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107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模造镜片的制造设备,尤指一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 制作成形设备。
背景技术
荧光塑胶镜片(fluorescent plastic lens)为具有塑胶镜片的特性并具有荧光特 性的镜片,可应用于白光发光二极管的波长转换元件或反光体(reflector shall)上; 其制造方法主要为,将荧光粉涂布于塑胶材料的预形体,或将荧光粉涂布于模 具的模仁上,并通过塑胶模造成形方法,对模仁与预形体加温、加压,使模仁 所构成模穴空间,将预形体模造成塑胶镜片,并且同时将荧光粉压入塑胶镜片 表层内,形成荧光塑胶镜片。
为使塑胶镜片具有预定的形状、光学面,最常使用塑胶模造(plastic molding manufacture)技术,其是将接近成品规格的塑胶预形体(plastic perform),或塑胶 材料置入模造上模仁(或称第一模仁)及下模仁(或称第二模仁)中,进行加热至 塑胶材料软化点,再进行上模仁与下模仁闭合的铸造过程,于预定时间后降温, 再分离上模仁与下模仁取出模造塑胶镜片;此制造方法可方便、快速制成达到 规格的光学镜片,如美国专利US4,975,328、 US6,245,259、 US2001/0028053、 US2005/0104244;或日本专利JP2006-002044、 JP2007-154173、 JP2000-256377、 JP2007-142281、 JP2006-156704等。
在现有的塑胶镜片模造设备上,如美国专利US4,486,364、 US5,213,825、 US2007/0210465、 US2005/0253291;或日本专利JP2002-283426、 JP2001-315176、 JP2003-191296等,主要运用于塑胶镜片的模造成形,或构成连续的自动设备。 但对于荧光塑胶镜片的制程上,需将荧光粉涂布于模仁或预形体上,其制造方 法不同,应发展适用的制造设备。
在荧光粉涂布于金属、玻璃或塑胶材料上,现有使用静电喷涂方式最为广 泛,如台湾专利TW00230755 、 TW00478968或美国专利US6,007,952 、
US2006/0099329、 US2007/0248762;或日本专利JP57-209656、 JP63-169370等; 挤压模造则如台湾专利TW00224115号、美国专利US 6,042,754、 US7,291,297、 US 2007/0228587、 US2007/0160745;日本专利JP 10-060248、 JP 2002-283399、 JP2002-347092等,但对于焚光塑胶镜片制造时的特殊方式,可运用静电喷涂原 理而发展适用的制造设备。
由于荧光塑胶镜片有实际且广泛的用途,且塑胶模造成形与塑胶挤压成形 为塑胶镜片快速、方便的制程,因此发展一种能简单、快速的制造设备,则可 提升制造效能、降低成本、促进产业进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单、快速的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 形设备。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其是利 用静电涂布方式将荧光粉先涂布在镜片成形模具的下及/或上模穴表面上供可于 压铸成形过程中使该荧光粉压渗入塑胶预形体的表层中而成形一模造焚光塑胶 镜片,主要包含 一输送带式工作台,其上供安排成形模具的上、下模仁藉以 可依序配合分别设立的相关装置而依序进行各作业流程;该相关装置是沿着工 作台配置,其依序包含 一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用以将荧光粉先涂布在成形 模具的下及/或上模穴表面上; 一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用以将塑胶预形体置入 成形模具的下模仁的模穴上,而成形模具的上模仁与下模仁构成的模穴空间即 为成形的预定的形状; 一塑胶模造成形装置,用以藉上、下模仁将塑胶预形体 压铸成为具有预定的形状的模造荧光塑胶镜片; 一镜片取出装置,用以将已成 形的模造荧光塑胶镜片自模具中取出而完成成形制程。藉此,可简化制作成形 设备中各相关装置的安排及流程,有利于制造一种荧光粉压渗入塑胶表层中的 模造荧光塑胶镜片,并可达成连续生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其中该荧 光粉静电涂布装置是包含荧光粉储槽、空气进口及静电喷枪,以使荧光粉带电; 又下模仁及/或上模仁上设有绝缘体并设有遮罩,可将下模仁及/或上模仁上不需 涂布荧光粉的部分遮蔽,使荧光粉可准确地涂布在下模仁及/或上模仁的模穴表
面上,藉以简化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的
作业流程。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了再一种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其中该荧 光粉静电涂布装置、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塑胶模造成形装置及一镜片取出装 置,可配合输送带及移动机构如机械手臂以简化各装置的作业流程。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了再一种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其是利用
