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退滑块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357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退滑块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内退滑块机构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使用的内退滑块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生产注塑产品时,某些成型部品内部的倒钩空间较小,斜销无法成型,对部品成型带来困难。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部品内部导购空间较小的内退滑块机构。[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5]一种内退滑块机构,设置于模具中,所述的模具包括前板、与所述的前板相固定连接的母模本体板、设置于所述的母模本体板内的母模仁、后板、设置于所述的后板上的枕板、设置于所述的枕板上的承板、与所述的承板相固定连接的公模本体板、设置于所述的公模本体板内的公模仁、顶出组件,所述的后板、所述的枕板、所述的承板围成容纳所述的顶出组件的空间,所述的公模仁与所述的母模仁之间形成成型部品的型腔,所述的内退滑块机构包括底部与所述的承板相固定连接且顶部穿过所述的公模本体板和所述的公模仁至所述的型腔中的滑块铲基、相对的设置于所述的滑块铲基的两侧的一对滑块;所述的滑块铲基具有两个第一斜面,所述的第一斜面由所述的滑块铲基的底部向顶部倾斜而使所述的滑块铲基的底部的截面大于其顶部的截面,一对所述的滑块分别沿两个所述的第一斜面滑动设置,所述的滑块上设置有倒钩。[0006]优选的,所述的滑块铲基上的两个所述的第一斜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条,所述的第一导向条由所述的滑块铲基的底部向其顶部延伸,所述的滑块上具有与所述的第一导向条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条,所述的滑块沿所述的第一导向条滑动。[0007]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导向条凸出所述的第一斜面设置,所述的第二导向条内凹设置。[0008]优选的,所述的顶出组件包括第一下顶出板、设置于所述的第一下顶出板上的第二下顶出板、设置于所述的第二下顶出板上的上顶出板、拉回套、下端与所述的上顶出板相固定连接的第一复位杆、下端与所述的第一下顶出板相固定连接的第二复位杆、中部设置有转轴的翘板、设置于所述的枕板的内壁上的挡块;所述的第一复位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的承板和所述的公模本体板,所述的第二复位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的第二下顶出板、所述的上顶出板、所述的承板和所述的公模本体板;所述的翘板的一端插入所述的第二下顶出板的下方、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的挡块的下方;所述的拉回套与所述的第一下顶出板、所述的第二下顶出板、所述的上顶出板相滑动连接并带动移动。[0009]优选的,所述的顶出板上方设置有限位块。[0010]优选的,所述的上顶出板、所述的第二下顶出板、所述的第一下顶出板上开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的拉回套滑动设置于所述的通孔中;所述的拉回套的侧壁上设置有内凹的滑槽,所述的第二下顶出板和所述的第一下顶出板的所述的通孔中设置有凸出的凸块,所述的凸块在所述的滑槽中沿所述的顶出组件的顶出方向滑动,所述的滑槽的位于所述的顶出组件的顶出方向两端的槽壁限定所述的凸块的滑动范围。[0011]优选的,所述的拉回套包括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拉回套组件和第二拉回套组件、连接所述的第一拉回套组件和所述的第二拉回套组件的强制回位螺丝。[0012]优选的,所述的挡块具有沿所述的顶出组件的顶出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0013]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下顶出板的上表面处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的翘板设置于所述的容纳槽中且所述的翘板的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的容纳槽的槽壁上。[0014]优选的,所述的承板上固定连接有导柱,所述的导柱滑动穿过所述的公模本体板和所述的母模本体板。[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内退滑块机构,适用于成型内部倒钩空间较小的部品,内退滑块机构随开模顶出而内退,便于产品成型。


