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具有受控密度模制产品的方法及其制得的模制产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777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制造具有受控密度模制产品的方法及其制得的模制产品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模制产品的方法。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模制产品的方法,所述方法能够改进模制产品的耐久性、降低原材料的损耗,并且制造模制产品的同时通过采用将不同于外护套材料的填充材料填充外护套材料内部的模塑模制制品的方法来多方面地调整密度、重量和厚度从而使得每个部分显示出所需的性质。



背景技术:

通常地,泡沫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和其它各种类型的泡沫被广泛用作内部材料,如吸震材料、吸声材料、声绝缘体、热绝缘体和缓冲材料。然而,泡沫材料由于其低耐久性和低坚固性而易于损坏,并且当泡沫材料损坏时会引起环境问题。

常规泡沫聚苯乙烯板通过包括以下过程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在泡沫聚苯乙烯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形成纤维层的成型过程,所述泡沫聚苯乙烯由混合选自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的两种类型的材料制得的泡沫碎片进行发泡;在120至250℃的温度下加热泡沫聚苯乙烯的加热过程;以及通过对已经经受加热过程的泡沫聚苯乙烯施加压力而制成硬板形状的压制过程,其中连结层通过使用梳理机(纱线梳理机)和公众已知的加热过程在已经经受成型过程的纤维层上堆叠至少一种材料制得的纱线而形成,所述材料选自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所述纱线具有和泡沫聚苯乙烯相同的材料,并具有比泡沫碎片的熔点低的熔点,纤维层和泡沫聚苯乙烯暂时通过在泡沫聚苯乙烯上堆叠具有连结层的纤维层而连结,暂时连结的纤维层和泡沫聚苯乙烯层经受公众已知的压制过程并冷却,由此形成硬板形状。

即,在相关技术中的泡沫聚苯乙烯板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制得,使得由非织造纤维或织造纤维制得的纤维层通过连结层与泡沫聚苯乙烯在横截面结构中的上下表面进行结合。

在相关技术中如上所述构造的泡沫聚苯乙烯板易用于具有预定厚度的板状内部材料,但是不适合用于具有弯曲表面形状的内部材料。

因此,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形成和制造具有不规则形状(如弯曲表面形状)的内部材料,具有期望形状的内部材料这样制造:通过制造具有厚度等于内部材料最大厚度的板状的泡沫聚苯乙烯板,然后在压制过程之后进行额外地加热和压缩泡沫聚苯乙烯板使得形成的泡沫聚苯乙烯板具有弯曲表面。

然而,在由上述方法制造的具有弯曲表面的内部材料的情况下,有个问题在于因为内部材料的弯曲表面由加热和压缩形成,因此由于压缩而出现相对于所需厚度的原材料的大量损耗。

此外,由于期望的弯曲形状由加热和压缩泡沫聚苯乙烯形成,而泡沫聚苯乙烯处于用作外护套的薄板状纤维层与泡沫聚苯乙烯连结的状态下,有个问题在于对于每个部分硬度不同。

即,具有较小厚度的部件由于该部件被极大压缩而变成硬部分,而具有较大厚度的部件由于该部件相对较少地被压缩而变成软部分,因此问题在于出现不必要的材料损耗和硬度不充分地调整。

在如上所述的由于硬度整体不均匀并且非故意地局部变化而引起的耐久性局部下降的情况下,问题在于泡沫聚苯乙烯板可能甚至通过最小的冲击就破碎或局部切掉而被损坏,因此使用泡沫聚苯乙烯板作为产品存在限制。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制造模制产品的方法,所述方法能够改进模制产品的耐久性、降低原材料的损耗,并且制造模制产品的同时通过采用将不同于外护套材料的填充材料填充外护套材料内部的模塑模制制品的方法来多方面地调整密度、重量和厚度从而使得每个部分显示出所需的性质。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一种制造具有受控密度模制产品的方法可以包括:以薄板状材料制备用作模制产品上层外护套的上层外护套材料和用作模制产品下层外护套的下层外护套材料,制造和制备在在模制产品的上层外护套和下层外护套之间形成填充层的填充材料,在下部模具的内部空间设置下层外护套材料,在下部模具的上部布置临时模板以密封内部空间,然后在下层外护套材料和临时模板之间注入填充材料并在下层外护套材料和临时模板之间进行填充,移除临时模板,然后在下部模具注入的填充材料上设置上层外护套材料,然后通过加热和压缩来结合上层外护套材料、填充材料和下层外护套材料,所述压缩通过向下移动上部模具而对填充材料进行压缩使得压制通过上层外护套材料而进行,其中具有预定高度的突出部分可以在临时模板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所述突出部分暴露于下部模具的内部空间使得在下层外护套材料和临时模板之间的填充材料的高度由于临时模板下表面每个部分的突出部分而变化,并且对于填充层每个部分的填充材料的密度基于成型过程之后填充材料的高度进行确定。

