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保温层的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9427发布日期:2019-02-22 20:08阅读:1198来源:国知局
房车保温层的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房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房车生产工艺,具体为一种房车保温层的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房车内部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房车会在车壳的内壁填充保温材料。目前对于房车保温层的加工采用喷涂保温发泡材料和粘贴保温材料两种加工工艺,但各自均存在一些问题。

采用喷涂保温发泡材料来制作房车保温层的工艺,是先在车壳内壁喷涂一层保温发泡材料,然后人工修平,最后安装内饰板。这种工艺所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喷涂的过程会对环境影响较大,需要对其余不需要喷涂的地方进行遮挡保护,还存在对工人的施工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其次,对于保温发泡材料的修平需要工人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并且整个车厢的修平是一个非常费工耗时的过程。

采用粘贴保温材料来制作房车保温层的工艺,是先在车壳内壁粘贴保温材料,然后再安装内饰板。这种工艺所存在的问题是:在粘贴保温材料的过程中,受到施工精度的影响,会引起保温材料下滑而导致的不平整,最终会影响内饰的平整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房车保温层成型工艺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房车保温层的成型工艺,一方面可降低对施工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能够免去修平和粘贴工艺,进而可降低对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房车保温层的成型工艺,保温层位于房车车壳的内壁和房车内饰板之间;其特征是按下述步骤依次进行:

(1)、在车壳内壁上预埋房车所用功能模块的连接件;封闭车壳内壁上的缝隙和用于电路布线的进出开口;

(2)、在车壳上安装房车的内饰板,使房车的车壳与内饰板之间形成空腔;内饰板上预留有固定房车所用功能模块的销钉孔;

(3)、通过内饰板上不同位置的销钉孔,以不同角度向所述空腔内喷注保温发泡材料。

本发明由于是将内饰板先安装在车壳上,然后灌注温发泡材料,因此在施工中,内饰板容易找平且能保持其平整度;降低了对施工环境的污染,并降低对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还在于,内饰板和保温发泡材料之间贴合紧密,支撑效果好,内饰板不易破损,并克服了车辆在行驶或晃动过程中内饰板与保温发泡材料之间的摩擦因素,进而减少了异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中车壳内预埋连接件和封堵开口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安装上内饰板后向空腔内灌注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中:1、车壳,2、连接件,3、电路布线的通道,4、开口,5、密封条,6、内饰板,7、空腔,8、销钉孔,9、保温发泡材料,10、灌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一种房车保温层的成型工艺,保温层位于房车车壳1的内壁和房车内饰板6之间;具体工艺如下:

步骤1、在车壳1内壁上预埋房车所用功能模块的连接件2;封闭车壳1内壁上的缝隙和用于电路布线的进出开口4。如图1和图2所示。

房车所用的功能模块包括需要固定在房车内的家具、电器,甚至是房车用卫生间。只要是需要固定在房车内的功能模块,都需要在车壳1的内壁上预埋连接件2。房车出厂时的电路布线,是在房车的车壳1内壁设置一个电路布线的通道3。电路布线的通道3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作为开口4位于房车车壳1的内壁上。如果房车在使用中线路出现故障,需要通过开口4进行线路故障检修和更换,所以将相应的开口4用密封条5先封闭起来。

步骤2、在车壳1上安装房车的内饰板6,使房车的车壳1与内饰板6之间形成空腔7;内饰板6上预留有固定房车所用功能模块的销钉孔8。如图3和图4所示。当功能模块尚未安装之前,销钉孔8是与空腔7贯通的。

步骤3、通过内饰板6上不同位置的销钉孔8,以不同角度向步骤2中所形成的空腔7内喷注保温发泡材料9,如图4所示。

由于销钉孔8在内饰板6上多点分区域分布,所以用灌注机10从不同区域的销钉孔8向空腔7内以不同角度灌注发泡材料9,即可使整个空腔7得到均匀填充。至此,本发明全套工艺结束。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房车保温层的成型工艺,按下述步骤依次进行:1、在车壳内壁上预埋房车所用功能模块的连接件,封闭车壳内壁上的缝隙和用于电路布线的进出开口;2、在车壳上安装房车的内饰板,使房车的车壳与内饰板之间形成空腔,内饰板上预留有固定房车所用功能模块的销钉孔;3、通过内饰板上不同位置的销钉孔,以不同角度向所述空腔内喷注保温发泡材料。施工中,内饰板容易找平且能保持其平整度;降低了对施工环境的污染,并降低对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内饰板和保温发泡材料之间贴合紧密,支撑效果好,内饰板不易破损,并克服了车辆在行驶或晃动过程中内饰板与保温发泡材料之间的摩擦因素,进而减少了异响。

技术研发人员:李衍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宏象房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15
技术公布日:2019.0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