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特异鞋、鞋模及固特异鞋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1422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特异鞋、鞋模及固特异鞋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特异鞋、鞋模及固特异鞋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固特异制鞋工艺做法是手工分别将鞋面、中底、沿条缝合在一起,然后贴上大底,具体工艺包括:在中底上贴布沿条~刷胶、攀帮~削布头~打钢丝~削帮角~车外沿条~扣边~贴钢心~软木填充~刷胶、贴外底~车外线~刷胶、装跟~磨边~修饰。

传统固特异制鞋工艺,大底粘合需要用胶,另外在贴大底的过程中还需要刷三遍贴底胶水,不利于环保;同时,鞋底的大底内部使用软木填充,大底质量较重,回弹性、减震性、曲挠性较差,导致传统固特异鞋整体性能较差。

因此,如何提高生产固特异鞋的环保性及固特异鞋的整体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鞋模,以提高生产固特异鞋的环保性及固特异鞋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固特异鞋生产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固特异鞋。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鞋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能够设置在所述下模上,所述鞋模用于成型与鞋面一体连接的大底,所述鞋面连接有中底与外沿条,所述上模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能够开合,所述鞋面套设在一鞋楦上,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闭合以卡紧所述鞋楦上的鞋面,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的底面与所述外沿条紧密贴合;

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本体,所述下模本体上开设有注塑腔,当向所述注塑腔中浇注液态注塑料,并将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拢时,贴合在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的底面上的外沿条能够抵接在所述注塑腔的外围,所述液态注塑料能够在所述注塑腔内发泡冷却成型为与所述外沿条、所述中底一体连接的大底。

优选地,在上述鞋模中,所述上模上开设有定位所述鞋楦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鞋楦仿形设置。

优选地,在上述鞋模中,所述动模的第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定模的第一端,所述动模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设置有把手,该把手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卡环;

所述定模的第二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环卡接的卡勾。

优选地,在上述鞋模中,所述鞋模还包括支架,所述定模固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顶针模块;

所述第一顶针模块能够抵接所述鞋楦的鞋头。

优选地,在上述鞋模中,所述第一顶针模块包括安装块和安装在所述安装块上的抵接块,所述抵接块能够抵接所述鞋楦的鞋头;

所述安装块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在上述鞋模中,所述安装块为L型板,所述L型板包括水平板和垂直板;

所述水平板上开有第一长条孔,且所述抵接块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一长条孔内;

所述垂直板上开有第二长条孔,且所述垂直板通过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二长条孔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在上述鞋模中,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顶针模块;

所述第二顶针模块能够抵接所述鞋楦的鞋口位置。

优选地,在上述鞋模中,所述支架上开有第三长条孔;

所述第二顶针模块可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三长条孔内。

优选地,在上述鞋模中,所述支架为磁性材质,所述第二顶针模块的一端设置有磁铁块;

所述第二顶针模块能够通过所述磁铁块吸附在所述支架上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架滑动。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鞋模,使用时,将连接中底与外沿条的鞋面套设到鞋楦上,将鞋楦置于上模上,将定模和动模闭合卡紧鞋楦上的鞋面,外沿条贴合在定模和动模的底面上;接着,向下模的注塑腔中浇注液态注塑料,将上模与下模合拢,使得外沿条抵接在注塑腔的外围上;然后,液态注塑料在注塑腔内发泡冷却成型成大底,大底与外沿条、固特异鞋的中底粘接为一体。由于大底、外沿条和中底通过注塑一体连接,避免了粘合大底,避免了在贴大底的过程中刷三遍贴底胶水,有利于环保;同时,避免了在大底内部使用软木填充,质量轻,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固特异鞋由注塑材料制成,回弹性、减震性、曲挠性好,固特异鞋整体性能高。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固特异鞋生产设备,包括驱动机构和鞋模,所述鞋模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鞋模;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工作台和机械臂;

所述下模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上模安装在所述机械臂上,所述机械臂能够带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开合。

优选地,在上述固特异鞋生产设备中,所述工作台为圆盘机,所述机械臂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机械臂设置在所述圆盘机的周围。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特异鞋生产设备,使用时,机械臂带动上模向远离下模的方向运动,实现开模;接着,将连接中底与外沿条的鞋面套设在鞋楦上,将鞋楦置于上模上,并将上模闭合夹紧鞋楦,外沿条紧贴在上模的底面上;然后,向下模的注塑腔内浇注液态注塑料;紧接着机械臂带动上模向靠近下模的方向运动,实现合模,液态注塑料发泡并与鞋面底部结合形成大底;最后,机械臂带动上模向远离下模的方向运动,实现开模,将制得的鞋子取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特异鞋生产设备,通过机械臂带动上模运动实现固特异鞋的生产,方便快捷。此外,由于大底、外沿条和中底通过注塑一体连接,避免了粘合大底,避免了在贴大底的过程中刷三遍贴底胶水,有利于环保;同时,避免了在大底内部使用软木填充,质量轻,且固特异鞋由注塑材料制成,回弹性、减震性、曲挠性好,固特异鞋整体性能高。

