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C放料除磁性杂质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5800发布日期:2019-03-19 20:48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PVC放料除磁性杂质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PVC放料除磁性杂质过滤器,属于树脂过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树脂(PVC)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电绝缘性、阻燃性、质轻、强度高且易于加工,其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电子电气、汽车等领域。另外,聚氯乙烯树脂作为氯碱工业最大的有机耗氯产品,对氯碱工业的碱、氯平衡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PVC的加工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生产出的PVC成品为白色颗粒,密度约为0.56g/L,颗粒直径约为60~150μm。而在PVC的生产过程中,常与多种金属管道接触,因此在PVC的成品中会掺杂有较多的含铁杂质,而这种带铁杂质随着PVC成品进入下游加工企业后,会对较多的塑料制品生产产生影响,比如黑黄点、气泡等,因此有必要对PVC成品中的含铁杂质进行筛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VC放料除磁性杂质过滤器,以解决现有的PVC成品中掺杂有含铁杂质造成后续塑料制品生产产生气泡、黑黄点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PVC放料除磁性杂质过滤器,它包括过滤筒和与过滤筒顶部连接的进料斗,所述过滤筒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过滤单元、第二过滤单元和第三过滤单元,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的中心安装有圆柱状电磁铁,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挡板将其内部分隔成多个以第二过滤单元中心为圆心的扇形过滤斗,所述过滤挡板内部设置有条形电磁铁,所述第三过滤单元的内壁上安装有条形电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斗为锥型进料斗,可以延缓PVC放料过程中PVC的进料速度,提高磁选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由PVC软板制作,方便工人实时观察过滤筒内的磁选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扇形过滤斗的数量为6~8个。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过滤单元内壁上的条形电磁铁的数量为6~10个,等间距安装在第三过滤单元内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磁性杂质过滤器,将过滤筒分为第一过滤单元、第二过滤单元和第三过滤单元,每个过滤单元内根据PVC物料的运动轨迹设置不同的磁铁位置,达到了一次放料三次磁选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PVC放料过程中含铁杂质的磁选去除率。PVC中含铁杂质去除后,下游加工企业的塑胶产品合格率也得到大大提升。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解决了PVC放料过程中含铁杂质的去除问题,大大提升了下游加工企业的塑胶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过滤单元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过滤单元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过滤单元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过滤筒,2-进料斗,3-第一过滤单元,4-第二过滤单元,5-第三过滤单元, 6-圆柱状电磁铁,7-过滤挡板,8-扇形过滤斗,9、10-条形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VC放料除磁性杂质过滤器,它包括过滤筒1和与过滤筒顶部连接的进料斗2,进料斗1优选为锥型进料斗,可以延缓 PVC放料过程中PVC的进料速度,提高磁选效率;所述过滤筒1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过滤单元3、第二过滤单元4和第三过滤单元5,所述第一过滤单元3的中心安装有圆柱状电磁铁6,所述第二过滤单元4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挡板7将其内部分隔成多个以第二过滤单元中心为圆心的扇形过滤斗8,扇形过滤斗8的数量优选为6~ 8个,所述过滤挡板8内部设置有条形电磁铁9,所述第三过滤单元5的内壁上安装有条形电磁铁10,该条形电磁铁10的数量优选为6~10个,等间距安装在第三过滤单元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1由PVC软板制作,方便工人实时观察过滤筒内的磁选情况。

工作时,PVC放料使PVC颗粒经进料斗2进入过滤筒1的第一过滤单元3内,经圆柱状电磁铁6中心磁选后,再进入第二过滤单元4的扇形过滤斗8内,经过滤挡板7分开磁选,然后进入第三过滤单元5内,最后经条形电磁铁10的磁选,达到了一次放料三次磁选的效果,大大提高了PVC中含铁杂质的磁选去除率,当电磁铁上粘附有较多含铁杂质、影响磁选效果时,可停止磁选操作,对电磁铁进行断电处理,使电磁铁失去磁性,含铁杂质掉落,轻松实现过滤筒的含铁杂质清理过程。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解决了PVC放料过程中含铁杂质的去除问题,大大提升了下游加工企业的塑胶产品合格率。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