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真空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9873阅读:38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真空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抽真空模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下模、密封滑框架、弹性支撑组件、平面密封圈、侧面密封圈和抽真空吸口,所述的下模上开设有用于放置产品的型腔,密封滑框架处于型腔的外周并将型腔的区域围在密封滑框架的内部,该密封滑框架通过弹性支撑组件与下模相连接,弹性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密封滑框架上下运动;密封滑框架与上模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平面密封圈,密封滑框架与下模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侧面密封圈;所述的上模开设有抽真空吸口,该抽真空吸口与型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确保了整体尺寸大的橡胶制品致密度一致,彻底消除了因窝气而形成的缺胶、滞气、气泡、熔接痕等现象。
【专利说明】一种抽真空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抽真空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在橡胶工程中,对于性能要求高的橡胶制品,如密封类橡胶零件(油封、O形圈等)以及其它橡胶杂件,或者形体结构较为复杂的橡胶制品,为了保证其成形质量(即彻底消灭制品表观上的缺胶、滞气、气泡、熔接痕等缺陷),便于胶料成型以及提高其致密度,现在越来越多地使用具有抽真空功能的橡胶硫化机。使用抽真空硫化机进行生产,其模具设计要求模具的外形尺寸要符合真空罩腔体的要求。在合模时,模具与真空罩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安装间隙,即模具的长、宽、高尺寸要合适;开模后,模具各层模板的分型结构尺寸要符合硫化机各顶出机构调整尺寸范围的要求。
[0003]通过专利检索,目前关于抽真空硫化机改进的技术方案已有类似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03246719.2,发明创造名称为:带伸缩式真空罩的平板硫化机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205036.X,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硫化成型机上用于密封模具的封闭装置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20093901.0,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抽真空硫化机公开的技术方案。上述的技术方案均是针对硫化机本身的抽真空结构作出的改进。
[0004]对于大型橡胶密封件,其整体尺寸都很大而端面尺寸极小。采用通常的模压工艺生产,制品表观上有缺胶、滞气、气泡、熔接痕等缺陷。如果采用抽真空硫化机进行生产,由于其模具整体尺寸太大,无法放入抽真空机台内,而目前没有这么大型的抽真空硫化机设备。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如果定制大型的抽真空硫化设备,该抽真空硫化设备需要将整个模具罩住来进行抽真空操作,如此增加了设备投入成本,加大了设备的占地面积,无疑增加了巨大的生产成本。
[0005]关于模具内设计抽真空机构的技术方案已有公开,如中国申请号:200920310157.9,申请日:2009-09_11,发明创造名称为:抽真空式模具的专利文件,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抽真空式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上与所述动模相接触的一面开有一圈封闭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封闭密封件,所述定模上分布有型腔,所述型腔处于所述封闭凹槽所围成的区域内部;所述定模内开有一条抽气通道,所述抽气通道的入口开在所述封闭凹槽所围成的区域内部,所述抽气通道的出口与抽气装置相连。该申请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在模具上设计抽真空机构,但是,该申请案的密封结构设计不合理,其密封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6]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整体尺寸大的橡胶制品无法采用现有的抽真空硫化机进行硫化成型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抽真空模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把模具设计制造成具有抽真空功能,且密封效果好。
[0008]2.技术方案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抽真空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还包括密封滑框架、弹性支撑组件、平面密封圈、侧面密封圈和抽真空吸口,所述的下模上开设有用于放置产品的型腔,所述的密封滑框架处于型腔的外周并将型腔的区域围在密封滑框架的内部,该密封滑框架通过弹性支撑组件与下模相连接,所述的弹性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密封滑框架上下运动;所述的密封滑框架与上模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平面密封圈,所述的密封滑框架与下模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侧面密封圈;所述的上模开设有抽真空吸口,该抽真空吸口与型腔相连通。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导柱和弹簧,所述的导柱上端与密封滑框架相连,导柱的下端与下模相连,所述的弹簧套合在导柱的外周,该弹簧压缩于密封滑框架与下模之间。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滑框架与上模的接触面为水平面,该密封滑框架的顶部开设有一平面凹槽,所述的平面密封圈置于该平面凹槽内。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滑框架与下模的接触面为竖直面,该下模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侧面凹槽,所述的侧面密封圈置于该侧面凹槽内。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平面密封圈、侧面密封圈均为O型密封圈。
[0015]更进一步地,抽真空吸口与抽气装置相连。
[0016]3.有益效果
[0017]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I)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抽真空模具,其密封滑框架与上模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平面密封圈,密封滑框架与下模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侧面密封圈,且通过弹性支撑组件支撑密封滑框架上下运动,保证了产品型腔有一个密闭的空间,并通过抽真空吸口以形成真空状态,使得预成型胶条在真空状态下挤压成型,确保产品致密度一致,彻底消除了因窝气而形成的烂巴、缺胶、滞气、气泡等现象,解决了产品在模压过程中排气难的问题;
