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极小加工空间的塑胶模脱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9950发布日期:2018-12-22 08:3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极小加工空间的塑胶模脱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塑胶模脱模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适用于极小加工空间的塑胶模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或者常用到的各种塑胶器件大多都是用塑胶模具来加工成型的,如电子产品的塑胶外壳、键盘的塑胶器件等。

因塑胶器件中常具有各种样式的倒扣或者内倒扣,因此塑胶模具中也相应的配置有用来加工成型产品倒扣或者内倒扣的脱模机构。目前塑胶模具中常采用斜销脱模机构来加工成型产品内倒扣,但斜销在进行脱模操作时需要加工空间大、产品倒扣量小,若加工空间小或者极小,那么斜销将不能正常的实现脱模;而若产品倒扣量较大,将会出现强脱而造成产品拉伤的弊端。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极小加工空间的塑胶模脱模机构,其既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加工空间过小而无法脱模的状况,又有效地避免了强脱现象、以及强脱所造成的产品被拉伤弊端。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极小加工空间的塑胶模脱模机构,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公模仁、公模板、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和下固定板,所述公模仁上镶装有公模入子,所述上顶针板和所述下顶针板能够同步进行上下移动定位;将所述公模板的长度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在所述公模仁上并分别靠近所述公模入子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各分别开设有贯穿所述公模仁上下两侧面的第一导向槽,且每一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一侧内壁上各形成有第一倾斜面;还在所述公模板上并分别对应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位置处各分别开设有贯穿所述公模板上下两侧面的第二导向槽,且呈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相互贯通,并一起构成一活动通道;

其中在每一所述活动通道内各分别设置有用以对置于所述公模入子上的产品进行加工成型内倒扣的变形入子,每一所述变形入子各具有一体连接且从下往上依次布置的尾段、变形段、连接段和尖头段,所述尾段的底侧伸置于所述活动通道外、并还定位连接于所述上顶针板上,所述变形段背向所述公模入子的外侧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配合的第二倾斜面,所述尖头段亦伸置于所述活动通道外,且所述尖头段背向所述公模入子的外侧上还形成有用以加工成型产品内倒扣的加工刀口;当所述上顶针板和所述下顶针板同步向上移动时,所述上顶针板能够带动所述变形入子整体向上运动,所述尖头段能够竖直插入产品中,并藉以其上的所述加工刀口来对产品进行加工、以成型内倒扣;而随着所述变形入子整体持续向上运动至所述第二倾斜面移动到所述第一倾斜面上,所述第一倾斜面能够对所述第二倾斜面产生一受力方向指向所述公模入子的挤压力,从而使得所述尖头段及所述连接段的上部一起沿上述受力方向进行微幅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加工刀口与产品内倒扣脱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顶针板通过螺栓与所述下顶针板锁固连接成一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一侧内壁的下部上凹设有嵌槽,每一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一侧内壁的中部上形成有向上倾斜的所述第一倾斜面,且每一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一侧内壁的上部上还形成有用以对所述变形入子起到导向作用的平直面;

另外,每一所述第二导向槽的竖向截面宽度大于所述变形入子的竖向截面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段和所述连接段的竖向截面均为长方形;

所述第二倾斜面成型于所述变形段外侧的上部上,且所述变形段上部的竖向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变形段下部的竖向截面为长方形;

另外,所述尾段、变形段和连接段的竖向截面宽度依次递减,且所述尾段、变形段和连接段的内侧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尾段、变形段和连接段的外侧相平滑过渡衔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尖头段的内侧为平直面,所述尖头段外侧的中下部亦为平直面,所述尖头段外侧的上部为弧形面,所述加工刀口成型于所述尖头段外侧的上部处;另外,所述尖头段的竖向截面宽度大于所述连接段的竖向截面宽度,且同时所述尖头段外侧的中下部还与所述连接段的外侧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尖头段的内侧与所述连接段的内侧相平滑过渡衔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将所述加工刀口的深度定义为产品倒扣量s,将所述第二倾斜面顶侧所在的竖直平面与所述变形段下部外侧所在的竖直平面之间的间距定义为变形入子的变形量s1,将所述尖头段内侧与所述连接段内侧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定义为变形入子的变形空间s2;所述产品倒扣量s、变形入子的变形量s1、及变形入子的变形空间s2满足以下公式:

s1≥s+0.1mm,

s2≥s1+0.1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第一倾斜面开始对所述第二倾斜面产生挤压力时,所述尖头段整体要移动至所述公模入子的上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①本发明通过设计与塑胶模具相配合的变形入子,并籍以所述公模仁上的第一倾斜面对所述变形入子上的第二倾斜面产生一受力方向指向所述公模入子的挤压力,从而能够使得所述变形入子的尖头段及连接段上部一起沿上述受力方向进行微幅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变形入子的加工刀口与产品内倒扣脱离,完美实现脱模。总之,本发明所提供的塑胶模脱模机构能够很好的适用于极小加工空间(如空间宽度为2mm)的卡扣脱模,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加工空间过小而无法脱模的状况,又有效地避免了强脱现象、以及强脱所造成的产品被拉伤弊端。②本发明所述的塑胶模脱模机构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产品脱模效果好、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塑胶模脱模机构处于合模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塑胶模脱模机构处于脱模状态下、且所述变形入子未到达变形位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塑胶模脱模机构处于脱模状态下、且所述变形入子到达变形位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塑胶模脱模机构处于脱模状态下、且所述变形入子开始变形、所述加工刀口开始从产品内倒扣中脱离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变形入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变形入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公模仁10——第一倾斜面

