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制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35519发布日期:2019-05-22 03:09阅读:1168来源:国知局
溶液制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液制膜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光学膜的制造方法,有溶液制膜方法。溶液制膜方法是如下一种方法:通过使聚合物溶解于溶剂的胶浆流延在行进的流延支撑体来形成流延膜,将该流延膜从流延支撑体剥离来形成膜,并干燥所形成的膜。流延膜在流延支撑体上固化,以能够传送剥取而形成的膜。作为在流延支撑体上固化流延膜的方法,有通过将加热的气体吹送到流延膜上来干燥的方法。

流延支撑体形成为环状,以卷绕在至少两个辊上的状态沿长边方向行进,并重复胶浆的流延和流延膜的剥取。胶浆的流延在一侧的第1辊上的流延支撑体或从第1辊朝向另一侧的第2辊的流延支撑体上进行。为了促进流延膜的干燥,加热所形成的流延膜通过的第2辊的周面的情况较多,但第1辊的周面会被冷却至比第2辊低的温度,以使新形成的流延膜不起泡。并且,即使不主动加热第2辊,流延支撑体也会通过为了干燥流延膜而吹送的气体而被升温,第2辊会通过与该流延支撑体接触而变暖,其结果,被冷却的第1辊的周面变得比第2辊的周面温度低。

为了更可靠地冷却朝向胶浆流延的流延位置的流延支撑体,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071475号公报的方法中,向与形成流延支撑体的流延膜的流延面相反一侧的非流延面侧供给液体,并通过基于该液体的气化的蒸发潜热冷却朝向胶浆流延的流延位置的流延支撑体。

并且,在日本特开2002-273747号公报的方法中,将流延支撑体与第1辊及第2辊的各触点温度差设为规定的条件。为了满足该条件,在日本特开2002-273747号公报的方法中,将流延支撑体行进的区域分为4个部分,并将各部分的温度设定为规定的温度。并且,在该日本特开2002-273747号公报中记载有考虑流延支撑体的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用于移动终端的图像显示面的玻璃例如容易因冲击等破裂。因此,要求覆盖玻璃表面的树脂(聚合物)制的膜和/或将玻璃替换成树脂(聚合物)制的膜。关于这一点,通过日本特开2012-071475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2-273747号公报等以往的溶液制膜方法制造的光学膜在偏振片的保护膜等用途中具有充分的平滑性。然而,该平滑性不及具有光泽感的上述玻璃,例如为了用作如上述的图像显示面的保护膜,需要进一步提高平滑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平滑性进一步得到提高的光学膜的溶液制膜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溶液制膜方法具有流延膜形成工序、支撑体冷却工序、剥取工序及干燥工序,并向以卷绕在第1辊和第2辊上的状态沿长边方向连续行进的环状的流延支撑体流延胶浆,该第2辊的周面的温度比第1辊的周面的温度高。流延膜形成工序通过向第1辊上的流延支撑体或从第1辊朝向第2辊的流延支撑体流延胶浆来形成流延膜。支撑体冷却工序将温度比第1辊的周面更高的气体吹送至从第2辊朝向第1辊的流延支撑体,从而将朝向第1辊的流延支撑体以5℃/分钟以下的冷却速度冷却。剥取工序通过将流延膜从流延支撑体剥离来形成膜。干燥工序干燥通过剥取工序形成的膜。

将流延支撑体与第1辊的接触开始位置的流延支撑体的温度设为ts,将流延胶浆的流延位置的流延支撑体的温度设为tc时,优选设为|ts-tc|≤5℃。

将流延支撑体的长度设为l时,从开始支撑体冷却工序的冷却开始位置至流延支撑体与第1辊的接触开始位置为止的距离优选最长为(1/5)×l。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制造平滑性进一步得到提高的光学膜。

附图说明

图1是溶液制膜设备的概略图。

图2是平滑性的评价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发明的图1所示的溶液制膜设备10用于制造光学膜(以下,简称为“膜”)11。该膜11构成移动终端的图像显示面,即用作作为配置于图像显示部的触摸面板的最表面的保护膜。该膜11能够替代以往的玻璃使用,即用作替代品,也可以以贴附在玻璃表面的状态使用。所制造的膜11的厚度在1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0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50μm以上且250μm以下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200μm。

