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丝挤出机的换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6101发布日期:2019-04-03 00:20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丝挤出机的换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机械配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拉丝挤出机的换网装置。



背景技术:

拉丝机也被叫做拔丝机、拉线机,是在工业应用中使用很广泛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五金加工,石油化工,塑料,竹木制品,电线电缆等行业。

如图1所示,现有的拉丝机将原料经过料筒16、螺杆处理形成熔体,由于生产过程中,熔体易残留杂质,熔体需要通过位于出料管道17前端的过滤部18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器18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过滤网进行更换,更换时需要将拉丝机需停止工作,将前端的部件拆卸下来进行过滤网的更换,操作步骤较繁杂,减缓了工作效率,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拉丝挤出机的换网装置,即可实现过滤网的自动更换,使过滤网的更换操作更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丝挤出机的换网装置,包括位于挤出管道的前端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器与换网部,所述过滤器的前后两侧壁的中部贯穿有穿透孔,所述过滤器与所述换网部连接;所述换网部包括滤网层,所述过滤器内部设有引导所述滤网层换网的引导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挤出管道前端的过滤装置用于对熔体进行除杂过滤操作,过滤器前后两侧壁的穿透孔可供熔体穿过;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由过滤器内部的引导结构引导位于过滤器内的滤网层的更换,实现自动的换网操作,无需将部件拆除即可便捷地达到更换滤网的目的,提高换网装置的使用便捷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形成于过滤器内的中部,所述换网部位于所述过滤器的中部;所述导流槽包括主流槽与侧流槽,所述侧流槽连接于所述主流槽的右侧,且所述侧流槽与所述主流槽形成梯度面,且所述侧流槽的宽度大于所述主流槽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为引导结构的导流槽包括主流槽与侧流槽,主流槽可为粗滤网与细滤网的连接提供并空间;通过与主流槽形成梯度面且宽度大于主流槽的侧流槽,为粗滤网与细滤网以及附着于细滤网的熔体提供输出的空间,又同时对熔体的流动方向进行引导,使熔体向右侧移动带动位于过滤器中部的滤网层的移动,完成换网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网部还包括滤网筒,所述滤网层包括粗滤网与细滤网;所述过滤器的右侧固定有滤网筒,所述粗滤网与细滤网合并,且绕设于所述滤网筒内;所述粗滤网与细滤网从所述滤网筒拉出,并沿左右方向连接于所述过滤器的中部;所述细滤网的滤网孔小于所述粗滤网,且所述粗滤网位于所述细滤网的前侧;所述粗滤网的硬度大于所述细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粗滤网与细滤网绕设于过滤器的右侧固定的滤网筒中,使粗滤网与细滤网的放置更有条理;粗滤网与细滤网从滤网筒拉出,并沿左右方向连接于过滤器的中部,便于进行粗滤网与细滤网的更换;粗滤网位于细滤网前侧,由滤网孔较小的细滤网过滤出熔体内残留的杂质;由硬度较大的粗滤网增强细滤网的结构强度,避免细滤网在熔体流动过程中发生形变导致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器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冷凝部与流动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器的左右两侧连接的冷凝部与流动部用于控制熔体的温度,保持熔体的流动;另一方面通过流动部辅助熔体向右侧移动,实现粗滤网与细滤网的移动与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部包括冷凝管道,所述冷凝管道位于所述过滤器的左侧的上下两端;所述流动部包括冷却管道与热熔管道,所述冷却管道与热熔管道位于所述过滤器的右侧的上下两端,且所述热熔管道位于所述冷却管道的右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过滤器的左侧以及位于过滤器的右侧的上下两端的冷凝管道和冷却管道对熔体起冷却降温的作用;位于冷却管道的右侧且位于过滤器的右侧的上下两端的热熔管道用于对熔体进行加热,热熔管道可在更换过滤网的过程中辅助熔体的流动,使更换过程更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器包括前过滤板与后过滤板,所述前过滤板与后过滤板由固定座支撑;所述前过滤板位于所述后过滤板的前端;所述后过滤板与所述前过滤板的相对的侧壁的右端形成导向槽,所述前过滤板与后过滤板相对的侧壁的右端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导向槽配合形成侧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过滤板与后过滤板由固定座支撑,结构更稳定;前过滤板的右端形成的凹槽与后过滤板的右端形成的导向槽配合形成侧流槽,使侧流槽的宽度大于主流槽,进而使熔体可更多地进入侧流槽中,从而导向与熔体接触的粗滤网与细滤网向右侧移动进行换网过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槽的右端沿竖直方向形成有凸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的右端的凸台可在熔体带动粗滤网与细滤网向导向槽的右侧流出时拦截部分流出的熔体,从而减少换网过程中熔体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过滤板靠近所述后过滤板一侧的穿透孔上固定有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过滤板靠近后过滤板一侧的穿透孔上固定的护网可避免粗滤网与细滤网在熔体的冲击下穿过前过滤板中部的穿透孔,使过滤的过程更稳定地进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过滤板与后过滤板相对的侧壁的上下两端均形成有若干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过滤板与后过滤板相对的侧壁的上下两端的连接孔用于实现前过滤板与后过滤板的连接固定,形成完整的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管道、冷却管道与热熔管道分别在所述前过滤板与所述后过滤板的上下两端前后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前过滤板与后过滤板的上下两端前后相对设置冷凝管道、冷却管道与热熔管道,可分别对熔体起到均匀降温冷冻以及加热的效果,辅助熔体带动粗滤网与细滤网进行换网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过滤器对熔体进行过滤,由过滤器内部的引导结构引导位于过滤器内的滤网层的更换,通过与主流槽形成梯度面且宽度大于主流槽的侧流槽,对熔体的流动方向进行引导,使熔体向右侧移动带动位于过滤器中部的滤网层的移动,由此无需将部件拆除即可便捷的达到更换滤网的目的,提高换网装置的使用便捷度;

