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叶片用阳模及风电叶片用阴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8813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风电叶片用阳模及风电叶片用阴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在一种风电叶片阳模,还涉及一种 风电叶片用阴模。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是一种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机械,风力发电机是利用风力带动 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动机发电。风力发电机的大型化是目前世界上风能利用中的一种趋势,许多国家如德国、丹 麦、美国和瑞典都开始了大型风力机的研制。风电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之一,随着 风力发电机单机容量的逐渐增加,风电叶片的长度也越来越长,相应的叶片制作工艺也越 来越复杂。在风电叶片的制作过程中,风电叶片用阳模的制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有技术 中,风电叶片用阳模通常采用以下工艺制作。将根据风电叶片形状制成的金属模板固定在 阳模支架上;在金属模板的上表面铺设适当厚度的随形底层,随形底层的形状将与风电叶 片的形状相适应;在随形底层的外表面涂适当厚度的糊状树脂,糊状树脂固化后形成可加 工树脂层,此时风电叶片用阳模的毛坯已经形成;对毛坯的表面进行五轴数控铣等机械加 工,使得毛坯的表面形状、尺寸等参数符合要求,风电叶片用阳模便加工而成。风电叶片用阳模制作完成后,采用真空导入系统将风电叶片用阳模翻制成风电叶 片用阴模。风电叶片用阳模具有较高的真空气密性是真空导入系统进行工作的必要条件, 只有保证了风电叶片用阳模的真空气密性才能顺利完成风电叶片用阴模的多层次真空吸 注工序,才能使得风电叶片的制作顺利进行。采用上述工艺制成的风电叶片用阳模,糊状树脂固化后形成的可加工树脂层具有 较多不规则分布的微孔,这些微孔将使得加工好的风电叶片用阳模的真空气密性很差。这 种风电叶片用阳模的真空气密性无法满足真空导入系统对真空气密性要求,也就无法进行 风电叶片用阴模的多层次真空吸注工序,无法使得风电叶片的制作顺利完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用阳模,该风电叶片用阳模具有较 高的真空气密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用阴模。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电叶片用阳模,包括与风电 叶片形状相适应的随形底层,所述随形底层的外表面涂设有微孔阻隔层,所述微孔阻隔层 的外表面涂设有可加工树脂层。优选的,所述微孔阻隔层为玻璃钢复合层。 优选的,所述可加工树脂层的外表面还涂设有表面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表面保护层包括易打磨树脂层和高光涂层,所述易打磨树脂层涂设于所述可加工树脂层的外表面,所述高光涂层涂设于所述易打磨树脂层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用阳模包括随形底层、微孔阻隔层、可加工树脂层,随形底 层的形状与风电叶片的形状相适应,微孔阻隔层涂设于随形底层的外表面,可加工树脂层 涂设于微孔阻隔层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叶片用阳模在随形底层和可加工树脂层之间铺涂了一层 微孔阻隔层,微孔阻隔层具有较高的真空气密性,在微孔阻隔层的外表面涂设可加工树脂 层后,即使可加工树脂层具有较多不规则分布的微孔,风电叶片用阳模也将具有较高的真 空气密性,可以满足真空导入系统的真空气密性要求,可使得随后的风电叶片用阴模的多 层次真空吸注工序正常进行,进而使得风电叶片的制作能够顺利完成。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电叶片用阴模,该风电叶 片用阴模由上述的风电叶片用阳模翻制而成。由于上述风电叶片用阳模具有上述技术效 果,由该风电叶片用阳模翻制而成的风电叶片用阴模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电叶片用阳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其中,图1-图2中风电叶片用阳模1、随形底层11、微孔阻隔层12、可加工树脂层13、表面保护层14、 金属模板2、阳模支架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核心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用阳模,该风电叶片用阳模具有较 高的真空气密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核心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用阴模。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下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 的,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请参看图1、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电叶片用阳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 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叶片用阳模1包括随形底层11、微孔阻 隔层12、可加工树脂层13、表面保护层14。