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6870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开合模机构,大多数采用气缸或者油缸直接推动曲臂,由曲臂带动模板,或者直接推动模板来实现模板的打开以及闭合。现有的开合模结构的缺点是打开或者闭合的速度较慢,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开合模速度快的开合模机构,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合模底架上部依次设置的左固定模板、左活动模板、右活动模板、右固定模板,及开合模底架下部设置的电机,左固定模板左活动模板、右活动模板右固定模板之间分别配合连接驱动臂,驱动臂通过关节轴承连接设置驱动杆,电机的传动轴上配合设置转动板,转动板对称设置两动力臂,两动力臂分别连接设置7字型连杆,7字型连杆中部铰接于开合模底架,7字型连杆另一端连接至上述驱动臂的驱动杆。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左固定模板、右固定模板上方配合设置上盖板。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左活动模板和右活动模板两者之间的底部设置升降台,升降台底部设置升降杆,升降杆下端通过设置的轴承与转动板上设置的升降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动板配合固接曲线板,所述升降导轨为曲线板上配合设置的升降轨迹。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动板可以设置为圆盘状、椭圆状、 多边形状、直条状、十字状。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动板的转动角度为α,0°
< α ^ 180°。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左固定模板左侧设置有左固定板, 右固定模板右侧设置右固定板,左固定模板、右固定模板上配合设置有增压气室,增压气室内设置活塞,分别顶压配合于左固定板、右固定板。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左固定模板左侧设置有左固定板, 右固定模板右侧设置右固定板,左固定板、右固定板上配合设置有增压气室,增压气室内设置活塞,分别顶压配合于左固定模板、右固定模板。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左活动模板、右活动模板上配合设置有增压气室,增压气室内设置活塞,活塞顶压配合增压板。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两动力臂分别配合设置在转动板内外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驱动,控制简便,开合模速度快,节省能源, 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合模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模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增压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开合模底架、2-左固定板、3-左固定模板、4-上盖板、5-左活动模板、 6-升降台、7-右活动模板、8-右固定模板、9-右固定板、10-驱动臂组合、11-直线滑轨、 13-转动板、14-电机、15-升降杆、16-导套、17-7字型连杆、18-升降导轨、19-曲线板、 20-动力臂、21-螺丝、22-压簧、23-增压气室、24-活塞、25-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5所示,本开合模机构分为上部和下部,上部分为开合模部分,下面部分为开合模传动部分。一、开合模部分开合模底架1上部左右两边份分别设置左固定模板3、左活动模板5、右活动模板 7、右固定模板8,左固定模板3左活动模板5、右活动模板7右固定模板8之间分别配合连接驱动臂,驱动臂通过关节轴承连接设置驱动杆,左活动模板5和右活动模板7两者之间的底部设置升降台6。左固定模板3、右固定模板8固定于开合模底架1,驱动杆带动使驱动臂做伸缩运动,从而带动左活动模板5、右活动模板7做合模、开模动作,实现模具的开合模。本产品中,所述的驱动臂可设置成一组,构成驱动臂组合10 ;为了保证升降台6的平缓升降,在升降台6底部还配合设置有左右升降台导套16 ;左活动模板5、右活动模板7 分别滑动配合于开合模底架1上设置的直线导轨11上;为了保证各模板的稳固性,在左固定模板3、右固定模板8上方配合设置上盖板4。上述仅是举例优选方式,技术人员亦可以采用其他多种结构代替,如图1,也可以在开合模底架1上两边再设置左固定板2、右固定板 9,将上盖板4固定连接在左固定板2、右固定板9的上方。为了解决模板配合间隙产生的误差,本实用新型在两活动模板或者两固定模板处设置了增压机构,如图6,一块板通过螺丝21和螺丝21上套接的压簧22紧配于另一块板, 所述增压机构为其中一块板上设置的增压气室23,所述增压气室23内设置活塞24,并通过通气孔25连通气源,活塞16则顶压配合在另一块板上,当气室内充气,气体推动活塞外移,推动另一块板移动来补偿模板的配合间隙。