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止回环的螺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3973阅读:1805来源:国知局
带止回环的螺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出料平稳均匀的带止回环的螺杆。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0920138970.2名称为《一种塑料射出成型机的新型螺杆止回结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塑料射出成型机的新型螺杆止回结构,它主要包括止回环、止推垫、螺杆头、螺杆、料筒,其特征在于,止回环内径开有多条沟槽,螺杆头外径开有多条沟槽,止回环和止推垫套入螺杆头,止回环在螺杆头与止推垫之间保持有一定的轴向间隙,组合成为一体的止回环、止推垫和螺杆头旋入螺杆前端的内牙上,组合在一起的止回环、止推垫、螺杆头及螺杆均设置于料筒内。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能减少或避免止回环同螺杆头之间的相对磨损,保证了螺杆的转动和物料的塑化,并能有效地防止塑化的物料回流。然而,该螺杆的出料效果不理想,因此该螺杆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出料效果好且能防止物料回流的带止回环的螺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带止回环的螺杆,包括螺杆头、杆体与止回环,所述螺杆头的后端与杆体的前端相连接,所述杆体的外周面上螺旋状地设置有螺棱,所述止回环能前后移动地设置在螺棱的前端与螺杆头的后端之间的杆体上,所述止回环的内壁与杆体外周面之间留有供物料流过的间隙,所述杆体上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止回环回退时顶触在环形凸台上而使间隙的一端与杆体外部相隔离,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头包括杆头锥体与杆头柱体,所述杆头锥体的后端与杆头柱体的前端相连接,所述杆头柱体的后端与杆体的前端相连接,所述螺杆头上设置有能通过从间隙流出的物料的出料槽,所述出料槽为U型槽,所述U型槽的底部到螺杆中轴线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螺棱的前端与螺杆头的后端之间杆体的半径。

作为改进,所述U型槽的底面可优选为平面,所述底面的宽度为20~25mm。

进一步改进,所述U型槽的深度可优选为8~12mm。

进一步改进,所述U型槽可优选为四个,四个U型槽等间隔地设置在螺杆头的同一圆周面上。

作为改进,所述间隙的宽度可优选为0.5~1mm。

作为改进,所述螺杆头与杆体可优选为由含碳量0.3~0.4%的中碳钢一体制成的整体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杆体的外表面可优选设置有一层由镍基合金制作而成的防腐蚀层。

进一步改进,所述防腐蚀层的厚度可优选为0.05~0.25mm。

作为改进,所述杆头锥体的高度可优选为5~8mm。

作为改进,所述螺棱的前端至螺棱的后端之间的距离可优选为280~3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止回环回退时顶触在环形凸台上而使间隙的一端与杆体外部相隔离,有效阻止物料回流;螺杆头上设置有能通过从间隙流出的物料的出料槽,所述出料槽为U型槽,所述U型槽的底部到螺杆中轴线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螺棱的前端与螺杆头的后端之间杆体的半径,确保经过间隙流出的物料能顺利、平稳地从螺杆头离开,出料效果更理想;所述螺杆头包括杆头锥体与杆头柱体,离开止回环后的物料直接进入出料槽中,位于杆头柱体的出料槽开口径向截面积保持稳定,未迅速变小,有助于避免物料阻塞,进一步提高出料的稳定性和均匀度;杆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层由镍基合金制作而成的防腐蚀层,耐腐蚀效果好,延长螺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正面投影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1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II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3中III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带止回环的螺杆,包括螺杆头1、杆体2与止回环3,所述螺杆头1的后端与杆体2的前端相连接,所述杆体2的外周面上螺旋状地设置有螺棱4,所述止回环3能前后移动地设置在螺棱4的前端与螺杆头1的后端之间的杆体2上,所述止回环3的内壁与杆体2外周面之间留有供物料流过的间隙,所述杆体2上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止回环3回退时顶触在环形凸台上而使间隙的一端与杆体2外部相隔离,所述螺杆头1包括杆头锥体11与杆头柱体12,所述杆头锥体11的后端与杆头柱体12的前端相连接,所述杆头柱体12的后端与杆体2的前端相连接,所述螺杆头1上设置有能通过从间隙流出的物料的出料槽13,所述出料槽13为U型槽,所述U型槽的底部到螺杆2中轴线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螺棱4的前端与螺杆头1的后端之间杆体2的半径。所述U型槽的底面为平面,所述底面的宽度S为20~25mm。所述U型槽的深度D为8~12mm。所述U型槽为四个,四个U型槽等间隔地设置在螺杆头1的同一圆周面上。所述间隙的宽度L为0.5~1mm。所述螺杆头1与杆体2为由含碳量0.3~0.4%的中碳钢一体制成的整体结构。所述杆体2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层由镍基合金制作而成的防腐蚀层5。所述防腐蚀层5的厚度H为0.05~0.25mm。所述杆头锥体11的高度M为5~8mm。所述螺棱4的前端至螺棱4的后端之间的距离N为280~300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