一塑胶射出装置(injection machine)以构成挤压成形(extrusion compression molding)制造方式,藉以达成自动化生产目的。因此,本使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 于可简化制作成形设备中各相关装置的安排及流程,有利于制造一种荧光粉 压渗入塑胶表层中的模造焚光塑胶镜片,并可达成连续生产的目的。且可在下 模仁及/或上模仁上设有绝缘体并设有遮罩,将下模仁及/或上模仁上不需涂布荧 光粉的部分遮蔽,使荧光粉可准确地涂布在下模仁及/或上模仁的模穴表面上, 藉以简化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的作业流程。且制作成形设备可配合输送带及移 动机构如机械手臂以简化各装置的作业流程。并且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自动化生 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侧面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在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中的下模仁側面示意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在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中的上模仁的侧面示
意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塑胶模造成形装置的作业流程侧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呈环状排列的作业流程側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 2、 3:制作成形设备;100:工作台;101:输送带; 102:成形模具;103:下模仁;104:上模仁;105:绝缘体;106:遮罩;107: 模穴表面;108模穴表面;109:移动机构;110:机械手臂;111:衬套;200: 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201:荧光粉储槽;202:空气进口; 203:静电喷枪; 204:焚光粉;205:喷涂室;300: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301:塑胶预形体 储槽;302:塑胶预形体;303:开口;304:导管;305:塑胶原料;400: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1:加压装置;402: 加热装置;403:模造荧光塑胶镜片;
407:机械手臂;500:镜片取出装置;600:塑胶射出装置;601:料筒; 602:螺旋管;603: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明确详实,兹列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将本实用 新型的结构及其技术特征详述如后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侧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 是一种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l,.其是利用静电涂布方式将荧光粉先 涂布在成形模具的下模仁及/或模仁的模穴表面上,使其于压铸成形过程中该焚 光粉可直接压渗入塑胶预形体的表层中,藉以成形一模造荧光塑胶镜片,供可 利用于道路等目的使用的反光体(reflector shall),亦可利用于白光发光二极管的 波长转换元件;而上述制作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技术可称为焚光粉压渗塑胶 (Phosphor powder Inserted Plastic Surface, PIPS)制造技术;该制作成形设备1 主要包含 一输送带式工作台100,并沿着该工作台100依序配置 一荧光粉静 电涂布装置200、 一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300、 一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及一镜 片取出装置500。
该工作台100可随工作场所的大小或方位布置,并可配合一输送带101设 计,使成为一线型输送方式的工作台如图1所示,或环形输送方式的工作台如 图6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台IOO所使用的输送带101包括线型输送方 式或环形输送方式皆可利用现有技术达成,故于此不详述该输送带101的具体 结构;该工作台IOO上可安排放置至少一成形模具102,包括一下模仁103及一 上模仁104,使数个成形模具102包括下模仁103及上模仁104可随输送带式工 作台100分别行进至沿着该工作台100所分别设立的各相关装置的定位处,如 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200、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300、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及 镜片取出装置500,以配合各相关装置而进行各作业流程。
又在涂布荧光粉204之前如图1所示的Pl作业位置,可在该下模仁103及 /或上模仁104上分别设置绝缘体105并设置遮罩106,如图2、 3所示,藉以将 下模仁103及/或上模仁104上不需涂