11——嵌槽12——平直面

2——公模板3——上顶针板

4——下顶针板5——下固定板

6——公模入子7——变形入子

70——尾段71——变形段

72——连接段73——尖头段

710——第二倾斜面730——加工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附图1至附图5所示,分别为本发明所述塑胶模脱模机构处于合模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处于脱模状态下且所述变形入子未到达变形位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处于脱模状态下且所述变形入子到达变形位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处于脱模状态下且所述变形入子开始变形、所述加工刀口开始从产品内倒扣中脱离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及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所述适用于极小加工空间的塑胶模脱模机构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公模仁1、公模板2、上顶针板3、下顶针板4和下固定板5,所述公模仁1上镶装有公模入子6,所述上顶针板3和所述下顶针板4能够在顶杆的带动下同步进行上下移动定位;特别的,将所述公模板2的长度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在所述公模仁1上并分别靠近所述公模入子6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各分别开设有贯穿所述公模仁1上下两侧面的第一导向槽,且每一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一侧内壁上各形成有第一倾斜面10;还在所述公模板2上并分别对应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位置处各分别开设有贯穿所述公模板2上下两侧面的第二导向槽,且呈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相互贯通,并一起构成一活动通道;

其中在每一所述活动通道内各分别设置有用以对置于所述公模入子6上的产品a进行加工成型内倒扣的变形入子7,每一所述变形入子7各具有一体连接且从下往上依次布置的尾段70、变形段71、连接段72和尖头段73,所述尾段70的底侧伸置于所述活动通道外、并还定位连接于所述上顶针板3上,所述变形段71背向所述公模入子6的外侧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10相配合的第二倾斜面710,所述尖头段73亦伸置于所述活动通道外,且所述尖头段73背向所述公模入子6的外侧上还形成有用以加工成型产品内倒扣的加工刀口730(具体可参阅附图6和附图7所示);

当所述上顶针板3和所述下顶针板4同步向上移动时,所述上顶针板3能够带动所述变形入子7整体向上运动,所述尖头段73能够竖直插入产品中,并藉以其上的所述加工刀口730来对产品进行加工、以成型内倒扣;而随着所述变形入子7整体持续向上运动至所述第二倾斜面710移动到所述第一倾斜面10上,所述第一倾斜面10能够对所述第二倾斜面710产生一受力方向指向所述公模入子6的挤压力,从而使得所述尖头段73及所述连接段72的上部一起沿上述受力方向进行微幅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加工刀口730与产品内倒扣脱离。说明:在所述尖头段73及所述连接段72的上部一起微幅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变形入子7整体还会持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直至所述加工刀口730与产品内倒扣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上顶针板3通过螺栓与所述下顶针板4锁固连接成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请参阅附图5所示,每一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一侧内壁的下部上凹设有嵌槽11,每一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一侧内壁的中部上形成有向上倾斜的所述第一倾斜面10,且每一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一侧内壁的上部上还形成有用以对所述变形入子7起到导向作用的平直面12;

另外,每一所述第二导向槽的竖向截面宽度(即竖向截面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变形入子7的竖向截面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请参阅附图7所示,所述尾段70和所述连接段72的竖向截面均为长方形;

所述第二倾斜面710成型于所述变形段71外侧的上部上(第二倾斜面710的倾斜角度根据变形入子顶出行程、产品倒扣量来计算),且所述变形段71上部的竖向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变形段71下部的竖向截面为长方形;

另外,所述尾段70、变形段71和连接段72的竖向截面宽度依次递减,且所述尾段70、变形段71和连接段72的内侧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尾段70、变形段71和连接段72的外侧相平滑过渡衔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尖头段73的内侧为平直面,所述尖头段73外侧的中下部亦为平直面,所述尖头段73外侧的上部为弧形面,所述加工刀口730成型于所述尖头段73外侧的上部处;

另外,所述尖头段73的竖向截面宽度大于所述连接段72的竖向截面宽度,且同时所述尖头段73外侧的中下部还与所述连接段72的外侧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尖头段73的内侧与所述连接段72的内侧相平滑过渡衔接。

进一步优选的,将所述加工刀口730的深度定义为产品倒扣量s,将所述第二倾斜面710顶侧所在的竖直平面与所述变形段71下部外侧所在的竖直平面之间的间距定义为变形入子的变形量s1,将所述尖头段73内侧与所述连接段72内侧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定义为变形入子的变形空间s2;所述产品倒扣量s、变形入子的变形量s1、及变形入子的变形空间s2满足以下公式:

s1≥s+0.1mm,s1要大于s,否则产品卡扣有拉伤风险;

s2≥s1+0.1mm,s2要大于s1,否则有碰伤模面风险。

进一步优选的,当所述第一倾斜面10开始对所述第二倾斜面710产生挤压力时,所述尖头段73整体要移动至所述公模入子6的上方;即:将所述尖头段73内侧的竖直高度定义为变形入子的直顶距离l,当所述第一倾斜面10开始对所述第二倾斜面710产生挤压力时,直顶距离l要位于所述公模入子6的上方,以确保后续所述尖头段能够沿受力方向进行微幅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加工刀口730与产品内倒扣脱离。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计与塑胶模具相配合的变形入子,并籍以所述公模仁上的第一倾斜面对所述变形入子上的第二倾斜面产生一受力方向指向所述公模入子的挤压力,从而能够使得所述变形入子的尖头段及连接段上部一起沿上述受力方向进行微幅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变形入子的加工刀口与产品内倒扣脱离,完美实现脱模。总之,本发明所提供的塑胶模脱模机构能够很好的适用于极小加工空间(如空间宽度为2mm)的卡扣脱模,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加工空间过小而无法脱模的状况,又有效地避免了强脱现象、以及强脱所造成的产品被拉伤弊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