为了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固特异鞋,包括鞋面、中底、外沿条和大底,其中,所述中底设置在所述鞋面底部的内侧面之间,所述外沿条设置在所述鞋面底部的外侧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所述外沿条和所述中底通过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固特异鞋生产设备注塑一体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固特异鞋中,所述中底包括本体和内沿条;

其中,所述内沿条环绕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邻近所述大底的一面的边缘。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特异鞋,由于大底、外沿条和中底通过注塑一体连接,避免了粘合大底及在贴大底的过程中刷三遍贴底胶水,有利于环保;同时,避免了在大底内部使用软木填充,质量轻,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固特异鞋由注塑材料制成,回弹性、减震性、曲挠性好,固特异鞋整体性能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新颖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模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模的上模未连接支架且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模的上模未连接支架且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模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模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特异鞋生产设备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特异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特异鞋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特异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10中:

鞋面1、中底2、外沿条3、大底4、本体201、内沿条202、上模5、下模6、定模501、动模502、下模本体601、注塑腔60101、定位槽503、支架7、卡环8、卡勾9、把手10、定位块11、第一定位孔12、定位柱13、第二定位孔14、第一顶针模块15、安装块1501、抵接块1502、水平板1503、垂直板1504、第二顶针模块16、工作台17、机械臂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模,鞋模包括上模5和下模6,上模5设置在下模6上,且上模5能够定位放置在下模6上,从而实现上模5和下模6的合模。

上模5包括定模501和动模502,定模501和动模502能够开合。一鞋面底部的内侧面连接有中底,其底部的外侧面连接有外沿条。将该鞋面套设在一鞋楦上,该鞋楦放置在定模501和动模502之间,当定模501和动模502闭合时能够卡紧该鞋楦上的鞋面,且外沿条能够贴合在定模501和动模502的底面上。

下模6包括下模本体601,下模本体601上开设有注塑腔60101。当上模5与下模6合拢时,贴合在定模501和动模502的底面上的外沿条能够抵接在注塑腔60101的外围。向注塑腔60101中浇注液态注塑料,将上模5定位放置在下模6上,液态注塑料能够在注塑腔60101内发泡冷却成型为大底,且大底与外沿条、中底粘接为一体。

上模5的模口宽度不大于下模6的模口宽度,从而预留出外沿条与液态注塑料发泡结合所需的宽度,从而使大底能够与外沿条结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鞋模,使用时,将连接中底与外沿条的鞋面套设到鞋楦上,将鞋楦置于上模5上,将定模501和动模502闭合卡紧鞋楦上的鞋面,外沿条贴合在定模501和动模502的底面上;接着,向下模6的注塑腔60101中浇注液态注塑料,将上模5与下模6合拢,使得外沿条抵接在注塑腔60101的外围上;然后,液态注塑料在注塑腔60101内发泡冷却成型成大底,大底与外沿条、固特异鞋的中底粘接为一体。由于大底、外沿条和中底通过注塑一体连接,避免了粘合大底,避免了在贴大底的过程中刷三遍贴底胶水,有利于环保;同时,避免了在大底内部使用软木填充,质量轻,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固特异鞋由注塑材料制成,回弹性、减震性、曲挠性好,固特异鞋整体性能高。

实施例二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鞋模和实施例一中的鞋模的结构类似,对相同之处就不再赘述了,仅介绍不同之处。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公开了定模501和动模502卡接,上模5上开设有定位鞋楦的定位槽503,其中定位槽503为开设在动模502和定模501相对设置的边缘上,且定位槽503与鞋楦仿形设置,保证动模502和定模501卡合时,套在鞋楦上的鞋面能够准确定位卡紧在上模5内,同时外沿条贴合在定模501和动模502的底面上以等待注塑大底。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鞋模还包括支架7,定模501固定在支架7上。

为了便于动模502和定模501的开合,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动模502的第一端可转动安装在定模501的第一端。

