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成型机的快速换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8140发布日期:2019-07-17 05:2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用于成型机的快速换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案是有关一种快速换模装置,尤指一种用于成型机,例如射出成型机或射出吹瓶机的快速换模装置。



背景技术:

成型机,例如射出成型机或射出吹瓶机是用于制作塑料产品不可或缺的设备。前述成型机是通过模具来产制出塑料产品,因此若要生产不同款式的塑料产品就要更换不同的模具。

该成型机在更换模具时,首先,以人力将该模具由该成型机的一机台上的一工位上拆除后,再将该模具推移至一开放空间;接着,利用天车将该模具吊离该机台后;随后,再将新的模具垂吊至该开放空间,再以人力将该新的模具推移至该工位并予以定位;最后将该新的模具安装,例如锁附在该机台的该工位上。

该模具常因塑料产品的尺寸和生产数量的差异而有不同的重量,轻则数十公斤,重则数百公斤,并非人力所能负荷。再者,该工位,例如射出工位的空间有限,以致在模具的更换上,除了难以安装及拆卸外,更难将该模具搬运至该开放空间,徒增人力的浪费与时间的消耗。

基于该成型机在换模时的诸多缺失,相关业者即研发出一种能够省力地更换模具且容易控制该模具移动距离的换模辅助机构,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tw201404572a号专利案,该换模辅助机构安装于一成型装置,该成型装置设置于一平面,并包括用于将一瓶胚形成一中空制品的一成型模具,该换模辅助机构另包括安装于该平面的一轨道,以及设置于该成型装置且在该轨道上移动的一基座,该基座能够带动该成型模具相对于该平面移动。因此,该基座能够将该成型模具和控制该成型模具开合的一开合驱动装置,例如液压缸在该吹瓶工位与该开放空间之间移动,以便在该开放空间进行换模作业,并在该吹瓶工位进行吹瓶作业。

只是该案的成型模具中的左半模与右半模是各自锁附于该开合驱动装置的一左动板及一右动板上,因此在换模时仍需进行连接件,例如螺丝的卸除与锁附工序,而耗费工时与人力,堪称美中不足的缺憾。



技术实现要素:

本案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成型机的快速换模装置,其具有供一模具定位的一载台,以及能将该模具锁定于该载台上的至少一对锁定机构,并通过一传动机构的运作,以提供该载台上的该模具可在一操作工位与一开放空间之间移动,以方便模具的更换,从而获致节省人力与工时外,且无连接件卸除或锁附的繁琐工序,从而获得快速换模的效果。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案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用于成型机的快速换模装置,其包括一成型机,其具有一机台,该机台设有相邻的一操作工位及一开放空间,该操作工位间隔且对向地设有至少一对锁定机构,且该机台另设有一传动机构;以及一载台,其装设于该机台上,并于顶面设有供一模具定位的一定位机构,该载台被该传动机构所带动,使该载台能在该操作工位和该开放空间之间移动与定位;其中各该锁定机构包括设于该机台且顶部装设一固定盖的一阀室,将一阀杆在该阀室内纵向穿过该固定盖,并以该阀杆的一杆座与该阀室的内周面形成密接,该杆座与该阀室底部装设一弹性体,且该阀杆开设连通于该杆座与该固定盖之间的该阀室的一通孔,该通孔连接供一流体注入或返回的一锁定流体压缸;以及该阀杆顶部横向设有位于该模具上方的一压制杆;藉由该流体注入该阀室内或从该阀室返回,以促使该阀杆及该压制杆一起下移或上移,使该压制杆的一锁定端对该模具形成锁定或解锁的动作。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揭示本案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

图1为本案快速换模装置装设于成型机的前视图;

图2为本案快速换模装置位于操作工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案快速换模装置位于操作工位的俯视图,并显示定位机构的第一实施例;

图4为图3所示定位机构连接状态的剖面图;

图5为本案快速换模装置位于操作工位的俯视图,并显示定位机构的第二实施例;

图6为图5所示定位机构的连接状态的剖面图;