随形底层11的形状根据风电叶片的形状设置,随形底层11的形状与风电叶片的 形状相适应;微孔阻隔层12可阻隔可加工树脂层13上不规则分布的微孔出现漏气现象,微 孔阻隔层12涂设于随形底层11的外表面;可加工树脂层13涂设与微孔阻隔层12的外表以下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叶片用阳模1所具有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叶片用阳模1在随形底层11和可加工树脂层13之间涂设 了一层微孔阻隔层12,微孔阻隔层12具有较高的真空气密性,微孔阻隔层12可阻隔可加工 树脂层13上不规则分布的微孔出现漏气现象,风电叶片用阳模1也将具有较高的真空气密 性,可以满足真空导入系统的真空气密性要求,可使得随后的风电叶片用阴模的多层次真 空吸注工序正常进行,进而使得风电叶片的制作能够顺利完成。[002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微孔阻隔层12可以为玻璃钢复合层,玻璃钢复合层可 由胶黏剂和增强材料复合而成,胶黏剂可采用韧性和刚度匹配相当的树脂,增强材料可采 用斜纹布、连续毡、轴向布、纤维丝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叶片用阳模1中的微孔阻隔层12并不局限于玻 璃钢复合层,凡可起到阻隔可加工树脂层上不规则分布的微孔出现漏气现象的结构均应在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加工树脂层13可由糊状树脂涂于微孔阻隔层12的 外表面固化后形成,糊状树脂可由膏状树脂和对应的固化剂按等比重混合搅拌而成。优选方案中,可加工树脂层13的外表面涂设有表面保护层14,用于保护可加工树 脂层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表面保护层14包括易打磨树脂层和高光涂层,易打磨 树脂层涂设于可加工树脂层的外表面,高光涂层涂设于易打磨树脂层的外表面。以下介绍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叶片用阳模的一种加工工艺。步骤101,将根据风电叶片形状制成的金属模板2固定在阳模支架3上,在金属模 板2的上表面铺设适当厚度的随形底层11,随形底层11的形状将与风电叶片的形状相适 应。步骤102,在随形底层11的上表面涂刷手糊树脂;铺斜纹布、连续毡、多轴向E型 玻璃纤维布等增强材料;滚涂低收缩树脂胶黏剂;增强材料与胶黏剂复合形成玻璃钢复合 材料层。上述玻璃钢复合材料层经过初固化和后固化后,用真空表检测该玻璃钢复合材料 层的真空气密性,若其真空气密性不合格,重复步骤102。步骤103,将由膏状树脂和对应的固化剂按等比重混合搅拌而成的糊状树脂涂于 玻璃钢复合材料层的表面,在室温下固化,形成可加工树脂层13,可加工树脂层13的厚度 可根据工艺需要进行设置。可加工树脂层13固化后,采用数控机床对可加工树脂层13的表面进行机械加 工,使其表面形状、尺寸等符合工艺要求。步骤104,制作表面保护层104。在经过机械加工过的可加工树脂层13的表面修补 针孔及砂眼;将可加工树脂层13的表面打磨平整后喷涂易打磨树脂,易打磨树脂固化后 形成易打磨树脂层,将易打磨树脂层打磨平整后,喷涂高光涂层。风电叶片用阳模便制成。以上加工工艺只是制造本实用新型提供风电叶片用阳模的一种具体工艺,其并不 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用阴模,该风电叶片用阴模由上述的 风电叶片用阳模翻制而成。由于上述风电叶片用阳模具有上述技术效果,由该风电叶片用 阳模翻制而成的风电叶片用阴模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做详细介绍。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 限性,而在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 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风电叶片用阳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风电叶片形状相适应的随形底层,所述随形底层的外表面涂设有微孔阻隔层,所述微孔阻隔层的外表面涂设有可加工树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用阳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阻隔层为玻璃钢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电叶片用阳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加工树脂层的外表 面还涂设有表面保护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叶片用阳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保护层包括易打磨 树脂层和高光涂层,所述易打磨树脂层涂设于所述可加工树脂层的外表面,所述高光涂层 涂设于所述易打磨树脂层的外表面。
5.一种风电叶片用阴模,其特征在于,该风电叶片用阴模由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 的风电叶片用阳模翻制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电叶片用阳模。该风电叶片用阳模包括与风电叶片形状相适应的随形底层,所述随形底层的外表面涂设有玻纤复合的微孔阻隔层,所述微孔阻隔层的外表面涂设有可加工树脂层。这种结构的风电叶片用阳模在随形底层和可加工树脂层之间涂设了一层微孔阻隔层,微孔阻隔层具有较高的真空气密性,微孔阻隔层可阻隔可加工树脂层上不规则分布的微孔出现漏气现象,风电叶片用阳模也将具有较高的真空气密性,可以满足真空导入系统的真空气密性要求,可使得随后的风电叶片用阴模的多层次真空吸注工序正常进行,进而使得风电叶片的制作能够顺利完成。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电叶片用阴模。
文档编号B29C39/42GK201626074SQ200920267468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6日
发明者徐新峰, 杨惠凡, 赵伟, 马双彦 申请人:保定华翼风电叶片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