布荧光粉的部分遮蔽,如下模仁103及上模仁104的下模仁模穴表面107与上 模仁模穴表面108以外的部分,使荧光粉可藉静电涂布方式准确地涂布在下模 仁103及/或上模仁104的下模仁模穴表面107、上模仁模穴表面108上,藉以 简化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的作业流程。
该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200的主要作用功能及作业方式是将荧光粉先涂布在下 模仁及/或上模仁的模穴表面上,其是包含至少一荧光粉储槽201、 一空气进口 202、 一喷涂室205及一静电喷枪203,以使荧光粉204带电;当下模仁103及/ 或上模仁104随工作台100输送至焚光粉静电涂布装置200的喷涂室205定位 处如图1所示的P2作业位置,萸光粉204可藉静电涂布方式准确地涂布在下模 仁103及/或上模仁104的模穴表面107、 108上,也就是在模穴表面107、 108 上形成一层由焚光粉204构成的层膜;之后,可藉一移动机构109或机械手臂 以将遮罩106从下模仁103及上模仁104移除如图1所示的P3作业位置;之后, 再藉移动机构109将一村套111套设在下模仁103外围如图1所示的P4作业位 置,以供上模仁104可依循衬套111而准确地罩盖在下模仁103,使下模仁103 及上模仁104的模穴表面107、 108可准确地对合封闭;之后,下模仁103及上 模仁104再随工作台100输送至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300的定位处,该移动机 构可利用机械手臂IIO做成。
该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300的主要作用功能及作业方式是用以将塑胶预形 体置入下模仁103的模穴上,其是包含至少一塑胶预形体储槽301,其内可储存 复数个塑胶预形体302,而该塑胶预形体302的形状不限制,可为固化的塑胶球 (plastic ball)、塑月交滴(plastic gob)、塑胶碟(plastic disk)、方型体(plastic cube)、 或与成形镜片成品接近形状的预形体(preform)等,本实施的塑胶预形体302是 以接近镜片形状的预形体为例说明;又该塑胶预形体储槽301可通过一可控制 开启的开口 303及导管304以放出一塑胶预形体302;则当下模仁103及上模仁 104随工作台IOO输送至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300的定位处如图1所示的P5作 业位置,即可控制开口 303以使一塑胶预形体302沿导管304置放在下模仁103 的模穴表面107上,也就是置放在在模穴表面107,上由焚光粉204构成的层膜 上,之后,下模仁103及上模仁104再随工作台IOO输送至塑胶模造成形装置 400的定位处。
该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的主要作用功能及作业方式是用以通过上、下模仁103 、 104将塑胶预形体302压铸成一模造荧
光塑胶镜片,其是将塑胶预形体或塑胶材料,如本实施例的塑胶预形体302置 放入模造上模仁104及下模仁103中如图1所示的P6作业位置,以本实施例而 言,可藉移动机构109或如机械手臂110将上模仁104倒盖在下模仁103上, 使下模仁103及上模仁104的模穴表面107、 108可准确地对合如图1所示的P6 作业位置;再藉一加热装置402进行加热至该塑胶预形体302的塑胶材料軟化 点,并再利用一加压装置401以进行上模仁104与下模仁103闭合的铸造作业 如图1所示的P7作业位置,其中该加压装置401的结构设计不限制,可设计成 使上模仁104与下模仁103同步相对压合如图1所示的P7作业位置加压装置401 处的箭头所示,藉以将塑胶预形体302在上、下模仁104、 103中压铸成一模造 焚光塑月史镜片403;之后,于预定时间后降温;之后,可藉移动机构109或如机 械手臂IIO将上模仁104从下模仁103上移,除如图1所示的P8作业位置。另如 图4所示的P71、 P72、 P73作业位置,在该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的位置处可 利用一移动式载具406,将上下模仁组合移动至加压装置401定位处如图4所示 的P72作业位置以进行上模仁104的加压作业;再如图5所示的P71、 P72、 P73 作业位置,该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亦可布设在一机械手臂407相对位置上, 而利用该机械手臂407将对合后的上模仁104与下模仁103 (内有塑胶预形体 302)移入至加温装置402加压装置401的设定处以进行加温、加压作业如图5 所示的P72作业位置,当加温、加压作业完成后,再由机械手臂407将上模仁 104与下模仁103 (内有模造荧光塑胶镜片403 )移至工作台100上如图5所示 的P73作业位置。
该镜片取出装置500的主要作用功能及作业方式是用以将已成形的模造荧 光塑胶镜片403自成形模具102中取出而完成成形制程,也就是,可通过塑胶 模造成形装置400中的移动机构109或机械手臂IIO将上模仁104从下模仁103 上移除,以使上模仁104与下模仁103分离而取出模造荧光塑胶镜片403如图1 所示的P9作业位置。
藉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1是利用一输 送带式工作台100,使成形模具102的上、下模仁104、 103可依序配合一焚光 粉静电涂布装置200、 一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300、 一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及 一镜片取出装置500而依序进行各作业流程,使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成形设备1 可利用静电涂布方式将荧光粉204先涂布在镜片成形模具102的下模仁103及/ 或上模仁104的模穴表面107、 108上,
