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3D打印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7960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3D打印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维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3D打印笔。



背景技术:

3D打印通常是靠3D打印机进行打印来实现,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3D 打印笔作为一种利用增材制造技术打印三维物体的手持设备,其能够方便打印出三维物体而备受欢迎,与3D打印机相比,3D打印笔不仅可以供使用者涂鸦出具有个性的三维模型,而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及携带方便等优点。

中国公开专利,公开号:CN 204547078 U,曾公开了一种3D打印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体、电源接口、指示灯Ⅰ、指示灯Ⅱ、上按键、下按键、进料管、活塞杆衬套、控制板、电机、储油箱、液压泵、活塞杆、电磁换向阀、缸筒、压电传感器和出料管,使用液压驱动活塞杆,传动平稳,进而可以得到稳定的料输出,人们可以利用它画出三维图像。但是这种结构的打印笔,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采用液压装置驱动,造成结构过于复杂,体积过大的问题;二是这种3D打印笔的喷嘴裸露在外壳的外面,存在着手指不经意触摸到较高温度的喷嘴而发生烫伤风险;三是喷嘴直径单一,无法根据情况调节吐丝的粗细,影响三维造型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3D打印笔,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便,可以防止操作者被喷嘴烫伤以及喷嘴被碰损,采用多种直径的喷管,可以根据需要切换不同粗细的吐丝,使得三维造型更加合理,此外设有补充光源,可以方便操作者进行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3D打印笔,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端设有控制板,所述壳体顶端设有电机;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挤出缸;所述挤出缸侧壁与进料口相连通,所述挤出缸上部设有挤出头;所述挤出头与连接孔相连,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部设有出料管,所述支撑架与连接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通过连接轴与活塞相连;所述挤出缸内设有活塞。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横截面为三角扇形结构,所述支撑架上下表面均设有连接孔;所述支撑架上下表面的连接孔分别与挤出头与出料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管位于支撑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出料管与连接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管的输料至少包括三根,所述每根出料管的端部孔径不同,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末端的斜面上设有照明灯。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下两侧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为十字形结构,其中横向滑槽为贯穿圆形,纵向滑槽为三个,所述滑槽分布结构与支撑架的三个定角相匹配。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便,可以防止操作者被喷嘴烫伤以及喷嘴被碰损,采用多种直径的喷管,可以根据需要切换不同粗细的吐丝,使得三维造型更加合理,此外设有补充光源,可以方便操作者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架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槽结构示意图。

图1-图3中,1、壳体,2、控制板,3、电机,4、连接轴,5、挤出缸,6、活塞,7、加热块,8、进料口,9、料棒,10、支撑架,11、弹性件,12、出料管,13、照明灯,14、出料口,15、连接键,16、滑槽,17、挤出头,18、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3D打印笔,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便,可以防止操作者被喷嘴烫伤以及喷嘴被碰损,采用多种直径的喷管,可以根据需要切换不同粗细的吐丝,使得三维造型更加合理,此外设有补充光源,可以方便操作者进行使用。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新型3D打印笔,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有控制板,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有电机3;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挤出缸5;所述挤出缸5的侧壁与进料口8相连通,所述挤出缸5的上部设有挤出头17;所述挤出头17与连接孔18相连,所述连接孔18设置于支撑架10上;所述支撑架10上部设有出料管12,所述支撑架与连接孔18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3通过连接轴4与活塞6相连;所述挤出缸5内设有活塞6,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10的横截面为三角扇形结构,所述支撑架10上下表面均设有连接孔18;所述支撑架10上下表面的连接孔18分别与挤出头17与出料管12相连,使用时,根据造型需要,选择合适直径的出料管12,然后通过连接键15旋转支撑架10,使得选择的出料管12所在的位置旋转至挤出头17位置进行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管12位于支撑架10之间设有弹性件11;所述出料管与连接键15相连,使用时,向下推动连接键15,使得该位置的出料管12伸出壳体1的外部,进行使用;不使用时,向上推动连接键15,使出料管12缩回到壳体1内,可以防止操作者被喷嘴烫伤以及喷嘴被碰损。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管12的输料至少包括三根,所述每根出料管12的端部孔径不同,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采用多种直径的出料管12,可以根据需要切换不同粗细的吐丝,使得三维造型更加合理。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末端的斜面上设有照明灯13,设有补充光源,可以方便操作者进行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上下两侧均设有滑槽16,所述滑槽16为十字形结构,其中横向滑槽16为贯穿圆形,纵向滑槽16为三个,所述滑槽16分布结构与支撑架10的三个定角相匹配,横向滑槽16为切换不同直径出料管12时使用,纵向滑槽16为切换出料管12伸出和缩回时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