上层外护套材料可以通过切割聚乙烯(pet)毡而制造。

下层外护套材料通过压制在模具中处于加热状态的片材而制造成帽形板,所述帽形板具有下表面部分和沿着下表面部分的周向形成的侧面部分。

下层外护套材料可以通过压制pet毡而制造。

下部模具的填充材料注入口可以设置在比插入下部模具中内部空间的下层外护套材料的侧面部分的上端部更高的位置,所述填充材料通过注入口而注入。

沿着下层外护套材料的侧面部分的上端部可以形成凸缘部分,在其上放置下层外护套材料凸缘部分的阶梯分界部分可以在下部模具的内表面上形成。

下部模具可以通过联接位于其上侧的第一模具和位于其下侧的第二模具而形成,从而形成在其中形成模制产品的单一内部空间,下层外护套材料可以插入第二模具的内部空间,并且临时模板可以联接至第一模具的上部分。

分界部分可以通过在第一模具的内表面和第二模具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阶梯部分而在下部模具上形成。

临时模板的突出部分可以在临时模板的下表面上形成,所述突出部分暴露于下部模具的内部空间以对于突出部分的每个部分具有不同的高度和形状。

蒸汽注入口可以在上部模具中形成,在成型过程期间通过蒸汽注入口注入蒸汽进行从蒸汽供应设备的蒸汽供应至上部模具和下部模具之间的模制产品的蒸汽过程。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结合之后干燥上部模具和下部模具之间的模制产品;从模具中分离出模制产品,其中模制产品的干燥可包括使用真空泵从模制产品中通过连接至下部模具抽吸入口的抽吸管道抽吸和去除可能在蒸汽过程中供应的水分。

填充材料可以通过混合填充材料和粘合剂而进行制造,所述填充材料包括一种由聚氨酯(pu)、聚丙烯(pp)、聚乙烯(pe)制得的泡沫碎片,其中作为填充材料使用聚苯乙烯(ps),或者在混合由聚氨酯(pu)、聚丙烯(pp)、聚乙烯(pe)和聚苯乙烯(ps)制成的两种或更多种泡沫碎片后使用所述两种或更多种泡沫碎片作为填充材料。

填充材料可以通过混合填充材料和粘合剂进行制造,并且作为填充材料,可以使用一种选自通过研磨聚氨酯泡沫得到的聚氨酯(pu)碎片、磨碎的pet毡产品、磨碎的纤维产品、聚氨酯单纤维、泡沫聚苯乙烯颗粒、废纤维以及废海绵中的材料,或者在混合两种或更多种材料之后可以使用两种或更多种选自通过研磨聚氨酯泡沫得到的聚氨酯(pu)碎片、磨碎的pet毡产品、磨碎的纤维产品、聚氨酯单纤维、泡沫聚苯乙烯颗粒、废纤维以及废海绵中的材料。

