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成型平台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5593发布日期:2018-08-21 18:0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机成型平台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把数据和原料放进3D打印机中,机器会按照程序把产品一层层造出来,而打印出的产品,并可以即时使用。

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打印平台升降机构大多是采用剪叉式结构,这种剪叉式结构往往使得一根支撑杆的上端靠近成型平台的一端,另一根支撑杆的上端在成型平台的中部,从而导致支撑不平衡,容易影响打印过程的稳定性。

也有在成型平台下开设滑槽,使得才调节成型平高度的过程中两根支撑杆的上端能够在滑槽里滑动,避免了支撑不平衡的问题,但是当不需要支撑杆移动的时候,支撑杆上端不能固定在滑槽里,故而在打印的过程中由于打印机施力的方向的不对称从而使得成型平台在滑槽内滑动,影响打印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3D打印机存在的稳定性和成型平台易滑动造成的打印质量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打印机成型平台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3D打印机成型平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结构,升降结构下方设置有底座,升降结构上方固定连接有成型平台;

所述升降结构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成型平台的左端和右端;

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交叉处设置有滚轴,滚轴同时穿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均设置有驱动结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伸缩加固组件。

进一步限定,所述伸缩加固组件包括若干排相互平行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相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相连接,任意相邻的伸缩杆呈反向设置。

进一步限定,所述底座上端面开设有滑槽,滑槽沿其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下端均设置有滚动组件,滚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进一步限定,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沿滑槽长度方向设置的丝杠,丝杠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底端连接,丝杠另一端贯穿所述限位块。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成型平台的左端和右端使得作用于成型平台上的支撑力均匀,避免了在打印的过程中出现成型平台滑动的情况;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绕滚轴旋转,且每一个驱动结构驱动其连接的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沿滑槽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从而实现成型平台的上升或下降。

2.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伸缩加固组件,增加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组成的升降结构的稳定性。

3.伸缩加固组件包括若干排相互平行的伸缩杆且任意相邻的伸缩杆呈反向设置,使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的力可以均匀分配给伸缩杆避免了伸缩加固组件两端受力不均的情况发生。

4.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均设置滚动组件,使得滚动组件能够沿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省力。

5.限位块用于限制滚动组件在滑槽内滑动的距离,避免滑出滑槽造成设备的损坏。

6.驱动结构采用丝杠使得驱动结构变简单,当丝杠另一端贯穿限位块可使得丝杠保持水平的状态从而对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产生沿滑槽长度方向的施力,使得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只能在滑槽长度方向上来回移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成型平台;3-第二支撑杆;4-第一支撑杆;5-滚轴;6-滑槽;7-滚动组件;8-限位块;9-驱动结构;10-伸缩加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3D打印机成型平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结构,升降结构下方设置有底座1,升降结构上方固定连接有成型平台2;所述升降结构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4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杆3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成型平台2的左端和右端;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3的交叉处设置有滚轴5,滚轴5同时穿过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3上均设置有驱动结构9;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3之间设置有伸缩加固组件10。

如图1所示,设置于第一支撑杆4上的驱动结构9驱动第一支撑杆4,设置于第二支撑杆3上的驱动结构9驱动第二支撑杆3,使得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3相向移动或是相反移动,从而用于升高或降低成型平台2的高度,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3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3同时绕滚轴5转动;当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3相向移动时,伸缩加固组件10缩短;当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3相反移动时,伸缩加固组件10伸长;从而适应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3在竖直方向上高度的变化。

将第一支撑杆4的上端和第二支撑杆3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成型平台2的左端和右端使得作用于成型平台2上的支撑力均匀,避免了在打印的过程中出现成型平台2滑动的情况;伸缩加固组件10,增加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3组成的升降结构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伸缩加固组件10包括若干排相互平行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4相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3相连接,任意相邻的伸缩杆呈反向设置。

如图1所示,伸缩加固组件10包括若干排相互平行的伸缩杆且任意相邻的伸缩杆呈反向设置,使得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3上的力可以均匀分配给伸缩杆避免了伸缩加固组件10两端受力不均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座1上端面开设有滑槽6,滑槽6沿其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8;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3下端均设置有滚动组件7,滚动组件7设置于所述滑槽6内。

如图1所示,与第一支撑杆4下端连接的滚动组件7带动第一支撑杆4,与第二支撑杆3下端连接的滚动组件7带动第二支撑杆3,使得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3在滑槽6里相向或是相反移动,从而实现省力;限位块8用于限制滚动组件7在滑槽6内滑动的距离,避免滑出滑槽6造成设备的损坏。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驱动结构9包括沿滑槽6长度方向设置的丝杠,丝杠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或第二支撑杆3底端连接,丝杠另一端贯穿所述限位块8。

如图1所示,驱动结构9采用丝杠使得驱动结构9简单,当丝杠另一端贯穿限位块8可使得丝杠保持水平的状态从而对第一支撑杆4或第二支撑杆3产生沿滑槽6长度方向的施力,使得第一支撑杆4或第二支撑杆3只能在滑槽6长度方向上来回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