为了固定动模502和定模50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动模502的第二端可转动设置有卡环8;定模501的第二端设置有能够与卡环8卡接的卡勾9。通过卡环8和卡勾9的配合,实现动模502和定模501的固定。

为了便于卡环8与动模502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卡环8可转动安装在动模502的第二端的把手10上,在卡环8损坏后,可以更换卡环8,避免了淘汰整个动模502,从而避免了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在动模502上安装卡勾9,在定模501上安装卡环8和把手10。

为了便于调整定模501和动模502卡合的松紧度,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卡环8为U形卡环8,其末端设置有螺纹结构,卡环8穿设在把手10上并用螺母锁合,通过旋转调节螺母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定模501与动模502卡合的松紧度。

为了增加动模502和定模501的卡合准确度,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动模502上设置有定位块11,定模501上开有定位卡接定位块11的第一定位孔12。通过定位块11卡接到第一定位孔12内,实现动模502和定模501的准确定位卡合。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定模501上设置定位块11,动模502上开设第一定位孔12。

为了增加上模5与下模6的定位准确性,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上模5上还设置有定位柱13,下模6上开设有与定位柱13定位卡接的第二定位孔14。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支架7上设置有第一顶针模块15,第一顶针模块15能够抵接鞋楦的鞋头,使得鞋头部分对应制得的鞋底厚度一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第一顶针模块15包括安装块1501和安装在安装块1501上的抵接块1502,抵接块1502能够抵接鞋楦的鞋头,安装块1501安装在支架7的侧面上。其中,安装块1501为L形板,L形板包括水平板1503和垂直板1504;水平板1503上开有第一长条孔,且抵接块1502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第一长条孔内,第一长条孔方便调节抵接块1502相对于支架7的水平位置,从而调整抵接块1502抵持在鞋头上的位置;垂直板1504上开有第二长条孔,且垂直板1504通过第二螺栓穿过第二长条孔安装在支架7的侧面上,第二长条孔方便调节抵接块1502相对于支架7的竖直位置,从而调整成型的鞋底的厚度。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支架7上还设置有第二顶针模块16;第二顶针模块16能够抵接鞋楦的鞋口位置,第一顶针模块15和第二顶针模块16的设置保证了制出的鞋子的鞋底的厚度一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支架7为磁性支架,第二顶针模块16的一端设置有磁铁块;第二顶针模块16通过磁铁块吸附在磁性支架7上并且能够相对于磁性支架7滑动,从而调节第二顶针模块16抵持在鞋楦上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支架7上开有第三长条孔;第二顶针模块16可滑动安装在第三长条孔内,为了实现第二顶针模块16在第三长条孔内滑动,第二顶针模块16上设置有螺柱,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三长条孔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鞋模,使用时,将连接中底与外沿条的鞋面套设到鞋楦上,接着,将动模502绕着定模501的铰接点转动打开,将鞋楦置于动模502和定模501上开设的定位槽503内,实现对鞋楦的准确定位,此时,第一顶针模块15抵接鞋楦的鞋头,第二顶针模块16抵接鞋楦的鞋口;然后,将定模501和动模502闭合,使得动模502上的定位块11卡在定模501上的第一定位孔12内,再转动把手10,将定模501上的卡勾9卡住动模502上的卡环8,使得定模501和动模502闭合牢固,卡紧鞋楦上的鞋面,外沿条贴合在定模501和动模502的底面上;接着,向下模6的注塑腔60101中浇注液态注塑料,这里的液态注塑料为聚氨酯材料,将上模5上的定位柱13与下模6上的第二定位孔14卡接,实现上模5与下模6合拢,使得外沿条抵接在注塑腔60101的外围;然后,液态注塑料在注塑腔60101内发泡冷却成型为大底,大底与外沿条、固特异鞋的中底粘接为一体。由于大底、外沿条和中底通过注塑一体连接,避免了粘合大底,避免了在贴大底的过程中刷三遍贴底胶水,有利于环保;同时,避免了在大底内部使用软木填充,质量轻,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固特异鞋由注塑材料制成,回弹性、减震性、曲挠性好,固特异鞋整体性能高。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特异鞋生产设备,包括驱动机构和鞋模,鞋模如上述实施例一或二中的鞋模。其中,驱动机构包括工作台17和机械臂18,下模6安装在工作台17上,上模5安装在机械臂18上,机械臂18带动上模5向靠近或远离工作台17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上模5与下模6合拢或打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特异鞋生产设备,使用时,机械臂18带动上模5向远离下模6的方向运动,实现开模;接着,将连接中底与外沿条的鞋面套设在鞋楦上,将鞋楦置于上模5上,并将上模5闭合夹紧鞋楦,外沿条紧贴在上模5的底面上;然后,向下模6的注塑腔60101内浇注液态注塑料;紧接着机械臂18带动上模5向靠近下模6的方向运动,实现合模,液态注塑料发泡并与鞋面的底部结合形成大底;最后,机械臂18带动上模5向远离下模6的方向运动,实现开模,打开上模5,将制得的鞋子取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特异鞋生产设备,通过机械臂18带动上模5运动实现固特异鞋的生产,方便快捷。此外,由于大底、外沿条和中底通过注塑一体连接,避免了粘合大底,避免了在贴大底的过程中刷三遍贴底胶水,有利于环保;同时,避免了在大底内部使用软木填充,质量轻,且固特异鞋由注塑材料制成,回弹性、减震性、曲挠性好,固特异鞋整体性能高。