溶液制膜设备10从上游侧依次具备流延装置13、拉幅机14、辊干燥装置15、分切机16、卷取装置17。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溶剂含有率(单位;%)为干燥量基准的值,具体而言是将溶剂的质量设为ms,将溶剂含有率求得对象的膜11或流延膜29的质量设为mf时,以{ms/(mf-ms)}×100求得的百分率。

流延装置13是用于从胶浆21形成膜11的装置。胶浆21是聚合物溶解于溶剂的聚合物溶液。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聚合物,使用三乙酸纤维素(以下,称为tac),但也可以使用与tac不同的其他纤维素酰化物。纤维素酰化物的酰基可以仅为1种,或者也可以具有2种以上的酰基。酰基为2种以上时,优选其中一个为乙酰基。将纤维素的羟基用羧酸酯化的比例,即酰基的取代度优选满足所有下述式(i)~(iii)。另外,在以下的式(i)~(iii)中,a及b表示酰基的取代度,a为乙酰基的取代度,并且b为碳原子数3~22的酰基的取代度。

(i)2.0≤a+b≤3.0

(ii)1.0≤a≤3.0

(iii)0≤b≤2.0

酰基的全取代度a+b更优选为2.20以上且2.90以下,尤其优选为2.40以上且2.88以下。并且,碳原子数3~22的酰基的取代度b更优选为0.30以上,尤其优选为0.5以上。

并且,胶浆21的聚合物并不限于纤维素酰化物。例如也可以为丙烯酸树脂、环状烯烃树脂(例如jsrcorporation制的arton(注册商标))等。

作为成为膜11的固体成分,胶浆21可以包含除聚合物以外的成分。作为除聚合物以外的固体成分,例如有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延迟控制剂、微粒子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增塑剂。微粒子是以对膜11赋予润滑性和/或耐划擦性,或抑制重叠膜11时的粘连等的目的而使用的所谓的消光剂。

关于胶浆21中的固体成分的比例(以下,称为固体成分含有率),将固体成分的质量设为mk,将胶浆21的质量设为md时,以(mk/md)×100求得的百分率设在17%以上且25%以下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19.5%。

作为胶浆21的溶剂,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物。溶剂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例如使用丁醇、乙醇、丙醇等,这些可以作为混合物并用2种以上。

流延装置13具备形成为环状的连续的流延支撑体即传送带23和沿周向旋转的第1辊26及第2辊27。传送带23卷绕在第1辊26和第2辊27的周面。只要第1辊26和第2辊27中的至少一个是具有驱动手段的驱动辊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辊26和第2辊27两者设为驱动辊。通过驱动辊沿周向旋转,与周面接触的传送带23在长边方向上连续行进,并进行循环。将传送带23与第1辊26的接触开始的位置称为接触开始位置,并标注符号ps。另外,在图1中标注有符号x的箭头表示传送带23的行进方向及膜11的传送方向。

在传送带23的上方具备流延模(以下,称为模)28。模28将所供给的胶浆21拓宽为向图1的纸面进深方向扩展的膜状之后,从流出口(未图示)连续流出。由此,在行进的传送带23上形成流延膜29。另外,以下将胶浆21在传送带23的行进路上流延的位置,即胶浆21与传送带23接触开始的位置称为流延位置,并标注符号pc。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模28设置于第1辊26上的传送带23的上方,将流延位置pc设在第1辊26上。然而,模28的位置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设置于从第1辊26朝向第2辊27的传送带23的上方,由此可使胶浆21在从第1辊26朝向第2辊27的传送带23上流延。此时,优选在从第1辊26朝向第2辊27的传送带23的下方配置辊31,并在由辊31支撑的传送带23的上方配置模28。

第1辊26和第2辊27分别具备控制周面的温度的温度控制器32。第1辊26的周面被冷却至温度成为规定的范围,由此传送带23每行进一周进行一次冷却。由此抑制流延膜29的起泡。第2辊27的周面被加热至温度成为规定的范围,由此更有效地干燥流延膜29。

第1辊26的周面温度优选设为0℃以上且4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设为10℃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设为20℃以上且25℃以下的范围。第2辊27的周面温度优选设为15℃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设为2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设为25℃以上且40℃以下的范围。其中,将第2辊27的周面温度比第1辊26的周面温度设高。

关于从模28到达传送带23的胶浆21,所谓流道,也可以在传送带23的行进方向x上的上游设置减压腔(未图示)。减压腔通过抽吸流道的上游侧区域的环境气体对该区域进行减压。

