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简易顶板在先回退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58053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的简易顶板在先回退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的简易顶板在先回退装置,包括转臂推块(1)、固定推块(2)、支撑块(3)。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注塑模具同一侧的外壁面设置由上述构件构成的装置,转臂推块的下端设有向后凸出、圆柱形的拨动柱;转臂推块的上端与动模载板可转动连接,固定推块位于转臂推块的右方且与定模载板连接,支撑块位于固定推块的右侧且与动模载板连接,所述拨动柱卡在顶板边缘的上面;模具闭合态,拨动柱的右侧面与固定推块滑动接触;模具开启态,固定推块的下端对应于所述拨动柱的上方;模具合模,固定推块触动所述拨动柱带动转臂推块向下转动,拨动柱同时推动顶板向下在动定模并合之前复位的技术方案,使顶板在先回退装置达到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工作可靠、无故障隐患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注塑模具的简易顶板在先回退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顶板在先回退装置,具体是指用于注塑模具合模时,先于动定模并合之前使顶板回退复位的一种注塑模具的简易顶板在先回退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注塑模具合模时,为了避免脱模伸出动模型芯的顶杆、斜顶块等由顶板承载运动的部件伤及定模型腔,必须使顶板带动上述部件先于动定模分型面并合之前回退复位,或者使顶板带动上述部件与动定模的并合同步回退;顶板同步与动定模并合的回退复位称为顶板同步回退,顶板先于动定模并合之前的回退复位称为顶板在先回退;通常注塑模具采用回顶杆,在合模时,由定模载板推动回顶杆,由回顶杆带动顶板实现顶板同步回退。对于顶板在先回退,现有技术有油缸回退装置或者弹簧回退装置;油缸回退装置是在合模时,先由油缸带动顶板回退复位, 动定模再行并合;弹簧回退装置是在顶板与动模载板之间设置弹簧,合模时,先由弹簧带动顶板回退复位,动定模再行并合;由于弹簧回退装置易于疲劳,不可靠,故障率高;油缸回退装置的结构复杂,材料成本高,且有漏油隐患,导致模具的运行维护成本高;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故障率高的问题与不足。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注塑模具同一侧的外壁面设置由转臂推块、固定推块、支撑块构成的装置,其中,转臂推块的下端设有向后凸出、圆柱形的拨动柱;转臂推块的上端可转动连接在动模载板的侧壁处;固定推块位于转臂推块的右方,固定推块的上端固定在定模载板的侧壁处,固定推块的下部垂直向下凸出于定模载板的下方;支撑块位于固定推块的右方与动模载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支撑块的左侧面与固定推块的右侧面滑动接触;转臂推块处于由左向右向下倾斜的形态,模具闭合时态,转臂推块的拨动柱的下侧面接触插在顶板上面的边缘处,同时,拨动柱的右侧面与固定推块的左侧面滑动接触;模具开启时态,固定推块的下端对应位于所述拨动柱的上方;工作时,随着模具的合模运动,固定推块的下端触及所述拨动柱带动转臂推块向下转动,所述拨动柱同时推动顶板向下移动复位,使顶板在动定模并合之前完成复位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简易顶板在先回退装置,旨在使顶板在先回退装置,达到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工作可靠、无故障隐患的目的。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简易顶板在先回退装置,包括转臂推块、固定推块、支撑块,其中:所述的转臂推块为主视呈矩形条块状的钢质构件,转臂推块的上端设有用于可转动连接的圆形通孔称为转枢孔,转臂推块I的下端设有向后凸出的圆柱形的凸缘称为拨动柱;
[0005]所述的固定推块为矩形长条块状的钢质构件;
[0006]所述的支撑块为矩形块状的钢质构件;
[0007]在注塑模具的同一外侧面,转臂推块的上端经所述转枢孔可转动连接在动模载板的侧壁处;固定推块位于转臂推块的右方,固定推块的上端固定在定模载板的侧壁处,固定推块的下部垂直向下凸出于定模载板的下方;支撑块位于固定推块的右方与动模载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支撑块的左侧面与固定推块的右侧面滑动接触;转臂推块处于由左向右向下倾斜的形态,模具闭合时态,转臂推块的所述拨动柱的下侧面接触插在顶板上面的边缘处,同时,拨动柱的右侧面与固定推块的左侧面滑动接触;模具开启时态,固定推块的下端对应于所述拨动柱的上方。
[0008]上述结构表述的方向面分为上、下、左、右、前、后面,其中,前面为面对装置主视图的面,后面为与所述前面相对的面。
[0009]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0010]工作时,随着模具的合模运动,固定推块的下端触及所述拨动柱带动转臂推块向下转动,所述拨动柱同时推动顶板向下移动复位,使顶板在动定模并合之前完成复位。
[0011]本装置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普适通用,易于制成规格化的标准件,使注塑模具的顶板在先回退装置,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消除了故障隐患。
