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色偏光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71688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变色树脂镜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变色偏光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光线是以纵波和横波的混合波的方式进行传播,肉眼可以接收到各个方向的光线,如果在海上或者多雪的地区包括强烈反光区域进行活动时,强烈的反射光会妨碍视力,造成眼花。普通的太阳镜片是将多种振动方向的光都普遍的加以吸收、削弱,使总的光量变弱,从而使视野变得太暗,容易引起眼睛疲劳。但偏光镜片除滤掉水平振动的眩光外,对其它方向振动的光吸收很少,能更有效地保护眼睛。偏光树脂镜片除了可减弱视野明亮度外,还可解决视觉的美感,景色在通过偏光镜片后便可显得更为柔和、深沉。

偏光镜片是偏光膜置于透明玻璃镜片层上从而形成外面侧玻璃镜片、内面侧玻璃镜片与偏光膜叠置的结构。偏光膜通常是由聚乙烯醇(PVA)聚合物制成的膜,这种偏光膜通常将二色性碘的晶体或者二色性燃料分子包含在基于聚乙烯醇的膜中,然后单轴拉伸该膜以使二色性碘的晶体或者二色性染料分子沿拉伸方向定向。因此,偏光膜是偏光镜片中的主要核心部件。但是,一般为了达到好的偏光效果,偏光膜的颜色较深,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光的透过率,在亮度较大的背景下佩戴偏光树脂镜片没有问题,但是在亮度一般或者较暗的背景下佩戴偏光树脂镜片会造成视线模糊、用眼吃力、视觉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变色偏光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有效地将变色和偏光两种效果结合于一种树脂镜片上,实用性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色偏光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料:将光致变色有机物质加入到丙烯酸酯类溶剂中,在磁力搅拌下混合均匀形成变色液,按质量比为树脂单体:引发剂:变色液=100:2.5~3.5:0.8~1.0称料,其中,光致变色有机物质的含量占单体含量的800~1000ppm,然后将变色液加入到树脂单体中,完全溶解后加入引发剂,真空-0.1MPa条件下混合均匀;

(2)偏光膜的处理:偏光膜经过软化处理、定型处理、化学处理后,用塑料胶圈把偏光膜固定在玻璃模具中;

(3)浇注:通过浇料器把步骤(1)混合均匀的料经过滤纸过滤后注入到有偏光膜的玻璃模具中;

(4)第一次热固化:按如下温度曲线及时间对注入玻璃模具中的料进行第一次热固化,30~50℃ 3h 50~85℃ 4h 85~95℃ 5h 95℃ 6h 95~50℃ 2h

(5)开模、车边、清洗;

(6)第二次热固化:温度为100℃,时间为2h进行第二次热固化;

(7)镀加硬膜层:将固化后的镜片挂在提拉机上,在超声波下依次通过碱洗、酸洗、去离子水洗、干燥后,移至加硬液槽,慢慢下降,下落速度为每秒3mm,槽内浸渍时间30~50s,上升速度为每秒3mm,提拉时间50~60s,浸涂好加硬液的树脂镜片放入到温度为110℃的烘箱中固化2小时;

(8)镀减反增透膜层和防水膜层:将镀制好加硬膜层的树脂镜片放置在真空等离子镀膜设备中,抽真空至压力为4.5×10-5Pa,打开离子源和电子枪,溅射旋转沉积并将减反增透膜层镀制在树脂镜片的加硬膜层上,然后真空镀制防水膜层,其中,减反增透膜层分别由氧化硅膜层、氧化锆膜层、氧化铟锡膜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构成,防水膜层的主要成分是氟化物;

(9)检验入库。

所述的树脂单体为二甘醇碳酸烯丙基树脂及其多聚体;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丁酯。

所述丙烯酸酯类溶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变色偏光树脂镜片,可以把变色和偏光的效果结合到一个树脂镜片上,在亮度较亮时镜片会变色,变色程度越深偏光效果越好;在亮度一般或者较暗时使用颜色较淡的偏光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光的透过率,视线会变得清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变色偏光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配料:将光致变色有机物质变绿粉8g加入到甲基丙烯酸酯溶剂72g中,在磁力搅拌下混合均匀形成变色液,另外称量树脂单体二甘醇碳酸烯丙酯及其多聚体混合物10Kg、引发剂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戊酯250g、变色液80g,然后将变色液加入到树脂单体中,完全溶解后加入引发剂,真空-0.1MPa条件下混合均匀;

(2)偏光膜的处理:偏光膜经过软化处理、定型处理、化学处理后,在塑料胶圈上把偏光膜固定在玻璃模具中;

(3)浇注:通过浇料器把步骤(1)混合均匀的料经过滤纸过滤后注入到有偏光膜的玻璃模具中;

(4)第一次热固化:按如下温度曲线及时间对注入玻璃模具中的料进行第一次热固化,30~50℃ 3h 50~85℃ 4h 85~95℃ 5h 95℃ 6h 95~50℃ 2h

(5)开模、车边、清洗;

(6)第二次热固化:温度为100℃,时间为2h进行第二次热固化;