将流延膜29干燥至能够向拉幅机14传送的程度之后,以包含溶剂的状态从传送带23剥离,由此形成膜11。剥取优选在溶剂含有率成为100%以下之后进行,更优选在25%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内进行。

剥取时,利用作为剥取部的辊(以下,称为剥取辊)33支撑膜11,并将流延膜29从传送带23剥离的剥取位置pp保持固定。剥取辊33可以为具备驱动机构并沿周向旋转的驱动辊。另外,剥取利用第1辊26上的传送带23进行。传送带23进行循环而从剥取位置pp返回流延位置pc,并在流延位置pc重新流延新的胶浆21。

流延装置13具备供气干燥单元41和传送带冷却单元42。供气干燥单元41为用于将流延膜29干燥至能够进行从传送带23剥取后的传送的程度的单元。供气干燥单元41设置在比传送带23的行进方向x上的模28更靠下游的位置,并具有第1供气部45~第3供气部47和第1排气部48、第2排气部49。将它们配置在形成传送带23的流延膜29的流延面侧,沿传送带23的行进方向x,并从上游侧依次排列有第1供气部45、第1排气部48、第2供气部46、第2排气部49、第3供气部47。

在该例子中,将第1供气部45配置在第1辊26上的传送带23的行进路附近,第1排气部48和第2供气部46配置在从第1辊26朝向第2辊27的传送带23的行进路附近,第2排气部49配置在与第2辊27接触的传送带23的行进路附近,第3供气部47配置在接触开始的位置ps附近的传送带23的行进路附近。其中,配置第1供气部45~第3供气部47和第1排气部48、第2排气部49的位置并不限于此,只要在从流延位置pc朝向剥取位置pp的传送带23的行进路附近即可。并且,供气部和排气部的数量也并不限于此,设为与传送带23的长度等相应的数量即可。

第1供气部45~第3供气部47流出被加热的干燥气体,第1排气部48和第2排气部49抽吸气体并排气。在此,传送带23、模28、第1供气部45~第3供气部47、第1排气部48、第2排气部49等收容在与外部空间隔断的腔51的内部,第1排气部48和第2排气部49将所抽吸的气体排出至该腔51的外部。供气干燥单元41在腔51的外部具备送风控制器52。送风控制器52具备风扇(未图示)和控制部(未图示),控制部经风扇将作为干燥气体的例如空气分别送至第1供气部45~第3供气部47,并将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与来自第1供气部45~第3供气部47的各流量、第1排气部48和第2排气部49各自的气体抽吸力分开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方式中,来自第1供气部45~第3供气部47的干燥气体通过送风控制器52被加热至约90℃。使如此加热的干燥气体作为暖风在流延膜29上流动,从而加热流延膜29并促进干燥。干燥气体的温度优选在40℃以上且140℃以下的范围内。

将第1供气部45和第2供气部46配置成使干燥气体流出的流出口(未图示)朝向传送带23的行进方向x的状态,由此以顺风向传送中的流延膜29供给干燥气体。该干燥气体成为与流延膜29的膜面平行的流体。将第3供气部47配置成使干燥气体流出的流出口(未图示)朝向与传送带23的行进方向x相反一侧的状态,由此以逆风向传送中的流延膜29供给干燥气体。该干燥气体也成为与流延膜29的膜面平行的流体。将第1排气部48和第2排气部49配置成抽吸气体的抽吸口(未图示)朝向所通过的流延膜29的状态。第1排气部48在第1供气部45与第2供气部46之间,第2排气部49在第2供气部46与第3供气部47之间,分别抽吸气体。其中,所供给的干燥气体的朝向并不限于此,可以为与流延膜29垂直的朝向。另外,将第1供气部45~第3供气部47的流出口、第1排气部48及第2排气部49的抽吸口设为沿传送带23的宽度方向(图1的纸面进深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送风控制器52分别独立地控制第1供气部45~第3供气部47、第1排气部48及第2排气部49,但并不限于该方式。例如,可以分别在第1供气部45~第3供气部47、第1排气部48及第2排气部49设置控制器(未图示),并通过各控制器控制第1供气部45~第3供气部47、第1排气部48及第2排气部49。改变供气部和排气部的数量的情况也相同。

干燥流延膜29的干燥设备并不限于供气干燥单元41,可以使用干燥流延膜的公知的干燥设备。例如可以为具备形成为覆盖流延膜29的大小的箱状的供气箱(未图示)和设置于该供气箱的传送带23的对置面的将干燥气体从前端的开口送出的多个送出喷嘴(未图示)的送风机(未图示)。