[0012]上述,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注塑模具同一侧的外壁面设置由转臂推块、固定推块、支撑块构成的装置,其中,转臂推块的下端设有向后凸出、圆柱形的拨动柱;转臂推块的上端可转动连接在动模载板的侧壁处;固定推块位于转臂推块的右方,固定推块的上端固定在定模载板的侧壁处,固定推块的下部垂直向下凸出于定模载板的下方;支撑块位于固定推块的右方与动模载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支撑块的左侧面与固定推块的右侧面滑动接触;转臂推块处于由左向右向下倾斜的形态,模具闭合时态,转臂推块的拨动柱的下侧面接触插在顶板上面的边缘处,同时,拨动柱的右侧面与固定推块的左侧面滑动接触;模具开启时态,固定推块的下端对应位于所述拨动柱的上方;工作时,随着模具的合模运动,固定推块的下端触及所述拨动柱带动转臂推块向下转动,所述拨动柱同时推动顶板向下移动复位,使顶板在动定模并合之前完成复位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故障率高的问题与不足,所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的简易顶板在先回退装置,使顶板在先回退装置达到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工作可靠、无故障隐患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塑模具的简易顶板在先回退装置,位于闭合时态的应用模具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塑模具的简易顶板在先回退装置的转臂推块I构件的主视结构不意图;
[0015]图3是图2中的转臂推块I的右视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塑模具的简易顶板在先回退装置,工作在模具开模时态的原理不意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塑模具的简易顶板在先回退装置,工作在固定推块2带动转臂推块I向下转动,拨动柱11推动顶板01在动定模并合之前完成复位时态的原理示意图。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0019]图中:转臂推块1、拨动柱11、固定推块2、支撑块3、顶板01、顶杆02、定模载板03、动模载板04、型芯05。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塑模具的简易顶板在先回退装置,包括转臂推块1、固定推块2、支撑块3,其中:所述的转臂推块I为主视呈矩形条块状的钢质构件,转臂推块I的上端设有用于可转动连接的圆形通孔称为转枢孔,转臂推块I的下端设有向后凸出的圆柱形的凸缘称为拨动柱11 ;
[0021]所述的固定推块2为矩形长条块状的钢质构件;
[0022]所述的支撑块3为矩形块状的钢质构件;
[0023]在注塑模具的同一外侧面,转臂推块I的上端经所述转枢孔可转动连接在动模载板04的侧壁处;固定推块2位于转臂推块I的右方,固定推块2的上端固定在定模载板03的侧壁处,固定推块2的下部垂直向下凸出于定模载板03的下方;支撑块3位于固定推块2的右方与动模载板04的侧壁固定连接,支撑块3的左侧面与固定推块2的右侧面滑动接触;转臂推块I处于由左向右向下倾斜的形态,模具闭合时态,转臂推块I的所述拨动柱11的下侧面接触插在顶板01上面的边缘处,同时,拨动柱11的右侧面与固定推块2的左侧面滑动接触;模具开启时态,固定推块2的下端对应于所述拨动柱11的上方。
[0024]上述结构表述的方向面分为上、下、左、右、前、后面,其中,前面为面对装置主视图的面,后面为与所述前面相对的面。
[0025]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0026]工作时,随着模具的合模运动,固定推块2的下端触及所述拨动柱11带动转臂推块I向下转动,所述拨动柱11同时推动顶板01向下移动复位,使顶板01在动定模并合之前完成复位。
[0027]本装置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普适通用,易于制成规格化的标准件,使注塑模具的顶板在先回退装置,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消除了故障隐患。
【权利要求】
1.一种注塑模具的简易顶板在先回退装置,包括转臂推块(I)、固定推块(2)、支撑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臂推块(I)为主视呈矩形条块状的钢质构件,转臂推块(I)的上端设有用于可转动连接的圆形通孔称为转枢孔,转臂推块(I)的下端设有向后凸出的圆柱形的凸缘称为拨动柱(11); 所述的固定推块(2)为矩形长条块状的钢质构件; 所述的支撑块(3)为矩形块状的钢质构件; 在注塑模具的同一外侧面,转臂推块(I)的上端经所述转枢孔可转动连接在动模载板(04)的侧壁处;固定推块(2)位于转臂推块(I)的右方,固定推块(2)的上端固定在定模载板(03)的侧壁处,固定推块(2)的下部垂直向下凸出于定模载板(03)的下方;支撑块(3)位于固定推块(2)的右方与动模载板(04)的侧壁固定连接,支撑块(3)的左侧面与固定推块(2)的右侧面滑动接触;转臂推块(I)处于由左向右向下倾斜的形态,模具闭合时态,转臂推块(I)的所述拨动柱(11)的下侧面接触插在顶板(01)上面的边缘处,同时,拨动柱(11)的右侧面与固定推块(2)的左侧面滑动接触;模具开启时态,固定推块(2)的下端对应于所述拨动柱(11)的上方。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3805245SQ201420223601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6日
【发明者】徐钰妍, 薛亚萍, 国浩民, 冯宗法, 陈文超 申请人:宁波跃飞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