图7为本案快速换模装置位于操作工位的侧视剖面图,并显示驱动机构与载台的传动关系;

图8为图7所示快速换模装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图,显示模具处于锁定状态;

图9为图7所示快速换模装置的另一局部放大剖面图,显示模具处于解锁状态;

图10为本案快速换模装置移动至开放空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11为图10所示快速换模装置移动至开放空间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显示本案快速换模装置包括装设于一成型机1,例如立式射出成型机或立式射出吹瓶机的一机台11上的一载台2,该载台2设于该机台11开设的一轨槽111内,且该机台11的顶面在一操作工位12,例如射出工位上间隔且对向设有至少一对锁定机构13,以便藉由该至少一对锁定机构13对该载台2形成锁定所或解锁的作动,以免除连接件,例如螺丝拆装的不便。

如图2至图4所示,该载台2能在该操作工位12及邻接该操作工位12的一开放空间14之间进行线形移动,该载台2顶面设有一定位机构21,该定位机构21第一实施例包括一定位框211,该定位框211类似一u形造型,以便供一模具3中的一下模31底部的一模底板311一端套设,而该模底板311另一端则藉由至少一定位销212穿设该模底板311及该载台2,即能将该下模31定位于该载台2顶面,而不致因该载台2的移动而偏移。

如图5及图6所示,该定位机构21第二实施例包括在该载台2顶面对角设置的至少一对导引柱213,而该模底板311底面对应该至少一对导引柱213位置各自开设一导引孔312,将这些导引孔312沿着这些导引柱213下移并形成插接型态,以便将该下模31定位于该载台2顶面,而不致因该载台2的移动而偏移。其中各该导引柱213及各该导引孔312为互补的锥形造形为佳,以有利于两者的对位与插接。

请再参阅图2至图4,该机台11的该轨槽111底部设有一传动机构15,该传动机构包括一动力源151,例如可正反转的油压马达,和连接于该动力源151并做为动力输出的一传动件152,例如传动齿轮;而该载台2底部另设有被该传动件152带动的一从动件22,例如齿条。因此,当该油压马达启动时,其带动该传动齿轮旋转,并带动具有该齿条的载台2产生线形移动,使该载台2能在该操作工位12和该开放空间14之间移动与定位,以利于在该操作工位12进行射出作业,或者在该开放空间14进行换模作业。

只是该传动机构15的实施不以前述实施例为限,在可实施的一实施例中,该传动件152可为螺杆,而该从动件22则为供该螺杆螺接的一螺杆套,亦能获致前述相同的线形移动效果。或者,在可实施的另一实施例中,该动力源151为一驱动流体压缸,例如液压缸或气压缸,该传动件152为一伸缩杆,而该从动件22则为枢接该伸缩杆自由端的一连接套,亦能获致前述相同的线形移动效果。

请再参阅图1,该操作工位12上方具有装设该模具3中的一上模32的一升降座16,该升降座16内枢设一转盘17,该转盘17则装设该模具3中的呈180度对向设置的一第一瓶口模33及一第二瓶口模33’。该升降座16由一升降驱动装置,例如液压缸或气压缸(未予图示)所带动,使该升降座16得以在固设于该机台11上的多根支架161上纵向升降,并同步带动该转盘17纵向位移。因此,该快速换模装置适用于立式成型机,当进行成型作业时,该上模32通过由该升降座16带动下降的该转盘17及下方的这些瓶口模33、33’后,该上模32与该下模31形成合模状态。此时,一射出机的射出料管4(显示于图4)将熔融塑料射入模具3,例如瓶胚模内,以射出至少一瓶胚34,并经由开模后,该上模32与该升降座16的该转盘17上升,使该至少一瓶胚34离开下模31,而被该第一瓶口模33所夹持,使该至少一瓶胚34位于该操作工位12。接着,该转盘12旋转180度,使该第一瓶口模33与该第二瓶口模33’位置互换(显示于图1),惟此俱为现有技术,例如本案申请人所拥有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44969号专利案(对应于中国第200820115856.3号专利案和美国第8,002,539号专利案),在此不拟赘述。

