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滑块窗玻璃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54327发布日期:2019-06-19 00:1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带滑块窗玻璃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带滑块窗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的侧门中以能够升降的方式组装的窗玻璃与配置于侧门的内部的升降装置(也叫做调节器。)连结,通过从升降装置传递的驱动力而被升降移动。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适合使车辆本体的车外表面和窗玻璃的车外面齐平(以下,也称为齐平表面。)的结构的带滑块窗玻璃。该带滑块窗玻璃在将第一导向器构件(滑块)安装在车辆后方侧的侧边的同时,将第二导向器构件(滑块)安装在车辆前方侧的侧边,第一导向器构件以自由升降的方式嵌合在第一轨道构件(升降导向器构件)中,第二导向器构件以自由升降的方式嵌合在第二导向器构件(升降导向器构件)中。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带滑块窗玻璃具有带滑槽部的滑块,在该滑块的滑槽中,插入设于侧门的升降导向器片部(升降导向器构件)。专利文献2的带滑块窗玻璃在窗玻璃的升降时滑块沿着升降导向器片部进行升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2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7-9492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带滑块窗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存在以下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在将滑块安装在窗玻璃上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那样,使用双面胶粘带或粘接剂进行安装。但是,在使用了粘接剂的情况下,除了在窗玻璃上组装滑块的时间以外还需要使粘接剂固化的熟化时间,因此存在带滑块窗玻璃的生产性变差的问题。此外,粘接剂以外,使用了双面胶粘带的情况下,以高精度(例如数百微米)在窗玻璃上安装滑块也是非常困难的。要求相对于窗玻璃的滑块的安装位置在与升降导向器构件的位置关系中为高精度。因此,在使用了双面胶粘带以及粘接剂的情况下,存在对带滑块窗玻璃的品质带来影响之虞。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可提高生产性以及品质的带滑块窗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滑块窗玻璃,该带滑块窗玻璃具备以能够升降的方式组装在车辆的侧门中且具有2个侧边的窗玻璃,和安装于窗玻璃的至少一个侧边的车内面且沿着升降方向安装、沿着安装于侧门的升降导向器构件进行升降的滑块,其中,滑块是由内层部和外层部构成的一体成形品,内层部与窗玻璃的车内面接合,外层部位于内层部的车内面侧,且由比内层部更硬质的材料构成,外层部具有与升降导向器构件卡合的卡合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滑块窗玻璃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是具备以能够升降的方式组装在车辆的侧门中且具有2个侧边的窗玻璃,和安装于窗玻璃的至少一个侧边的车内面且沿着升降方向安装、沿着安装于侧门的升降导向器构件进行升降的滑块的带滑块窗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在窗玻璃的车内面形成内层部的第1成形工序,和在内层部的车内面侧以与内层部一体的方式形成比内层部更硬质的外层部的第2成形工序,第2成形工序包括与外层部一起成形与升降导向器构件卡合的卡合部的工序。

发明的效果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可提高生产性以及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带滑块窗玻璃的车辆的主要部分外观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带滑块窗玻璃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带滑块窗玻璃的主要部分扩大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滑块窗玻璃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5是一次模具安装工序的说明图

图6是内层部成形工序的说明图

图7是二次模具安装工序的说明图

图8是外层部成形工序的说明图

图9是其它形态的带滑块窗玻璃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带滑块窗玻璃及其制造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各图中所示的箭头a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b表示车辆上方侧,箭头c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图1中,示出了以能够升降的方式组装了本实施方式的带滑块窗玻璃10的车辆12的前侧门14。在该前侧门14的后侧中,介由柱16配置有后侧门18。在该后侧门18中,也以能够升降的方式组装有本实施方式的带滑块窗玻璃10(不图示)。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带滑块窗玻璃10的窗玻璃20,以夹层玻璃作为例示进行说明。该窗玻璃20构成为具有圆弧状的上侧缘部20a、大致水平的下侧缘部20b、大致垂直的后侧缘部20c和前侧缘部20d的大致梯形形状。后侧缘部20c和前侧缘部20d相当于本发明的窗玻璃的2个侧边。

