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模具的共挤流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801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模具的共挤流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模具的共挤流道,所述的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模具包括模头模板(3),所述的模头模板(3)设有四个型腔,所述的共挤流道设在模头模板(3)上;所述的共挤流道包括主流道、两个分流道;每个分流道再连通两个型腔流道;每个型腔流道与一个型腔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缩短物料在流道内的流动行程,解决传统技术中的漏料、糊料以及共挤物料压力不够、出料少等现象;简化模具的整体结构,节约模具的加工制造成本,为模具的操作使用提供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模具的共挤流道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塑料异型材挤出成型模具的【技术领域】,涉及塑料异型材挤出成型模具的多腔体辅助型材共挤模具结构,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模具的共挤流道。
【背景技术】
[0002]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图1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
[0003]由于四腔辅助型材的共挤流道需要进行三次分流,目前四腔辅助型材的共挤流道,采用一个附加分流装置I对共挤物料进行一次分流,再对模具的成型板上的共挤流道进行供料,共挤流道在模头成型板2再进行两次分流,达到为四腔辅助型材可视面覆盖彩色共挤层的目的。目前,此结构的流道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
[0004]1、此类方案的流道需要单独制作一附加装置对共挤物料进行一次分流,增加了模具的制造成本,并且模具在操作使用的过程中极其不便,为操作者带来麻烦;
[0005]2、附加分流装置I与模头成型板2的连接部位容易产生连接不牢现象,导致共挤物料溢出漏料;
[0006]3、此类方案的流道行程过长,共挤物料在流道内停留的时间就越长,容易使得物料产生糊料现象,同时,流道行程过长物料在流道内流动时能量损失就越多,导致共挤物料压力不够,共挤层出料少等现象。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提供一种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模具的共挤流道,其目的是缩短物料在流道内的行程,简化模具的整体结构。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9]本发明所提供的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模具的共挤流道,所述的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模具包括模头模板,所述的模头模板设有四个型腔;所述的共挤流道设在模头模板上;所述的共挤流道包括主流道、两个分流道;每个分流道再连通两个型腔流道;每个型腔流道与一个型腔连通。
[0010]所述的型腔流道通过两个型腔侧流道,与所述的型腔两侧连通。
[0011]所述的模头模板按主流道至型腔流道的流向顺序,分为模头过渡模板、模头压缩板、模头预成型板及模头成型板。
[0012]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缩短物料在流道内的流动行程,解决传统技术中的漏料、糊料以及共挤物料压力不够、出料少等现象;简化模具的整体结构,节约模具的加工制造成本,为模具的操作使用提供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0014]图1为【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发明中的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流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所示结构左视全剖示意图;
[0017]图4为图3中的模头过渡板上的共挤流道三维效果图。
[0018]图5为图3中的模头压缩板上的共挤流道三维效果图。
[0019]图6为图3中的模头预成型板上的共挤流道三维效果图。
[0020]图7为图3中的模头成型板上的共挤流道三维效果图。
[0021]图中标记为:
[0022]1、附加分流装置,2、模头成型板,3、模头模板,4、模头过渡模板,5、模头压缩板,6、模头预成型板,7、模头成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0024]如图2、图3所表达的本发明的结构,为一种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模具的共挤流道。所述的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模具包括模头模板3,所述的模头模板3设有四个型腔。
[002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缩短物料在流道内的行程,简化模具的整体结构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26]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模具的共挤流道设在模头模板3上;所述的共挤流道包括主流道、两个分流道;每个分流道再连通两个型腔流道;每个型腔流道与一个型腔连通。
[0027]所述的型腔流道通过两个型腔侧流道,与所述的型腔两侧连通。
[0028]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缩短了物料在流道内的流动行程,解决传统技术中的漏料、糊料以及共挤物料压力不够、出料少等现象;简化了模具的整体结构,节约模具的加工制造成本,为模具的操作使用提供方便。
[0029]所述的模头模板3按主流道至型腔流道的流向顺序,分为模头过渡模板4、模头压缩板5、模头预成型板6及模头成型板7。
[0030]如图3所示,共挤流道从模头过渡板4的中间部位进入,主流道在模头过渡模板4与模头压缩模板5的结合面之间形成第一次分流,成为两个分流道;分流道穿越模头压缩模板5,在模头压缩板5与模头预成型板6的结合面之间形成第二次分流,成为四个型腔流道;型腔流道穿越模头预成型板6,在模头预成型板6与模头成型板7的结合面之间形成第三次分流,成为型腔侧流道,从而达到预期的结构效果。
[0031]如图4至图7所表达的本发明的结构,分别为模头过渡模板4、模头压缩板5、模头预成型板6和模头成型板7的三维效果图。
[0032]其具体结构和技术要求如下:
[0033]1、如图3和图4所示:首先,共挤流道以一直径为12mm的圆柱形腔体从过渡模板的中间进入模具的模头部分。
[0034]2、如图4和图5所示:主流道在模头过渡模板4与模头压缩板5的结合面部位形成第一次分流,成为分流道。由于此时的流道为一从大到小的渐变式的曲面结构,考虑加工流道的可行性,所以将分流道设计在两块模板的结合面部位。加工分流道时,可分别在两块模板上加工,再组装两块带有一半流道的模板可形成封闭的流道。
[0035]3、如图5和图6所示:由于经过第一次分流,分流道以两个直径为8mm的圆柱形流道穿越模具的模头压缩板5,成为第二次分流的主干道,第二次分流的型腔流道分布在模头压缩板5与模头预成型板6的结合部位。
[0036]4、如图6和图7所示:由于经过第二次分流,流道以四个直径为6mm圆柱形的型腔流道穿越模头预成型板6,成为第三次分流的主干道;第三次分流的型腔侧流道分布在模头预成型板6与模头成型板7的结合部位,经过流道的三次分流,实现模具的共挤功能。
[0037]分流的流道分布在两块模板的结合部位,所以在结合面有流道的地方要设计M8或MlO的沉孔和螺纹,将流道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003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模具的共挤流道,所述的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模具包括模头模板(3),所述的模头模板(3)设有四个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挤流道设在模头模板(3)上;所述的共挤流道包括主流道、两个分流道;每个分流道再连通两个型腔流道;每个型腔流道与一个型腔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模具的共挤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腔流道通过两个型腔侧流道,与所述的型腔两侧连通。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腔辅助型材共挤模具的共挤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头模板(3)按主流道至型腔流道的流向顺序,分为模头过渡模板(4)、模头压缩板(5)、模头预成型板(6)及模头成型板(J)。
【文档编号】B29C47/12GK103862652SQ201210531814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
【发明者】王杨林, 周以保, 任力勇, 陈志巍, 钱文兵 申请人:芜湖海螺泰森挤出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