通过将聚丙二醇(ppg)、甲苯异氰酸酯(tdi)、pp粉末或陶瓷粉末与液体进行混合制成的液相粘结材料可以用作粘合剂。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模制产品可以包括上层外护套,下层外护套和由上层外护套和下层外护套之间的填充材料形成的填充层,其中模制产品可以通过包括以下过程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以薄板状材料制备用作模制产品上层外护套的上层外护套材料和用作模制产品下层外护套的下层外护套材料,制造和制备在在模制产品的上层外护套和下层外护套之间形成填充层的填充材料,在下部模具的内部空间中设置下层外护套材料,在下部模具的上部布置临时模板以密封内部空间,然后在下层外护套材料和临时模板之间注入填充材料并在下层外护套材料和临时模板之间进行填充,移除临时模板,然后在注入下部模具的填充材料上设置上层外护套材料,然后通过加热和压缩来结合上层外护套材料、填充材料和下层外护套材料,所述压缩通过向下移动上部模具而压缩填充材料使得压制通过上层外护套而进行,其中具有预定高度的突出部分可以在临时模板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所述突出部分暴露于下部模具的内部空间使得在下层外护套材料的临时模板之间的填充材料的高度由于临时模板下表面每个部分的突出部分而变化,并且对于填充层每个部分的填充材料的密度基于成型过程之后填充材料的高度进行确定,填充层可以具有对于每个部分进行调整的填充材料的密度。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制造模制产品的方法,可以改进模制产品的耐久性、降低原材料的损耗,并且制造模制产品的同时通过采用将不同于外护套材料的填充材料填充外护套材料内部的模塑模制制品的方法来多方面地调整密度、重量和厚度从而使得每个部分显示出所需的性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模制产品可以多方面地用作内部材料或用于车辆的内部材料的部件,并可以广泛地用于需要吸震性能、吸声性能、隔声性能、绝热性能、缓冲性能等的内部材料或用于车辆的内部材料的部件。

此外,可回收资源(如聚氨酯碎片)可以用作在上层外护套和下层外护套之间形成填充层的填充材料,所述上层外护套和下层外护套用作模制产品的外皮,因此可以降低产品的重量并可以减少材料的成本和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模制产品可以多方面地用作内部材料或用于车辆的内部材料的部件,并特别地,模制产品可以广泛地用于需要吸震性能、吸声性能、隔声性能、绝热性能、缓冲性能等的内部材料或用于车辆的内部材料的部分。

应当理解,此处所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它类似术语一般包括机动车辆,例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辆(suv)、大客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的乘用汽车,包括各种舟艇、船舶的船只,航空器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可插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以及其它替代性燃料车辆(例如源于非汽油的能源的燃料)。正如此处所提到的,混合动力车辆是具有两种或更多动力源的车辆,例如,汽油动力和电力动力两者的车辆。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将在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显现或更详细地阐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制造模制产品的过程的工艺流程图。

图2a和图2b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上层外护套材料和下层外护套材料的视图。

图3为显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制造模制产品的过程中使用的模具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显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制造模制产品的过程中使用的模具装置的示意图,其中下部模具构造成两个阶段模具。

图5为示例性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临时模板的视图。

图6为用于解释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临时模板模制产品对于每个部分调整密度的状态的视图。

图7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模制产品形状的透视图。

应了解,附图并不必须按比例绘制,其示出了某种程度上经过简化了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在此所公开的本发明的特定的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的尺寸、定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特定目的的应用和使用环境加以确定。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提及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结合加以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制造模制产品的方法,所述方法能够改进模制产品的耐久性、降低原材料的损耗,并且制造模制产品的同时通过采用将不同于外护套材料的填充材料填充外护套材料内部的模塑模制制品的方法来多方面地调整密度、重量和厚度从而使得每个部分显示出所需的性质。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中,形成和制造的模制产品具有板的形状,并且可以制造成具有不同密度、不同重量或不同厚度的部分的板状,模制产品可以多方面地用于内部材料或用于车辆的内部材料的部件。

特别地,模制产品可以广泛地用于需要吸震性能、吸声性能、隔声性能、绝热性能、缓冲性能等的内部材料或用于车辆的内部材料的部件,例如,模制产品可以用作地毯的下端垫。

此外,可回收资源可以用作在上层外护套和下层外护套之间形成填充层的填充材料,所述可回收资源如从废汽车中收集的磨碎的可再循环碎片,例如,聚氨酯(pu)碎片(通过研磨从废汽车座椅中收集的pu泡沫而得到的回收泡沫碎片,如下所述),磨碎的聚乙烯毛毡产品,和其它纤维地面产品,所述上层外护套和下层外护套用作模制产品的外皮,因此可以降低产品的重量并可以减少材料的成本和制造成本。