并于压铸成形过程中使该荧光粉204压渗入塑胶预形体302的表层中,藉以成 形一模造荧光塑胶镜片403;藉此,可简化制作成形设备l中各相关装置,包括 焚光粉静电涂布装置200、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300、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及 镜片取出装置500的安排及流程,有利于制造一荧光粉压渗入塑胶表层中的模 造荧光塑胶镜片403,并可达成连续生产的目的。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6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是一种 模造荧光塑胶镜片自动化制作成形设备2,主要包含 一机械手臂IIO,并沿着 该机械手臂IIO的作业空间而依序配置 一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200、 一塑胶预 形体置放装置300、 一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及一镜片取出装置500。
该机械手臂110的主要作用功能及作业方式是用以在预先安排的位置上, 通过机械手臂110的夹取、移动、翻转或置放等动作,以串连各位置的作业而 达成自动化生产目的。该制作成形设备2包含在机械手臂110的P1作业位置 上安排放置一成形模具102,包括一下模仁103及一上模仁104;在P2作业位 置上安排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200;在P5作业位置上安排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 300;在P7作业位置上安排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及在P9作业位置上安排镜片 取出装置500,以进行各作业流程。
又在Pl作业位置上,可在该下模仁103及/或上模仁104上分别设置绝缘体 105并设置遮罩106如图2、 3所示,藉以将下模仁103及/或上模仁104上不需 涂布荧光粉的部分遮蔽,如下模仁103及上模仁104的模穴表面107、 108以外 部分,使荧光粉可藉静电涂布方式准确地涂布在下模仁103及上模仁104的模 穴表面107、 108上,藉以简化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的作业流程。
该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200的主要作用功能及作业方式是用以将荧光粉先 涂布在下模仁及/或上模仁的模穴表面上,其是包含至少一荧光粉储槽201、 一 空气进口 202、 一喷涂室205及一静电喷枪203,以使荧光粉204带电;当下模 仁103及/或上模仁104由机械手臂110夹取至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200的喷涂 室205定位处如P2作业位置,荧光粉204可藉静电涂布方式准确地涂布在下模 仁103及/或上模仁104的模穴表面107、 108上,也就是在模穴表面107、 108 上形成一层由荧光粉204构成的层膜;之后,再由机械手臂110将遮罩106从 下模仁103及上模仁104移除如P3作业位置;之后,再由机械手臂110将一衬 套111套设在下模仁103外围如P4作
业位置,以供上模仁104可依循衬套111而准确地罩盖在下模仁103,使下模仁 103及上模仁104的模穴表面107、 108可准确地对合封闭。 于P5作业位置,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300的主要作用功能及作业方式是用以将 塑胶预形体置入下模仁103的模穴上,其是包含至少一塑胶预形体储槽301,其 内可储存复数个塑胶预形体302,而该塑胶预形体302的形状不限制,本实施的 是以接近镜片成品形状的塑胶预形体302为例说明;机械手臂110可夹取一塑 胶预形体302置放在下模仁103的模穴表面107上,也就是置放在在模穴表面 107上由荧光粉204构成的层膜上,之后,下模仁103及上模仁104再移至塑胶 模造成形装置400的定位处。
该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的主要作用功能及作业方式是用以通过上、下模 仁103、 104将塑胶预形体302压铸成一模造焚光塑胶镜片。于P6作业位置, 以机械手臂110将上模仁104倒盖在下模仁103上,使下模仁103及上模仁104 的模穴表面107、 108可准确地对合;再由机械手臂IIO将上模仁104与下模仁 103的组合移入P7作业位置;于P7作业位置,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藉一加热 装置402进行加热至该塑胶预形体302的塑胶材料软化点,并利用一加压装置 401以进行上模仁104与下模仁103的闭合以铸造成一模造荧光塑胶镜片403; 于预定时间后降温;之后,由机械手臂IIO将上模仁104与下模仁103的组合 移出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如P8作业位置而移入P9作业位置。