请参阅图7及图8,各该锁定机构13包括设于该机台11的一阀室131,该阀室131为多层阶级型式,其顶部装设一固定盖132,并将一阀杆133在该阀室131内纵向穿过该固定盖132,该阀杆133底部以一杆座133a与该阀室131的内周面形成密接,并在该杆座133a与该阀室133底部之间装设一弹性体134,例如伸展弹簧。而为促使该阀杆133能在该阀室131进行升降,因此该阀杆133开设连通于该杆座133a与该固定盖132之间的该阀室131的一通孔133b,且该通孔133b可进一步接装一连接管135,以便连接于供一流体f注入或返回的一锁定流体压缸,例如液压缸或气压缸的一输送管(未予以图示)。

而该阀杆133顶部横向设有位于该模底板311上方的一压制杆136。当该锁定流体压缸作动时,该流体f,例如液体经由该输送管、该连接管135、及该通孔133b,而注入该杆座133a与该固定盖132之间的该阀室131内,并利用该流体f所产生的流体压力,以促使该阀杆133及该压制杆136一起下移,同时压缩该弹性体134(蓄能),使该压制杆136的一锁定端136a以压制力紧压该模底板311,以形成锁定型态。因此通过该锁定机构13的实施,可在免拆装连接件,例如螺丝的情况下,即可将该下模31牢固地定位于该操作工位12上。

此外,该锁定机构13进一步包括一防旋机构137,其包括纵向固设于该固定盖132的一固定套管137a,而该压制杆136则纵向设有插接于该固定套管137a的一固定栓137b,使该固定栓137b受制该固定套管137a,即能避免该压制杆136的旋转和偏位的发生。如图8所示,该固定套管137a螺接于该固定盖132的一螺柱137c,以形成两者的固定关系。

更进一步的,该锁定机构13还包括一高度调整机构138,其包括设于该压制杆136的该锁定端136a对向的一固定件138a,例如螺杆,以及一接装,例如螺接于该固定件138a底部的一调整件138b,例如螺帽;其中该固定件138a的高度等于或小于该锁定端136a至该载台2的高度,因此通过该调整件138b在该固定件138a的纵向位移,使该调整件138b至该压制杆136的高度略大于该锁定端136a至该载台2的高度,并通过杠杆的力矩作用,使该锁定端136a能增加对该模底板311的压制力。

请参阅图9,如欲更换模具时,操作人员将该锁定流体压缸关闭,使该流体f从该杆座133a与该固定盖132之间的该阀室131、该通孔133b、连接管135及该输送管流回该锁定流体压缸内,使该阀杆133因失去该流体压力,以致该弹性体134释能,并促使该阀杆133及该压制杆136一起上移,而令该锁定端136a解除对该模底板311的压制力,以形成解锁型态。

请参阅图10及图11,当这些锁定机构13对该模底板311形成解锁后,该传动机构15的该动力源151作动,使该传动件152在该操作工位12带动该载台2的该从动件22向外移动至该开放空间14,以利于该模具3,例如下模31的更换。其中该机台11在该开放空间14的侧向另设有一支撑架18,以便支撑该载台2及该模具3。当更换模具3后,再利用该传动机构15将该载台2及该模具3返回该操作工位12,再利用这些锁定机构对更换后的该模具3予以锁定,即能进行成型作业。

所以,经本案的实施,其所增加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在该操作工位间隔且对向设置至少一对锁定机构,使该至少一对锁定机构对该载台所承载的模具形成锁定所或解锁的作动,以免除连接件,例如螺丝拆装的不便。再者,该载台通过该传动机构的运作,使该载台上的该模具可在该操作工位与该开放空间之间移动,以方便模具的更换,从而获得节省人力与工时的效果。此外,该锁定机构所增设的防旋机构能避免该压制杆的旋转和偏位的发生。更进一步的,该锁定机构所增设的该高度调整机构能通过杠杆的力矩作用,使该压制杆的该锁定端增加对该模具的压制力,堪称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

本案所揭示的,为优选实施例中的一种,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案的技术思想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易于推知者,俱不脱本案的专利权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