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制造模制产品的过程的工艺流程图。图2a和图2b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上层外护套材料和下层外护套材料的视图,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将参照图1、图2a和图2b在下文进行描述。

首先,以产品所需的形状切割用于产品外皮的未加工织物薄板1,由此如图2a(s11)所示制备用作产品上层外护套的材料2。

所制备的上层外护套材料2为用于形成产品上表面部分的薄板状材料,即产品的上部外皮,并且上层外护套材料可以使用pet毡进行制造。

接下来,以预定尺寸切割用于产品另一外皮的未加工织物薄板3,然后加热,在该状态下,在模具中压制未加工织物薄板3以具有产品所需的形状,由此如图2b(s12)所示制备下层外部护套材料4。

下层外护套材料4为用于形成产品下表面部分的薄板状材料,即产品的下部外皮,并且可以通过在预定温度和预定压力下在压制模具中进行加热和压制形成所需的形状,下层外护套材料4可以制作成具有预定厚度的下表面部分4a和沿着下表面部分的周向形成的侧面部分4b的帽形板。

在这种情况下,下层外护套材料4可以通过在压制模具中同时加热和压制未加工织物而形成,但是也可以通过使用烘箱提前加热未加工织物然后在压制模具中压制所述未加工织物从而以所需的形状形成下层外护套材料4。

此外,下层外护套材料4的侧面部分4b可以形成大约具有产品的下表面部分的外周形状和产品的侧面形状,并且下表面部分4a可以形成具有最终模制产品的下表面部分,例如图2b中所示的对于每个部分的高度阶梯或弯曲形状。

作为下层外护套材料,可以使用pet毡。

此外,位于图2b所示的下层外护套材料4的侧面部分4b的上侧的部分是产品的非必要部分,因此先切割并去除了非必要部分的下层外护套材料可以经受产品成型的过程,但是下层外护套材料4的非必要部分可以在成型过程中或之后通过修整处理而去除。

接下来,填充材料通过在混合槽中混合填充材料和粘合剂而进行制备(s13)。此处,聚氨酯(pu)碎片、磨碎的pet毡产品、棉花、和其它纤维地面产品可以用作填充材料,可回收资源如通过研磨从废弃车辆中收集的聚氨酯(pu)泡沫而得到的聚氨酯(pu)碎片可以用作填充材料。

此外,作为填充材料,除了pu碎片和磨碎的pet毡产品,聚丙烯(pp)、聚乙烯(pe)或聚苯乙烯(ps)的泡沫碎片,聚氨酯单纤维,泡沫聚苯乙烯颗粒,聚氨酯片,其它废纤维或废海绵可以单独地或以选定材料的组合的方式来使用。

通过研磨泡沫而得到的可回收泡沫碎片可以用作泡沫碎片。

此外,通过将聚丙二醇(ppg)、甲苯异氰酸酯(tdi)、或pp粉末或陶瓷粉末与液体混合制成的液相粘结材料可以用作粘合剂。

进一步地,可以采用和使用公众已知的粘合剂只要该粘合剂在下文描述的成型过程中可以整体地附着并固定经注射的填充材料并完全确保填充材料与上层和下层外护套材料之间的粘合性。

接下来,通过使用如上所述制备的上层外护套材料2,下层外护套材料4,以及填充材料5,通过使用模具而形成并制造模制产品(图6中的附图标记9),其具有由使用上层外护套材料2和下层外护套材料4形成的上表面(上部外皮)和下表面(下部外皮)的外护套(图6中的附图标记2'和4')或者上表面、下表面和侧表面的外护套,并具有填充有填充材料的内部。

图3为显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制造模制产品的过程中使用的模具装置的示意图,并且所述模具装置包括下部模具10、临时模板20以及上部模具30,所述下部模具10构造成填充有下层外护套材料4并连接至填充设备40使得填充材料可以被注入其内部空间,所述临时模板20可拆卸地联接至下部模具的上部从而密封临时模板20和下部模具10之间的内部空间,所述临时模板20具有突出部分21,所述突出部分21对于暴露于内部空间的下表面的每个部分以预设高度突出使得注入至联接状态的内部空间的填充材料的填充量(填充高度)针对每个部分进行调整,所述上部模具30在移除临时模板20的状态下联接至下部模具10的上部,与下部模具10形成成型空间,并压制、成型、结合设置于成型空间中的上层外护套材料2、下层外护套材料4和填充材料5。

