逐渐刮落到叶轮给料机中,并经叶轮给料机的出料口输出到煤料输出带上。
[0022]6、控制第一电机驱动煤料输入带将煤料输入煤仓即可完成煤料输入步骤,控制第二电机驱动煤料输出带将煤料输出煤仓即可完成煤料输出步骤,煤料输入与输出步骤较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0023]7、的燃煤电厂储煤系统还包括一个以上隔板。隔板沿着煤料输入带并列间隔设置,隔板将煤仓分成多段后,煤仓的各段便能够将不同种类的煤料分别进行存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燃煤电厂储煤系统横向截面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燃煤电厂储煤系统顶部平面示意图;
[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燃煤电厂储煤系统底部平面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煤仓,11、底部平台,12、墙体,13、顶棚,14、隔板,20、煤料输入带,30、第一驱动带轮组,40、第一卸料件,50、载料件,51、第一支撑板,52、第二支撑板,53、开口,54、支撑柱,55、支撑梁,56、第三支撑板,60、煤料输出带,70、第二驱动带轮组,80、第二卸料件,81、扇叶,90、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煤电厂储煤系统,包括煤仓10、煤料输入带20与第一驱动带轮组30、第一卸料件40、载料件50、煤料输出带60、第二驱动带轮组70及第二卸料件80。
[0031]所述煤料输入带20位于所述煤仓10顶部。所述第一驱动带轮组30与所述煤料输入带20传动相连。所述第一卸料件40为一个以上(如图2所示),且一个以上所述第一卸料件40沿着所述煤料输入带20设置。所述第一卸料件40用于将所述煤料输入带20上的煤料移出。其中,所述第一卸料件40可以选用犁式卸料器。所述犁式卸料器设置在所述煤料输入带20的上方,通过所述犁式卸料器将所述煤料输入带20上的煤料移出。具体的,当需要通过犁式卸料器将煤料输入带20上的煤料移出时,控制犁式卸料器犁刀落入到煤料输入带20上方,这样煤料输入带20移动过程中,煤料输入带20上的煤料由于犁刀阻挡便将顺着犁刀从燃料输入带侧边移出,并掉入位于煤料输入带20下方的载料件50上。
[0032]所述载料件50设置于所述煤仓10中部、并位于所述煤料输入带20的下方。所述煤料输出带60位于所述载料件50的下方、并与第二驱动带轮组70传动相连。所述载料件50与所述煤仓10相连,所述载料件50用于接收从所述煤料输入带20上移出的煤料。所述载料件50设有开口 53,这样在没有卸料件拨动开口 53处的煤料情况下,开口 53处堆积的的煤料将由于煤料之间的粘结力而堵住开口 53,并不易于因为自身重力从开口 53处掉落。所述第二卸料件80为一个以上(如图3所示),且一个以上所述第二卸料件80沿着所述煤料输出带60设置。所述第二卸料件80用于将所述载料件50上的煤料通过所述开口53移出。当第二卸料件80通过载料件50中的开口 53将开口 53处的煤料拨动出后,煤料便相应掉落在位于载料件50下方的煤料输出带60上,并由煤料输出带60将煤料输出。
[0033]上述的燃煤电厂储煤系统,通过煤料输入带20从煤仓10顶部将煤料输入至煤仓10中,并通过煤料输出带60从煤仓10底部将煤料输出,如此相比传统全封闭条形和圆形煤场,本实用新型绝大部分煤仓10的内部空间都用于存煤,建筑空间利用率高,能相对节约土地占用面积。另外设备配置简化、占用空间少,能提高运行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
[0034]请再参阅图1-3,图1或2中示意出的所述煤料输入带20为2个,且2个所述煤料输入带20并列间隔设置。图1中示意出的所述载料件50为3个,且3个所述载料件50并列设置。图1或3中示意出所述煤料输出带60为3个,3个所述煤料输出带60并列间隔设置。且3个所述煤料输出带60与3个所述载料件50—一相应。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煤料输入带20、载料件50及煤料输出带60的数量均不进行限制,也可以是例如煤料输入带20为3个,载料件50及煤料输出带60为4个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煤料输入带20越多,便能将更多的煤料输入至煤仓10中,以提高煤料输入的工作效率。而一个以上的载料件50则能对一个以上的煤料输入带20所输入的煤料进行承载,并均通过载料件50的开口 53将煤料相应输出至煤料输出带60,如此煤料输出的工作效率较高。
[0035]其中,相邻所述载料件50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54。所述载料件50通过所述支撑柱54与所述煤仓10相连。煤料通过煤料输入带20卸载到载料件50后,若干支撑柱54对载料件50进行支撑,避免载料件50装入较重的煤料情况下发生倒塌现象。若干所述支撑柱54共同连接有支撑梁55,所述第一驱动带轮组30及所述第一卸料件40装设在所述支撑梁55上。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梁55也可以与煤仓10两侧的墙体12进行连接,通过墙体12对支撑梁55进行安装固定。由于煤料输入带20设置在支撑梁55上,煤料输入带20将煤料沿着支撑梁55送入煤仓10中,煤料经犁式卸料器从煤料输入带20侧部移出掉落至载料件50上,在载料件50上将形成斜面90。其中,对于与煤仓10的墙体12相连的载料件50,载料件50上方所形成朝向墙体12底部倾斜设置的斜面90。而对于中部的载料件50,载料件50上方所形成的斜面90则呈V字形。
[0036]所述载料件50包括第一支撑板51与第二支撑板52。所述第一支撑板5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52均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板51顶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52顶部之间的距离至所述第一支撑板51底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52底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支撑板51底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52底部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开口53。这样,当开口 53处的煤料经第二卸料件80逐渐移出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51与第二支撑板52上的煤料由于自身重力逐渐移动至第一支撑板51与第二支撑板52底部的开口 53处,便于载料件50上的煤料输出至其下方的煤料输出带60。