如图2,增压气室23就设置在开合模底架1两侧的固定板上,当气室内充气,顶压两固定模板增强锁模的效果,保证产品质量,同理,也可在两活动模板的一侧增加两块增压板,将增压机构设置在两活动模板上,同样实现增压锁模的效果。二、开合模传动部分开合模底架1下部设置电机14,电机14的传动轴上配合设置转动板13,转动板13 对称设置两动力臂20,两动力臂20分别连接设置7字型连杆17,7字型连杆17中部铰接于开合模底架1,7字型连杆17另一端连接至驱动臂的驱动杆;转动板13配合固接曲线板 19,曲线板19上配合设置升降导轨18,升降台6底部设置升降杆15,升降杆15下端通过设置的轴承与升降导轨18滑动配合。如图,当电机14顺时针转动时,转动板13带动左右动力臂20分别向右、左移动, 使左右动力臂20带动7字型连杆17顺着固定在开合模底架1的固定轴心转动,7字型连杆17另外一端的摆臂在转动中实现上升运动,带动开合模部分的驱动杆上升,同时,转动板13带动曲线板19转动,其上配合设置升降导轨18通过轨迹的变化来推动于轴承连接的升降杆15,使连接于升降杆15另外一端的升降台6实现上升。同理,当电机14逆时针转动时,开合模部分的驱动杆下降,升降台6实现下降。本产品中,所述的升降台6下方还可以配合设置导套16,在左右导套16的滑动配合下来实现平缓的上升;所述转动板13的转动角度为180°,两动力臂20分别配合设置在转动板13内外面上;所述的转动板13可以设置为圆盘状、椭圆状、多边形状、直条状、十字状、」状、1状等多种形状;上述仅是举例优选方式,技术人员亦可以采用其他多种方式代替,如转动板13的转动角度可以为50°、60°、90° UOO0等,而此时,两动力臂20同时配合设置在转动板13的内侧面或外侧面上,同样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合模底架(1)上部依次设置的左固定模板(3)、左活动模板(5)、右活动模板(7)、右固定模板(8),及开合模底架(1)下部设置的电机(14),左固定模板(3)左活动模板(5)、右活动模板(7)右固定模板(8)之间分别配合连接驱动臂,驱动臂通过关节轴承连接设置驱动杆,电机(14)的传动轴上配合设置转动板 (13),转动板(13)对称设置两动力臂(20),两动力臂(20)分别连接设置7字型连杆(17),7 字型连杆(17)中部铰接于开合模底架(1 ),7字型连杆(17)另一端连接至上述驱动臂的驱动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左固定模板(3)、右固定模板(8)上方配合设置上盖板(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左活动模板(5)和右活动模板(7)两者之间的底部设置升降台(6),升降台(6)底部设置升降杆(15),升降杆(15) 下端通过设置的轴承与转动板(13)上设置的升降导轨(18)滑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动板(13)配合固接曲线板(19),所述升降导轨(18)为曲线板(19)上配合设置的升降轨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动板(13)可以设置为圆盘状、椭圆状、多边形状、直条状、十字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动板(13)的转动角度为 α,0° < α < 18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左固定模板(3)左侧设置有左固定板(2),右固定模板(8)右侧设置右固定板(9),左固定模板(3)、右固定模板(8) 上配合设置有增压气室(23),增压气室(23)内设置活塞(24),分别顶压配合于左固定板 (2)、右固定板(9)。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左固定模板(3)左侧设置有左固定板(2),右固定模板(8)右侧设置右固定板(9),左固定板(2)、右固定板(9)上配合设置有增压气室(23),增压气室(23)内设置活塞(24),分别顶压配合于左固定模板(3)、 右固定模板(8)。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左活动模板(5)、右活动模板(7 )上配合设置有增压气室(23 ),增压气室(23 )内设置活塞(24 ),活塞(24 )顶压配合增压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两动力臂(20)分别配合设置在转动板(13)内外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开合模机构,包括开合模底架上部依次设置的左固定模板、左活动模板、右活动模板、右固定模板,及开合模底架下部设置的电机,左固定模板左活动模板、右活动模板右固定模板之间分别配合连接驱动臂,驱动臂通过关节轴承连接设置驱动杆,电机的传动轴上配合设置转动板,转动板对称设置两动力臂,两动力臂分别连接设置7字型连杆,7字型连杆中部铰接于开合模底架,7字型连杆另一端连接至上述驱动臂的驱动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驱动,控制简便,开合模速度快,节省能源,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9C49/56GK202097949SQ20112002915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
发明者蔡佳翰 申请人:台州迈格机械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