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金螺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4906阅读:26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金螺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杆的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合金螺杆。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0620013702.4名称为《一种合金螺杆》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合金螺杆,包括螺杆本体及设置在该本体上的螺牙,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本体及螺牙的表面上,覆盖有至少一层镍基合金与碳化钨复合粉末涂层。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本体表面设有一层镍基合金与碳化钨复合粉末涂层,使螺杆具备良好的耐磨、耐腐蚀性,且不易变形、工作稳定性好、延长了螺杆的工作寿命,使产品成品率提高,可大大节省资源,降低成本。然而,该合金螺杆螺牙表面仍容易被物料腐蚀,耐腐蚀效果不理想,螺杆制作成本较高,因此该螺杆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制作成本低,耐腐蚀效果好的合金螺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合金螺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上设置有螺旋状的螺棱,所述螺棱上设置有合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包括进料段与挤料段,所述螺棱包括第一螺棱和第二螺棱,所述第一螺棱和第二螺棱分别设置在进料段与挤料段上,所述合金层包括第一合金层与第二合金层,所述第一合金层与第二合金层分别设置在第一螺棱和第二螺棱上,所述第一合金层设置在第一螺棱的顶部,所述第一合金层的轴向截面中部厚而两边窄,所述第二合金层包覆在第二螺棱的外表面上。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螺棱与杆体的连接处可优选设置有能容纳第二合金层的凹槽,所述第二合金层的端部填充在凹槽中,且第二合金层的外表面与杆体的外表面光滑相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合金层的轴向截面可优选为矩形,所述矩形与第一螺棱的连接边上设置有弧形凸起。

进一步改进,第一合金层轴向截面为矩形的部分的厚度可优选为2~3mm,第一合金层轴向截面为弧形凸起的部分的厚度为0.2~1mm,第二合金层轴向截面的厚度为2~3mm。

作为改进,所述合金层还包括覆盖在杆体上的第三合金层,所述第一合金层,第二合金层和第三合金层为一体制成的整体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合金层可优选为钨镍合金粉末喷焊在合金螺杆表面而形成的保护层。

作为改进,所述杆体可优选为从进料段至挤料段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状杆体。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螺棱的螺棱间距可优选大于第二螺棱的螺间距。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螺棱的螺棱宽度可优选大于第二螺棱的棱宽。

作为改进,所述进料段的长度可优选大于挤料段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杆体包括进料段与挤料段,所述螺棱包括第一螺棱和第二螺棱,所述第一螺棱和第二螺棱分别设置在进料段与挤料段上,所述合金层包括第一合金层与第二合金层,所述第一合金层与第二合金层分别设置在第一螺棱和第二螺棱上,所述第一合金层设置在第一螺棱的顶部,所述第一合金层的轴向截面中部厚而两边窄,所述第二合金层包覆在第二螺棱的外表面上,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进料段螺棱的顶面与挤料段螺棱的外表面往往是最容易被腐蚀和变形的部分,将合金层设置在对应的位置上,能减少合金的整体用量,但仍然满足延长螺杆使用寿命的生产要求,降低制作成本,第一螺棱的中部磨损快于两侧的磨损,第一合金层的轴向截面中部厚而两边窄能保持第一螺棱顶面消耗速度较为一致,使第一螺棱的顶面始终处于水平状态,进料段转动平稳,避免物料堵塞;第二螺棱与杆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能容纳第二合金层的凹槽,所述第二合金层的端部填充在凹槽中,且第二合金层的外表面与杆体的外表面光滑相连接,这种在尽可能少的使用合金的状态下,将第二螺杆完全包覆在第二合金层中,而且由于挤料段的螺棱根部受到比顶部更大的剪切力,第二合金层的端部填充在凹槽中,改变受力结构,改善受力效果,延缓第二螺棱根部的磨损,进一步延长螺杆的使用寿命;合金层为钨镍合金粉末喷焊在合金螺杆表面而形成的保护层,喷焊操作简单,钨镍合金层提高螺杆的耐腐蚀、耐高温性能,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II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合金螺杆,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上设置有螺旋状的螺棱,所述螺棱上设置有合金层,所述杆体包括进料段A与挤料段B,所述螺棱包括第一螺棱2和第二螺棱3,所述第一螺棱2和第二螺棱3分别设置在进料段A与挤料段B上,所述合金层包括第一合金层21与第二合金层31,所述第一合金层21与第二合金层31分别设置在第一螺棱2和第二螺棱3上,所述第一合金层21设置在第一螺棱2的顶部,所述第一合金层21的轴向截面中部厚而两边窄,所述第二合金层31包覆在第二螺棱3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螺棱3与杆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能容纳第二合金层31的凹槽,所述第二合金层31的端部填充在凹槽中,且第二合金层31的外表面与杆体1的外表面光滑相连接。所述第一合金层21的轴向截面为矩形,所述矩形与第一螺棱2的连接边上设置有弧形凸起。第一合金层轴向截面为矩形的部分的厚度H为2~3mm,第一合金层轴向截面为弧形凸起的部分的厚度T为0.2~1mm,第二合金层轴向截面的厚度K为2~3mm。所述合金层还包括覆盖在杆体1上的第三合金层,所述第一合金层21,第二合金层31和第三合金层为一体制成的整体结构。所述合金层为钨镍合金粉末喷焊在合金螺杆表面而形成的保护层。所述杆体1为从进料段A至挤料段B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状杆体。所述第一螺棱2的螺棱间距L大于第二螺棱3的螺间距S。所述第一螺棱2的螺棱宽度M大于第二螺棱3的棱宽N。所述进料段A的长度大于挤料段B的长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