[0037]所述第一支撑板51底部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52的方向延伸出第三支撑板56,或者所述第二支撑板52底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51的方向延伸出第三支撑板56。且所述第三支撑板56水平设置。第三支撑板56可以对开口 53处的煤料进行支撑,它使得开口 5390度转向,即开口 53处的煤料落至第三支撑板56后沿着第三支撑板56水平方向输出。这样,对于粒度较小或粘接力较小的煤料,由于开口 53处设有第三支撑板56,仍可以通过载料件50进行承载,而不会通过开口 53自行掉落。
[0038]其中,所述第二卸料件80可以选用叶轮给料机。叶轮给料机位于煤料输出带60的上方,且叶轮给料机的扇叶81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板56上方。叶轮给料机能够沿着煤料输出带60移动。当叶轮给料机移动至载料件50上需要卸载煤料区域的下方后,控制扇叶81转动,扇叶81转动后便将第三支撑板56上的煤料逐渐刮落到叶轮给料机中,并经叶轮给料机的出料口输出到煤料输出带60上。
[0039]所述第一驱动带轮组30包括第一电机、至少两个第一滚轮轴承座及至少两个第一驱动滚轮。所述第一驱动滚轮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第一滚轮轴承座上,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滚轮传动相连,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滚轮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梁55上,所述煤料输入带20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滚轮上。所述第二驱动带轮组70包括第二电机、至少两个第二滚轮轴承座及至少两个第二驱动滚轮。所述第二驱动滚轮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第二滚轮轴承座上,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滚轮传动相连,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滚轮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煤仓10底部,所述煤料输出带60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驱动滚轮上。这样,控制第一电机驱动煤料输入带20将煤料输入煤仓10即可完成煤料输入步骤,控制第二电机驱动煤料输出带60将煤料输出煤仓10即可完成煤料输出步骤,煤料输入与输出步骤较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0040]所述的燃煤电厂储煤系统还包括一个以上隔板14。其中,隔板14可以为通过钢筋混凝土建造成的隔墙。一个以上隔板14沿着所述煤料输入带20并列间隔设置,且所述隔板14底部与所述载料件50连接,所述隔板14两侧与所述煤仓10侧壁连接。这样,一个以上隔板14将煤仓10分成多段后,煤仓10的各段便能够将不同种类的煤料分别进行存储。
[0041]所述煤仓10设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开设于所述煤仓10—端的顶部,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煤仓10另一端的底部。所述煤料输入带20通过进煤栈桥与所述进料口相连,所述煤料输出带60通过出煤栈桥与所述出料口相连。所述煤仓10为长度为150?250米、宽度为25?35米及高度为20?40米的长方体形状。所述煤仓10包括底部平台11、所述底部平台11四周的墙体12及位于墙体12顶部的顶棚13。所述底部平台11、所述墙体12及所述顶棚13通过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而成。
[004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燃煤电厂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煤仓; 煤料输入带与第一驱动带轮组,所述煤料输入带位于所述煤仓顶部,所述第一驱动带轮组与所述煤料输入带传动相连; 第一卸料件,所述第一卸料件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第一卸料件沿着所述煤料输入带设置,所述第一卸料件用于将所述煤料输入带上的煤料移出; 载料件,所述载料件设置于所述煤仓中部、并位于所述煤料输入带的下方,所述载料件与所述煤仓相连,所述载料件用于接收从所述煤料输入带上移出的煤料,且所述载料件设有开口; 煤料输出带与第二驱动带轮组,所述煤料输出带位于所述载料件的下方,所述第二驱动带轮组与所述煤料输出带传动相连;及 