实施例四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六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固特异鞋生产设备和实施例五中的固特异鞋生产设备的结构类似,对相同之处就不再赘述了,仅介绍不同之处。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公开了固特异鞋生产设备中,机械臂18与支架7连接。工作台17为圆盘机,机械臂18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机械臂18均布在圆盘机的周围,多个下模6固定在圆盘机上。

本实施例中的固特异鞋生产设备,由于包含多个均布在圆盘机周围的机械臂18,多个上模5分别安装在该多个机械臂18上,多个下模6分别安装在圆盘机上,多个机械臂18分别带动该多个上模5运动,实现多个上模5分别与多个下模6同时打开或合拢,从而实现了多个固特异鞋的同时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方便快捷。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8-1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特异鞋,固特异鞋包括鞋面1、中底2、外沿条3和大底4。其中,中底2设置在鞋面1底部的内侧面之间,外沿条3设置在鞋面1底部的外侧面上,大底4与外沿条3、中底2通过实施例三或四中的固特异鞋生产设备注塑一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外沿条3的横截面呈“一”字形并且围绕设置在中底2的边缘上,需要说明的是,外沿条3的横截面形状不仅仅限于“一”字形,还可以为“L”形或“T”形,只要满足能够与上模5的底面贴紧的外沿条3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外沿条3为真皮材质,需要说明的是,外沿条3还可以为聚氯乙烯(PVC)或皮浆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鞋面1的底部贴合在中底2的侧面上,外沿条3贴合在鞋面1的底部,外沿条3、鞋面1、中底2依次排列并通过缝线110连接在一起,避免了通过胶水粘在一起,环保,且连接牢固度好。

在本实施例中,大底4为PU材质,需要说明的是,大底4还可以为双密度大底4,从而增强鞋底的弹性与韧性。

为了增加制得鞋子的耐磨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在注塑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注塑连接或粘合连接的方式在大底4的底部增设TPU天皮、真皮天皮或橡胶天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特异鞋,由于大底4、外沿条3和中底2通过实施例五或六中的固特异鞋制作方法注塑一体连接,避免了粘合大底4及在贴大底4的过程中刷三遍贴底胶水,有利于环保;同时,避免了在大底4内部使用软木填充,质量轻,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固特异鞋由注塑材料制成,回弹性、减震性、曲挠性好,固特异鞋整体性能高。

实施例六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六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固特异鞋和实施例五中的固特异鞋的结构类似,对相同之处就不再赘述了,仅介绍不同之处。

粘接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公开了中底2包括本体201和内沿条202,其中内沿条202环绕设置在本体201邻近大底4的一面的边缘。内沿条202的横截面呈T形,以增强内沿条202与本体201结合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内沿条202的横截面形状不仅仅限于T形,还可以为L形,只要满足能够与本体201牢固贴合的内沿条202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具体为内沿条202粘接在本体201上。鞋面1的底部贴合在内沿条202上,外沿条3贴合在鞋面1的底部上,外沿条3、鞋面1、内沿条202依次贴合设置并且连接在一起。

其中,中底2邻近大底4的一面上还可设置一鞋芯垫片,该鞋芯垫片在注塑后夹设在中底2与大底4之间,从而起到支撑中掌的作用。鞋芯垫片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塑料、玻璃纤维或ABS树脂等材料。需要说明的是,鞋芯垫片还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铁、铝、合金等材料。因此鞋芯垫片由非金属或金属材料制成均可,只要能起一定的支撑作用即可。

本实施例公开的固特异鞋与实施例五中的固特异鞋的结构类似,有益效果相同,具体详见实施例五,在此不再赘述了。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第二”等均为描述上进行区别,没有其他的特殊含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