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开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3248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开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开玻装置,具体说是一种自动分开浇铸有机玻璃注料工 艺过程中的两片玻璃模具的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玻璃浇注工艺在注料过程必须要将两块已用C型夹锁紧的玻璃模具分开,现 有分开 这两块玻璃模具的方法是用有机玻璃或金属做成的楔型撬棒作为工具,操作人员手 拿撬棒向两块模具中间用力打击撬开一个口,然后将注料嘴塞进模具内进行注料,注料完 拔掉撬棒。由于操作人员需用力才能撬开玻璃,易造成模具的损伤,而且由于撬棒与模具之 间摩擦会在玻璃模具内留下撬棒的屑子和杂质,因而易导致对玻璃模具内造成污染,严重 影响产品的透明度,使成品合格率降低;另外,操作人员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必须通过以上 方法将每片模具用力撬开,人工劳动强度很大。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分开浇铸有机玻璃注料工艺过程中的两片玻璃模具操作烦琐,工 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易造成玻璃模具内污染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 全自动化控制、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小的自动开玻装置,以解决现有开玻工序素咯存在的 劳动强度大和玻璃模具内易造成污染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动开玻装置,包 括气缸、吸盘、真空发生器和可编辑逻辑控制器,与真空发生器相连接的吸盘通过螺钉固定 连接在气缸活塞杆的底部,在气压控制器与气缸顶部之间相连接的气管道上设有气缸电磁 阀,在气压控制器与真空发生器之间相连接的气管道上设有真空发生器电磁阀,气缸电磁 阀、真空发生器电磁阀和气压控制器均与可编辑逻辑控制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 由上气缸和下气缸组成,吸盘由上吸盘和下吸盘组成,上吸盘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上气缸 活塞杆底部,下吸盘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下气缸活塞杆底部,固定有上吸盘的上气缸的缸 筒固定在玻璃模具上方的垂直面上,固定有下吸盘的下气缸的缸筒固定在玻璃模具下方的 垂直面上。上气缸带动上吸盘吸住上玻璃模具,下气缸带动下吸盘吸住下玻璃模具,同时向 相反方向吸开,玻璃模具在吸盘的作用下自动分开,便于从注料口进行注料,注料完后消除 真空,上、下气缸带动各自吸盘自动复位,两块玻璃模具恢复原始状态,进入下道工序,玻 璃模具开玻完全由自动化控制,工作效率高,无须人工操作,劳动强度低,避免传统使用楔 型撬棒撬开玻璃模具造成玻璃模具内污染的问题。所述上气缸和下气缸固定在玻璃模具的同一条垂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的上、下 气缸所带的吸盘对上、下玻璃模板吸附的作用力较大,吸附效果明显,开玻效果好。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气缸带动上、下吸盘分别吸住上、下玻璃模具,同时向相反 方向吸开使玻璃模具在吸盘的作用下自动分开,有效解决了现有开玻工序所存在的劳动强 度大和玻璃模具内易造成污染的问题,使产品合格率提高到100%,并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图中上气缸Ι-a,下气缸Ι-b,气缸活塞杆1-1,上吸盘2-a,下吸盘2-b,真空发生 器3,气压控制器4,气源5,气缸电磁阀6,真空发生器电磁阀7,横梁支架8,操作台支架9, 玻璃模具10,上玻璃模具10-a,下玻璃模具10-b,注料口 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玻装置,包括气缸、吸盘、真空发生器3、气压 控制器4和可编辑逻辑控制器,与真空发生器3相连接的吸盘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气缸活 塞杆1-1的底部,在气压控制器4与气缸顶部之间相连接的气管道上设有气缸电磁阀6,在 气压控制器4与真空发生器3之间相连接的气管道上设有真空发生器电磁阀7,气缸电磁阀 6、真空发生器电磁阀7和气压控制器4均与可编辑逻辑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气缸由上气缸 Ι-a和下气缸Ι-b组成,吸盘由上吸盘2-a和下吸盘2_b组成,上吸盘2_a通过螺钉固定连 接在上气缸l_a的活塞杆底部,下吸盘2-b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下气缸Ι-b的活塞杆底部, 固定有上吸盘2-a的上气缸Ι-a的缸筒固定在横梁支架8上、位于玻璃模具10的上方垂直 面上,固定有下吸盘的2-b下气缸Ι-b的缸筒固定在操作台支架9上、位于玻璃模具10的下 方垂直面上,且上气缸和下气缸固定在玻璃模具的同一条垂线上,上气缸Ι-a和下气缸l_b 分别经气缸电磁阀6,真空发生器电磁阀7连接气源5。即将两块已用C型夹锁紧的玻璃模具10推入指定的操作台支架9上,上气缸1-a 带动上吸盘2-a吸住上玻璃模具10-a,下气缸l_b带动下吸盘2_b吸住下玻璃模具10_b, 同时向相反方向吸开,玻璃模具10在吸盘的作用下自动分开,然后从注料口 11进行注料, 注料完后消除真空,上、下气缸带动各自吸盘自动复位,两块玻璃模具恢复原始状态,进入 下道工序。本工序的电动和气动部分均由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操作。可见,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开玻工序所存在的劳动强度大和玻璃模具内易 造成污染的问题,使产品合格率提高到100%,并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一种自动开玻装置,包括气缸、吸盘、真空发生器(3)、气压控制器(4)和可编辑逻辑控制器,与真空发生器相连接的吸盘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气缸活塞杆的底部,在气压控制器与气缸顶部之间相连接的气管道上设有气缸电磁阀(6),在气压控制器与真空发生器之间相连接的气管道上设有真空发生器电磁阀(7),气缸电磁阀、真空发生器电磁阀和气压控制器均与可编辑逻辑控制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由上气缸(1 a)和下气缸(1 b)组成,吸盘由上吸盘(2 a)和下吸盘(2 b)组成,上吸盘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上气缸活塞杆底部,下吸盘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下气缸活塞杆底部,固定有上吸盘的上气缸的缸筒固定在玻璃模具(10)上方的垂直面上,固定有下吸盘的下气缸的缸筒固定在玻璃模具下方的垂直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气缸(Ι-a)和下气缸(1-b) 固定在玻璃模具(10)的同一条垂直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开玻装置,包括气缸、吸盘、真空发生器、气压控制器、气缸电磁阀、真空发生器电磁阀和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所述气缸由上气缸和下气缸组成,吸盘由上吸盘和下吸盘组成,上吸盘连接在上气缸活塞杆底部,下吸盘连接在下气缸活塞杆底部,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控制气缸电磁阀、真空发生器电磁阀和气压控制器使上、下吸盘分别吸附两玻璃模具。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气缸带动上、下吸盘分别吸住上、下玻璃模具,同时向相反方向吸开使玻璃模具在吸盘的作用下自动分开,便于从注料口进行注料,开玻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无须人工操作,劳动强度低,避免传统使用楔型撬棒撬开玻璃模具造成玻璃模具内污染的问题。
文档编号B29C39/22GK201728787SQ20102012836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2日
发明者季一岷, 张雨晨, 汤月生, 谢一飞 申请人:泰兴汤臣压克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