于P9作业位置,镜片取出装置500的主要作用功能及作业方式是用以将已 成形的模造荧光塑胶镜片403自成形模具102中取出而完成成形制程,其是通 过机械手臂110将上模仁104从下模仁103上移除,以使上模仁104与下模仁 103分离而取出模造荧光塑胶镜片403;最后于P10作业位置,由机械手臂110 将衬套lll移除。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模造焚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2的安排及 流程,可达成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目的。 <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7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是一种 利用挤压成形方式的模造荧光塑胶镜片自动化制作成形设备3,主要包含 一机 械手臂IIO,并沿着该机械手臂110的作业空间依序配置 一荧光粉静电涂布装 置200、 一塑胶射出装置600、 一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及一镜片取出装置500, 其中,该塑胶射出装置600是用以取代
第二实施例的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300。
本实施例制作成形设备3包含在P1作业位置上安排放置一成形模具102,包 括一下模仁103及一上模仁104;在P2作业位置上安排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200; 在P6作业位置上安排塑胶射出装置600;在P7作业位置上安排塑胶模造成形装 置400及在P10作业位置上安排镜片取出装置500,以进行各作业流程。
如同第二实施例,于P1作业位置上,将下模仁103及/或上模仁104上不需 涂布荧光粉的部分遮蔽;于P2作业位置上,荧光粉204可通过荧光粉静电涂布 装置200准确地涂布在下模仁103及/或上模仁104的模穴表面107、 108上;于 P3作业位置,取下遮罩106;于P4作业位置,再由机械手臂UO将一村套111 套设在下模仁103外围;于P5作业位置,以机械手臂IIO将上模仁104倒盖在 下模仁103上,使下模仁103及上模仁104.的模穴表面107、 108可准确地对合; 再由机械手臂110将上模仁104与下模仁103的组合,送至塑胶射出装置600 定位点上。
该塑胶射出装置600的主要作用功能及作业方式是用以将塑胶原料305置 入料筒601中并经过加温熔化后,以螺旋管602经由射出喷嘴603,将熔化的塑 胶原料305射入下模仁103与上模仁104之间所构成的模穴中如P6作业位置所 示;再由机械手臂110将上模仁104与下模仁103的组合(内有射入的塑胶原 料305 ),送至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定位点上。
另于P6作业位置,依据塑胶射出装置600的不同结构设计,可先将上模仁 104与下模仁103的组合移入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中,再将熔化的塑胶原料 305直接射入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的下模仁103与上模仁104所构成的模穴中。
于P7作业位置,该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的主要作用功能及作业方式是用 以藉上、下模仁103、 104将熔化的塑胶原料305压铸成形一模造焚光塑胶镜片; 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藉一加热装置402进行温度控制,并利用一加压装置401 以进行上模仁104与下模仁103闭合的铸造成形过程而铸造成一模造荧光塑胶 镜片403,并于预定时间后降温;之后,由机械手臂IIO将上模仁104与下模仁 103的组合移出塑胶模造成形装置400如P8作业位置。
于P9作业位置,镜片取出装置500的主要作用功能及作业方式是用以将已 成形的模造荧光塑胶镜片403自成形模具102中取出而完成成形制程,通过机 械手臂110将上模仁104从下模仁103上移除,以使上模仁104与下模仁103 分离而取出模造焚光塑胶镜片403;于
说明书第10/10页
P10作业位置,由才几械手臂IIO将衬套111移除。
藉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模造焚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3的安排及流 程,可达成由塑胶原料305直接制成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目 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新型而言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 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 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变更,但都将落入本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成形设备包含:一成形模具、一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及一塑胶模造成形装置,其中:成形模具,其是用以将塑胶预形体依据该成形模具所构成的模穴空间成形为镜片预定的形状,包括一下模仁及一上模仁;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其是用以将荧光粉涂布在下模仁及上模仁的模穴表面上,包含:绝缘体及遮罩供分别套设在下模仁及上模仁上,以将下模仁及上模仁上不需涂布荧光粉的部分遮蔽;有至少一荧光粉储槽、一空气进口及一静电喷枪,以使荧光粉带电,使荧光粉可藉静电涂布方式地涂布在下模仁及上模仁的模穴表面上,使模穴表面上形成一层由荧光粉构成的层膜;塑胶模造成形装置,其是用以通过上、下模仁将塑胶预形体压铸成一模造荧光塑胶镜片,包含:一移动机构,以将上模仁倒盖在下模仁上,使下模仁及上模仁的模穴表面对合;一加热装置,以对置放在下模仁及上模仁之间的塑胶预形体进行加热;一加压装置,以进行上模仁与下模仁闭合的铸造作业,以将塑胶预形体在上、下模仁中压铸成形一模造荧光塑胶镜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造焚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一工作台,该工作台是配合一输送带使用,其上安排放置至少一个成形 