[0016]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退滑块机构在合模状态的主视剖视图。[0017]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退滑块机构在合模状态的局部侧视剖视图。[0018]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退滑块机构在公模、母模开模时的主视剖视图。[0019]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退滑块机构在公模、母模开模时的局部侧视剖视图。[0020]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退滑块机构在顶出过程中的主视剖视图。[0021]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退滑块机构在顶出过程中的局部剖视图。[0022]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退滑块机构在顶出状态的主视剖视图。[0023]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退滑块机构在顶出状态的局部侧视剖视图。[0024]以上附图中1、前板;2、母模本体板;3、母模仁;4、后板;5、枕板;6、承板;7、公模本体板;8、公模仁;9、导柱;10、滑块纟产基;11、滑块;12、第一斜面;13、第一导向条;14、第二导向条;15、第一下顶出板;16、第二下顶出板;17、上顶出板;18、第一复位杆;19、第二复位杆;20、转轴21、翘板;22、挡块;23、限位块;24、第二斜面;25、第一拉回套组件;26、第二拉回套组件;27、强制回位螺丝;28、滑槽;29、凸块;30、通孔;31、部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0026]实施例一参见附图I和附图2所示。[0027]一种内退滑块机构,设置于模具中。模具包括前板I、与前板I相固定连接的母模本体板2、设置于母模本体板2内的母模仁3、后板4、设置于后板4上的枕板5、设置于枕板 5上的承板6、与承板6相固定连接的公模本体板7、设置于公模本体板7内的公模仁8、顶出组件。后板4、枕板5、承板6围成容纳顶出组件的空间,公模仁8与母模仁3之间形成成型部品31的型腔。承板6上固定连接有导柱9,导柱9滑动穿过公模本体板7和母模本体板2。[0028]内退滑块机构包括底部与承板6相固定连接且顶部穿过公模本体板7和公模仁8至型腔中的滑块铲基10、相对的设置于滑块铲基10的两侧的一对滑块11。滑块铲基10具有两个第一斜面12,斜面由滑块铲基10的底部向顶部倾斜而使滑块铲基10的底部的截面大于其顶部的截面,一对滑块11分别沿两个第一斜面12滑动设置。滑块铲基10上的两个第一斜面12上分别设置有凸出的第一导向条13,第一导向条13由滑块铲基10的底部向其顶部延伸,滑块11上具有与第一导向条13相配合的内凹的第二导向条14,滑块11沿第一导向条13滑动,滑块11上设置有倒钩。[0029]顶出组件包括第一下顶出板15、设置于第一下顶出板15上的第二下顶出板16、设置于第二下顶出板16上的上顶出板17、拉回套、下端与上顶出板17相固定连接的第一复位杆18、下端与第一下顶出板15相固定连接的第二复位杆19、中部设置有转轴20的翘板21、 设置于枕板5的内壁上的挡块22,顶出板上方设置有限位块23。第一复位杆18的上端穿过承板6和公模本体板7,第二复位杆19的上端穿过第二下顶出板16、上顶出板17、承板6 和公模本体板7。[0030]第一下顶出板15的上表面处开设有容纳槽,翘板21设置于容纳槽中且翘板21的转轴20固定连接于容纳槽的槽壁上而使翘板21的一端插入第二下顶出板16的下方,而其另一端设置于挡块22的下方,挡块22具有沿顶出组件的顶出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24。[0031]拉回套包括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拉回套组件25和第二拉回套组件26、连接第一拉回套组件25和第二拉回套组件26的强制回位螺丝27。上顶出板17、第二下顶出板16、第一下顶出板15上开设有贯通的通孔30,拉回套滑动设置于通孔30中。拉回套的侧壁上设置有内凹的滑槽28,第二下顶出板16和第一下顶出板15的通孔30中设置有凸出的凸块 29,凸块29在滑槽28中沿顶出组件的顶出方向滑动,滑槽28的位于顶出组件的顶出方向两端的槽壁限定凸块29的滑动范围,拉回套通过滑槽28的槽壁对凸块29的限位而带动上述第一下顶出板15、第二下顶出板16、上顶出板17沿顶出组件的顶出方向移动。[0032]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示,在开模时,首先公模和母模开模,然后进行顶出过程。参见附图5和附图6所示,在顶出的过程中,首先拉回套上移而使其上的滑槽28的下方的槽壁抵在凸块29的下方从而带动第一下顶出板15、第二下顶出板16和上顶出板17上移,进而通过第二复位杆19向上顶出公模本体板7,滑块11沿滑块铲基10上的第一斜面12滑动并内退,直至滑块11完全退出倒钩状态,此时,翘板21的一端正好抵在挡块22的下端。然后继续顶出,翘板21受到挡块22的阻挡而旋转而使其位于第二下顶出板16下方的一端继续顶出第二下顶出板16和上顶出板17,直至翘板21与挡板上的第二斜面24相贴紧。在第二下顶出板16和上顶出板17的顶出过程中,通过第一复位杆18带动公模本体板7继续顶出,设置于第二下顶出板16和第一下顶出板15上的构成凸块29的两部分分离,直至设置于第二下顶出板16上的凸块29的上端抵在滑槽28的下方的槽壁上。进一步顶出,通过限位块23进行限位,直至成型部品31完全顶出,参见附图7和附图8所示。[003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内退滑块机构,设置于模具中,所述的模具包括前板、与所述的前板相固定连接的母模本体板、设置于所述的母模本体板内的母模仁、后板、设置于所述的后板上的枕板、 设置于所述的枕板上的承板、与所述的承板相固定连接的公模本体板、设置于所述的公模本体板内的公模仁、顶出组件,所述的后板、所述的枕板、所述的承板围成容纳所述的顶出组件的空间,所述的公模仁与所述的母模仁之间形成成型部品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退滑块机构包括底部与所述的承板相固定连接且顶部穿过所述的公模本体板和所述的公模仁至所述的型腔中的滑块铲基、相对的设置于所述的滑块铲基的两侧的一对滑块;所述的滑块铲基具有两个第一斜面,所述的第一斜面由所述的滑块铲基的底部向顶部倾斜而使所述的滑块铲基的底部的截面大于其顶部的截面,一对所述的滑块分别沿两个所述的第一斜面滑动设置,所述的滑块上设置有倒钩。