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模架快速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3563发布日期:2019-12-27 16:4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模架快速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模架快速水冷装置。



背景技术:

近两年来由于零用化妆品需求持续上涨,带动化妆品模具行业快速发展,特别睫毛膏、口红、眼线笔等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同时带来了对模具更高的挑战,特别是睫毛膏、口红、眼线笔等长圆形笔状产品对模具冷却的均匀性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模具冷却方法在此类产品上面临着冷却速度慢、不均匀冷却等问题,导致模具生产速度慢、产品收缩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具模架快速水冷装置,可实现提高模具冷却速度,提前模具产能,并且体积更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模具模架快速水冷装置,包括至少四块侧板,一块顶板以及底座;

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侧板上;

其中,所述一种模具模架快速水冷装置还包括接水箱、固定杆、水冷头、第一水冷管、第二水冷管、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冷却开口;

所述接水箱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所述接水箱上方,所述第一水冷管设置在所述固定杆内,所述第二水冷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冷管内,所述冷却开口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水冷头设置在所述冷却开口中央并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方,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其中一块侧板上,所述第一水冷管穿过所述接水箱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连,所述第二水冷管穿过所述接水箱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模具模架快速水冷装置还设置有防漏水胶圈;

所述防漏水胶圈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接水箱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模具模架快速水冷装置还设置有固定板,冷却水道以及环形槽;

所述环形槽设置在所述水冷头的外侧,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顶板下方,所述冷却水道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内并与所述环形槽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模具模架快速水冷装置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胶圈槽;

所述胶圈槽设置在所述环形槽的两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固定杆内部设置第一水冷管以及第二水冷管实现对水冷头循环冷却,实现了在模具内部实现水循环的冷却方式,可提高模具冷却速度,提前模具产能,并且区别于现有的冷却设备在模具外部进行冷却的方式,设备体积更小,使用更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模架快速水冷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模架快速水冷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水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为:10-顶板、20-底座、30-接水箱、40-固定杆、50-水冷头、60-第一水冷管、70-第二水冷管、80-第一开口、90-第二开口、100-冷却开口、110-防漏水胶圈、120-固定板、130-冷却水道、140-环形槽、150-胶圈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模具模架快速水冷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至少四块侧板,一块顶板10以及底座20;

所述侧板设置在底座20上,顶板10设置在所述侧板上;

其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一种模具模架快速水冷装置还包括接水箱30、固定杆40、水冷头50、第一水冷管60、第二水冷管70、第一开口80、第二开口90以及冷却开口100;

接水箱30设置在底座20上方,固定杆40设置在接水箱30上方,第一水冷管60设置在固定杆40内,第二水冷管70设置在第一水冷管60内,冷却开口100设置在顶板10上,水冷头50设置在冷却开口100中央并设置在固定杆40上方,第一开口80以及第二开口90设置在所述其中一块侧板上,第一水冷管60穿过接水箱30与第一开口80相连,第二水冷管70穿过接水箱30与第二开口90相连;

接水箱30用于固定第一水冷管60以及第二水冷管70;

固定杆40用于固定第一水冷管60、第二水冷管70以及水冷头50;

水冷头50用于对设在上方的模具进行冷却;

第一水冷管60用于将水输送到水冷头50进行冷却;

第二水冷管70用于将输送到水冷头50的水进行导出;

第一开口80用于冷却水输入;

第二开口90用于进行冷却水流出。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一种模具模架快速水冷装置还设置有防漏水胶圈110;

防漏水胶圈110设置在固定杆40与接水箱30之间;

防漏水胶圈110用于防止第一水冷管60以及第二水冷管70漏水。

进一步的,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一种模具模架快速水冷装置还设置有固定板120,冷却水道130以及环形槽140;

环形槽140设置在水冷头50的外侧,固定板120设置在顶板10下方,冷却水道130设置在固定板120内并与环形槽140相接;

固定板120用于固定水冷头50;

冷却水道130以及环形槽140用于对水冷头50进行冷却。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一种模具模架快速水冷装置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胶圈槽150;

胶圈槽150设置在环形槽140的两侧;

胶圈槽150用于设置防漏水胶圈防止水冷头50漏水。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应用场景中,当用户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用户先将需要冷却的模具套设到水冷头50上,并在第一开口80上套设进水水管,在第二开口90上套设出水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运行时,所述模具在不断发热并将热量传导到水冷头50,此时用户打开第一开口80上套设的进水水管,冷却水从第一水冷管60流到水冷头50内部并对水冷头50进行降温,此时冷却水道130内部设置的冷却水也通过环形槽140对水冷头50进行冷却,之后,水冷头50内部的冷却水通过第二水冷管70从第二开口90上套设的出水水管流出,从而实现冷却水循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更清楚的表达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