首先,填充设备40包括装料斗41、填充材料供应管道42、送料机43和阀门44。

此外,填充材料注入口11在下部模具10的一侧形成,注入填充材料的送料机43联接至填充材料注入口11,送料机43连接至装料斗41,在装料斗41中放入填充材料通过填充材料供应管道42,通过供应管道42供应填充材料。

可以使用单个或多个装料斗41。

当然,在使用多个装料斗41的情况下,连接至各个装料斗的填充材料供应管道42可以合并然后联接至下部模具10的送料机43,阀门44,其打开和关闭填充材料供应通路从而选择性地供应或阻断供应投入各个装料斗41中的填充材料,所述阀门44安装在填充材料供应管道42的预定位置。

此外,下部模具10的内部空间是插入预成型的下层外护套材料4的空间,因此下部模具10的内表面需要具有可以稳定支撑并固定插入至内部空间的下层外护套材料4的形状。

因此,尽管在附图中没有详细说明,下部模具10的内底表面可以形成允许下层外护套材料4的下表面部分4a以接触状态而被支撑的形状,即,顾及下层外护套材料的下表面部分的形状的形状。

即,在下层外护套材料4的下表面部分的形状为弯曲的情况下,下部模具10的内底表面可以形成为与弯曲形状相匹配(重合)的形状。

在图3中,成型的下层外护套材料4简单地显示为具有帽形,然而实际下层外护套材料的形状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因此,下部模具的内表面的形状需要视情况进行设计。

临时模板20可以制造成具有突出部分21的金属板,所述突出部分21在临时模板20的一个表面(即,暴露于下部模具10的内部空间的下表面)上每个部分具有不同高度和不同形状,且临时模板20具有这样的形状使得临时模板20在将下层外护套材料4注入下部模具10的内部空间然后将临时模板20联接至下部模具的上部之后密封下部模具的内部空间。

在临时模板20联接至下部模具10的上部并密封下部模具内部空间的状态下,下层外护套材料4和临时模板20之间的空间(其预设在下部模具的内部空间中)成为注入和填充填充材料5的空间。

因此,由于突出部分21(下层外护套材料的表面和临时模板的突出部分的表面之间的间隔)的位置之间的高度不同,在填充空间的位置之间存在高度的不同,因此,由于填充空间的高度不同,填充所述空间的填充材料的量可以根据位置而变化。

图5为举例说明临时模板20和在临时模板20的下表面上形成的突出部分21的视图,突出部分21形成在临时模板20的下表面的预定部分处,并且可以设定在临时模板20形成突出部分21的部分和没有突出部分形成的部分之间的高度差,并且可以设定突出部分21的部分之间的高度差。

当倒转图5所示的临时模板20使得突出部分21指向下方时,则将临时模板20联接至下部模具10的上部,可以密封下部模具的内部空间,提前在下部模具10的内部空间中注入并安置下层外护套材料4(图1中的s14),随后将临时模板20联接至下部模具10的上部(s14),然后将填充材料5通过填充材料注入口11注入至由临时模板20密封的下部模具10的内部空间(s15)。

在这种情况下,临时模板20、突出部分21和下层外护套材料4之间的空间填充有经注入的填充材料5,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由于如上所述的突出部分21而使得临时模板20的下表面的部分之间存在高度差,所以填充材料的量根据内部空间的位置而变化。

同时,在内部空间填充有填充材料然后将临时模板20从下模具10上移除之后,将上部模具30联接至下部模具的上侧从而加热、压缩和结合下层外护套材料4、填充材料5和上层外护套材料2,由此使产品成型。

蒸汽注入口31在上部模具30的一侧形成,蒸汽供应管道51在蒸汽注入口31和蒸汽供应设备50之间连接。

此外,打开和关闭蒸汽供应通路的阀门52可以安装在蒸汽供应管道51中从而可以选择性地供应蒸汽,蒸汽供应设备50可以是公众已知的可以供应在经调节的压力和温度下的蒸汽的锅炉装置。