2.粗滤网位于细滤网前侧,由滤网孔较小的细滤网过滤出熔体内残留的杂质;再通过硬度较大的粗滤网增强细滤网的结构强度,避免细滤网在熔体流动过程中发生形变导致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

3.位于过滤器的左侧以及位于过滤器的右侧的上下两端的冷凝管道和冷却管道对熔体起冷却降温的作用;位于冷却管道的右侧且位于过滤器的右侧的上下两端的热熔管道用于对熔体进行加热,热熔管道可在更换过滤网的过程中辅助熔体的流动,使更换过程更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隐去滤网筒的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前过滤板与后过滤板配合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挤出管道;2、过滤装置;3、过滤器;31、固定座;4、换网部;5、前过滤板;51、凹槽;6、后过滤板;61、导向槽;62、凸台;7、穿透孔;71、护网;8、滤网层;81、粗滤网;82、细滤网;9、滤网筒;91、开口;10、引导结构;11、导流槽;111、主流槽;112、侧流槽;12、冷凝管道;13、冷却管道;14、热熔管道;15、连接孔;16、料筒;17、出料管道;18、过滤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拉丝挤出机的换网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位于挤出管道1的前端的过滤装置2,过滤装置2包括过滤器3与换网部4,与换网部4连接。

如图2、3所示,换网部4包括滤网层8与滤网筒9,滤网层8包括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过滤器3的右侧固定有滤网筒9,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合并,且绕设于滤网筒9内,使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的放置更有条理,同时便于进行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的移动。

如图3所示,粗滤网81位于细滤网82的前侧,且细滤网82的滤网孔小于粗滤网的滤网孔,由细滤网82过滤出熔体内残留的杂质;粗滤网81的硬度大于细滤网82,由粗滤网81增强细滤网82的结构强度,避免细滤网82在熔体流动过程中发生形变导致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