(7)镀加硬膜层:将固化后的镜片挂在提拉机上,在超声波下依次通过碱洗、酸洗、去离子水洗、干燥后,移至加硬液槽,慢慢下降,下落速度为每秒3mm,槽内浸渍时间30s,上升速度为每秒3mm,提拉时间50s,浸涂好加硬液的树脂镜片放入到温度为110℃的烘箱中固化2小时,加硬膜层厚度为3μm;

(8)镀减反增透膜层和防水膜层:将镀制好加硬膜层的树脂镜片放置在真空等离子镀膜设备中,抽真空至压力为4.5×10-5Pa,打开离子源和电子枪,溅射旋转沉积并将减反增透膜层镀制在树脂镜片的加硬膜层上,然后真空镀制厚度为25nm的防水膜层,其中,减反增透膜层依次是厚度为149nm的氧化硅膜层、厚度为22nm的氧化锆膜层、厚度为45nm的氧化硅膜层、厚度为27nm的氧化锆膜层、厚度为5nm的氧化铟锡膜层和厚度为93nm的氧化硅膜层;

(9)检验入库。

实施例2

一种变色偏光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配料:将光致变色有机物质变灰粉9g加入到丙烯酸正丁酯溶剂81g中,在磁力搅拌下混合均匀形成变色液,另外称量树脂单体二甘醇碳酸烯丙酯及其多聚体混合物10Kg、引发剂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戊酯350g、变色液90g,然后将变色液加入到树脂单体中,完全溶解后加入引发剂,真空-0.1MPa条件下混合均匀;

(2)偏光膜的处理:偏光膜经过软化处理、定型处理、化学处理后,在塑料胶圈上把偏光膜固定在玻璃模具中;

(3)浇注:通过浇料器把步骤(1)混合均匀的料经过滤纸过滤后注入到有偏光膜的玻璃模具中;

(4)第一次热固化:按如下温度曲线及时间对注入玻璃模具中的料进行第一次热固化,30~50℃ 3h 50~85℃ 4h 85~95℃ 5h 95℃ 6h 95~50℃ 2h

(5)开模、车边、清洗;

(6)第二次热固化:温度为100℃,时间为2h进行第二次热固化;

(7)镀加硬膜层:将固化后的镜片挂在提拉机上,在超声波下依次通过碱洗、酸洗、去离子水洗、干燥后,移至加硬液槽,慢慢下降,下落速度为每秒3mm,槽内浸渍时间40s,上升速度为每秒3mm,提拉时间55s,浸涂好加硬液的树脂镜片放入到温度为110℃的烘箱中固化2小时,加硬膜层厚度为4μm;

(8)镀减反增透膜层和防水膜层:将镀制好加硬膜层的树脂镜片放置在真空等离子镀膜设备中,抽真空至压力为4.5×10-5Pa,打开离子源和电子枪,溅射旋转沉积并将减反增透膜层镀制在树脂镜片的加硬膜层上,然后真空镀制厚度为30nm的防水膜层,其中,减反增透膜层依次是厚度为149nm的氧化硅膜层、厚度为22nm的氧化锆膜层、厚度为45nm的氧化硅膜层、厚度为27nm的氧化锆膜层、厚度为5nm的氧化铟锡膜层和厚度为93nm的氧化硅膜层;

(9)检验入库。

实施例3

一种变色偏光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配料:将光致变色有机物质变绿粉10g加入到丙烯酸羟乙酯溶剂90g中,在磁力搅拌下混合均匀形成变色液,另外称量树脂单体二甘醇碳酸烯丙酯及其多聚体混合物10Kg、引发剂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戊酯350g、变色液100g,然后将变色液加入到树脂单体中,完全溶解后加入引发剂,真空-0.1MPa条件下混合均匀;

(2)偏光膜的处理:偏光膜经过软化处理、定型处理、化学处理后,在塑料胶圈上把偏光膜固定在玻璃模具中;

(3)浇注:通过浇料器把步骤(1)混合均匀的料经过滤纸过滤后注入到有偏光膜的玻璃模具中;

(4)第一次热固化:按如下温度曲线及时间对注入玻璃模具中的料进行第一次热固化,30~50℃ 3h 50~85℃ 4h 85~95℃ 5h 95℃ 6h 95~50℃ 2h

(5)开模、车边、清洗;

(6)第二次热固化:温度为100℃,时间为2h进行第二次热固化;

(7)镀加硬膜层:将固化后的镜片挂在提拉机上,在超声波下依次通过碱洗、酸洗、去离子水洗、干燥后,移至加硬液槽,慢慢下降,下落速度为每秒3mm,槽内浸渍时间50s,上升速度为每秒3mm,提拉时间60s,浸涂好加硬液的树脂镜片放入到温度为110℃的烘箱中固化2小时,加硬膜层厚度为5μm;

(8)镀减反增透膜层和防水膜层:将镀制好加硬膜层的树脂镜片放置在真空等离子镀膜设备中,抽真空至压力为4.5×10-5Pa,打开离子源和电子枪,溅射旋转沉积并将减反增透膜层镀制在树脂镜片的加硬膜层上,然后真空镀制厚度为40nm的防水膜层,其中,减反增透膜层依次是厚度为149nm的氧化硅膜层、厚度为22nm的氧化锆膜层、厚度为45nm的氧化硅膜层、厚度为27nm的氧化锆膜层、厚度为5nm的氧化铟锡膜层和厚度为93nm的氧化硅膜层;

(9)检验入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