模具,使成形模具逐一行进至沿着该工作台所分别设立的各装置的定位处,以 配合各装置进行各作业流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一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其是用以将塑胶预形体置入下模仁的模穴上, 包含至少一个塑胶预形体储槽,其内储存复数个塑胶预形体,且该塑胶预形 体储槽通过一控制开启的开口逐次放出一塑胶预形体,使该塑胶预形体置放在 下模仁的模穴表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一塑胶射出装置,其是用以将塑胶原料加热熔化后,经由挤压射出于下 模仁及上模仁所构成的模穴空间中,以当作塑胶预形体使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一镜片取出装置,其是用以将已成形的模造焚光塑胶镜片自模具中取出。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中设有一移动机构,以将遮罩从下模仁及上模仁移除 或以将一村套套设在下模仁外围,供上模仁依循衬套而罩盖在下模仁上以使下 模仁及上模仁的模穴表面对合。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其中该塑胶模 造成形装置中设有一移动机构,以将上模仁从下模仁上部移除。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其中该 移动机构是使用机械手臂作成。
9. 一种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成形设备包含 一机械手臂、 一成形模具、 一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 一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及一塑胶模造成形装置,其中机械手臂其是在预先安排的位置上利用动作,以串连各位置的作业; 成形模具,其是用以将塑胶预形体依据该成形模具所构成的模穴空间,成形为预定的形状,包括一下模仁及一上模仁;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其是用以将荧光粉先涂布在下模仁及上模仁的模穴 表面上,包含分别套设在下模仁及上模仁上的绝缘体及遮罩,以将下模仁及 上模仁上不需涂布荧光粉的部分遮蔽;至少一荧光粉储槽、 一空气进口及一静电喷枪,以使荧光粉带电;荧光粉通过静电涂布方式涂布在下模仁及上模仁的 模穴表面上,使模穴表面上形成一层由荧光粉构成的层膜;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其是用以提供一塑胶预形体并置放在下模仁的模穴 表面上;塑胶模造成形装置,其是用以通过上、下模仁将塑胶预形体压铸成形一模 造荧光塑胶镜片,包含 一移动机构,以将上模仁倒盖在下模仁上,使下模仁 及上模仁的模穴表面对合; 一加热装置,以对置放在下模仁及上模仁之间的塑 胶预形体进行加热; 一加压装置,以进行上模仁与下模仁闭合的铸造作业,以 将塑胶预形体在上、下模仁中压铸成形一模造荧光塑胶镜片。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其特征在 于,所述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是利用至少一塑胶预形体储槽,其内储存复数个 塑胶预形体,通过机械手臂夹取一塑胶预形体并置放在下模仁的模穴表面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其特征在 于,所述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是利用一塑胶射出装置,将塑胶原料经由加热熔 化后,再经由挤压射出于下模仁及上模仁所构成的模穴空间中,以作为模造荧 光塑胶镜片使用。
专利摘要一种模造荧光塑胶镜片的制作成形设备,包括一输送带式工作台,其上安置成形模具的上、下模仁,可依序配合分别设立的相关装置而依序进行各作业流程;该相关装置是沿着工作台配置,其依序包含一荧光粉静电涂布装置,用以将荧光粉以静电方式涂布在下及/或上模穴表面上;一塑胶预形体置放装置,用以将塑胶预形体或塑胶材料置入下模仁的模穴上;一塑胶模造成形装置,用以上、下模仁将塑胶预形体压铸成形一模造荧光塑胶镜片;一镜片取出装置,用以将已成形的模造荧光塑胶镜片自模具中取出而完成成形制程。可简化制作成形设备中各相关装置的安排及流程,有利于制造一种荧光粉压渗入塑胶表层中的模造荧光塑胶镜片,并可达成连续生产的目的。
文档编号B29C45/14GK201205747SQ200720133308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9日
发明者刘文煌, 孙经纬, 徐三伟, 黄建溢 申请人: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