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退滑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铲基上的两个所述的第一斜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条,所述的第一导向条由所述的滑块铲基的底部向其顶部延伸,所述的滑块上具有与所述的第一导向条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条,所述的滑块沿所述的第一导向条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退滑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向条凸出所述的第一斜面设置,所述的第二导向条内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退滑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出组件包括第一下顶出板、设置于所述的第一下顶出板上的第二下顶出板、设置于所述的第二下顶出板上的上顶出板、拉回套、下端与所述的上顶出板相固定连接的第一复位杆、下端与所述的第一下顶出板相固定连接的第二复位杆、中部设置有转轴的翘板、设置于所述的枕板的内壁上的挡块;所述的第一复位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的承板和所述的公模本体板,所述的第二复位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的第二下顶出板、所述的上顶出板、所述的承板和所述的公模本体板;所述的翘板的一端插入所述的第二下顶出板的下方、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的挡块的下方;所述的拉回套与所述的第一下顶出板、所述的第二下顶出板、所述的上顶出板相滑动连接并带动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退滑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出板上方设置有限位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退滑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顶出板、所述的第二下顶出板、所述的第一下顶出板上开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的拉回套滑动设置于所述的通孔中;所述的拉回套的侧壁上设置有内凹的滑槽,所述的第二下顶出板和所述的第一下顶出板的所述的通孔中设置有凸出的凸块,所述的凸块在所述的滑槽中沿所述的顶出组件的顶出方向滑动,所述的滑槽的位于所述的顶出组件的顶出方向两端的槽壁限定所述的凸块的滑动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退滑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回套包括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拉回套组件和第二拉回套组件、连接所述的第一拉回套组件和所述的第二拉回套组件的强制回位螺丝。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退滑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块具有沿所述的顶出组件的顶出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退滑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下顶出板的上表面处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的翘板设置于所述的容纳槽中且所述的翘板的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的容纳槽的槽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退滑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板上固定连接有导柱,所述的导柱滑动穿过所述的公模本体板和所述的母模本体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退滑块机构,设置于模具中,模具包括前板、母模本体板、母模仁、后板、枕板、承板、公模本体板、公模仁、顶出组件,后板、枕板、承板围成容纳顶出组件的空间,公模仁与母模仁之间形成成型部品的型腔,内退滑块机构包括底部与承板相固定连接且顶部穿过公模本体板和公模仁至型腔中的滑块铲基、相对的设置于滑块铲基的两侧的一对滑块;滑块铲基具有两个第一斜面,第一斜面由滑块铲基的底部向顶部倾斜而使滑块铲基的底部的截面大于其顶部的截面,一对滑块分别沿两个第一斜面滑动设置,滑块上设置有倒钩。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内退滑块机构,适用于成型内部倒钩空间较小的部品,内退滑块机构随开模顶出而内退,便于产品成型。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2742635SQ201220367199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7日
发明者周文斌 申请人:圣美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