分别组装于前侧门14以及后侧门18的窗玻璃20如图2的剖面图所示,如果滑块24的卡合部26与升降导向器构件22卡合,则该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车外表面20e被配置为与后述的窗框30的车外表面30a和柱16的车外表面16a齐平。该窗框30的车外表面30a与柱16的车外表面16a相当于本发明的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车外表面。藉此,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带滑块窗玻璃10,则可实现齐平表面结构。另外,在后文对升降导向器构件22以及滑块24进行描述。

回到图1,前侧门14(后侧门18也相同)在带滑块窗玻璃10以外,还具备门板28、以及作为窗框的所述窗框30。门板28构成前侧门14的下部。在该门板28的内部,设有使带滑块窗玻璃10升降移动的升降装置。

窗框30设于门板28的上部,通过该窗框30和门板28,框定窗开口32。带滑块窗玻璃10沿着窗框30的后侧纵框30b在升降方向(车辆上下方向)上进行升降。藉此,窗开口32通过带滑块窗玻璃10进行开闭。

上述的升降装置具备电动机(不图示)、和向带滑块窗玻璃10传递电动机的动力的连杆构件或钢丝等动力传递构件(不图示)。该动力传递构件分别与安装于窗玻璃20的下侧缘部20b的一对支架34、34连结。

所述图2是关闭窗开口32(参照图1)的状态下的带滑块窗玻璃10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如图2所示,在窗玻璃20的后侧缘部20c的车内面20f中安装有滑块24。该滑块24如图1所示沿着升降方向安装。此外,滑块24根据需要还安装在窗玻璃20的前侧缘部20d的车内面20f。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窗玻璃20的2个侧边安装有滑块24的带滑块窗玻璃10。

如图3所示,滑块24是由内层部36和外层部38构成的一体成形品。内层部36与窗玻璃20的车内面20f接合,外层部38位于内层部36的车内面侧,且由比内层部36更硬质的材料构成。此外,在外层部38中,形成有与升降导向器构件22卡合的凹条的卡合部26。

在外层部38的卡合部26的内部插入如图2以及图3所示的凸条的升降导向器构件22。藉此,将卡合部26与升降导向器构件22卡合。升降导向器构件22如图2所示,沿着窗框30的后侧纵框30b被安装。此外,升降导向器构件22如图1所示,还沿着窗框30的前侧纵框30c被安装。

回到图3,与pom(polyacetal:聚缩醛树脂)等工程塑料相比,内层部36的材料是硬度较低的热塑性弹性体,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树脂)或pvc(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等热塑性弹性体。如果作为一例,对上述材料的各自硬度进行说明,则pom的洛氏硬度(r标尺)为120,将pp作为基本材料(主要材料)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洛氏硬度(a标尺)为50~95,pvc的肖氏a硬度为60~95。另外,在形成内层部36的情况下,优选在窗玻璃20的后侧缘部20c的车内面20f中涂布底涂后再形成内层部36。藉此,可提高窗玻璃20和内层部36的接合性。

另一方面,外层部38的材料是比内层部36硬度以及强度更高的材料,可与选择工程塑料,但优选选择以下树脂。

即,本实施方式的滑块24为了提高带滑块窗玻璃10的品质以及生产性,用双色成形(日语:双色成形)来形成内层部36和外层部38。即,滑块24是利用通过形成内层部36后在内层部36的车内面侧形成外层部38来形成滑块24的双色成形而形成的双色成形品。因此,作为外层部38的材料,考虑到与内层部36的一体成形性(接合性),优选选择在与内层部36的材料相同的pp或pvc中含有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纤维的热塑性弹性体。本实施方式的带滑块窗玻璃10是窗玻璃20的后侧缘部20c以及前侧缘部20d的车内面20f中、窗玻璃20和滑块24的内层部36和外层部38的一体成形品。因此,带滑块窗玻璃10可在不使用双面胶粘带或粘接剂的情况下形成。由于窗玻璃20和滑块24以不使用粘接剂的方式形成,因此不需要使粘接剂固化的熟化时间,并且,不会由于粘接剂的劣化而导致滑块24从窗玻璃20剥离。而且,由于窗玻璃20和滑块24在不使用双面粘胶带或粘接剂的情况下形成,因此能够以高精度(例如数百微米)将滑块24安装在窗玻璃20上。