第二卸料件,所述第二卸料件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第二卸料件沿着所述煤料输出带设置,所述第二卸料件用于将所述载料件上的煤料通过所述开口移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电厂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料输入带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煤料输入带并列间隔设置;所述载料件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载料件并列设置;所述煤料输出带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煤料输出带并列间隔设置,且一个以上所述煤料输出带与一个以上所述载料件一一相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电厂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载料件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载料件通过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煤仓相连,若干个所述支撑柱共同连接有支撑梁,所述第一驱动带轮组及所述第一卸料件装设在所述支撑梁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燃煤电厂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件包括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均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之间的距离至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开□O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煤电厂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方向延伸出第三支撑板,或者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延伸出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卸料件为叶轮给料机,所述叶轮给料机的扇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板上方,所述叶轮给料机的出料口位于所述煤料输出带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煤电厂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带轮组包括第一电机、至少两个第一滚轮轴承座及至少两个第一驱动滚轮,所述第一驱动滚轮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第一滚轮轴承座上,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滚轮传动相连,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滚轮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煤料输入带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滚轮上;所述第二驱动带轮组包括第二电机、至少两个第二滚轮轴承座及至少两个第二驱动滚轮,所述第二驱动滚轮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第二滚轮轴承座上,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滚轮传动相连,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滚轮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煤仓底部,所述煤料输出带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驱动滚轮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电厂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以上隔板,一个以上隔板沿着所述煤料输入带并列间隔设置,且所述隔板底部与所述载料件连接,所述隔板两侧与所述煤仓侧壁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电厂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料件为犁式卸料器,所述犁式卸料器设置在所述煤料输入带的上方,所述犁式卸料器用于将所述煤料输入带上的煤料移出。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电厂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仓设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开设于所述煤仓一端的顶部,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煤仓另一端的底部,所述煤料输入带通过进煤栈桥与所述进料口相连,所述煤料输出带通过出煤栈桥与所述出料口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电厂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仓为长度为150?250米、宽度为25?35米及高度为20?40米的长方体形状,所述煤仓包括底部平台、所述底部平台四周的墙体及位于墙体顶部的顶棚,所述底部平台、所述墙体及所述顶棚通过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而成。
【文档编号】B65D88/28GK205652853SQ201620396546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4日 公开号201620396546.8, CN 201620396546, CN 205652853 U, CN 205652853U, CN-U-205652853, CN201620396546, CN201620396546.8, CN205652853 U, CN205652853U
【发明人】赵科熙, 肖焕辉, 张世浪, 温国标, 王晴勤, 廖思雄, 刘巍
【申请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