传送带冷却单元42是用于冷却从第2辊27朝向第1辊26的传送带23的单元。传送带冷却单元42具备和与从第2辊27朝向第1辊26的传送带23的流延面相反一侧的反流延面对置配置的供气部56和排气部57。在该例子中,在传送带23的行进方向x上,将供气部56配置在排气部57的下游侧,但供气部56和排气部57的位置关系可以与此相反。

供气部56流出比第1辊26的周面的温度高的温度的气体(例如空气),排气部57抽吸气体并排气。传送带冷却单元42在腔51的外部具备控制器58,控制器58向供气部56送出调节成比第1辊26的周面的温度高的温度的气体,且将该气体的温度和排气部57的气体的抽吸力分开调节。传送带冷却单元42通过上述的气体,以5℃/分钟以下,即大于0℃/分钟且5℃以下的冷却速度冷却从第2辊27朝向第1辊26的传送带23。冷却速度优选在2℃/分钟以上且6℃/分钟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分钟以上且3℃/分钟以下的范围内。冷却速度能够通过将从后述的温度tr减去温度ts的值除以从后述的冷却开始位置pr至接触开始位置ps为止的传送带23的行进时间而求得。

冷却速度能够通过来自供气部56的气体的温度、来自供气部56的气体的流速、基于排气部57的气体的抽吸力进行调节。其中,将来自供气部56的气体的温度设为比第1辊26的周面高,因此通过来自供气部56的气体的温度调节冷却速度是有限的。此时,通过来自供气部56的气体的流速和基于排气部57的气体的抽吸力调节冷却速度。例如,提高冷却速度时提高流速和抽吸力,降低冷却速度时降低流速和抽吸力即可。

在该例子中,将第1辊26的周面的温度通过配置成与第1辊26的周面对置的状态的市售的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器(未图示)检测,并根据该检测结果,控制器58调节气体的温度。

在供气部56中,将流出气体的流出口(未图示)配置成与传送带23的行进方向x相反朝向的状态,由此以逆风对行进中的传送带23供给气体。该气体成为与传送带23的反流延面平行的流体。在排气部57中,将抽吸气体的抽吸口(未图示)配置成朝向传送带23的状态,排气部57不一定必须设置,但通过排气部57在供气部56的上游侧抽吸气体,来自供气部56的气体更加可靠地沿传送带23的反流延面流动。其中,所供给的气体的朝向并不限于此,可以为与传送带23垂直的朝向。另外,将供气部56的流出口和排气部57的抽吸口设为沿传送带23的宽度方向(图1的纸面进深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器58分别独立地控制供气部56和排气部57,但并不限于该方式。例如,可以分别在供气部56和排气部57中设置控制器(未图示),并通过各控制器控制供气部56和排气部57。

将接触开始位置ps上的传送带23的温度设为ts,将流延位置pc上的传送带23的温度设为tc时,优选为|ts-tc|≤5℃。更优选为|ts-tc|≤4℃。上述的温度tr、温度ts及温度tc分别通过配置成与传送带23的流延面对置的状态的市售的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器(未图示)进行检测,并根据该检测结果,温度控制器32调节第1辊26的周面的温度,控制器58调节供气部56的气体的温度和排气部57的气体的抽吸力。

从第2辊27朝向第1辊26的传送带23从与排气部57对置的位置开始冷却。因此与排气部57对置的位置是开始冷却传送带23的冷却开始位置pr,上述的温度tr是在该冷却开始位置pr上的传送带23的温度。将传送带23的长度设为l时,从冷却开始位置pr至接触开始的位置ps为止的距离lr优选最长为(1/5)×l,即在比0长且(1/5)×l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10)×l以上且(1/5)×l以下的范围内。

通过从传送带23剥取来形成的膜11被引导至拉幅机14。可以在流延装置13与拉幅机14之间的传送路上配置送风装置(未图示)。通过该送风装置的送风促进膜11的干燥。

拉幅机14为传送膜11并且促进干燥的第1膜干燥装置。本实施方式的拉幅机14通过作为保持部件的夹具14a保持膜11的各侧部,并将膜11沿长边方向传送并且赋予宽度方向上的张力,从而还进行将膜11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延伸处理。