接着,参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带滑块窗玻璃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双色成形、将滑块24安装在窗玻璃20的后侧缘部20c的车内面20f中的制造方法。另外,对于在窗玻璃20的前侧缘部20d的车内面20f中安装滑块24的制造方法,由于与下述的制造方法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大致具有第1成形工序和第2成形工序。

第1成形工序从工序顺序来讲具有底涂涂布工序(s10),和将内层部用的一次模具安装在窗玻璃20上的一次模具安装工序(s20),和将熔融的pp(也可以是pvc。)注入一次模具的内层部成形工序(s30),和将一次模具从窗玻璃20卸下的一次模具卸下工序(s40)。

底涂涂布工序(s10)是在窗玻璃20的后侧缘部20c的车内面20f上涂布底涂。

图5是一次模具安装工序(s20)的说明图。图5中,示出了将构成一次模具的一对模具40、42安装于窗玻璃20的滑块24的安装位置的剖面图。根据图5,形成内层部36的内腔空间44由一对模具40、42的内壁面形成,在模具42中形成有将pp注入内腔空间44的注入口46。另外,在图5中,示出了通过一对模具40、42来构成一次模具的例子,但一次模具的构成例不受图5所限。

接着,在内层部成形工序(s30)中,如图6的说明图所示,将熔融的pp48从挤出缸50通过注入口46注入到内腔空间44中。藉此,在窗玻璃20的后侧缘部20c的车内面20f中形成内层部36。之后,用一次模具卸下工序(s40)将模具40、42从窗玻璃20卸下。

另一方面,第2成形工序从工序顺序来讲具有将外层部用的二次模具安装在窗玻璃20上的二次模具安装工序(s50),和将例如含有30%玻璃纤维的熔融的pp(也可以是pvc。)注入二次模具的外层部成形工序(s60),和将二次模具从窗玻璃20卸下的二次模具卸下工序(s70)。

图7是二次模具安装工序(s50)的说明图。图7中,示出了将构成二次模具的模具52、54、55安装于窗玻璃20的滑块24的安装位置的剖面图。根据图7,形成外层部38的内腔空间56由模具54、55的内壁面形成,在模具54中形成有将含有30%的玻璃纤维的pp注入内腔空间56的注入口58。另外,在图7中,示出了通过模具52、54、55来构成二次模具的例子,但二次模具的构成例不受图7所限。

接着,在外层部成形工序(s60)中,如图8的说明图所示,将含有30%玻璃纤维的熔融的pp60从挤出缸62通过注入口58注入到内腔空间56中。藉此,在内层部36的外侧一体地形成外层部38。之后,用二次模具卸下工序(s70)将模具52、54、55从窗玻璃20卸下。藉此,可将由内层部36和外层部38构成的双色成形品的滑块24一体成形于窗玻璃20的后侧缘部20c。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的外层部成形工序(s60)中,由于使用与内层部36的材料相同的pp作为基本材料(主要材料),因此含有30%的玻璃纤维的熔融的pp60很好地热熔接在pp制的内层部36。藉此,可构成尺寸精度高的稳定形状的滑块24。所述玻璃纤维的含有率(30%)是根据外层部38所要求的硬度而设定的,作为一例,设为30%~40%。此外,也可在pp中含有碳纤维来代替玻璃纤维。