如图2、3所示,过滤器3包括前过滤板5与后过滤板6,前过滤板5与后过滤板6由固定座31支撑;滤网筒9的左侧形成有开口91,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从开口91拉出,并沿左右方向连接于前过滤板5与后过滤板6的中部,使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可沿左右方向从前过滤板5与后过滤板6的中部向右侧不断拉伸,实现更换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的操作。

如图2、4所示,前过滤板5与后过滤板6相对的侧壁的上下两端均形成有若干连接孔15,通过连接孔15实现前过滤板5与后过滤板6的连接固定;前过滤板5位于后过滤板6的前端,前过滤板5与后过滤板6的前后两侧壁中部贯穿有穿透孔7,熔体从后过滤板6的穿透孔7中向前过滤板5的穿透孔7流出,实现熔体的挤出操作。

如图3、4所示,前过滤板5靠近后过滤板6一侧的穿透孔7上固定有护网71,护网71可避免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在熔体的冲击下穿过前过滤板5中部的穿透孔7,使过滤的过程更稳定地进行。

如图3、4所示,前过滤板5与后过滤板6的内部设有引导结构10,引导结构10可辅助熔体引导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的移动,实现更换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的操作。

如图3、4所示,引导结构10包括导流槽11,导流槽11包括主流槽111与侧流槽112;后过滤板6的左端形成主流槽111,主流槽111可为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的连接提供并空间;侧流槽112连接于主流槽111的右侧,后过滤板6与前过滤板5的相对的侧壁的右端形成导向槽61,且主流槽111与导向槽61形成梯度面,前过滤板5与后过滤板6相对的侧壁的右端形成有凹槽51,凹槽51与导向槽61配合形成侧流槽112,因此侧流槽112的宽度大于主流槽111的宽度,当熔体进入穿透孔7,因侧流槽112的宽度较大,多数熔体进入侧流槽112中。

如图3、4所示,宽度大于主流槽111的侧流槽112可为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以及附着于细滤网82的熔体提供输出的空间,当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随着熔体的流向从主流槽111向侧流槽112的方向移动,可实现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的自动更换。

如图3、4所示,导向槽61的右端沿竖直方向形成有凸台62,当熔体带动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向导向槽61的右侧流出时,通过凸台62可拦截部分流出的熔体,从而减少换网过程中熔体的损失。

如图2、4所示,前过滤板5与后过滤板6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冷凝部与流动部,用于控制熔体的温度,保持熔体的流动;冷凝部包括冷凝管道12,冷凝管道12位于前过滤板5与后过滤板6的左侧的上下两端,冷凝管道12中通入冷水,对熔体起降温冷冻的作用;冷凝管道12在前过滤板5与后过滤板6的上下两端前后相对设置,使降温更均匀。

如图4所示,流动部包括冷却管道13与热熔管道14,冷却管道13与热熔管道14位于前过滤板5与后过滤板6的右侧的上下两端,且热熔管道14位于冷却管道13的右侧,冷却管道13对熔体起降温冷冻的作用,热熔管道14将冷冻的熔体融化,使熔体可向侧流槽112的方向流动,进而可辅助换网操作;冷却管道13与热熔管道14在前过滤板5与后过滤板6的上下两端前后相对设置,可对熔体进行更均匀的冷冻和加热。

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挤出机工作时,熔体通过穿透孔7从后过滤板6向前过滤板5移动;熔体进入前过滤板5与后过滤板6的中部时,穿过由粗滤网81增强强度的细滤网82,将杂质过滤;然后,熔体穿过粗滤网81与前过滤板5从挤出管道1中挤出。

进行挤出机的换网操作时,热熔管道14对位于右侧的熔体进行加热,此时熔体朝向侧流槽112的方向流动,与熔体接触的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从滤网筒9的开口91中拉出,随着熔体向右侧移动,使位于前过滤板5与后过滤板6之间的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向右侧移动,实现粗滤网81与细滤网82的更换,操作便捷快速;更换完毕后热熔管道14停止加热,熔体继续从穿透孔7中穿过完成过滤并挤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