拉幅机14具有管道14b,管道14b设置在膜11的传送路的图1中的上方。管道14b具有多个送出干燥气体(例如干燥的空气)的狭缝(未图示),干燥气体由送风机(未图示)供给。送风机将调整为规定的温度和/或湿度的干燥气体送至管道14b。将狭缝与膜11的传送路对置的方式配置管道14b。各狭缝为沿膜11的宽度方向伸长的形状,多个狭缝形成为在传送方向x上相互具有规定的间隔。另外,可以将具有相同结构的管道设置在膜11的传送路的图1中的下方,也可以设置在膜11的传送路的图1中的上方和下方这两方。

辊干燥装置15为用于进一步使膜11干燥的第2干燥装置。辊干燥装置15的内部的环境气体的温度和/或湿度等通过空调(未图示)进行调节。在辊干燥装置15中,将膜11卷绕在多个辊15a而进行传送。

分切机16是用于切除膜11的两侧部而将膜11设为目标宽度的设备。在该切除中,以包含基于夹具14a的保持痕迹的方式切除膜11的两侧部。分切机16可以设置在拉幅机14与辊干燥装置15之间。卷取装置17将膜11卷在卷芯上来设为卷筒状。

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胶浆21从模28连续流出至行进的传送带23,从而在传送带23上形成流延膜29(流延膜形成工序)。通过行进的传送带23传送流延膜29,并引导至供气干燥单元41。通过来自第1供气部45~第3供气部47的供气,促进流延膜29的干燥。将第1排气部48和第2排气部49配置成抽吸气体的抽吸口朝向流延膜29的状态,因此从第1供气部45~第3供气部47流出的干燥气体更可靠地在流延膜29上流动。因此,更有效地促进流延膜29的干燥。

然而,即使传送带23和第1辊26制造得精巧,也会在相互接触时的压力(接触压)中产生不均(以下,称为接触不均),接触不均成为传送带23的温度不均的原因,而传送带23的温度不均会成为流延膜29的干燥不均的原因。了解到因该接触不均产生的干燥不均在用作偏振片的保护膜等光学膜时为不会成为问题的程度,但在比其要求更高的平滑性的例如上述的保护膜等中会成为问题。而且还了解到因该接触不均产生的干燥不均在急速冷却(以下,称为急冷)传送带23时变得尤其明显。并且,关于传送带23的冷却,相较于通过固体或液体的冷却,例如通过与第1辊26的接触的冷却或通过液体的供给的冷却,通过气体的冷却更稳定。关于这一点,传送带冷却单元42通过气体冷却作为从第2辊27朝向第1辊26的流延支撑体的传送带23,而且将该气体的温度设为比第1辊26更高的温度。因此,传送带冷却单元42以5℃/分钟以下的较慢的冷却速度冷却传送带23(支撑体冷却工序),因此传送带23即使开始与被冷却的第1辊26接触也不会急冷。其结果,由于接触不均导致的流延膜29的干燥不均得到抑制,所获得的膜11的平滑性得到提高。并且,传送带冷却单元42仅从反流延面侧,利用气体的流动冷却传送带23。因此,相较于来自流延面侧的冷却,流延膜29的干燥效率的下降得到抑制。

通过|ts-tc|≤5℃,基于第1辊26的传送带23的冷却速度也会抑制得较小,因此因接触不均产生的干燥不均会抑制得更小。从冷却开始位置pr至接触开始位置ps为止的距离最长为(1/5)×l,因此更可靠地保持流延膜29的干燥效率。

一边通过拉幅机14传送通过将流延膜29从传送带23剥取(剥取工序)来形成的膜11,一边通过来自管道14b的干燥风促进干燥,在该干燥期间,通过夹具14a沿宽度方向延伸。膜11通过辊干燥装置15进一步被干燥。如此,通过拉幅机14和辊干燥装置15干燥膜11(干燥工序)。利用分切机16去除侧部之后,通过卷取装置17卷成卷筒状。

以下,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将详细内容记载于实施例,关于比较例只记载与实施例不同的条件。

实施例

[实施例1]~[实施例5]

通过溶液制膜设备10制造膜11,并作为实施例1~5。将胶浆21的固体成分溶解于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物来制备了胶浆21。胶浆21的固体成分如下。条件示于表1。

tac17.1质量份

第1增塑剂1.7质量份

第2增塑剂0.7质量份

针对从所获得的各膜11取样成片状的样品片62(参考图2),根据下述的方法及基准,进行了平滑性和起皱的评价,并评价了在制造中的流延膜29上是否有起泡。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1.平滑性