因此,在将下层外护套材料4插入至下层模具10,联接临时模板20并使用填充材料5填充内部空间的填充过程(图1中的s15)完成之后,移除临时模板20(图1中的s16),将上层外护套材料2设置于下部模具10的内部空间的上侧使得上层外护套材料2放置在填充材料5之上(s17),然后,将上部模具30向下移动从而加热和压制下层外护套材料4、填充材料5和上层外护套材料2(通过蒸汽过程成型,s18)。

在这种情况下,上部模具30向下移动并以预定程度插入下部模具10的内部空间,使得填充材料5被压缩成具有产品的厚度,并在预定的工艺温度下进行压制使得上层外护套材料2和下层外护套材料4以及填充材料5彼此连结。

特别地,由蒸汽供应设备50供应的蒸汽在联接并压制上部模具30的过程中通过上部模具被注入至模具中的模制产品中,并通过蒸汽过程,上层外护套材料2、填充材料5和下层外护套材料4通过加热和压缩从而彼此连结并结合,同时上部模具30被压制,因此,上层外护套材料2、填充材料5和下层外护套4形成对应于产品的形状。

接触并压制上层外护套材料2的上部模具30的压制表面可以是平坦的表面,并且压制表面的某些部分可以在必要时突出。

当产品通过上述蒸汽过程完全成型时,干燥成型产品,然后从模具中分离出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抽吸管道61连接至与下部模具20的内部空间联通的抽吸入口12,抽吸管道61连接至真空泵60以干燥产品。

因此,进行操作真空泵60并从模制产品中抽吸和去除由蒸汽过程供应的水分的抽吸过程,通过抽吸过程,可以干燥模制产品(s19)。

当包括抽吸过程的干燥模制产品的过程完成时,上部模具30向上移动从而打开模具,然后从模具中分离出成型产品(s19)。

切割和去除完全成型的产品的非必要外围部分的修整过程可以按照需要进行,在修整过程之后,完成产品制造。

当然,修整过程可以手动地进行,但是也可以进行切割模具上不必要外围部分的自动修整过程。

此外,自动修整过程可以通过使用分开的修整模具进行,但是自动修整过程可以在使用上部模具30和下部模具10进行成型过程的同时进行。

即,在上部模具30和下部模具10上提供切割部分,当上部模具向下移动并联接至下部模具时或当压制操作通过上部模具进行以形成产品时,模制产品的非必要部分通过切割部分自动地切割和修整。

此外,在上层外护套材料2和下层外护套材料4以顾及产品的实际尺寸进行制造从而具有不需要修整操作的情况下,例如,在外护套材料2和4制造成具有与产品的实际尺寸相同的尺寸的情况下,在成型过程之后切割非必要外围部分的修整操作可以省略。

图6为用于解释通过应用临时模板形成的产品的密度对于每个部分进行调整的状态的视图,图7为说明成型产品的透视图。

如图6和图7中所示,其中结合有下层外护套4'、上层外护套2'和填充材料模制产品5的模制产品9可以通过上述过程并通过使用临时模板20根据部分来改变填充材料的量来进行制造,在填充材料通过上部模具30压缩的状态下,注入大量填充材料的部分(即填充材料以较高高度堆积)的密度比其它部分的密度相对更高。

相反地,在填充材料通过上部模具30进行压缩的状态下,注入少量填充材料的部分(即填充材料以相对低的高度堆积)的密度比其它部分的密度相对更低。

因此,在如上所述的临时模板20的下表面的高度或突出部分21的高度针对每个部分变化的情况下,填充材料的上表面的高度针对每个部分表化,因此在每个部分的填充材料之间高度不同的状态下,上层外护套材料2放置在填充材料上,上层外护套材料通过使用具有平坦压制表面的上部模具30进行均匀地压缩,因此,可以制造针对产品的每个部分调整填充材料(例如,pu)的重量和密度的模制产品。

除了密度的调整,具有对于每个部分不同厚度的模制产品9可以如图6所示进行制造。

因此,可以制造调整密度、重量和厚度从而对于每个部分显示出所需性质的产品,并且在产品用作车辆的吸声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制造对于每个部分可以显示不同吸声性能的吸声材料。

