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窗开关总成零部件的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5660发布日期:2019-03-30 08:4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窗开关总成零部件的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窗开关总成零部件的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一般电动窗开关由多个总成零部件构成,各总成零部件分别安装在线路板上,总成零部件如图13所示:包括塑胶壳体以及设置在塑胶壳体上的插针,一般加工总成零部件需要三副模具,并通过三道工序:冲压→注塑→冲压,经第一副模具成型后,形成金属嵌件A,如图12所示:其具有插针A1、外圈连接边A2、外圈连接边A2与插针A1之间的外部连接条A3、插针A1与插针A1之间的内部连接条A4、插针A1端部的通孔A5,金属嵌件A经第二副模具注塑成型后,金属嵌件A的插针A1部分注塑在塑胶壳体内,此时注塑后的总成零部件上金属嵌件还有多余的连接条和连接边,经第三副模具将金属嵌件上多余的连接边和连接条冲压切掉,形成最终的总成零部件成品,从模具的角度来说,增加了加工成本以及后期的维修保养成本,从工序的角度来说,拉成了生产周期,增加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输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动窗开关总成零部件的加工模具,其可降低生产以及维修的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窗开关总成零部件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上设有上注塑模具,所述下模板在对应上注塑模具处设有与上注塑模具适配的下注塑模具,上注塑模具与下注塑模具之间构成用于注塑总成零部件壳体的成型腔,所述上模板上设有可将金属嵌件的外部连接条切断的第一切刀和可将金属嵌件的内部连接条冲断的第二切刀,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沿竖直方向设置并穿设于上注塑模具,所述下注塑模具在对应第一切刀处设有供第一切刀插入的直孔,所述下注塑模具在对应第二切刀处设有供冲断的落料排出的排屑孔,所述下模板上设有与排屑孔相导通的排屑槽,所述下注塑模具上设有用于定位金属嵌件的定位组件,所述上模板上穿设有可供填料流通的进浇通道,进浇通道与成型腔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先由金属模具单独加工金属嵌件,再将金属嵌件置于下注塑模具处,金属嵌件通过定位组件实现对其安装定位,上注塑模具与下注塑模具合模的过程中,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逐渐靠近金属嵌件,当上注塑模具与下注塑模具完成合模后,第一切刀可切断金属嵌件的外部连接条,使得金属嵌件的外圈连接边与内部断开,第二切刀可将金属嵌件的内部连接条冲断,冲断的金属落料从排屑孔掉入排屑槽内,可进行后续排屑操作,上注塑模具与下注塑模具之间构成用于注塑总成零部件壳体的成型腔,待切断操作完毕后可通过进浇通道向成型腔内填充塑胶填料,进行注塑成型操作,形成完整的总成零部件,通过使用该模具,可省去原先第三副模具的使用,采用一套模具即可完成冲压和注塑,可降低生产以及维修的成本,提高加工效率。当然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设有两组及以上的上注塑模具与下注塑模具,实现两个及以上的总成零部件同时注塑加工,更能提高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与金属嵌件的外圈连接边相适配的凹槽以及与金属嵌件的插针相适配的插针孔,凹槽设置在下模板的上端面上,插针孔设置在下注塑模具上,下注塑模具在插针孔内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金属嵌件的插针的第一支撑杆,下注塑模具上还设有用于支撑金属嵌件的外部连接条的第二支撑杆,下注塑模具上还设有可插设在金属嵌件的通孔的定位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定位杆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下注塑模具上设有供插针穿设的插针孔,插针孔中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当金属嵌件放置于下注塑模具,第一支撑杆可抵触在插针的端部位置,对插针起到支撑作用,下注塑模具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可供第二支撑杆穿设的导向槽,第二支撑杆可抵触在金属嵌件的下端面,并位于外部连接条处,上注塑模具与下注塑模具合模时,上模板可将金属嵌件抵压在凹槽内,可避免第一切刀在切断过程中金属嵌件变形外围一周翘起,不会影响注塑成型,定位杆插设在金属嵌件的通孔处,一是起到金属嵌件的定位安装作用,二是可防止金属嵌件的通孔处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下注塑模具的上端面上设有进浇口,上模板上设有可将进浇通道的填料导流至进浇口的导流槽,所述进浇通道与下注塑模具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下注塑模具的边角处设有进浇口,当上下模板上设置一组上下注塑模具时,注塑的填料可直接经进浇通道流入进浇口,当上下模板上设置两组及以上的上下注塑模具时,注塑的填料可经进浇通道再由导流槽流入各自的进浇口,结构简单,满足不同的加工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下模板在相互对应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与排屑槽相导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对进气孔进行吹气操作,将排屑槽中的金属落料从出气孔处吹出,进行排屑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下模板上穿设有若干个可将注塑完的总成零部件顶出的顶杆,顶杆沿竖直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总成零部件注塑完毕时,顶杆可将总成零部件顶出下注塑模具,便于进行下料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上注塑模具通过上连接座安装在上模板上,上注塑模具固定的设置在上连接座上,上连接座固定的设置在上模板上,所述上模板的上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的端部固定设置在上固定板上,所述下注塑模具通过下连接座安装在下模板上,下注塑模具固定的设置在下连接座上,下连接座固定的设置在下模板上,所述下模板的下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下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上注塑模具通过上连接座安装在上模板上,采用分体的结构,便于上注塑模具的安装,简化了上模板的结构,下注塑模具通过下连接座安装在下模板上,采用分体的结构,便于下注塑模具的安装,简化了下模板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下模板与下固定板之间设有面针板,所述第二支撑杆和顶杆的端部固定设置在面针板上,所述下模板与下固定板之间还设有导向柱,导向柱沿竖直方向设置,面针板可沿导向柱上下移动,导向柱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抵触在下模板上,另一端抵触在面针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外部驱动件驱动面针板沿导向柱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支撑杆和顶杆向上移动,此时不仅可将总成零部件顶起,还能将金属嵌件的外圈顶起,便于下料和除金属废料。