此外,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则在窗玻璃20的后侧缘部20c以及前侧缘部20d的车内面20f中、窗玻璃20和滑块24的内层部36和外层部38通过注塑成形而被一体成形。于是,由于滑块24是通过双色成形而形成的,因此可用数分钟实施s10~s70的工序。藉此,可用短时间将滑块24安装在窗玻璃20上。因此,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则与专利文献1、2相比,可提高带滑块窗玻璃的生产性。

而且,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则由于是利用双色成形的制造方法,因此能够以高精度(例如数百微米)将滑块24安装在窗玻璃20上。此外,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则由于没有专利文献1、2那样滑块相对于窗玻璃位置偏移之虞,因而还可提高带滑块窗玻璃10的品质。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带滑块窗玻璃10及其制造方法,则可提高带滑块窗玻璃10的生产性以及品质。

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滑块24由软质的内层部36以及硬质的外层部38构成,因此即使由于线膨胀率的差别而在窗玻璃20和外层部38的伸缩量上产生差别,该差别也由于内层部36的弹性变形而被吸收。藉此,不会发生由于窗玻璃20和外层部38的线膨胀率的差别而产生的问题,即滑块24从窗玻璃20剥离的问题。因而可提高带滑块窗玻璃10的品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如下实施第1成形工序以及第2成形工序,可进一步缩短带滑块窗玻璃10的制造时间。

即,第1成形工序中,在内层部成形工序(s30)的前工序中预先将模具40、42加热到熔融的pp48的温度,之后,实施内层部成形工序(s30)。然后,在内层部成形工序(s30)结束后立刻用制冷剂对模具40、42进行急冷。藉此,可用短时间对内层部36进行成形。相同地,第2成形工序中,在外层部成形工序(s60)的前工序中预先将模具52、54加热到含有30%玻璃纤维的熔融的pp60的温度,之后,实施外层部成形工序(s60)。然后,在外层部成形工序(s60)结束后立刻用制冷剂对模具52、54进行急冷。藉此,可缩短外层部38的形成时间。通过这样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加热冷却一次模具以及二次模具,可缩短滑块24的成形时间。藉此,可进一步缩短带滑块窗玻璃10的制造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滑块24、24安装在窗玻璃20的2个侧边(后侧缘部20c以及前侧缘部20d)附近的车内面20f中的例子,但滑块24也可以安装在窗玻璃20的至少一个侧边附近的车内面20f中。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窗玻璃20,例示了夹层玻璃,但不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是单板玻璃板。

此外,作为窗玻璃20,在非强化玻璃以外,还可适用强化玻璃。作为强化玻璃,可以是风冷强化玻璃、化学强化玻璃的任一种。在单板玻璃板中采用强化玻璃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破损时的玻璃片的飞散,可在单板玻璃板的表面上贴合防飞散膜。另一方面,在夹层玻璃的玻璃板中采用强化玻璃的情况下,由于可用已知的中间膜来承担防飞散膜的功能,因此不需要防飞散膜。作为一例,夹层玻璃的中间膜是pvb(polyvinylbutyral:聚乙烯醇缩丁醛)制或eva(ethylenevinylacetate: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制等的公知的膜。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滑块24侧形成凹条的卡合部26,在凸条上形成升降导向器构件22,但不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其它形态的带滑块窗玻璃10a的剖面图那样,在滑块24侧形成凸条的卡合部26a,在凹条上形成升降导向器构件22侧。

符号说明

10…带滑块窗玻璃,10a…带滑块窗玻璃,12…车辆,14…前侧门,16…柱,18…后侧门,20…窗玻璃,22…升降导向器构件,24…滑块,26…卡合部,26a…卡合部,28…门板,30…窗框,32…窗开口,34…支架,36…内层部,38…外层部,40…模具,42…模具,44…内腔空间,46…注入口,48…熔融的pp,50…挤出缸,52…模具,54…模具,55…模具,56…内腔空间,58…注入口,60…含有30%的玻璃纤维的pp,62…挤出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