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浇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64229发布日期:2018-09-29 02:57阅读:9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注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进浇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模具开发过程中,对进浇方法有着严厉的要求,因为进浇方法直接关系到塑料制品的质量,比如方熔接痕,填充缺乏,缩影及曲折变形等等。目前,长条板类注塑件注塑过程中采用单侧进胶的方式,虽然加工简单,但注塑件在模具中注塑流动不平衡,两侧的收缩不均匀,注塑件会产生镰刀变形,此缺陷影响注塑件的装配间隙。

因此,如何减少注塑件镰刀变形,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注塑件镰刀变形,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浇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进浇系统,包括分流板和热咀,其中,所述分流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热咀。

优选地,在上述进浇系统中,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底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热咀。

优选地,在上述进浇系统中,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底侧的一侧设置有四个热咀,分别为第一热咀、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和第四热咀。

优选地,在上述进浇系统中,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顶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热咀。

优选地,在上述进浇系统中,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顶侧的一侧设置有三个热咀,分别为第五热咀、第六热咀和第七热咀。

优选地,在上述进浇系统中,所述热咀为针阀热咀。

优选地,在上述进浇系统中,所述针阀热咀的胶口为牛角胶口。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进浇方法,该方法应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进浇系统,该进浇方法包括利用该进浇系统:

对腔模第一侧的中部进浇;

对腔模第二侧的中部进浇;

对腔模第一侧的两边进浇;

对腔模第二侧的两边进浇;

保压后停止进浇。

优选地,在上述进浇方法中,所述第一侧为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顶侧的一侧;

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底侧的一侧。

优选地,在上述进浇方法中,所述分流板第二侧上设置有四个热咀,分别为第一热咀、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和第四热咀;所述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第一侧设置有三个热咀,分别为第五热咀、第六热咀和第七热咀;

所述对腔模第一侧的中部进浇包括:第六热咀打开;

所述对腔模第二侧的中部进浇包括:待料流到腔模与所述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对应的位置处时,打开所述第二热咀和第三热咀,所述第六热咀继续打开;

所述对腔模第一侧的两边进浇包括:待料流到腔模与所述第五热咀和第七热咀对应的位置处时,打开第五热咀和第七热咀,所述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和所述第六热咀继续打开;

所述对腔模第二侧的两边进浇包括:待料流到腔模与所述第一热咀和第四热咀对应的位置处时,打开所述第一热咀和第四热咀,所述第五热咀、第七热咀、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和所述第六热咀继续打开;

所述保压后停机进浇包括:关闭所述第一热咀、第四热咀、第五热咀、第七热咀、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和所述第六热咀。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使用时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进浇系统,由于分流板两侧均设置有热咀,在进浇过程中能够在腔模的两侧同时进浇,因此,注塑后的注塑件两侧进胶平衡,收缩一致,从而减小注塑件的镰刀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进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热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进浇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进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100为分流板、200为腔模、301为第一热咀、302为第二热咀、303为第三热咀、304为第四热咀、305为第五热咀、306为第六热咀、307为第七热咀、3011为胶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公开一种进浇系统及方法,以减少注塑件镰刀变形。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进浇系统包括分流板100和热咀,其中,所述分流板100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热咀。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使用时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进浇系统,由于分流板100两侧均设置有热咀,在进浇过程中能够在腔模200的两侧同时进浇,因此,注塑后的注塑件两侧进胶平衡,收缩一致,从而减小注塑件的镰刀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流板100两侧分别对应腔模200的两侧,分流板100其中一侧上的热咀向腔模200的一侧进浇,分流板100另一侧上的热咀向腔模200的另一侧进浇。

为了进一步减小注塑件的镰刀变形,所述分流板100对应腔模200底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热咀。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板100对应腔模200底侧的一侧设置有四个热咀,分别为第一热咀301、第二热咀302、第三热咀303和第四热咀304,当然本发明中设置在该侧的热咀的数量并不仅仅局限于此。

同理,所述分流板100对应腔模200顶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热咀。在本发明图示中所述分流板100对应腔模200顶侧的一侧设置有三个热咀,分别为第五热咀305、第六热咀306和第七热咀307,当然本发明中设置在该侧的热咀的数量并不仅仅局限于此。

上述热咀为本领域常用的热咀,通过该热咀将料注入腔模200中,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采用针阀热咀。采用针阀热咀可以通过时序调节热咀打开顺序,消除注塑件的熔接线与调整注塑件的变形。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针阀热咀的胶口3011为牛角胶口,采用牛角胶口,能够自动断胶,实现全自动生产。

参阅图4,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进浇方法,该方法应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进浇系统,该进浇方法包括:

步骤s1对腔模第一侧的中部进浇;

步骤s2对腔模第二侧的中部进浇;

步骤s3对腔模第一侧的两边进浇;

步骤s4对腔模第二侧的两边进浇;

步骤s5保压后停止进浇。

由于采用上述系统具有以上效果,应用该进浇系统的进浇方法具有相应的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侧可以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顶侧的一侧也可以为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底侧的一侧。当第一侧为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顶侧的一侧时,第二侧为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底侧的一侧;当第一侧为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底侧的一侧时;第二侧为分流板对应腔模顶侧的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侧为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顶侧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底侧的一侧为例进行具体介绍。

优选地,在上述进浇方法中,所述分流板第二侧上设置有四个热咀,分别为第一热咀、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和第四热咀;所述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第一侧设置有三个热咀,分别为第五热咀、第六热咀和第七热咀;

所述对腔模第一侧的中部进浇包括:第六热咀打开;

所述对腔模第二侧的中部进浇包括:待料流到腔模与所述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对应的位置处时,打开所述第二热咀和第三热咀,所述第六热咀继续打开;

所述对腔模第一侧的两边进浇包括:待料流到腔模与所述第五热咀和第七热咀对应的位置处时,打开第五热咀和第七热咀,所述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和所述第六热咀继续打开;

所述对腔模第二侧的两边进浇包括:待料流到腔模与所述第一热咀和第四热咀对应的位置处时,打开所述第一热咀和第四热咀,所述第五热咀、第七热咀、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和所述第六热咀继续打开;

所述保压后停机进浇包括:关闭所述第一热咀、第四热咀、第五热咀、第七热咀、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和所述第六热咀。

通过以上调节出胶顺序,不但可以保证产品的外观没有熔接线,还可以保证产品的两侧体积收缩均匀,减小镰刀变形。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