如上所述,在产品用于噪声、振动、平稳(nvh)性能较低的部分的情况下,因为可以自由调整对于产品的每个部分的密度等而可以改进耐久性和nvh性能。

此外,如果临时模板20的下表面是平坦的且不具有突出部分,在注入后移除临时模板的状态下填充材料的上表面变为具有均匀高度的平面,并且在填充材料的高度对于每个部分是均匀的且没有高度差的这种状态下,上层外护套材料2放置在填充材料上,上层外护套材料的整个表面通过使用具有平坦压制表面的上部模具30而进行均匀地压制,因此填充材料的密度对于每个部分可以变得均匀不具有差别。

此外,当对于每个部分具有不同厚度的模制产品如图6所示进行制造时,可以制造模制产品,从而即使填充材料具有不同的厚度也可以使得填充材料的密度均匀,在这种情况下,模制产品可以通过使用具有突出部分21的临时模板20进行制造。

即,如果包括突出部分21的临时模板20的形状被设计、制造并用作其中填充材料在大厚度部分以相对较高的高度堆积并且填充材料在小厚度的部分以相对较低的高度堆积的形状,则在如下状态下在具有较大厚度部分和较小厚度部分的填充材料的密度可以调整成相等的水平,所述状态中上层外护套材料2的上表面的整个区域在上部模具30的压制表面是平坦的并且上层外护套材料2为不具有曲面部分的薄板形状材料的情况下被均匀地压制。

同时,图3显示下部模具10通过使用单个模具进行制造的实施例,而图4显示阶梯分界部分15在下部模具10的内部空间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实施例,并显示下部模具10制造成两阶段模具的实施例,所述两阶段模具通过联接上侧处的第一模具13和下侧处的第二模具14从而可以形成和提供分界部分15来获得。

模制在上侧和下侧处彼此联接的第一模具13和第二模具14,从而形成下部模具10中产品成型的单个内部空间,将下层外护套材料4插入至第二模具14的内部空间,将临时模板20联接至第一模具13的上部。

在使用图3中下部模具10的情况下,下层外护套材料4的侧面部分4b需要以较高高度成型,使得沿着侧面部分4b(图2b所示)的上端部成型的凸缘部分4c(图2b所示)可以横跨下部模具的上端部布置,因此,下层外护套材料4的侧面部分4b的上端部的高度大于下部模具10的填充材料注入口11的高度,通过填充材料注入口11注入填充材料15。

填充孔4d(图2b所示)需要在下层外护套材料4成型之后在侧面部分4b中提前手动成型,使得填充材料5可以通过填充材料注入口11注入并且下部模具10的内部可以填充有填充材料5。

此外,下层外护套材料4的侧面部分4b的大部分是如图7中所示需切掉和去除的非必要部分,因此在侧面部分较高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材料损耗增加的问题,以及当产品成型时由于侧面部分的过量高度而形成褶皱部分的问题。

此外,当填充材料5通过填充孔4d注入时,填充材料可以在下层外护套材料4的外表面和下部模具10的内表面之间渗透,而成型的产品9可能被填充材料污染。

相反地,在图4中,分界部分15通过在第一模具13的内表面和第二模具14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的阶梯部分而在下部模具10上形成。

因此,由于下层外护套材料4的侧面部分4b的上端部的凸缘部分4c(图2b所示)可以安置并放置在阶梯分界部分15上,所以可以降低下层外护套材料4的侧面部分4b的高度,因此可以减少材料的损耗并解决褶皱部分出现的问题。

此外,注入填充材料5的位置由于在第一模具13中设置的填充材料注入口11而比下层外护套材料4的侧面部分4b的位置高,因此,在下层外护套材料的侧面部分中没有必要形成分离的填充孔,并由此可以解决由填充材料的渗透而引起的污染问题。

此外,下层外护套材料4的侧面部分4b的高度可以等于实际产品侧面部分的高度,并且在当压制上部模具30时提供有切割下层外护套材料4的凸缘部分4c的切割部分(其可以构造成在对应于凸缘部分的部分提供有切割刀片)的情况下,在产品成型之后可以省略单独的修整过程。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或“下”、“内”或“外”等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

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它们并不会毫无遗漏,也不会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修改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它们的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的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方案加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