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下连接座的上端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上连接座的下端面在对应环形凹槽处设有可插设在环形凹槽的凸块,所述下模板的四周侧边均固定设置有插块,所述上模板在对应插块处设有供插块插设的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上模板与下模板通过插槽与插块配合实现两者的定位合模,结构简单,当合模时,上连接座的凸块插设在下连接座的环形凹槽内,使得上连接座的端面与下连接座的端面更加贴合,在进行注塑时,填料不易从导向槽处漏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金属嵌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下连接座与下注塑模具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金属嵌件、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进浇通道与导流槽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D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排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顶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定位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E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金属嵌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总成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3所示,一种电动窗开关总成零部件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模板1上固定设置有两组上注塑模具3,下模板2在对应上注塑模具3处固定设置有与上注塑模具3适配的下注塑模具4,当然上注塑模具3和下注塑模具4也可以设置一组或是两组以上,当上注塑模具3与下注塑模具4合模后,上注塑模具3与下注塑模具4之间构成用于注塑总成零部件壳体的成型腔71,上模板1上设有可将金属嵌件A的外部连接条A3切断的第一切刀51和可将金属嵌件A的内部连接条A4冲断的第二切刀52,第一切刀51的端部成锥形设置,第二切刀52的端部成圆锥形设置,第一切刀51和第二切刀52沿竖直方向设置并穿设于上注塑模具3,下注塑模具4在对应第一切刀51处设有供第一切刀51插入的直孔41,下注塑模具4在对应第二切刀52处设有供冲断的落料排出的排屑孔42,下模板2上设有与排屑孔42相导通的排屑槽21,下注塑模具4上设有用于定位金属嵌件A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与金属嵌件A的外圈连接边A2相适配的凹槽61以及与金属嵌件A的插针A1相适配的插针孔62,凹槽61设置在下模板2的上端面上,插针孔62设置在下注塑模具4上,下注塑模具4在插针孔62内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金属嵌件A的插针A1的第一支撑杆63,下注塑模具4上还设有用于支撑金属嵌件A的外部连接条A3的第二支撑杆64,下注塑模具4上还设有可插设在金属嵌件A的通孔A5的定位杆65,第一支撑杆63、第二支撑杆64和定位杆65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上模板1上穿设有可供橡胶填料流通的进浇通道72,进浇通道72与成型腔71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下注塑模具4的上端面上设有进浇口43,浇通道72位于两个上注塑模具3之间,上模板1上设有可将进浇通道72的填料导流至进浇口43的导流槽73,进浇通道72与下注塑模具4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下模板2在相互对应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气孔22和出气孔23,进气孔22和出气孔23分别与排屑槽21相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下模板2上穿设有若干个可将注塑完的总成零部件顶出的顶杆66,顶杆66沿竖直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注塑模具3通过上连接座81安装在上模板1上,上注塑模具3固定的设置在上连接座81上,上连接座81固定的设置在上模板1上,上模板1的上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82,第一切刀51和第二切刀52的端部固定设置在上固定板82上,下注塑模具4通过下连接座83安装在下模板2上,下注塑模具4固定的设置在下连接座83上,下连接座83固定的设置在下模板2上,与金属嵌件A相适配的凹槽61开设在下连接座83的端面上,下模板2的下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下固定板84,下模板2与下固定板84之间设有面针板85,第二支撑杆64和顶杆66的端部固定设置在面针板85上,下模板2与下固定板84之间还固定设置有导向柱86,导向柱86沿竖直方向设置,面针板85可沿导向柱86上下移动,导向柱86上套设有弹簧87,弹簧87的一端抵触在下模板2上,另一端抵触在面针板85上。

在本实施例中,下连接座83的上端面上设有环形凹槽831,上连接座81的下端面在对应环形凹槽831处固定或一体设置有可插设在环形凹槽831的凸块811,下模板2的四周侧边均固定设置有插块91,上模板1在对应插块91处设有供插块91插设的插槽92。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