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imr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7575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压缩imr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IMR模具,包括:母模侧固定板、母模板、公模侧活动板、公模板、热胶道系统以及公模侧固定板,公模板和母模板中分别设有公模仁和母模仁,还包括:压框顶出板、压模框推杆和薄膜压模框,所述压框顶出板固定在所述母模侧固定板的底部,所述压模框推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压框顶出板上,另一端与所述薄膜压模框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薄膜压模框10,在模具冲压的同时对超薄塑胶件粘贴薄膜,避免了外观冲墨和变形情况的发生,进而增加了模具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良率。
【专利说明】压缩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頂I?模具。
【背景技术】
[0002]III?(模内转印)工艺是将图案印刷在薄膜上,通过送膜机将膜片与塑模型腔贴合进行挤出,挤出后有图案的油墨层与薄膜分离,油墨层留在塑件上而得到表面有装饰图案的塑件。但頂I?的优势在于生产时的自动化程度高和大批量生产的成本较低。而现有的頂尺模具中,对于超薄塑胶件产品,其在贴薄膜时,外观冲墨、变形较大的问题,使得产品良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I服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超薄塑胶件贴薄膜时,夕卜观冲墨、变形量大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頂I?模具,包括:母模侧固定板、母模板、公模侧活动板、公模板、热胶道系统以及公模侧固定板,公模板和母模板中分别设有公模仁和母模仁,还包括:压框顶出板、压模框推杆和薄膜压模框,所述压框顶出板固定在所述母模侧固定板的底部,所述压模框推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压框顶出板上,另一端与所述薄膜压模框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公模仁与母模仁之间设有产品型腔,所述热胶道系统通过热嘴与所述产品型腔连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母模仁上设有吸气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公模侧活动板由一活动板油缸控制运动,所述活动板油缸固定在所述公模板中。
[0008]进一步的,所述公模侧活动板中设有与所述压模框推杆和薄膜压模框对应的空腔。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针对超薄塑胶件产品,利用公模侧活动板向上的动作,使得产品型腔壁增厚,方便塑胶充填,充填到一定胶量后,再利用模具的锁模力,将产品型腔压缩到设计的产品厚度,同时增加薄膜工艺,利用此方式,解决了超薄塑胶件在贴薄膜时,外观冲墨、变形大等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合模时压缩III?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开模时压缩III?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母模侧固定板、2-母模板、3-公模侧活动板、4-公模板、5-热胶道系统、6-公模侧固定板、7-压框顶出板、8-压模框推杆、9-活动板油缸、10-薄膜压模框、11-热嘴、12-吸气孔、13-弹簧、14-空腔。【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0014]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頂I?模具,包括:母模侧固定板1、母模板2、公模侧活动板3、公模板4、热胶道系统5以及公模侧固定板6,公模板4和母模板2中分别设有公模仁和母模仁(图中未示出),还包括:压框顶出板7、压模框推杆8和薄膜压模框10,所述压框顶出板7固定在所述母模侧固定板1的底部,所述压模框推杆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压框顶出板7上,另一端与所述薄膜压模框10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压模框推杆8上设有弹簧13。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薄膜压模框10,在模具冲压的同时对超薄塑胶件粘贴薄膜,避免了外观冲墨和变形情况的发生,进而增加了模具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良率。
[0015]进一步的,所述公模仁与母模仁之间设有产品型腔,所述热胶道系统5通过热嘴11与所述产品型腔连通,模具通过所述热嘴11进行射胶动作。
[0016]请继续参照图1?2,所述母模仁上设有吸气孔12,避免开墨情况的发生。所述公模侧活动板3中设有与所述压模框推杆8和薄膜压模框10对应的空腔14。所述公模侧活动板3由一活动板油缸9控制运动,所述活动板油缸9固定在所述公模板4中。
[0017]请继续参照图1?2,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0018]1、模具打开,压模框推杆8顶出,将薄膜放入薄膜压模框10中;
[0019]2、合模时,压模框推杆8带动薄膜压模框10进入到空腔14中,公模侧活动板3向上顶,增大产品型腔厚度,热嘴11开始射胶;
[0020]3、射胶完成后,压模框推杆8推动公模侧活动板3,将其压回;
[0021]4、开模取出产品。
[0022]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頂I?模具,包括:母模侧固定板1、母模板2、公模侧活动板3、公模板4、热胶道系统5以及公模侧固定板6,公模板4和母模板2中分别设有公模仁和母模仁,还包括:压框顶出板7、压模框推杆8和薄膜压模框10,所述压框顶出板7固定在所述母模侧固定板1的底部,所述压模框推杆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压框顶出板7上,另一端与所述薄膜压模框10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薄膜压模框10,在模具冲压的同时对超薄塑胶件粘贴薄膜,避免了外观冲墨和变形情况的发生。
[0023]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缩頂I?模具,由上到下依次包括:母模侧固定板、母模板、公模侧活动板、公模板、热胶道系统以及公模侧固定板,公模板和母模板中分别设有公模仁和母模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框顶出板、压模框推杆和薄膜压模框,所述压框顶出板固定在所述母模侧固定板的底部,所述压模框推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压框顶出板上,另一端与所述薄膜压模框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III?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仁与母模仁之间设有产品型腔,所述热胶道系统通过热嘴与所述产品型腔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頂I?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模仁上设有吸气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III?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侧活动板由一活动板油缸控制运动,所述活动板油缸固定在所述公模板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III?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侧活动板中设有与所述压模框推杆和薄膜压模框对应的空腔。
【文档编号】B29C45/14GK203622767SQ201320618373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李世德 申请人:圣美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