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氟胶辊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4646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氟胶辊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成型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包氟胶辊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 2399188Y公开一种包氟硅橡胶压力辊成型模具,归纳起来,它包括套筒,设在套筒两端与套筒内壁贴合的模柱,设在套筒两端与套筒螺纹连接的用于压紧模柱的压紧螺母,其中,下模柱为空心的,柱体上开有进料口。事实上,它只是在一个模柱上开有注胶孔,而且该注胶孔是与套筒轴线方向垂直的单孔,同时在注胶孔上采用由螺丝和钢珠组成的弹子阀门来实现进胶或封口。该模具的缺点是单边孔注胶,又无排气孔,容易形成气孔,单孔注胶不均匀,这些均影响产品质量;注胶孔与套筒轴线方向垂直,注完胶后不便于清胶;在注胶孔道上采用弹子阀门,控制进胶或封口效果不可靠,而且模柱也不易加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胶均匀,清胶方便,易于加工的包氟胶辊模具。
本实用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包氟胶辊模具,它包括套筒,设在套筒两端与套筒内壁贴合的模柱,设在套筒两端与套筒螺纹连接的用于压紧模柱的压紧螺母,其中,在所说的模柱上均开有注胶孔,注胶孔的上端为圆锥形的进料口,中间为轴向直孔,轴向直孔下端连接周向均布的斜孔,在轴向直孔的孔道上设有柱体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中,套筒两端的模柱上均开有注胶孔,使用时可以一边注胶,另一边排气,避免产生气孔;注胶孔下端出口为周向均布的斜孔,使其分布在辊芯外围,注胶均匀;在轴向直孔的孔道上采用柱体阀门,使用方便,效果可靠;模柱上注胶孔基本上沿套筒轴向分布,注完胶后便于清胶,模柱便于加工。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包氟胶辊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套筒,2为压紧螺母,3为模柱,4为柱体阀门,5为密封环,6为辊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包氟胶辊模具,它包括套筒1,设在套筒1两端与其内壁贴合的上、下模柱3,设在套筒两端与其螺纹连接的用于压紧上、下模柱3的压紧螺母2,在上、下两模柱3上均开有注胶孔,该注胶孔的上端为圆锥形进料口,中间为轴向直孔,轴向直孔的下端连接周向均布的斜孔,在轴向直孔的孔道上安装有柱体阀门4。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1两端内壁为6°倒角斜面,上、下模柱3的底座与套筒1两端内壁对应贴合;套筒1两端外壁有螺纹与压紧螺母2相配合,使压紧螺母2可直接套接在套筒1的端头上;两个压紧螺母2中央均开有通孔,可使上、下模柱3的柱体穿过,并被压紧螺母2压紧在套筒1端头上。上、下模柱3的上端进料口的圆锥角以60°为最好,下端周向均布的斜孔有三个,彼此相隔120°,三个斜孔的倾斜角度正好使斜孔出口分布在辊芯6的外围。上、下模柱3的底座中央设有辊芯6的轴向定位凸台,该凸台上套有密封圈5。套筒1、模柱3均为45#钢制成,螺母2由45#钢镀镍制作,柱体阀门4为黄铜材料。
使用时,将辊芯6套上特氟伦薄膜,置入套筒1内,由塞入的上、下模柱3的轴向定位凸台定位,压紧螺母2中央孔穿过模柱3的柱体套接在套筒1上。将整个模具夹置在设备上,打开上、下模柱3上的柱体阀门4,输料管对准下模柱的进料口,加压进料,上模柱的注胶孔用于排气,胶由下模柱周向均布的斜孔出口排出填充在辊芯6的外围,当上模柱的注胶孔上出现料时,即已注满。需要取出已经成型的胶辊时,分别打开套筒两端的压紧螺母和模柱,抵出胶辊即可,整个操作十分简便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包氟胶辊模具,它包括套筒(1),设在套筒(1)两端与套筒(1)内壁贴合的模柱(3),设在套筒(1)两端与套筒(1)螺纹连接的用于压紧模柱(3)的压紧螺母(2),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模柱(3)上均开有注胶孔,注胶孔的上端为圆锥形的进料口,中间为轴向直孔,轴向直孔的下端连接有周向均布的斜孔,在轴向直孔的孔道上设有柱体阀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包氟胶辊模具,其特征在于模柱(3)上端的进料口为60°圆锥角,模柱(3)下端周向均布的斜孔有三个,彼此相隔120°,在模柱(3)的底座中央设有辊芯轴向定位凸台,该凸台上套有密封圈(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模具,即包氟胶辊模具,它包括套筒,设在套筒两端的模柱和压紧螺母,其特点是上、下模柱上均开有注胶孔,注胶孔上端为圆锥形的进料口,中间为轴向直孔,下端连接周向均布的斜孔,在轴向直孔的孔道上设有柱体阀门,其优点是注胶时不易产生气孔,注胶均匀,使用方便,效果可靠,便于清胶和模柱加工。
文档编号B29C33/00GK2507633SQ0127848
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7日
发明者赵国盟 申请人:赵国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