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打印视觉末端反馈控制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10794发布日期:2018-12-25 20:46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3D打印视觉末端反馈控制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视觉末端反馈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d打印已成为一种潮流,并开始广泛应用到生活、设计等领域,尤其是在工业设计,数码产品开模等十分广泛,不仅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一个模具的打印,而且缩短了很多产品从开发到投入市场的时间。

它也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在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特别是一些高价值应用(比如髋关节或牙齿,或一些飞机零部件)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随着“3d打印”这项技术的普及,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以及其他领域都会更加成熟、广泛。现如今3d打印机不仅应用领域广,其使用的材料也是十分广泛。工程师可以使用3d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出一个模型或原型之后,应用适合的原料经过3d打印机进行打印。3d打印的原料涉及到有机材料或者无机材料,例如橡胶、塑料等等有粘合性的材料。用户可以根据产品性质选择不同性质、价格的材料进行打印操作,节约成本,性价比高。

目前3d打印设备主要采用的是三坐标打印的方法,其认为输入的为理想模型,打印的设备精度都不太高;且由于反馈控制距离短,速度较大,会产生相对的震动,一定情况下影响打印精度。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提高3d打印精度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视觉末端反馈控制方法和系统,以提高打印精度,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3d打印视觉末端反馈控制方法,包括:

(1)给3d打印的机械臂输入模型;

(2)视觉检测打印模型;

(3)以机械臂的原模型比对,产生差值发送给plc;

(4)最后plc移动底盘进行补偿并反馈给机器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1.回原点状态:低盘首先回原点理想位置,即以该位置为打印位置;

2.与视觉实时通讯:plc和视觉建立以太网连接并实时进行数据交换;

3.机械臂开始打印,视觉开始检测,视觉跟踪打印模型以机械臂的实际模型相比对,发现偏差之后并把数值量发送给plc;

4.plc处理数值并把数值转化成脉冲量控制伺服电机移动底盘;

5.低盘往回原点理想位置;

6.通讯反馈给视觉和机械臂。

一种基于3d打印视觉末端反馈控制系统,包括:plc、视觉单元,低盘以及机械臂;其中,所述plc与所述视觉单元、所述低盘进行通讯,所述机械臂进行打印。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3d打印的反馈的控制方法和系统,该方法能明显提高3d打印的精度。本发明通过低盘移动的方法反馈给视觉和机械臂,并实时修正打印的位置误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高效、环保等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体流程图。图2为实施例1的操作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基于3d打印视觉末端反馈控制方法,包括:

(1)给3d打印的机械臂输入模型;

(2)视觉检测打印模型;

(3)以机械臂的原模型比对,产生差值发送给plc;

(4)最后plc移动底盘进行补偿并反馈给机器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1.回原点状态:低盘首先回原点理想位置,即以该位置为打印位置;

2.与视觉实时通讯:plc和视觉建立以太网连接并实时进行数据交换;

3.机械臂开始打印,视觉开始检测,视觉跟踪打印模型以机械臂的实际模型相比对,发现偏差之后并把数值量发送给plc;

4.plc处理数值并把数值转化成脉冲量控制伺服电机移动底盘;

5.低盘往回原点理想位置;

6.通讯反馈给视觉和机械臂。

实施例2:

一种基于3d打印视觉末端反馈控制系统,包括:plc、视觉单元,低盘以及机械臂;其中,所述plc与所述视觉单元、所述低盘进行通讯,所述机械臂进行打印。

如图2所示的操作流程界面。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视觉末端反馈控制方法,包括:给3D打印的机械臂输入模型;视觉检测打印模型;以机械臂的原模型比对,产生差值发送给plc;最后plc移动底盘进行补偿并反馈给机器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3D打印的反馈的控制方法和系统,该方法能明显提高3D打印的精度。本发明通过低盘移动的方法反馈给视觉和机械臂,并实时修正打印的位置误差。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林克欣;吴供星;陈锦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07.11
技术公布日:2018.1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