参考图2对平滑性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作为样品评价板,准备了平滑的玻璃板61。在该玻璃板61的一面贴附上述的样品片62,并在另一面贴附黑色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63,由此制备了层叠由玻璃板61、样品片62及黑色pet膜63的层叠体64。贴附时使用了光学用透明粘结片(未图示)。在设置有荧光灯67的平滑性评价系统中,以样品片62朝上的方式放置了层叠体64。在该平滑性评价系统中设定了观察点pw,从该观察点pw观察映在样品片62上的荧光灯67的像。作为荧光灯67,使用了管径32.5mm的40w直管型荧光灯。

将层叠体64的放置处设为水平,由此样品片62的上表面被设为水平。并且,沿一方向延伸的荧光灯67的长边方向也配置成水平,由此荧光灯67与样品片62的上表面变得相互平行。将荧光灯67与观察点pw设为相同的高度,并将层叠体64的放置处定位成来自荧光灯67的光对样品片62的入射角成为60°的状态且能够在反射角(即60°)进行观察的状态,从观察点pw在样品片62的上表面的中央62c观察到荧光灯67的像。将荧光灯67与样品片62的上表面的中央62c之间的距离及观察点pw与上述的中央62c之间的距离均设为2m,在图2中标注有符号l1。另外,在图2,对入射角和反射角标注有符号θ1,并将照射了荧光灯67的光的状态下的荧光灯67的像的外轮廓线li以两点划线描绘。该外轮廓线li在样品片62的平滑性极其良好时会被观察为直线,但平滑性越差,会被观察为波型越大的线。

在照射了荧光灯67的光的状态下,以中央62c为旋转中心旋转层叠体64并且在观察点pw观察映在样品片62上的荧光灯67的像,在像的外轮廓线li的振幅最大的位置停止层叠体64的旋转,并将其姿势确定为评价对象姿势。将外轮廓线li的振幅中最大的值设为v1,将与荧光灯的宽度(直径)对应的像的宽度设为v2,并根据下述基准评价了用v1/v2的计算式求得的值,将此作为平滑性的评价。a为合格,b和c为不合格。另外,外轮廓线li中存在振幅时,将从一侧的外轮廓线li的振幅的中央至另一侧的外轮廓线li的振幅的中央为止的尺寸设为v2。

a:小于1/10

b:1/10以上且小于1/5

c:1/5以上

2.起泡

根据流延膜29的干燥条件,因流延膜29的温度过度上升会发生起泡。起泡中产生的气泡大的情况下,拉幅机14会引发膜11的断裂,很难继续流延。并且,即使流延膜29中产生的气泡小,该气泡存在于膜11的情况下会成为品质上的问题。因此,由以下的基准进行了流延膜29的起泡的评价。a为合格,b为不合格。

a:没有发现起泡。

b:发现有起泡。

3.起皱

根据流延膜29的干燥条件,剥取位置pp的溶剂含有率会变高,并且会在剥取辊33上在膜11产生起皱,在样品片62上也确认到了皱纹。因此,目视观察样品片62,并根据下述的基准进行了起皱的评价。a为合格,b为不合格。

a:在样品片中未确认到起皱。

b:在样品片中确认到起皱。

实施了起皱的评价为b的实施例4之后,稍微降低传送带23的行进速度(具体而言在实施例4中,每1分钟的行进距离降低了10%),其他条件不变,即其他条件以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再次制造了膜11。针对如此获得的膜11,进行了平滑性、起皱及起泡的评价的结果,平滑性和起泡与实施例4的情况同样地获得了a的评价结果,起皱相较于实施例4的情况得到提高,获得了a的评价结果。

实施了起皱的评价为b的实施例5之后,稍微降低传送带23的行进速度(具体而言在实施例5中,每1分钟的行进距离降低了10%),其他条件不变,即其他条件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条件再次制造了膜11。针对如此获得的膜11,进行了平滑性、起皱及起泡的评价的结果,平滑性和起泡与实施例5的情况同样地获得了a的评价结果,起皱相较于实施例5的情况得到提高,获得了a的评价结果。

[比较例1]~[比较例6]

根据表1所示的条件制造了膜。其他条件与实施例相同。

与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及基准评价了平滑性、起皱及起泡。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