[0019](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抽真空模具,参照橡胶抽真空硫化机工作原理,对模具进行了改进与创新,把模具设计制造成具有抽真空功能,解决了整体尺寸大的橡胶制品无法采用现有的抽真空硫化机进行硫化成型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抽真空模具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打开填料状态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上升到刚好接触到上模的位置;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合模状态剖面图。
[0024]示意图中标号为:1、上模;2、平面密封圈;3、密封滑框架;4、导柱;5、弹簧;6、下模;7、侧面密封圈;8、产品;9、抽真空吸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0026]实施例1
[0027]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抽真空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6、密封滑框架3、弹性支撑组件、平面密封圈2、侧面密封圈7和抽真空吸口 9,所述的下模6上开设有用于放置产品8的型腔,所述的密封滑框架3处于型腔的外周并将型腔的区域围在密封滑框架3的内部,该密封滑框架3通过弹性支撑组件与下模6相连接,所述的弹性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密封滑框架3上下运动。本实施例中的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导柱4和弹簧5,所述的导柱4上端与密封滑框架3相连,导柱4的下端与下模6相连,所述的弹簧5套合在导柱4的外周,该弹簧5压缩于密封滑框架3与下模6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密封滑框架3的下部设计有20个均匀分布的弹性支撑组件。
[0028]本实施例中的密封滑框架3与上模I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平面密封圈2,所述的密封滑框架3与下模6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侧面密封圈7 ;所述的上模I开设有抽真空吸口 9,该抽真空吸口 9与型腔相连通,且抽真空吸口 9与抽气装置相连。为了保证一定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的密封滑框架3与上模I的接触面为水平面,该密封滑框架3的顶部开设有一平面凹槽,所述的平面密封圈2置于该平面凹槽内,该平面凹槽的截面为矩形结构,其截面的宽为9.61mm,深为5mm,平面密封圈2的截面直径为C>8mm。密封滑框架3与下模6的接触面为竖直面,该下模6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侧面凹槽,所述的侧面密封圈7置于该侧面凹槽内,该侧面凹槽的截面为矩形结构,其截面的宽为10.5_,高为6.9_,侧面密封圈7的截面直径为Φ8mm,本实施例中密封滑框架3的内侧与下模6的接触面间隙为0.4mm,保证两者之间做相对运动时状态良好,且具有足够的密封性。其中,平面密封圈2、侧面密封圈7均为O型密封圈,其材料为耐高温硅橡胶。
[0029]具体使用时,下模6安装在硫化机热板上,在模具打开状态下填料(如图2所示)。下模6在液压油缸作用下上升到可接触到上模I下表面位置时,油缸停止上升(如图3所示)。由于密封滑框架3顶部的平面密封圈2与上模I的下表面紧贴,而下模6侧壁的侧面密封圈7与密封滑框架3的内侧紧贴,使得产品型腔的四周形成了密闭的空间。在机台外的抽气装置开始工作,通过上模I上的抽真空吸口 9抽走模腔内的空气,当模腔内的压力为-1Mpa时,下模6在硫化机台油缸作用下开始继续上升,密封滑框架3被压到模具合模的位置(如图4所示)。型腔内的胶条被完全挤压到型腔内,之后开始锁模、加压和进行硫化。
[0030]对于大型发动机罩盖密封件,其整体尺寸都很大而端面尺寸极小,如果采用通常的模压工艺生产,生产出制品几乎表观上都有缺胶、滞气、气泡、熔接痕等缺陷。采用本实施例的抽真空模具生产,解决了制品在模压过程中排气难的问题,彻底消除了制品表观上缺胶、滞气、气泡、熔接痕等缺陷,保证了制品的质量,提高制品的致密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31]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抽真空模具,包括上模(I)和下模(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滑框架(3)、弹性支撑组件、平面密封圈(2)、侧面密封圈(7)和抽真空吸口(9),所述的下模(6)上开设有用于放置产品(8)的型腔,所述的密封滑框架(3)处于型腔的外周并将型腔的区域围在密封滑框架(3)的内部,该密封滑框架(3)通过弹性支撑组件与下模(6)相连接,所述的弹性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密封滑框架(3)上下运动;所述的密封滑框架(3)与上模(I)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平面密封圈(2),所述的密封滑框架(3)与下模(6)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侧面密封圈(7);所述的上模(I)开设有抽真空吸口(9),该抽真空吸口(9)与型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真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导柱(4)和弹簧(5),所述的导柱(4)上端与密封滑框架(3)相连,导柱(4)的下端与下模(6)相连,所述的弹簧(5)套合在导柱(4)的外周,该弹簧(5)压缩于密封滑框架(3)与下模(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抽真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滑框架(3)与上模(I)的接触面为水平面,该密封滑框架(3)的顶部开设有一平面凹槽,所述的平面密封圈(2)置于该平面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抽真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滑框架(3)与下模(6)的接触面为竖直面,该下模(6)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侧面凹槽,所述的侧面密封圈(7)置于该侧面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抽真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面密封圈(2)、侧面密封圈(7)均为O型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抽真空模具,其特征在于,抽真空吸口(9)与抽气装置相连。
【文档编号】B29C33/10GK203637042SQ201320883029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徐海潮, 严宁, 朱向来, 毛积祥, 于谦 申请人:南京金三力橡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139319... 来自[台湾省] 2018年10月11日 18:24
    这种方法适用填胶模具吗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